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发展 >> 在土耳其,当一回百万富翁l游记
最近对土耳其和它的领导人的劝告实在已经够多,我只想写篇游记。
十多年前,Alex有幸加入一个小小的代表团,访问欧亚交界处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后羿,与政商学界都有了一些当面接触。我们那次见到的最大的官是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居尔,他后来在年8月当选上总统。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落地的那个时点,应当是旧里拉贬值最凶险的时刻。但我们这些外来客除了感觉美元很硬、好使之外,别的没有多想。
先说第一次到访时的最粗略感受。
首先是视觉冲击,首都安卡拉长满房子的山包,在公路两边排开,一座座连绵不断,这对于一个出生在中国长三角平原地带的人来说,真是壮观而且惊异。走旅行团的话很可能看不到这些城市近郊的景象。
安卡拉就是这样,它是小亚细亚半岛内陆高原上一个古老小城,扩展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故事。笔直的城市大道、摩登大商场、闪闪发光的写字楼,与古城堡、神殿、老浴场、墓地和各个时期的清真寺等融合于一处。古老与现代到处接合,这样形成的反差,远超过我所居住的也有历史的城市北京。
第二个冲击当然是宗教。土耳其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每天清晨,叫醒你的一定是来自清真寺的说唱般的嗡嗡响声,通过扩音喇叭四处回荡,那是日出前祷告的时刻。估计那里的人不会像我们一样留意这个城市有多少座清真寺,因为这是他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一般。
三,作为一次较为正式的访问,国父纪念馆是代表团必去的一站,明黄色的建筑,线条极为简洁。但我记不清是不是走进了可供2.4万人同时做祈祷的科札德佩清真寺(KocatepeMosque),等我们到了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我对安卡拉那些名胜古迹的印象竟一下被冲刷掉了——
伊斯坦布尔,那才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代名词。
始建于/年间的室内大巴扎
(TheGrandBazaar),世界之最
是伊斯坦布尔,是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这里,是真切触摸欧洲三大古老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必经之地。
不只是历史,伊斯坦布尔还因跨越欧亚两大洲而成为要塞、名城,它以黑海、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划分东西半球,随处可见的古迹,让呆久的人会漫不经心。一座方尖碑,一段城墙,一个喷泉,都可能告诉你它上千年的历史。
蓝色清真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过,我一直没分清哪个是蓝色清真寺(TheBlueMosque),哪个是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SofiaMuseum,MuseumofAyasofya)。它们都在老城区,相距仅两三百米,体现的功能都是清真寺。
后来知道用宣礼塔数量来区分,蓝色清真寺又叫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ahmetMosque),年建成,因为内部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而得名。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六根宣礼塔的清真寺,其它一般都只有四根。它是伊斯坦布尔的首选标志,我手头那本旅游画册的封面就是它。
不远处的拜占庭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同样身世显赫。它始建于公元年,后被损,重建过程就达数百年,旅行册一般认为有近年历史。它被有些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外形虽比蓝色清真寺小,但走进大教堂里面,你只感到穹顶高不可攀,人何其渺小。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景,
图片来源:LONELYPLANET
四,到了伊斯坦布尔,更能体会土耳其向东还是向西的困惑。
你们算是东方还是西方?——这是我们在交流中不止一次提到的问题。
尽管土耳其国土面积的97%处于亚洲,但在政治、军事等意义上,它一般被划入欧洲阵营。
欧盟与土耳其是睦邻伙伴,政治、安全和经贸关系紧密。年土耳其加入北约,并加入其导弹防御系统,成为欧美盟友。
土耳其早就有意加入欧盟,年正式提了申请,但直到年才获得候选国资格。欧盟对土耳其成为欧盟成员国提出了一堆附加条件,如人权、尊重少数民族、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妥善处理与希腊关系等等,令土国内大失所望。
从年起,欧盟、土耳其正式启动入盟谈判,但最近几年在叙利亚、对俄关系、难民接收等热点问题上双方分歧明显,导致布鲁塞尔与安卡拉之间的对话时断时续。今年6月土耳其大选、埃尔多安胜出后,欧盟国家普遍反应冷淡,入盟谈判进入冰点期。
五,最后谈谈货币。里拉的贬值史几乎就是土耳其的高通胀史。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土耳其连续出现经济险情。那一轮的货币贬值时间跨度较长,可谓跨世纪。有个参考材料:年时,里拉贬到1美元兑换里拉,到年底更贬到了1美元兑换里拉,1:万。
后来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经济参赞处编写的一本指南提到,那一场危机中,里拉币值的最低点出现在年,它一度贬到万里拉兑换1美元。
这张,万里拉
当时发行的纸币最大面值达到万里拉。为此,年到年间,土耳其里拉连番登上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货币(据Wikipedia)。
像废纸一样的货币,
像委内瑞拉的“强势玻利瓦尔”
所以你想想,当时我的口袋里揣着上千美元,那感觉……
但人人都是百万富翁,这事便麻烦了。买件小东西、坐趟出租车,生怕结账时多算或少算了个0。比如,下面的这趟坐车出行,价税总共万里拉,实际折算是6个多美元,合当时的人民币50元左右。
回国时我带了些小礼物——可邮寄的编织地毯,名信片大小,上面的标价是:万里拉,合1美元多一点。
作为过客,这些都可算是体验,但对该国居民,货币发毛后的大额交易变得极为痛苦不堪。年12月,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颁布新法,决定发行“新里拉”替代原“里拉”,新里拉(TRY)与旧里拉(TRL)的比值为1比000,就是抹掉了六个0。
年1月1日新里拉正式流通,在旧里拉进入博物馆后,年1月,里拉(TurkishLira)对美元的汇率是:
1美元=1.土耳其新里拉
新货币来了,后来还叫“里拉”
这实际上是推倒重来,但有时政治家也会把这叫作币制改革或币值调整。最近委内瑞拉不就照此重演了一遍,用新货币“主权玻利瓦尔”替代原有货币“强势玻利瓦尔”,新旧兑换比率为1比10万,也就是旧币接近%的贬值。
年以后,土耳其治理通胀逐步见效,通胀率回落至个位数,也使其经济经历了近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个别年份除外),年均增速达到7%左右。年土耳其GDP规模在全球排在第17位。
但这样的增长是大量投放货币(央行设定5%的年通胀目标,但过去两年的货币供应增速曾达16%-18%)、企业民间大借外债、国内集中上马大型基建工程的结果。
-年土耳其通胀变化
来源:土耳其统计局(TurkishStatisticalInstitute)
土耳其经常项目赤字和外汇债务在年后猛增,警报响起。货币贬值、高通胀、借贷成本上升、债务违约一连串相继发生。今年下半年以来,里拉加速下滑。6月,土国内通胀率窜升到年以来的最高峰15.4%。虽然与上世纪末的%相比情况稍好,但外围形势吃紧,特别是土耳其与美国闹僵,制裁大棒高高举起,加上在埃尔多安掌控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缩手缩脚,落后于通胀曲线。
年以来里拉对美元平均汇率
Year
Exchangerate
1.
1.
1.
1.
1.
1.
1.
1.
1.
2.
2.
3.
3.
6.0
来源:OECD;年数据为8月中下旬的汇率
在卡门·莱因哈特、肯尼斯·罗格夫和金德尔伯格等等学者看来,金融危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主权债务违约、银行危机、汇率危机、恶性通胀等,但不管如何,危机本身已成为一个永恒的现象。
有时可以归因于人的本性,有时可以归因于执政者的意图、能力或欺骗性。
莱因哈特和罗格夫说,“技术在变,人的身高在变,时尚也在变,但政府和投资者自我欺骗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自我欺骗助推周期性繁荣,通常最终以危机收场。
他们合著的ThisTimeisDifferent:EightCenturiesofFinancialFolly(《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提到: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新兴市场国家逃得过高通货膨胀的折磨。
所以,中国的各种声音那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fz/2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