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发展 >> 中间走廊与土耳其的中亚细亚野望
“中间走廊”是一个类似于BRI的项目倡议,是由土耳其最早提出的,更早的提议在年就已经开始,当时称之为“丝绸之路与驿站计划”。中间是一个相对的空间概念,说的不是在欧洲和sino之间,而是在南部走廊和北部走廊之间。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概念,那就是走廊。所谓走廊,顾名思义,指的是联通不同对象之间的线性通道,北部走廊指的是以俄国和土耳其为中枢的通道,而南部则是伊朗与土耳其组成的通道,不难发现这些通道还是为了连接欧洲与sino,只不过在纬度上不同,而中间走廊指的就是相对于北部和南部两条走廊之间的这么一个走廊,夹在俄土线和伊土线之间的就是中亚细亚,经过这个地方再联通到土耳其的这么一条对接sino与欧洲的通道就是中间走廊。土耳其热衷于此,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考量,一是说它本身的立国原则与基础,就是反俄,所以影响乃至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中亚,对于土耳其有更大的战略利益,从土耳其原先在叙利亚战场上悍然击落俄军苏-24战斗轰炸机一事上就能看出其本质的属性。二是土耳其本身也希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尤其是依托能源发展对欧贸易,甚至借此获得局部的、区域性的金融权力,这是土耳其在物质层面希望获得的。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看,土耳其对于获得这一走廊开发的利权是有极大野心的。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土耳其在这个路线建设的问题上更富扩张性,他们的媒体还特别强调和修正其称呼,不是叫做中间走廊,而是“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这个意思就更露骨了,我就是要染指中亚。所以其政治动机比起实际的物质利益更突出、更主要。物质上,土耳其虽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尚不足以形成高效的工业产业转移资本,其国内工业资本既没有饱和,也没有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这个时候进行转移,就好比打肿脸充胖子,得不偿失,尽管土耳其卖力的在中亚进行经济布局,但是实际意义不大。我们举这么几个例子就能获得直观的感受。韩国属于发达经济体,但是韩国在不少工业部类上实际还不成熟或者缺陷,例如芯片制造方面技术上部分依赖美国,而在材料上受限于日本;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韩国,却能够向土耳其出口自行火炮,教授土耳其坦克生产知识,但实际上韩国的这些火炮技术大多来自于德国的莱茵金属,也就是说,土耳其其实转二道手进口了德国的火炮技术;再看一个实例,那就是俄土因苏24被击落事件一度交恶的那一段时间,莫斯科对土耳其实施了黄瓜、西红柿等果蔬进口禁令,不少俄国航空公司也取消了赴土耳其的航班,间接或者直接的打击了土耳其旅游业,当年土耳其经济立竿见影的受挫。
像土耳其这样的辣鸡工业经济体还有不少,比如巴西,南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基本上实现了去工业化,但是巴西军方仍然向南非求购空空导弹,可见巴西本国工业不足以生产空空导弹技术含量级别的武器,巴西与土耳其一样,都是看起来不错,实际上虚胖的家伙,没办法真正独立维系和发展工业。
这是就制造业而言,另一方面,土耳其的建筑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积累,所以他们可以通过金融与能源的方法获取好处。但是资本市场和能源其实同时触碰了美国和俄国的底线,美国如果允许土耳其依靠中亚石油与天然气成为新的能源盟主,那么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必然会受到冲击;如果中亚能源主要依靠土耳其出口,那么俄国在欧洲出口能源的议价能力就会下降,受到削弱,所以俄国坚决不能允许土耳其实现其所谓的跨里海国际运输线路项目。除此之外,sino在这里也有稳定后方的战略安全利益,所以一旦土耳其在战略经济层面采取事实排他性措施,那么土耳其就同时得罪了多方,这是土耳其承受不了的。所以土耳其把目标进一步缩小,力图生米煮成熟饭,既然你们都不容忍我在这里扩大势力,那么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过去在政治上把他们拉成我的盟友和伙伴,这样我们俩做什么你都管不了了,所以这个路线霸王硬上弓的概率更高。土耳其和别的参与者相比家底薄,玩不起。但是土耳其也油按摩房,那就是阿塞拜疆和土库曼之间就里海利益分配之间有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不认为小国之间的矛盾可以轻易调和,谁都知道希望共同开发,但是利益总之是减少了,而且他们都可以找靠山,直到最终双方都找不起了,且有了胜负之分时,他们才可能形成一种冷和平或者被迫的合作,这在中东战争中体现得最明显。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不停的傍美苏大腿,直到最后找不到更大外援,脑袋打出小人儿来了才放弃动手,对于在中东的地位与利益分配才有了一个不情不愿却难以更改的格局方案,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合作等问题。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也是一样,更微妙的是土耳其与两国的关系都有军事盟友的味道,尽管阿什哈巴德自认为中立国,甚至退出了独联体,但是他和土耳其靠近并在军售、军演、训练等方面与土耳其关系密切本身就反映了中立国不可能彻彻底底的中立这一事实。真正有持续中立能力的是超级大国,但是他们也会在有利的情况下和一些行为体结盟,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效果。所以中立是一种最不可能实现的情形。瑞士更是个典型,他作为罗氏财团的据点之一的时候,他就不具备真正的中立性;他在二战中给德国掠取的黄金做储备的时候,他也不是中立的;在俄乌冲突中制裁俄罗斯,更不是中立的。事实上他在除军事行动措施以外的各种关系上一直就没有中立过。因此,跨里海事宜能够成型吗?很难说。
中亚细亚某些国家也很希望参与中间走廊项目,而把BRI作为一种补充,这和sino的立意是大相径庭的。而且他们在路线图上也比较配合安卡拉,比如突厥语国家组织,原先乌兹别克等是不愿意加入的,现在又开始了。西方为主东方为辅的策略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