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一时成败不足论,浴火重生展新局奥斯曼过山

发布时间:2023/1/13 1:37:57   点击数:
彭洋讲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70279303693792&wfr=spider&for=pc

Hello,读者朋友们好,这里是记译中心,一个志在“记古今历史,译中外名篇”的号。此前,我们回顾了奥斯曼父辈的故事;今天,延续先前的六个一百年计划,记译君将带大家走过奥斯曼帝国跌宕起伏的第二个一百年。

血刃兄弟不手软:雷霆皇帝出场

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个一百年,如记译君第一篇文章中所说,是经由奥斯曼、奥尔汗、穆拉德一世三代,最终由穆拉德缔造出一个真正的帝国。在他治下,帝国领土拓展数倍,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势力范围扩张至基督教文化圈,更使拜占庭帝国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完全沦为一个“都市国家”。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拜占庭帝国仍继续苟延残喘一百年才彻底灭亡,不得不令人佩服其底蕴深厚。不过这是后话,其间详情,便请待记译君在后文为您分解。

回到穆拉德一世。拿下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后,风头太盛的奥斯曼帝国引起了西边塞尔维亚王国的紧张,于是双方展开较量。几轮你来我往之后,穆拉德一世最终在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击败拒绝投降的塞尔维亚。然而叱咤风云的皇帝在胜利的喜悦下巡视战场时,一时大意,竟被一名诈死的塞国人刺杀于阵中,可谓含恨而终(这是穆拉德一世遇刺身亡的另一个版本,放在这里,与前面那种做法互证)。题外话,这天后来被定为塞尔维亚的国耻日,战场也成为了塞尔维亚人的圣地,也可间接反证穆拉德一世在这段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塞尔维亚人刺杀穆拉德一世绘画。图源:Slavicchronicles)

能够操盘全局的强势君主突然去世,群龙无首,往往伴随着的便是激烈的权力斗争。穆拉德一世遇刺,同样顿时让奥斯曼陷入举国动荡之中。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各侯国纷纷叛变,皇子们也纷纷蠢蠢欲动。然而在刺杀事件第二天登基的皇太子巴耶塞特,却采取了冷静又无情的行动,毫不犹豫地处死了自己的亲兄弟们。如此斩钉截铁的行事风格,也为他赢得“雷霆皇帝”的别号。

(“雷霆皇帝”巴耶塞特一世。图源:维基百科)

解决了宫廷内部问题,巴耶塞特又立马动身将造反的侯国一一击败,确是有如雷霆般风驰电掣,甚至打造出比前朝更广阔的国土,也越来越让欧陆各国感到芒刺在背。于是,匈牙利国王西格斯蒙德登高一呼,组成一支堪称全欧洲联军的尼科波利斯十字军,为保卫欧洲而战。结果,巴耶塞特以诱敌深入之计轻松歼灭轻敌的十字军精锐,欧陆各国势力在战后都遭到重创。这场战役得胜,除了巴耶塞特外,还有一个人也很高兴,那便是来自早已衰亡的阿拔斯王朝王室的哈里发陛下。为褒扬巴耶塞特教训基督徒的“功绩”,哈里发正式赐予奥斯曼皇帝以“苏丹”的称号。虽然穆拉德一世早已自称苏丹,但毕竟哈里发的承认有如基督教世界中的教皇加冕,仍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一朝自负输天下:安卡拉大决战

正当大家都以为,所向披靡的巴耶塞特终于有机会实现奥斯曼帝国建立以来的夙愿,一举消灭手无缚鸡之力的拜占庭时,进攻君士坦丁堡的行动却再次被另一个敌人阻碍。这个敌人,便是来自东方的帖木儿帝国。当时,素有跛子之称的帖木儿皇帝可谓与巴耶塞特一样战无不胜,双方均自认睥睨天下,于是在往来信函中也针锋相对、互相辱骂。最终,两大帝国在安卡拉展开决战。然而往常指挥若定的巴耶塞特,“这次却傲慢冒进,完全没有展示出之前的作战技巧。”(肖-勒费弗《奥斯曼帝国兴衰史》)自丧优势的奥斯曼军因此溃败,雷霆皇帝也由于自大而一失足成了帖木儿的阶下囚。这个消息一传出,奥斯曼帝国各地陆续叛乱,国家在一夕之间便濒临瓦解,四散各地的皇子也只能暂且躲藏。

(安卡拉之战对阵双方。图源:Youtube)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安卡拉战场,当奥斯曼军兵败如山倒之时,会发现有一个人抛弃了皇帝独自逃走。他便是巴耶塞特的三子穆罕默德。或许有人会认为临阵脱逃、弃父不顾很没有战斗精神,但记译君在这里提醒你,为了长远的胜利,有时也需要眼下的逃避。恰恰正是因为这个穆罕默德,奥斯曼帝国后来才得以复兴。

收复失地图复兴:被忽略的时代

巴耶塞特死后,他活着的四个儿子割据封地,都企图重建帝国。最后,从边境起势的穆罕默德击败其他兄弟打进中央,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是为穆罕默德一世。在不少历史书写者看来,从穆罕默德一世到之后的穆拉德二世这两代,奥斯曼仅仅是在恢复到安卡拉之战前的状态,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甚至觉得没有提起他们的必要,比如说在《奥斯曼帝国六百年》这本书中,穆罕默德一世历十年之功再度统一帝国的历史就被一笔带过了。

然而记译君以为,这两位皇帝绝非平庸之辈,如果他们真的能力平平,奥斯曼帝国如何能从四分五裂的状态恢复如初?帝国此后数百年的盛世繁华更无从谈起。他们与帝国初期的几位建立者一样,可以说是完成了重新缔造奥斯曼的艰难任务。在之后,记译君会在创作主线——奥斯曼帝国的六个一百年——之余,也会尽量以番外的形式,补充一些这方面的细节,敬请期待!

(穆罕默德一世位于布尔萨的棺椁。图源:维基百科)

因此,肖-勒费弗如此高度评价穆罕默德:“虽然他(穆罕默德一世)在完全统一帝国之后并没有继续扩张领土,但他却被认为是帝国的再造者,获得了仅次于他的先祖奥斯曼的历史评价和地位。”对于很少主动挑起战争、致力于国内发展的穆拉德二世,肖-勒费弗同样不吝赞美之词,认为他“统治期间的繁荣和平静的去世也是对他非凡功德的回报。”这两位克服时艰、励精图治的贤君,帮助奥斯曼帝国走过低谷、浴火重生,为接下来的帝国新局面打下扎实基础。

(年时奥斯曼帝国领土,穆罕默德二世治下。图源:维基百科)

而在这重新奠基的阶段之后,继承稳定下来的帝国的,便是别号“征服者”的穆罕默德二世。在他的带领下,奥斯曼再次进入大进击时代,至帝国第二个百年结束时几乎统一了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半岛。不过,默罕默德二世这一系列征服的起点,却是此前数代君王均功亏一篑的君士坦丁堡。限于篇幅,加上征服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性与传奇色彩,记译君决定将其独立成篇。这回,曾经千年辉煌的拜占庭帝国也将迎来真正最后时刻的落日余晖。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fz/245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