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项纯丹山谷古城番红花

发布时间:2020/7/21 8:17:09   点击数: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费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山谷古城番红花

项纯丹

一、

番红花,这个以花命名的古城,在我的视野里是陌生的,属于无名小城。初到古城不以为然。因为我带了昼夜奔波的疲惫。

前一天下午四时才离岸,从圣托里尼岛返回雅典,半夜十二点到酒店,凌晨三点乘抵达伊斯坦布尔的飞机。这一夜就交代了。难怪有人称辛苦的出境游为自找的“洋插队”。我是跳过“土插队”把底气一步到位地押在了“洋插队”上。

庆幸的是,在飞机上占了靠窗位置。酣然一睡,醒来天已拂晓。天际一线红光,云海上缓缓顶出一轮红彤彤。云海观日出,分明是对前日无缘见海上观日出的补偿,而且是千载难缝啊!行走天下,遇意外惊喜,于我乃是莫大的幸福。

云海日出

说实话,此行我是奔伊斯坦布尔而去的。伊斯坦布尔曾名君士坦丁堡,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名字命名,一直是东罗马帝国即千年拜占庭的首都。这里是欧亚大陆的交接点,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处。贸易繁荣带来经济繁荣,使拜占庭显赫一时,也成为兵家(政客家)争夺之地。一四五三年,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大军攻打君士但丁堡,东罗马帝国时代从此结束。因此,伊斯坦布尔留有许多历史遗迹。其中苏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更值得在世界文明课上一讲。

到伊斯坦布尔,第一眼看到一排城墙,以为是罗马古城墙,兴奋得一扫疲倦,即使知道这是古罗马引水渠(古罗马人喜欢沐浴是今人皆知),也一阵“咔咔咔”。不过没让我兴奋多久,仅参观了苏莱曼清真寺就一路狂奔往番红花城而去。连午餐都是在途中小村餐厅将就。

苏莱曼清真寺恢弘壮观。圆顶沉稳,尖塔冲天。寺内穹顶花纹取自大自然花草图案,绚丽脱俗,烛光闪耀。外观内景既有拜占庭风格又有中亚风情,综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据说,伊城不少清真寺由教堂改建。其中原因离不开历史风云、政权嬗变更迭。参观这些建筑好比翻阅一本历史大书: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包头赤脚进蓝色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苏莱曼清真寺

番红花城有何名胜有何历史故事?无从考据,不甚了了。只知是一世遗小城。网上搜索,才知:番红花城又名萨夫兰博卢,番红花在士耳其语的发音里是“萨夫兰”。位于安纳托利亚中部,也即土耳其北部黑海地区,在伊斯坦布尔的东面相距多公里,距离首都安卡拉约公里,距离黑海约50多公里,海拔米,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是一座只有二万多人的小城。因其完整的土耳其奥斯曼风格建筑群,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尔后开始走红世界。

然而,最给我浪漫想象空间的是那花儿的名字——番红花。番红花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香料,也是我们称的藏红花,原以为是产于西藏的红色花朵,其实是产于土耳其和伊朗一带的植物,后传于西藏。番红花泡茶有药效。早在11世纪,此地便有人开始种植这种美丽的花儿。14一17世纪,在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这里便成为番红花的种植地和贸易中心,由此,小城被称为番红花城。至今小城以东22公里的村落依旧种植着大片的番红花。

二、

听导游说,到番红花大概要走六小时,累翻的我瞌睡复瞌睡,巴士过横跨欧亚的大桥(建于年),我都累得睁不开眼。

一路颠簸,但见空寂荒芜的地貌往后飞逝。但等导游唤醒,已到番红花城外。

来到希德尔立克山丘,居高临下。小城如我,似醒非醒。

青山翠谷怀抱,红瓦白墙层叠,老树新枝掩映,寺宇高耸入云。

老城区中心,起伏凹凸的碎石板路纵横交织,斑驳沧桑的陈年民居参差错落。没有车水马龙,更无喇叭声碎,恍若时光倒流,如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境。巴士开不进小巷,土耳其小伙子用特制的工具运行李,我们一路上坡随行,就像二上雁门关考验脚力,不,至少雁门陡坡水泥路是平坦的。

两边尽是奥斯曼特质的传统建筑,木质构架、砖石堆砌,上层突出,下层用木架支撑。沿街的石壁装点饰物,无不宣泄伊斯兰风情。

番红花城

世遗不许改建的小旅馆一改宾馆派头。小门小户,狭窄的前厅,铺叠厚垫的木头沙发摆放窗下,纯正的民宿像小家碧玉。灯光下斑驳的老屋闪烁着老味道。我仿佛回到童年的祖母老宅,幽暗、温存,与表姐妹争相打捞甏里的黑枣、蜜枣、柿饼,舌尖上便冒出甜味,快感油然。

跨过小小的门栏,庭院满眼翠绿,藤蔓垂下屋檐,像少女额头的刘海,缠绵多情。木条和窗棂镶嵌于白墙,构成格致图案,别有情趣。可我心思集中在手里沉甸甸的行李箱,要对付七拐八弯的木楼梯,爬上三楼,咚、咚、咚。

推开房门,小小空间,平常家具、木质窗框、老式吊灯,充满家的温馨。回首见那高起的门开着,是盥洗室。顿时石头落地——安放心身、洗涤风尘的地方有了着落。

撂下行李转身出门,去小城消费晚餐前的三个小时。

番红花城民居

番红花小城(鲍广丽摄)

下坡轻松,行至中心广场,古城地标番红花塑雕婀娜多姿,紫色花瓣,吐出橙黄花蕊,像一朵朝露欲滴的鲜花,向四方来客示好。

据悉,番红花城的城市历史博物馆在观景台看到独立鸡群般的橙黄色小楼,这座老宅建于年,前身是政府的办公地。历史博物馆里用文字介绍了番红花城的城市历史,展示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家具和手工艺品。由于时间紧凑,我们没去参观。但我觉得,这个古城依势绵延的古建筑群本身就是个历史陈列馆,无声地倾述数百年来的小城故事。

紧挨地标的是穆罕默德帕夏清真寺,建于年,院子里有日光钟。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建造的最宏大的清真寺之一。再过去是辛西公共浴室与辛西商队驿站,二者建于同一时期,一说投资者为一人。

辛西商队驿站是17世纪商队的旅社。古城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贸易中心。奥斯曼帝国初兴时期(—),在黑海沿岸一带的贸易活动必须经过此地,古城早在年就进入奥帝的版图。17世纪城市发展到达鼎盛。是商队旅行者出资赞助建成了日后频繁的商业中心,于是山谷里盛开一朵“番红花”。繁荣于奥斯曼帝国14~17世纪(鄂图曼时期)的古城至今依旧保留着浓郁的中世纪气息。从17世纪至19世纪古城中的富裕居民开始修建豪宅,逐渐有了数量庞大的建筑群。这里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的皇室居住地。

虽说比我们后来去的孔亚古驿站规模小得多,可辛西商队驿站在古城里算是高宅大院,院子里有一口井,是当年给马饮水用的吧?现在,辛西商队驿站是老城中心的一家酒店。辛西商队驿站后面一座高墙颇有气势,那烟囱像一个个鬼怪精灵在幽幽叹气,想来哈利?波特的带扫把女巫不是一国专利。

辛西公共浴室,也许为来往商队服务的吧?在丝绸之路上长途跋涉,穿越大漠荒原,商队人们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洗澡是必需的。可见,古人也有配套设施意识。浴室建筑的顶像大大小小的碗盖,其中两个硕大的红盖头最为醒目的。听导游指着红顶说,这是土耳其浴场。人们印象中,土耳其浴场是香艳场所。我想起了电影《虎口脱险》里土耳其浴场的一个桥段。“鸳鸯茶,鸳鸯茶……”这首熟悉的小曲大家一定不会忘,还会随口哼起。哦,接头人搞混了,乱点鸳鸯谱,逗人。斯乃特,这位法国喜剧大师高超的喜剧表演艺术令人钦佩,虽然因心脏病去世多年,可他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在中心广场还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即建于年的帕夏清真寺,也是奥斯曼帝国鄂图曼时期建造的最宏大的清真寺之一。

番红花城地标

商队驿站

在历史博物馆的后面,一座建于年的钟楼养在深闺,我们无缘相见。

三、

去小商品市场,摸一摸当地的土特产行情。也算田野调查。

番红花古城丰富的风物产品琳琅满目,布满交叉的两条小巷,成为一道抢眼的风景。小巷,除了我们这拨游客,当地人几乎没有。导游说,很多年轻人去了大城市。这是势不可挡的当代社会的一个趋势。

酒香不怕巷子深。旅伴小鲍在商市尾声相中一条丝巾,浅绿底色绘数朵玫色番红花,富有浓郁的土耳其风情,店主一脸憨厚,任你还价。

上左古驿站右高墙烟囱,

下左古塔楼右政府所在地

餐厅在中心广场的另一边,绕着中心花园无水喷泉走到底,那里一排漂亮的建筑,带有自家小院。一篮面包,各一大盘蔬菜沙拉,大盆喝汤,大盘吃肉,正宗的烤羊肉,肉质特别香美。餐厅的布置也颇有格调,墙上贴满到此用餐的各国政界要人和明星。哦,在此饱食的不仅仅是土耳其风味餐。

汤足饭饱,需要消化。我们决定在花园里散步,刚走出餐厅,对面过来一个老太太见我们没有围头巾,惊异地问了小鲍一个很哲学的问题,“你从哪里来?”(英语)“我们从中国来。”

番红花城餐厅

到了花园,我们都入乡随俗地围上头巾。刚买的丝巾,小鲍正好排上用场。

宣礼塔发出虔诚而浑厚的呼唤在夜幕下回响,清真寺显得格外高大雄伟、神秘肃穆。街灯璀璨,为我们摄影打背景光。幽蓝的夜色蹿入镜头。番红花的夜景美得诱人。

时光如溪水,缓缓流淌,古城之夜恬淡安宁。在喷泉旁久久徘徊,仿佛被古朴的韵味融化了。古城之夜好似当代生活进行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休止符号,缓一口气,摆脱尘世烦扰。

四周冷清空寂,奥斯曼帝国鄂图曼时期的繁荣辉煌、热闹喧嚣已成过往。风静树止,唯独心起微波——

番红花从古走来,好像从未有过时代的尘埃。也许是这个古城在山谷里隐姓埋名,一如今天一样低调,也许是番红花人民与世无争,才奇迹般地躲过了两次烽火连天的世界大战,得以完美保存这数千栋奥斯曼传统风格的独特建筑。片名《东方伊甸园》,世界上真有伊甸园?如今,城里多栋房舍在未经法律许可不能随便拆毁。那我们国家的古城古镇怎么借鉴?感谢当地人留存的原始风貌,勾起人们怀旧情结,原来过往的岁月也有美好。感谢当地人的自我保护,使我们享受如此唯美的夜晚。猛然感悟,自我保护涉及诸多方面,历史、古迹、乡土,以及今天面对的疫情……

愿“新冠”不到番红花。

番红花城夜景

年3月27日星期五

??????

约稿启事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

vip.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s/1833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