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丁禹兮的土耳其奇妙游

发布时间:2021/3/26 18:44:56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

如果不是在毕业前夕跟着学校的文化交流团,到安卡拉大学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丁禹兮很难想象到还有什么样的契机会让他踏上这片历史悠久又满是神秘色彩的热土。

对普通旅客来说,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安纳托利亚高原西北部的安卡拉,不如伊斯坦布尔著名,甚至没有伊兹密尔热门。但若论对土耳其文化、习俗、社会风貌的彰显,少有其他城市可以比肩安卡拉。在这里,土耳其悠久的历史和现代化气质融洽地共存着。“我认为出去看世界,不论是旅行还是文化交流,最大的意义是深入体验当地不同的文化风俗,去经历别处经历不到的事,去做当地人才会做的事。”丁禹兮认真地说着。讲到对未知的探索,他大大的眼睛更亮了。

01

“飞”毯

如果说土耳其烤肉店,是“吃货”到了土耳其的第一站,那么,地毯店则是所有人的必游之地。不可否认,土耳其地毯店里,那些图案极具地域风情、被当地人和异国人共同喜爱的地毯,记录并传承着古老悠久的纺织文明。若论地毯编织技术的来源,它来自早期生活在中亚草原上的突厥游牧民族编织的帐篷和马鞍袋。但是,直到波斯图形、中国祥云、星辰团花等图案融入地毯的编织,并传入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地区,地毯及其工艺才成为一种文化得以发扬。丁禹兮在出发之前,便将“了解土耳其地毯”纳入了“ToDoList”。跟随当地的同学走进一家地毯店,不出一小时,丁禹兮便选到了中意的地毯,还从店家那里听来不少关于地毯的故事。文艺复兴时期,乌沙克地毯开始出现在画家的作品中,进而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自那以后,地毯的销量开始增加,地毯制造也从小作坊作业发展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而现在,在土耳其农村地区,依旧有不少女性在手工编织地毯。事实上,编织地毯的手艺,其传承人只是女性。她们从少女时期就开始学习,并受雇于一些商家,按照商家设定的图案编织,一直做到老。至于报酬,按成果而非工时。商家告诉丁禹兮:“每个人都需要一块土耳其地毯。”虽然听起来无非是店家推销商品的一种方式,但每一块土耳其地毯不仅是做工女性的经济来源,也根据不同的图案设计,承载了不同的希冀和愿望。“我选的那块地毯上面的图案像是一扇窗户,代表着‘看向外面’的寓意。”仅仅依据对图案和配色的喜爱程度而挑选的丁禹兮,在得知每一块地毯因图案不同,而拥有自己的名字和寓意时,感到十分惊喜。因为怕托运行李超重,丁禹兮最终选择了徒手将地毯背上飞机,一路奔波回到了家。可当他终于将心爱的地毯铺在了客厅的地板上,他惊讶地发现地毯秒变“飞毯”。“在土耳其,房间的地基本都是水泥地,摩擦力比较大,适合铺地毯。可国内的装修风格都是木地板或者大理石,配上土耳其地毯后,一个不小心,真的会起飞。”说起不得不将心爱的地毯束之高阁,丁禹兮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心痛。

02

咖啡渣与占卜

虽然不如土耳其烤肉和土耳其地毯那般拥有超高人气,但土耳其咖啡也是别具特色,从煮咖啡到喝咖啡,再到咖啡占卜,都非常值得一试。丁禹兮曾跟着土耳其同学来到一间烹煮土耳其咖啡的咖啡馆,并走进了咖啡制作区,观察店家如何制作一杯正宗的土耳其咖啡。烹煮土耳其咖啡,得有一套特定的厨具:与手掌一般大的炉灶,和煮咖啡用的“Briki”不锈钢小锅。土耳其咖啡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咖啡粉加冷水后煮开,不经过滤或冷萃便可直接喝了。“喝起来虽然会有粉末感,但味道还是不错的。”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丁禹兮,此刻兴致勃勃。但越是往下喝,咖啡沉渣就会越多,所以,土耳其咖啡是没有办法被完全喝完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得以进行咖啡占卜——根据杯中残渣的形状来看出一些有关于占卜者的事情,并回答占卜者提出的疑问。详细来说,占卜的流程是这样的:将咖啡杯下面的小碟子扣在带有残渣的杯子上,向着自己的方向倒扣过来,接着心中想着待占卜的问题并将杯子轻晃三圈,随后小心地打开杯子后,便可根据杯中留下的图案进行占卜了。对于这种玄幻的事情,丁禹兮持怀疑态度,但抱着体验异国文化的心态,他还是请那位自称“会一点”的同学帮他做了一次咖啡占卜。结果怎样,是个秘密。但回忆起占卜的过程、会占卜的同学所说的一些话,的确令丁禹兮头皮发麻。

03

“对情感的表达更加外放”

“着装肯定不能太暴露的,那女生要不要围个头巾呢?”出发之前,丁禹兮和他的同学们对土耳其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同时,土耳其周边国家的混乱等安全注意事项,也是领队老师一再地强调的。而这些信息都让人在无意间,对土耳其怀抱着些许刻板印象。但落地安卡拉没多久,“印象”就发生了转变。“那是我第一次经历在演出结束之后,台下所有的观众起立欢呼,甚至有人跳了起来,以表达对演出的喜爱。”面对这样的场景,丁禹兮感叹道:“相比之下,东方人还是非常含蓄内敛的,而土耳其地跨亚欧大陆、连接东西文明,这里的人们对情感的表达更加外放。”不仅如此,在欢迎酒会上,安卡拉大学的师生不仅会随着DJ的节奏跳起舞,还会因为担心初来乍到的中国师生感到尴尬,而不停地组织互动。在热烈的氛围下,无论年轻的学生还是年长的老师,都情不自禁地扭了起来。走出学校后,偶遇的路人热情依旧不减。当他们在小饭馆对着土耳其文菜单发愁时,门口经过的一位路人主动走来帮忙翻译;当他们盯着一盘半生不熟的牛肉感到难以入口时,旁桌的食客微笑着给他们示范;当他们在曲曲折折上上下下的街道中迷了路时,被问路的两人暂停自己的事情送他们走了两条街。可是,旅游区打着喜欢中国文化求合影的人,很多都是以掏钱为目的的;巴扎里的店家给商品开出的价格,往往可以被讲掉三分之一还不止。事情总是会有很多面,同国人也不是全部都一样。新闻中安全令人堪忧的土耳其,影视作品中满是异域风情的土耳其,传闻中古老又神秘的土耳其,所有的这些都是真的,但也不是完全真实的。土耳其也有安逸的小巷,也有现代感十足的市中心,也有俗气的纸醉迷金。“究竟哪个形象才最接近真实的土耳其呢?不要听别人说,自己来体验吧。”在巴扎地毯店,喝一杯红茶的时间

文/丁禹兮

△摄影师:頔阿頔如果要我现在立刻说出与土耳其有关的话,我能想到是“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被称作奥斯曼帝国,如果把帝国和土耳其关联起来,便会给浪漫的土耳其又平添一份神秘的色彩。浪漫、神秘——这也确实是土耳其带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跟着学校的文化交流团,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交流活动结束后,幸得一天休闲时光,我便和几个朋友在老城闲逛。身处神秘又陌生的异域,一向方向感很强的几个人竟然集体迷路了。导航不灵,语言不通,沿着一条完全错误的路,阴差阳错地拐进了一个新奇的、满是当地人的小巴扎。巴扎虽小,却极热闹。不宽的街道两边站满了谈生意的土耳其商人,提着茶盘的小伙们在商人和客人间穿梭,充满了本土风情。或许是被当地人的热情深深感染了,在0.1秒的犹豫之后,心大的几个人便干脆在巴扎里随意地逛了起来。细长蜿蜒的街道随意交错,花花绿绿的摊位令人眼花缭乱。恍惚间,仿佛误入了一个迷宫,如同浪漫的幻境,有一瞬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闲逛中,一块挂在门前花纹奇异的地毯,吸引着我们走进了一家小店。这家店只有一扇半开的木门和一扇挂满地毯花纹碎片的两折窗,店面小小的,采光不算好,明明是正午时分,却还是得开着昏黄的灯,神秘的气息愈发浓烈。店里的层高较低,有一摞垒得很高的地毯,整体风格特别像霍比特人住的洞穴,旧得别有一番味道。老板看到客人进来,立刻热情地搬了两把凳子来,示意门外的伙计给我们上两杯红茶,然后非常努力地用英语组织语言,告诉我们可以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慢慢挑选。没多一会儿,朋友便开始和老板在一摞摞的地毯里穿梭,偶尔冒出头来。那画面就像是小时候玩的打地鼠,一会儿从这个洞里出来、一会儿从那个洞里出来,乐此不疲。先前逛得有些累了,我左右看了一会儿,便懒懒地坐在凳子上开始喝茶。自从来了土耳其,我似乎走到哪里都能喝到红茶。而每次用来喝茶的杯子,质地可能有所不同,但造型上大致是一样的——圆底细腰,像朵半开的郁金香。不过也有人说,被勾勒成弧线的杯身象征着女人的腰线。每个茶杯也都会配有印着或刻着传统花纹的托盘,上面放着方糖和小而精致的咖啡勺。对喝茶这件小事如此讲究,足以见得土耳其人对茶的重视与喜爱。土耳其人在喝茶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偏好。如果说有三个人在一个桌上喝茶,一个中国人、一个英国人和一个土耳其人,中国人直接喝茶,既不加糖也不加奶;英国人既要加糖也要加奶;那么轮到身处欧亚交界的土耳其人,大概就是折了个中,只加糖不加奶。在土耳其,我没有见当地人喝茶时加过奶,或许这是土耳其人独有的“坚持”。所以如果你想在土耳其喝到奶茶,那一般是不可能了,毕竟整个安卡拉都很难找到一家会卖加奶的茶店。不过,琥珀色的土耳其茶加了方糖以后,会有一种蜂蜜味的甘甜,细细回味,很是舒服。还有一个关于茶的小细节让我感到非常有趣。刚进门的时候,老板招呼上茶时,我以为他是在说中文。上网查了一下,我惊喜地发现,在土耳其语中茶的发音是“恰一”,和中文“茶”的发音十分相像。或许是数百年前的丝绸之路上,和茶一起从中国远行到欧洲的,还有茶的发音吧。两国的茶文化,以这样的方式,有了交融。至于一杯土耳其红茶要多少钱?我并不知道。喝完了红茶,我们问茶钱是多少钱,老板却爽快地说茶是他请我们喝的,这是他们的习俗。的确,我在土耳其喝到的红茶普遍都是买东西时店家请的,或者是在餐厅用餐后送的。我想这大概是土耳其商人喜欢的一种方式吧,用简单的一杯茶把商客关系轻松换化为人情关系。就像朋友选好了地毯便开始和老板讲价,但整个过程又不像在讲价,更像是两个朋友在讨论问题,点到为止的较量中没有人真的在争胜负,而是一次物质和思想的双层交换。这样想来,茶对土耳其人的意义变得更为重大了。喝茶既是传统,也是享受,更让人与人的交往变得简单真诚,多了几分人情味。当我和朋友两人抱着地毯、沿着唯一的小路走出巴扎时,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三岔口,我们才恍然想起,找路的难题依然没有解决。就在我们在手机上疯狂搜索目的地的建筑图片时,一个热情的土耳其小贩主动走过来,用不熟练的英语帮我们翻译。找到路后,我们沿着小坡走下去,小巴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就像一步一步从梦境走回现实,竟然有些舍不得。那个下午,我仿佛是贸然地闯进了一段平行时空,周围环绕的都是当地人,听到的都是当地的语言,尝试的是当地的买卖方式,彻底把自己活成了当地人,过了一场土耳其式的生活。神秘惊喜的偶入,热情洋溢的巴扎,还有现在想来都很甘甜的红茶的香气,一切就像是巴扎版的世外桃源,真是奇妙极了。

粉丝福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s/2019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