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历史 >>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读书笔记福利分享从1
第七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开始规划战后国际秩序。欧洲国际秩序由以处理对德问题为核心的巴黎和会来解决,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远东国际关系则由华盛顿会议来解决。这两次会议的结果构筑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只是暂时解决了一战遗留的国际问题,同时也埋下了冲突的隐患。
第一节战胜国对战后“新秩序”的构想
一、战争对各协约国力量的影响
美国是一战最大受益者,其参战时战争已接近尾声,损失轻微;而在战争早期,其利用自己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从而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一战也使得美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战后更是提出建立与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相当的海军计划,反映了它对世界领导权的追求。
英国在战后实力大幅削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动摇,海洋霸主地位丧失。但它也夺去了德国殖民地的大部分、伊拉克、阿拉伯半岛及巴勒斯坦地区,并扣留了几乎全部德国军舰。英国在是战胜国中获取战利品最多的国家,并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以及广阔的殖民地,同时在世界市场上减少了德国这一有力竞争对手。因此,战后英国仍是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和海军强国。
法国在战胜国中遭受打击最大,损失了大量人力,工农业水平严重衰退,并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另一方面,法国的军事力量也大大得到强化;德国被击败后,法国成为欧陆最强大的陆军国与世界第二大殖民强国。在世界范围内,法国仍是英美强大的竞争对手。
意大利是战胜国中实力最弱小的一个,败多胜少,损失严重,欠下了巨额债务。
日本在战争中的收益仅次于美国。一战期间,日本经济急剧增长,并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并借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在亚太地区迅速扩张,成为欧美国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
美国的霸权计划:加强和巩固在拉美的地位,夺取战后欧洲的领导权,谋取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优势。关于欧洲事务,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免失去巨额债款和利息,并需要德国保持实力以抗衡英法和对抗苏俄。在远东,美国主要是限制日本的扩张和对中国的独占,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力图打破英日同盟。
英国的战略目标仍是世界霸权,竭力抵制美国的“航海自由”、“贸易自由”原则,维护其海上强国和殖民大国的地位。在远东,借助英日同盟抗衡美国,换取日本在欧洲事务上对它的支持。在欧洲,不愿过分削弱德国,以防止法国在大陆称霸,打破欧洲大陆的均势。
法国战略目标的重点主要是放在欧洲大陆上。最重要的目标是尽量削弱和肢解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要求收复领土,分解德国,索取巨额赔款,在军事上严格限制德国。
意大利要求兑现年《伦敦协定》中许给它的领土,以建立东地中海霸权。
日本力图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和领土合法化,并以英日同盟为依托,建立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第二节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及列强在和会上的争夺
1、巴黎和会的召开
年1月18日。出席会议国家分四个等级。一是“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包括美英法意日五国,拥有五名全权代表,有权出席一切会议;二是“享有局部利益”的国家,曾在协约国一边对德作战,拥有二至三名全权代表,参加与它们有关的问题的会议;三是与德国及其盟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拥有一名全权代表,只有在讨论的问题涉及这些国家时才能出席。四是中立国和即将成立的国家,必须在五大国之一的邀请下才能出席有关问题的会议。战败国不允许参加,苏俄未出席。
和会会议分三种:一是拥有决定一切重大问题权力的“最高会议”。其最初形式是“十人会议”,由五大国的首席代表和第二代表组成,通过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和会日程和所有重大问题;后为便于进行秘密磋商,由美英法意四国元首组成“四人会议”,另由五国外长组成“五人会议”解决次要问题,协助决策。而会议的真正主宰是“三巨头”。二是“专门委员会”,由有关国家代表组成。主要任务是讨论和审议某些专门问题,预备草案,提供最高会议参考,如国际联盟委员会、战争责任委员会、赔款委员会。三是全体大会,由与会各国所有代表参加。任务是对最高会议的决议进行表决,但只是形式而已。巴黎和会的组织形式是强权政治的典型表现。
2、列强在和会上的争夺
第一,国际联盟问题。年4月28日,国联盟约草案通过。
第二,对德和约问题。和会中心问题,包括边界问题、赔款问题、殖民地问题和裁减军备问题。
第三,阜姆问题。
第四,山东问题。
第五,“俄罗斯问题”。
二、《凡尔赛和约》
年6月28日,新外长米勒和国务部长贝尔被迫代表德国在和约上签字,条约内容有:第一,重划德国疆界。第二,重新分配德国殖民地。三,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解散德军总参谋部,限制德国军备发展)。第四,赔款问题和其他经济条款。
条约对德国的规定极其苛刻,埋下了新的战争火种。
三、国际联盟的建立
年1月10日,《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同时宣布成立。盟约规定国联的宗旨是:“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基于公正与荣誉之公开邦交。”战败国德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国联外,美国因国会未批准《凡尔赛和约》而不属于国联国家。
《国际联盟盟约》是国联的根本法,规定国联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但实际上英法把国联当成了维护凡尔赛和约、维护既得利益,遏制苏俄的工具。
盟约规定对于违反盟约开战的国家要施加经济、政治和军事制裁,但没有规定侵略的定义和制裁的具体办法,而且要大会全体一致通过决议才能采取行动。关于裁军的规定也含糊不清,要求各国“必须将本国军备减至最少限度,以足以保卫国家安全和共同实行国际义务为限”,而只表明了原则,未确定具体措施,对各国没有什么约束力。
国联本身的条款为了调和多数意见含糊不清,实用性不足。英国把国联视为自己外交政策的附属物,法国要使之成为推行凡尔赛和约的有用工具,美国则最终置身于外,从而使国联在侵略面前几乎完全不起作用,成了一个虚设的机构;但它毕竟是建立国际制度的一次重大尝试。
四、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矛盾
1、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凡尔赛条约》,《圣日尔曼条约》(对奥),《纳伊条约》(对保),《特里亚农条约》(对匈),《色佛尔条约》(对奥斯曼)和《洛桑条约》(对土)。
2、凡尔赛体系的实质与矛盾
凡尔赛体系建立在不平等条约之上,从制定伊始便埋下了矛盾和仇恨的种子。它是对战败国赤裸裸的掠夺,战胜国中,也只有英国对其完全满意。其中矛盾主要有:领土变动带来的少数民族问题,法国安全问题,德国对和约不满问题。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只是暂时的,是孕育着新的战争的和平。
一、美国拒绝《凡尔赛和约》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洛奇和孤立派领袖波拉是反对《凡尔赛和约》的主要代表,其矛头主要对准国联盟约第十条,不接受国联对美国内政的干预,不承认和约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决定。
年3月19日和年3月19日,参议院两次表决未通过。哈定总统上台后,分别与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签订了单独的和约。美国实际上回到了孤立主义。
第三节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亚太争霸新格局
美、英、日成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海上霸权最主要的三个国家。其中,美国要求重新开始扩充海军的计划,以实现建立一支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势均力敌的海军的目标;英国决心保卫自己的海上霸权,但由于财政困难,被迫放弃两强标准而采用一强标准;日本则开始实施“八八舰队”计划,加大海军建设力度。
法国一方面希望三国海军军备竞赛能使它们相互牵制,但又担心法国海军与三国的差距会因此进一步拉大,意大利则无暇参与这场竞赛,同时又想维护意大利现有海军地位,因此两国都愿意进行限制海军军备的谈判。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年11月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就限制海军军备问题成立了限制海军军备委员会,就远东问题则成立太平洋远东问题委员会。虽然英日同盟问题并未列入会议议程,却是重要议题之一。美国在这次会议上居于主导地位。
二、《四国条约》
年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规定缔约国相互尊重各自对太平洋区域岛屿的权利,并在此种权利受到威胁时,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联合或单独采取应对措施。条约有效期10年,从生效之日起,英日同盟终止。
通过这一条约,美国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障碍,同时由于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美国也无需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英国表面上维持了英日友谊和促进了美英关系,但随着英日矛盾的激化,英国在自己的远东兵力虚弱而又无美国军事援助的情况下,对日妥协将成为英国远东外交政策的一种选择。日本一方面野心受到了美英法的遏制,在年代不得不收敛武力扩张,改以经济侵略为主要方式;另一方面,该条约又使日本在国际上第一次处于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它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得到了大国的正式承认。
三、《五国海军条约》
年2月6日,与会国签订《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美英法意日五国的主力舰吨位比为5:5:3:1.75:1.75。该条约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实现了美英海军对等,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同时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而英国维持其海军一强标准的战略目的也达到了。日本争取到了对美英海军基地的限制,使得其海军在太平洋地区仍占据有利地位。
《五国海军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但其只是列强在海上实力对比问题上的暂时妥协,实际上并未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反而为各国尽心新的海上竞赛留有充分余地。
四、山东问题与《九国公约》
在远东与太平洋问题上,中国问题是核心,其实质是列强对中国控制权的争夺。美国意图遏制日本独占中国,消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强迫列强接受“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为此,鲁特提出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和坚持中国门户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原则”。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对此,日本要求并实现了会外双边直接谈判。年2月4日,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被迫有条件地归还山东,并声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次要条款。
年2月6日,与会九国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其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这样,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终于成为现实,日本对中国的独占被打破。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部矛盾
美英矛盾:海军军备竞赛结束后,两国在经济领域竞争激烈。在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方面,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向英国的势力范围渗透。
英法矛盾:战后欧洲的主要矛盾,并支配其他矛盾的发展。由于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美英对法的安全保证无法实现,法国只得采取结盟政策以防止德国重新侵略;由于法国的政策与英国的均势政策违背,英国为平衡法国的势力,采取“扶德抑法”的政策,英法矛盾不断加剧。
美日矛盾:战后最突出的一对矛盾。华盛顿会后,两国加紧了军备竞赛和战争准备,关系不断恶化。在争夺中国方面,美日则通过扶植军阀代理人的方式展开了激烈较量。美国还于年4月14日和年5月15日分别废除了承认日本在中国有特殊利益的《蓝辛—石井协定》和通过了排日的移民法。日本国内因此掀起更大的反美浪潮。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贯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始终。
第八章德国问题与欧洲安全
第一节德国赔款问题
一、列强在赔款问题上的分歧
《凡尔赛和约》规定战后组织一个由英法意比四国组成的赔款委员会,并由法国代表担任主席。年7月,赔款委员会规定了各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并于年3月在伦敦会议上强迫德国接受协约国规定的赔偿时间表。年4月,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额为亿金马克(亿美元);为此,德国通过滥发纸币抵制赔款,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并以财政破产为借口拒缴赔款。年7月12日,德国要求延期交付该年已到期的赔款额。
对于德国赔款问题,法国希望获得最大限度的赔款,尽量削弱德国。英国一方面担心德国经济因赔款崩溃而不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另一方面认为德国的复兴有助于平衡法国;同时出于对德国的衰落和工人运动兴起可能倒向苏俄的担忧,反对过度削弱德国。美国因战争贷款问题也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s/2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