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帖木儿帝国攻打明朝未遂,后继者竟开创印度

发布时间:2021/8/13 21:18:43   点击数: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宣传视频

编者按:帖木儿帝国,是中亚河中地区的突厥人(入赘为蒙古贵族)帖木儿于年开创的帝国,首都为撒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后迁都赫拉特(今属阿富汗),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人。

在帖木尔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当时周围所有强大的帝国无一能够迎其锋芒。经30多年的征服战争,帖木儿建立了一个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帖木儿生前,甚至做好了东征明朝的计划。

帖木儿帝国是现代乌兹别克族定型的一个时期

到了年,帖木儿的直系六世孙、12岁的巴布尔(-),继位为帖木儿帝国的末代大汗,但他当时统治的只是一中亚小国。巴布尔母亲的血缘,可追溯到成吉思汗。巴布尔后来兵败逃至今天的印度,并在那里开创了莫卧儿王朝。

这个莫卧儿王朝的创立者,用30多年的功夫,建立了横跨北印度的穆斯林大帝国。巴布尔将自己的传奇人生记述在《巴布尔回忆录》中。后来他的孙子、莫卧儿全盛时期的君主阿克巴大帝,授意将该回忆录制作成拥有大量细密画插图的精美手绘书。

胎死腹中的帖木儿东征中国

“坐井观天”

关于帖木儿及其帝国的故事,坐观君一直很感兴趣,但网络上有关他的资料并不多。法国人勒内·格鲁塞在其写的《草原帝国》中,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介绍帖木儿和他的帝国,还是很详尽的,从中能够看出这个自诩为“成吉思汗后裔”的帝王与成吉思汗的异同。

简单来说,帖木儿善于打仗,但似乎对管控自己征服的对象,并没有兴趣或者说没有能力,所以只能反复去征服。在这方面,他是不如成吉思汗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阅读。

今天的内容,主要聚焦一次没有发生的入侵。那就是帖木儿东征明朝。

1归国

公元年春,时年67岁的跛子帖木儿,在扫荡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后,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

至此,他带给半个亚洲以巨大恐惧已经6年了:年,他从自己位于乌兹别克的首都撒马尔罕出发,占领北印度;年占领伊朗;年攻入土耳其;年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年回到土耳其,在7月的安卡拉会战中,俘虏了其苏丹巴耶西德。很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布尔萨沦陷,少数土耳其人逃到希腊,逃脱了被屠杀的命运。

欧洲人有理由为他们未来的命运担忧:6年以前,奥斯曼土耳其骑兵刚刚在保加利亚重创了欧洲联军,被公认为当时最优秀的军队,可是帖木儿却把它杀得全军覆没。

非洲人也有理由担忧:一个世纪以前,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曾经在叙利亚全歼过当时所向无敌的蒙古骑兵,可是帖木儿却在一年之内就把它痛击过两次。

当年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服中亚和西亚后所建立的四大汗国,现在已经有三个(察合台、伊尔、金帐)臣服于帖木儿。似乎这个世界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强大的军队。这个假称蒙古成吉思汗后裔的突厥跛子(虽然他确实入赘给察合台汗国的公主,是蒙古人的女婿),似乎无论在欧洲还是非洲,都将势如破竹。

可是让西方人长舒一口气的是,帖木儿却突然停止西征而东返了。原因无他,因为地球上另一侧发生了意外事件,猛烈地刺激着他的神经。他要回去圆一个他做了半个世纪的梦。帖木儿回去后,立即会见曾被他击败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建立者是帖木儿同族的突厥奴隶)使者,他知道之后还有位客人要见,已等他多时了。

这位客人是已经被扣留了8年的来自遥远东方的大明使节郭骥。他是为向帖木儿催收已拖欠多年的贡赋到达中亚的,却不幸被扣留8年。而帖木儿就在各国使者面前,指着他大喊:“你们的猪可汗叛父害侄,是个大混蛋!我现在要去讨伐他!”显然,帖木儿懂一些汉语,他知道“朱”就是“猪”的谐音,所以才叫朱棣“猪可汗”。

2阴谋

帖木儿第一次向明朝纳贡是在公元年。“洪武二十年九月,帖木儿首遣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十五,驼二。”不应忘记,陕西和甘肃直到年才纳入明帝国的版图,帖木儿实际上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明朝并派使团来明纳贡的国家,因此朱元璋对他有好感。

公元年,帖木儿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外交信函:“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帖木儿贡马二百。上表曰: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圣德宽大,超越万古......臣无以报恩,惟仰天祝颂圣寿福禄,如天地永永无极。”

朱元璋根本不了解帖木儿帝国的真实情况,被这封近乎无耻的阿佞颂扬文章深深打动,“命给事中傅安等赍玺书、币帛报之,并赐宾钞偿之”。实际上,帖木儿帝国与明帝国的版图和国力相差无几,帖木儿绝非诚心归顺,他称臣并年年派使者来华,目的就是刺探明帝国的情报!

据当时在撒马尔罕的西班牙大使克拉维约回忆,帖木儿最后一次派使团向明帝国纳贡是在公元年,到达南京是公元年。当年11月,明朝傅安使团也抵达了撒马尔罕。据帖木儿手下的阿拉伯人雅兹迪回忆,傅安水土不服,急着想回国。但帖木儿却把他扣押起来:“(傅)安至其国被留,朝贡亦绝。寻令人导安遍历诸国数万里,以夸其国广大。”

实际上,帖木儿已经准备进攻明帝国了。但就在此时,他的孙子皮尔·穆罕默德在印度河战败,于是他先亲征印度获胜,又连续击溃奥斯曼土耳其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中国圣战”因而一拖再拖。

在伊朗,帖木儿听说了朱元璋死亡,孙子朱允炆(建文帝)继位的消息。一年后,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帖木儿本来以为,朱棣仅占有北京一隅对抗全中国,本来不应该有胜利的希望,但战争却久拖不决,充分暴露出朱允炆的无能。

几乎与帖木儿在安卡拉击溃土耳其同时,朱棣的叛军攻破南京,朱允炆失踪。消息传来,帖木儿立即决定放过手下败将土耳其和埃及,回师中亚,去准备他的中国远征。只有征服曾经被蒙古人征服过的中国,他才能“恢复成吉思汗帝国的全部领土”,名正言顺地成为全蒙古人的大汗。

3备战

帖木儿东征明帝国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成吉思汗帝国。当然,当时在西亚的突厥人和蒙古人,已经全部改信皈依了伊斯兰教,所以他的远征也有宣扬伊斯兰教的意味(参见:为什么伊斯兰没有统治过华夏?)。

经过十多年的情报侦察,帖木儿对新疆和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地形、兵力部署,已经了如指掌。当时叫“蒙古斯坦”的新疆地区是蒙古察合台汗国属地,帖木儿手下的蒙古将领有全套地图。公元年,帖木儿的孙子伊斯坎达就在蒙古斯坦发动过一场战争,攻下了于阗等地,一直推进到塔里木河后撤军。

帖木儿还做着建立同盟的工作,他努力撮合自己的几个孙子,与不信伊斯兰教并一直住在老家蒙古高原的蒙古各部落首领的女儿们结婚。他甚至对那些真正的蒙古人说:“帖木儿的子孙,岂能与成吉思汗的子孙相提并论?朕千秋万岁之后,自当在成吉思汗的子孙中择贤而立。”

按照帖木儿自己挑选的线路,他的骑兵从于阗到北京需要走天。最大的挑战是水源匮乏。军用地图上面确实标有所有重要的水源,但依然难以供应他的大军。因此,帖木儿决定:自己先率20万精兵东征,并留一部分士兵沿路屯田,此后从中亚逐年调援兵,打一场长时间的持久战。

他的兵力不是问题,印度之战动用了80万军队,俄罗斯之战30万,土耳其之战50万。“元时回回遍天下”,帖木儿自己把中国甘肃、陕西、宁夏、四川等地的穆斯林和蒙古人,视为潜在兵源。

为了防止远征计划泄漏,年冬天,所有外国人都被勒令离开撒马尔罕,其中也包括西班牙的克拉维约大使。可我们还能通过分析帖木儿此前的一些言行,猜测出他的大致进军计划:若初期的外交、间谍和军事行动都不顺利,就实行缓策,夺取整个新疆,等待援军,再图攻明;中策是直入河西走廊,夺取陕西,先巩固陕甘宁,再等援军慢慢打;急策,若真正的蒙古首领们和他积极配合,打得顺利,就沿黄河东进,截断大运河,与蒙古人围攻北京城。黄河稳定,再图江淮,因为那里河流多,不适合他的骑兵。

他想到还要找个中国青年(最好是隐瞒了信仰的穆斯林),宣传他是出逃海外的朱允炆,立他为傀儡中国皇帝,糊弄以忠君为信条的儒家知识分子,与朱棣对抗。此外,还要积极“策反”明军中的蒙古族和回族。

明帝国虽然努力学习唐朝制度,但依然继承了很多宋朝弊政,军队内重外轻就是一大问题。兵部侍郎王邦瑞言:“国初,京营劲旅不减七八十万,元戎宿将常不乏人。自三大营变为十二团营,又变为两官厅,虽浸不如初,然额军尚三十八万有奇。”可见明朝开国时,京军三大营总兵力有七八十万,洪武四年裁减至20.78万多,永乐初年又扩编到38万多。

明边军则实行卫所制,“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面对帖木儿,在第一时间要做及时抵抗的是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陕西都司下辖15卫2所。陕西行都司有12卫3所。

就是说,帖木儿要对付的明军第一线兵力共计27卫5所约15.5万人。二线兵力为山西、河南、四川都司,共计33卫14所约20万人,京军比地方军多得多,内重外轻非常明显。其余部队距离太远,很难在半年内赶到陕甘宁。

帖木儿和明朝两军在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可能都有夸大,但至少在10万人以上是没说的。帖木儿的援兵会不断从中亚赶来,明军的援兵也会不断从河南和山西赶来。帖木儿可以在新疆就地招兵,明朝也可以在陕甘宁就地招兵。论士兵数量,没有哪方占据绝对优势。明军占有防御地利,帖木儿也以擅长攻坚闻名。从纯军事角度看,双方的实力属于同一个档次。

4出征

据帖木儿的副将阿拉伯人雅兹迪回忆,帖木儿出兵的后勤工作从未做得如此次这般扎实,真是粮积若山,马羊成海。公元年11月27日,他率军离开撒马尔罕,踏上了“中国圣战”之旅。在冬季翻越白雪茫茫的天山固然辛苦,但总比当年在叙利亚沙漠被晒得半死要舒服一些。

部队推进至阿富汗锡尔河时遭遇大雪,河面开始结冰。帖木儿在河岸上驻扎了50天,等河冰冻结实。这期间,他去祭拜了一位伊斯兰教圣人的陵墓。在过去几年中,帖木儿最优秀的几位子孙相继去世,令他极其悲痛,哀叹自己没有成吉思汗的福气,虽然百战百胜,但总得自己亲自出马。

帖木儿的前锋部队,已经在公元年新年翻越天山,1月6日推进至伊犁。帖木儿命令右路军总司令、他的皇孙哈里·苏丹加紧进军,务必在3月初攻到现在新疆东部的哈密(明朝国境的最西端)。这位哈里·苏丹刚刚爱上了一个黑人女仆,在帖木儿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但他打起仗还是不负众望,于2月下旬推进至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此处离明帝国最西端领土哈密,还剩公里。

直到现在,明帝国才发觉可能要出事。没有人知道哈里·苏丹是打算就此止步,还是继续东攻哈密。“朝廷闻帖木儿假道别失八里率兵东进,敕甘肃总兵官宋晟儆备。”

宋晟是朱元璋开国时的老将,曾在江西、广西等地作战,朱棣对他极为信任和欣赏。“进后军左都督,专任以边事,所奏请辄报可。”不过,公元年帖木儿孙子伊斯坎达攻略于阗等地,宋晟却坐视不救(当然那是在明朝“靖难”内战期间)。

年宋晟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多次请求回南京,朱棣都不同意。朱棣起兵之日,良臣猛将很多,但此时张玉、王真、陈亨、张武、谭渊等大将均已死,邱福、刘才、陈珪、郑亨、孟善、火真诸将皆为一勇之夫,能独当一面者,惟朱能一人;以谋略著称者,也独姚广孝一人。朱能正对抗安南,降将中有能力的盛庸、耿炳文却已自杀。

年的明朝实在是多事之秋,属国安南发生政变,大臣夺了陈家国君的权,陈朝被胡朝推翻。“八月丁酉,故安南国王陈日煃弟天平来奔。”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已经开始派朱能南征安南了。为了追捕可能逃亡海外的朱允炆,郑和也正在东南沿海加紧造船。

撇去缺乏良将劲卒不谈,明朝此时最大的问题有二:一是信息不灵,对帖木儿来袭缺乏准备;二是内部潜在叛徒颇多。据《明史·西域火州传》记载:“永乐四年五月,命鸿胪丞刘帖木儿护别失八里使者归,使臣言,回回(即中亚人)行贾京师者,甘(肃)、凉(州)军士多私送出境,泄漏边务。”众所周知,甘、凉军士中回族、蒙古族多,尤其是穆斯林多,此次事件显然与前一年帖木儿东征有关。他们既能私送回回行贾京师者出境,还敢“泄漏边务”,当然也有可能在战场上临阵倒戈。

当然话又说回来,帖木儿帝国的军队,也不能说是铁板一块,就无缝可钻了。帖木儿的军队来自各个民族,有蒙古人、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库尔德人等等,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信仰伊斯兰教。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怕也少不了。

帖木儿尽管用伊斯兰圣战的旗帜,试图团结这些出身于不同民族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们,但是当初为了吓唬土耳其和埃及,他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搞大屠杀,并没有因为杀戮对象是穆斯林就有任何特别宽容,很难说他的士兵里就没有一些人在那些屠杀中失去亲人。帖木儿帝国和明朝一样,都是有空隙可抓的,都是可以施以离间计的,关键是谁先抓住机会成功。

综上所述,帖木儿非常有可能消灭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占领陕、甘、宁三省。这时明军主力,即朱棣率领的嫡系部队,还来得及赶到河南,与之展开决战。这样的一场大战胜负难判,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这将是一场发生在15世纪的世界大战,将会是旷日持久的厮杀,将会血流成河!

偏偏就在此时,正向哈密进军的哈里·苏丹突然得到消息:帖木儿死了!

5天命

帖木儿的心情本来很好。他的老对手——统治着俄罗斯的金帐汗脱脱迷失,竟然派使者称臣;帖木儿非常高兴,宣布赦免脱脱迷失以前的一切罪恶,还许诺他将在征服中国后,帮助脱脱迷失加强对东欧的统治。现在该到了全力出击的时候了,他告别了大部分的皇子和公主,遣他们回撒马尔罕。前线捷报频传,他意气风发,计划在2月11日前往塔里木河流域,亲自指挥即将到来的甘肃战役。

中世纪的穆斯林生活不像现代这样充满禁忌,酒精是允许的。帖木儿一直在痛饮。不仅是葡萄酒,他还喝了阿拉克烧酒。2月11日当晚,阿拉克烧酒突然把他的体温烧起来了,而且越烧越高。亚非欧三大洲最优秀的医生全都束手无策。2月18日,帖木儿大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生前最后说的话是:“不要向敌人示弱!拿紧你们的剑!”可他宏伟的东征中国计划,依然就这样随着他的死一起烟消云散。

帖木儿葬在古尔·埃米尔陵墓,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帖木儿墓的墓石,据说是一整块绿色的宝石,因为在墓室中,所以看上去是黑色。墓石据说是从蒙古运来的。关于他的墓,当地人总会提及一段故事,就是苏联统治时期,当局曾经将帖木儿的墓挖开,棺材里的尸骨经检验,的确一条腿是有残疾的,证实了的确是“跛子帖木儿”本人。

但棺材开启后,发现棺材上刻着一段话,大意是“谁敢打开我的棺材,可怕的战争就会立即降临到你们的头上”。结果,第二天,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苏联开始了卫国战争。

“误打误撞”巴布尔:统一印度的雄主

“趣历史”

巴布尔(年2月14日-年12月26日)或译巴卑尔,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的开国君主。其名字“巴卑尔”在波斯语中意思是“老虎”。

巴布尔为帖木儿直系六世孙,生于中亚费尔干纳,年继费尔干纳王位,年夺取撒马尔罕,年被乌兹别克人击败,流窜喀布尔(帖木儿帝国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人)。

年,乌兹别克汗国的昔班尼汗兵败阵亡。巴布尔趁机与萨法维帝国结盟,打回撒马尔罕。由于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巴布尔再次退往喀布尔。

年,巴布尔进入北印度,年在帕尼巴特战役中大破德里苏丹军,年在阿格拉以西击溃印度的诸侯联军,年在巴特那打败比哈尔的普什图人(阿富汗人)首领,最终建立莫卧儿帝国。

1

流浪的王子

巴布尔是突厥人,其父奥马尔·沙伊赫·米札尔是中亚费尔干纳(中国史书称大宛)的统治者。这里原是帖木儿帝国的一个藩国,帖木尔死后,帝国为他的子孙分割,费尔干那独立。年2月,巴布尔出生于费尔干纳,11岁时其父卒,他成功挫败了来自四方的吞并阴谋,在中亚锡尔河上游称王,成为费尔干纳的统治者。

巴布尔非常早熟,即位后又野心勃勃,立志仿效先辈帖木儿,成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巴布尔的父亲死后,他的伯父和叔父也相继死去,帖木儿的后裔开始争夺帝国首都撒马尔罕。年他夺取了帖木儿王朝的首都撒马尔罕。但之后他与乌兹别克族酋长昔班尼汗发生冲突。年昔班尼汗在萨里普尔和阿克西两次战役中,打败了年轻的巴布尔,将其驱逐出中亚。

年,巴布尔在其余众的支持下南进占领喀布尔,年占领坎大哈。两地均在今阿富汗斯坦境内。不久,昔班尼汗进攻喀布尔,巴布尔被迫向南亚撤退。昔班尼汗因本土发生叛乱撤回撒马尔罕,于是巴布尔返回喀布尔称王。

年12月,昔班尼汗南下中亚的呼罗珊一带,准备配合兴起于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苏丹赛利姆一世,东西夹击新兴的波斯萨法维帝国,但兵败阵亡。巴布尔趁机向波斯人赠送礼物,要求与伊斯玛仪一世的红头军结盟,借以恢复自己在中亚的势力。波斯人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将被昔班尼汗霸占去的妹妹归还给他。巴布尔十分感激。

借助波斯军的援助,他于年10月收复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但由于巴布尔屈服于波斯的什叶派,得不到逊尼派的河中人民的拥护,不久就被反攻的乌兹别克人打败。巴布尔再退往喀布尔。这样他就成了一个流浪者。此后三年内的生活,正如他在自传里所说:“像在棋盘上一样,在格子之间移来移去。”

2

南亚冒险

动荡不定的战争生活,锻炼了巴布尔的军事才能,使他特别富于冒险精神。巴布尔在同波斯军联合时,学会了使用火器,又在同乌兹别克人的作战中,学会运用侧翼进攻的战术。他组织了一支受过高度训练的骑兵部队和弓箭队,他本人就是一个出色的射手。这些条件,是他在后来征服北印度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主要原因。

在中亚地区的不断失败,使巴布尔放弃了在那里建立统治的企图,转而征服南亚。年,他支持表弟素丹·赛义德汗打回东察合台汗国,建立了叶尔羌汗国。年至年,巴布尔忙于整编部队,生产火器,伺机进攻印度。

当时的印度,德里苏丹国的政权已经崩溃,北印度处在普什图人建立的洛提王朝统治之下。伊卜拉欣·洛提,是该王朝第三代皇帝。他性情暴虐,杀戮廷臣殆尽,引起国内强烈忿恨,其统治摇摇欲坠。

年,巴布尔发动第一次征服印度战争,翌年又远征旁遮普。原旁遮普总督莱特·汗·洛提,因不满伊卜拉欣·洛提残暴和不断剥夺他的权力而归顺巴布尔。巴布尔以帖木儿继承人的名义,占领旁遮普。

年,巴布尔通过开伯尔山口,横渡杰卢姆河和杰纳布河(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进入拉合尔。在莱特·汗·洛提等人的合作下,继续向德里方向推进。后因莱特·汗·洛提倒戈,巴布尔战败,不得不退回喀布尔。

3

三战定南亚

年11月,巴布尔率领一支人的军队,再次攻入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大败道莱顿·汗·洛提守军。年初,进而向德里进军。年轻的洛提王朝皇帝伊卜拉欣·洛提亲率大军4万人,勇敢地从德里出发迎战。

年4月21日,两军在德里北帕尼帕特遭遇,发生了著名的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巴布尔以其军比洛提军少,面露惧色,他却对部下宣扬,对面那个孩子进攻挤成一团,退却不讲章法,凭那点不可以同昔班尼汗和伊斯玛仪的军队相提并论。

帕尼帕特一带地势平坦,适于使用骑兵和运用侧翼进攻战术。战斗开始时,密集的洛提军向巴布尔进攻,为巴布尔的火器提供了极好的射击目标。巴布尔命两个火器专家操纵火器,用一道战车加强了防线,把普什图人牵制在一道漫长的防线上。然后命骑兵迂回到敌军侧翼,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

受过训练的骑兵与火器的有效配合,使巴布尔获得辉煌的胜利。伊卜拉欣战死,德里和阿格拉随即被占领。4月27日在大清真寺的礼拜仪式上,他自行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以德里作为他的新首都,结束了德里苏丹国在印度年的统治,建立莫卧儿帝国。帕尼帕特之战是一个转折点,为巴布尔征服整个北印度奠定了基础。

攻陷德里后,巴布尔仍需要对付两个方面的敌人,即占据恒河平原的阿富汗人和南方的拉其普特人。

巴布尔一面派儿子胡马雍进攻东方,8个月内,势力扩张到比哈尔境内;一面亲率大军同美华尔(今印度拉贾斯坦境内)的拉其普特人作战。

拉其普特人信奉印度教,骁勇善战,富于牺牲精神,有“印度武士”之称。其首领拉那·桑伽身经百战,负伤70余处,远远比没落的伊卜拉欣·洛提军队强大。当他得知巴布尔留在印度后,立即同阿富汗人结成联盟,并组织一支8万人的军队开赴阿格拉。

年3月,巴布尔同拉其普特同盟在阿格拉以西的坎努村进行决战。巴布尔发表了演说,他砸碎了金杯,对自己的部下说:“拥有荣誉,即使我死了,我也感到满足。我的身体既然属于死神,那么请让荣誉属于我。”这次演说,使军心涣散的巴布尔军队又一次团结起来,经过10小时的激烈战斗,拉其普特人抵挡不住莫卧尔军的猛烈炮火,饮恨败北。年,巴布尔以重大代价夺取拉其普特人的堡垒钱德里,尽杀守军。

同年,胡马雍在奥德为阿富汗人击败,巴布尔由钱德里前往奥德支援他。年,巴布尔取道阿拉哈巴德、贝拿勒斯(今瓦拉纳西市)、加齐帕尔,向东方进军,占领比哈尔全部。

年5月6日,巴布尔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强渡阿格拉河,再次运用侧击战术消灭了盘踞在孟加拉的阿富汗人,赢得了第三次也是他最后一次重大的胜利;接着又回军西进,歼灭据有拉合尔的阿富汗人反叛部落。到此时为止,巴布尔已经征服整个印度斯坦,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4

统一的雏形

但是,巴布尔缺乏行政才能,被征服地区仍沿用古老的行政及经济制度,仍由互相矛盾、互相争吵的部族首领统治着。帝国只是依靠军事统治,才不致分裂。

巴布尔十分凶狠、残暴、贪婪,在征服过程中,伴随着掠夺、屠杀和破坏,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但是,这毕竟是印度走向统一的第一步。巴布尔的征服活动为后来统一、强盛的莫卧尔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巴布尔晚年还企图越过温德亚山,进一步征服南印度和西印度,未能如愿。年12月26日患疟疾卒于德里。遵照他生前愿望,葬于喀布尔。他疼爱的长子胡马雍继位。

巴布尔有较好的文学修养,能用波斯语(印欧语系)和突厥语(阿尔泰语系)写很好的文章,生前曾用突厥语写有自传《巴布尔回忆录》,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年后被译成波斯语,年被译成英语。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s/222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