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历史 >> 异世界听说摩洛哥免签了
摩洛哥应该从缘起的三毛说起还是从倾心的上海世博说起呢?都太远了,从我们千辛万苦做的大元签证说起吧。
13年的时候,去摩洛哥还是很麻烦的,机票有卡航和阿航的伊斯兰好兄弟护佑,不算贵,提早5个月买也就六千多吧。早早就拿下机票的我们也没想到这个签证会如此的麻烦,递送极其麻烦不说,面价(领馆显示收费)不到的一张纸因为被京城中介垄断而飙升至0且无议价之机,虽然最后HELLEN使出叱诧旅业20年的架势成功递签并且还打了个折便宜了,但出签的时候也已快到出发日子了,此次惊险也就后面的罗马尼亚可以比比——但是她现在!竟!然!免!签!了!!!
无语问青天……好吧,忘记身外物"之痛,在这个国庆祖国同胞也许踊跃前往之前,我来做个勉强算是游记的流水帐以兹为记。
提起摩洛哥大家可能很陌生,但一说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应该是人人都会略知一二吧。摩洛哥首都叫RABAT,但国际航班集中之处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卡萨布兰卡,这点和土耳其有些类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但世人只认得伊斯坦布尔。因为集中所以会便宜,所以大家找飞机的时候别找错了地方。
因为一开始就确认了全自驾的方案(同行两位老司机拍胸脯说没问题),所以也就拟定了以卡萨布兰卡为起点的一个圈,全程约多公里。(当然后来证明如果你没带两个老司机还是不要玩命开车了……)
这个圈的大节点是“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古都)——Merzouga(撒哈拉大门)——菲兹(古都)——舍夫沙万(山城)——丹吉尔(直布罗陀的守门人)——拉巴特(首都)——卡萨布兰卡”。如果给我再选择,我会选春节假期去,每个地方再呆久一点,再去多一点地方。
车子是在卡萨布兰卡机场直接提的,机智的HELLEN姐选了台国内少见的“阿尔法·罗密欧”,这小东西不愧“平民法拉利”之称,不但以1.6之躯追路虎追到公里/小时也毫不逊色(我在旁边看慌了……),省油还省到一度我们以为油表坏了(开了两天指针都不见有动),经此一驾,众人皆感叹:换车当换阿尔法·罗密欧。
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被好莱坞的《北非谍影》描绘得无比浪漫,以致有个叫BertieHiggins的大叔看完片子激动不已又写出一首比片子更有名的《卡萨布兰卡》让这个北非重镇享誉全球。不过大家也许不知道那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没在摩洛哥取过景,是窝在美国拍的,但因为电影太红歌曲太美,所以有人真的在卡萨布兰卡盖了电影里的咖啡馆并以之为噱头招揽游客。不过老实说,卡萨布兰卡唯一能够值得“景点”二字的,就只有海边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据维基资料称:该寺“因系前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并捐资筹建,故名。年7月12日动工,年8月30日竣工,耗资近6亿美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宽米,长米,高60米;礼拜殿及广场可容纳10万人做礼拜。寺内宣礼塔高达米,是世界最高的宣礼塔。男女沐浴室可容纳人沐浴。规模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当时被建筑耸立在大西洋边的照片所蛊惑,于是一下飞机拉着行李我们就往海边跑了。那天天气不好,还偶然撒落点小雨。清真寺外确是不错,广场做得宏大而精致,建筑立面可见匠心。
然而感觉建筑师把所有精力都贡献给了立面,室内身为宗教建筑所需要的神圣空间是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对于我这种看了无数大寺小庙的人来说实在是乏味得紧,特别是门票还要价约元RMB。
总结:哈桑庙里面不用进了,如果你不喜欢宗教建筑,下了飞机就直扑马拉喀什吧。
马拉喀什
Marrakesh
马拉喀什(柏柏尔语Murakush),意为“上帝的故乡”,是摩洛哥最重要的古都之一。和世界上许多古都一样,都是由一个古城再加一个新城所组成,身为游客的我们是从来不去新城的,古城是永恒的目标。摩洛哥的古城称之为“Medina”,汉语多译“麦地那”,如果哪天你看到某文青祭出一篇“迷失于麦地那”,无需诧异,译成人话也不过是“古城一日游”罢了。
马拉喀什既然是古都,自然到处都是园林私宅清真寺,时间关系我等只能跑步参观,跑步也罢还观之不全,所以永远只痛时间不够。没入城就先顺路去了橄榄园,我们去的叫“Menara”,而最大那个叫“IAgadal”。橄榄园子里都会有巨大的蓄水池,有说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国王听完故事直接就把讲故事的人扔池子里去了。
库图比亚清真寺是马拉喀什的名片之一,号称“北非最美”,我们只能在外面疯狂转圈,寺门非教众不得而入,传说中的“在神龛凹室和它两翼的两跨周圈有采光槽,里面的木结构“穆克纳斯”蜂巢状立体雕饰可以位于较低的位置,这种独特而美妙的设置在以后的建筑中再也没有出现过。”是无缘一见了。
巴希亚宫(PalaisdelaBahia)和我们在西班牙南部所见的宫殿是同一种风格,规模小一些,因其是一个官员宅邸,所以也不如西南的宫殿华丽。当然也可能是摩尔人自从具备了游过地中海干掉基督徒的能力后,建筑技能直线飙升的缘故。
马拉喀什世俗景点之最要算硕大无比热闹非凡的jemaaFna广场。入夜后人声鼎沸,一边是吹拉弹唱,一边是吃吃喝喝。
(广场图片来自网络)
像炒螺一样的水煮蜗牛。小碗约RMB3块,大碗5块。
还有此生觉得最美味的羊肉——因为看见这个羊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在在挂着猫头鹰牌子的摊子上吃饱了,但是看到这个羊摊后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继续吃吃吃。这个实际卖的是羊肉夹馍,不到30RMB一份。
我们的旅馆是在车不可达的麦地那中心,为了找它我独自坐上了当地人的小摩托(因为进去太久以致把两个老司机吓个半死),比人矮上许多的门扉后藏着一个惊喜,开启了摩洛哥民宿的美妙之旅。
旅馆:HotelSpaRiadDarElAila(有兴趣的请自查BOOKING)
梅祖卡
Merzouga
这里是撒哈拉的大门口,如果你要参加N天团到沙漠里转的,一般从这里开始。我们这个飞车团看在时间的份上也就只能到这里敲个门探探脑袋了。
旅馆是在路上极品飞车是临时找的,日奔KM黑灯瞎火的到达沙漠边缘的时候基本连路都看不见了,远远望着看着旅馆幽暗的大门就是转不进去也是神奇。
沙漠的夜晚比想象中清凉些,房间里没有空调和风扇所以比外面热,多少年不见繁星满天所以定下第二天一早的日出团后便就拿着IPAD开着SKYWALKER出旅馆门外看星星。
正在我看得兴高采烈之时,黑暗中不知哪里闪出一个自称骆驼倌的男人,用蹩脚的英文与我搭讪起来。不想伤害摩洛哥人民感情之余只好与之聊聊,几句之后他就说带你去看明天看日出的骆驼啊,就在那边——遥指黑暗之荒野。黑暗中不知道他是否看见我在翻白眼……真以为姐是第一次出门么………
第二日清晨不到5点导游就来敲门,领着我和HELLEN骑骆驼进沙漠里看日出,没睡好加没吃早饭摸黑去爬沙丘真是好酸爽(骆驼只能带你到沙丘脚),但是撒哈拉啊撒哈拉,只在门口张望,就已是让人心颤了。
太阳高挂,两人回到旅馆,发现JIMMY在游泳——在沙漠里游泳!!这是怎样奢侈腐败的行为啊!
菲兹
Fez
如果说有个地方连身为人肉GPS的我也觉得会迷失的,那就是菲兹了。
菲兹,摩洛哥四大古皇城之一,伊斯兰教圣地。我们选的旅馆就在麦地那的边上,所以车子刚好可达,否则绝对会迷失在小巷中。这种小城就应该在里面钻个几天而不是匆匆而过,这次只住了两个晚上很觉得有些可惜。特别是我们的旅馆真是绝赞,可排住过的特色酒店之前三。
旅馆:RiadAlBartal
酒店和马拉喀什的一样都是由摩洛哥传统民宅“Riad”改建而成,不过规模更大。“Riad”从外面看都是灰头土脑的,弯下腰穿过一个极小的门经过幽暗的前厅才见里面洞天。
菲兹麦地那实际是建在一个山包上,里面街道弯曲狭小,貧路众多,高高低低,匠人商贩混迹,异域风情十足。
菲兹以陶瓷织物制品著名,所以憋了数日的买买买模式终于启动,抬了十数“缸瓦”外加一个骆驼毛织的床单回家。
舍夫沙万
Chefchaouen
舍夫沙万,湾湾译作“萧安”,LP的描述是“AbluemedinaintheRifMountains”,这种以蓝色来做噱头藏在深山里的迷城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的,于是我们就飞驰而去了。
忠告各位观众,天底下蓝色是最具欺骗性的颜色啊……
丹吉尔
Tangier
从舍夫沙万到丹吉尔一路非常美丽,为了满足同伴对海的渴望,特意多绕了些路,在地中海边多叱诧了几十公里。这一段路完全像是到了另一个国度,之前的异域迷城迅速转变成蓝色地中海南欧画风,高级的住宅区此起彼伏,明显就不是给本国人民居住的。我估摸着欧洲的富人们都把这里当后花园承包了吧,毕竟当年摩尔人游泳都能游过直布罗陀,如今他们用游艇杀个回马枪又有何难?
在西班牙的时候因为时间和交通,最终放弃了到达直布罗陀,这次终于是来到了另一边,这个小山岗就是摩洛哥最靠近欧洲的地方,到欧洲去的“海”关。汽车都在排队进闸渡海,我们只能止步于关口了。
看对面的欧洲是不是就像从前隔着珠江河南望河北?摩尔人竟然忍得住这么晚才游过去实在让人有点意外啊。
三个人在地中海边追风逐日,穿过丹吉尔的城岗一直追太阳追到大西洋边,虽没有夕阳西沉一刻前赶到却也不负漫天红霞,把车停在无人的海边大呼小叫好不快活。
PS:丹吉尔下榻的旅馆是个法国人开的精品酒店,房子精致主人温文尔雅。但是翻看照片,这旅馆我竟然都是用手机照的,画质太渣实在不能见人(泪)。
名字在此,非常推荐:LaMaisondeTanger。
拉巴特
Rabat
不翻照片都不记得原来我们在拉巴特呆了两个晚上,这个摩洛哥的首都对比前面的大海与沙漠,还是有很多能够称为“景点”的地方的。
默罕默德五世墓与哈桑塔,默罕默德五世乃前面所提哈桑二世国王的爹,墓侧原为号称北非最大的哈桑大清真寺,毁于年一场大地震,现在仅存“根大石柱”和一个哈桑塔了。
不用记太多,理解为摩洛哥的毛主席纪念堂与天安门广场就好。
军队护陵,僧侣诵经,群众“围”观……
Khalifa城遗址,度娘翻译为“舍拉”,释作“为舍拉古城和摩洛哥梅里尼德王朝时期皇家陵寝遗址,公元十二世纪,梅里尼德王朝君主“黑苏丹”阿布·哈桑定都拉巴特城,修筑城墙在古城遗址基础上圈定皇陵。据考其爱妃以及他本人死后均葬于陵内。舍拉在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中被夷为废墟,如今已成为树木丛生和大量鹳类的栖息处。”
乌达雅堡——我们旅行的最后一站,位于拉巴特麦地那以东,濒临大西洋的一个古老城堡,里面小巷纵横,生活悠然,蓝色一样刷得得心应手,俨然一个成熟的旅游胜地。
虽然上了这么多“景点照”,但心里想起摩洛哥首先想到的却是千里飞驰里,和警察叔叔谈天说地(求放过不要抓超速),和路边的民工大叔分糖果,和旅馆里的小弟拍肩膀称兄道弟炫耀充电宝和小音箱,和广场上的小娃娃们拍照留念,在路边小店里和大妈杀价买“缸瓦”,还有两位老司机因为一块牛排吵架吵到几乎回不了家…………
在万卷书中所不能得到的,也许就是万里路上的人吧?
既然摩洛哥免签了,那还犹豫什么,收拾收拾行李,这就出发去吧。
长按图片进泥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