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旅游 >> 初二年级下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图版
初二年级下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图版)
(文末有福利)
第五章认识亚洲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1)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西南与非洲、东与北美洲、东南与大洋洲相邻或相望。
(2)分界线:白令海峡(亚洲与北美洲)、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欧)、苏伊士运河(亚非)。
2、地形地势:
(1)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高原占全洲面积的3/4)。
(2)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成辐射状。
(3)地形区: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43米)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3、亚洲的河湖:
(1)亚洲是世界上大河最多的一洲,被称为“巨河之洲”。受地势影响,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
(青藏高原俯视图)
(2)亚洲第一大河是中国的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亚洲著名的内流河有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3)世界上水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世界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死海还是世界上陆地最低点。
(死海含盐量大的原因:为内陆湖,且当地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高,导致湖水含盐量高)
4、气候:
(1)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注意与中国气候特征相区别)。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面积广大,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地形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地处最大的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3)世界上最广、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4)亚洲缺少的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冰原气候(阿拉伯半岛上有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5)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5、亚洲的划分: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特点,分为:东亚(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尼、泰国)、南亚(印度、巴基斯坦)、西亚(沙特、伊拉克)、中亚(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和北亚(俄罗斯)六个地区。
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
一、众多的人口和古老的文明
1、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3/5,至年,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7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菲律宾),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2、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及日本群岛(亚洲东部沿海)、南亚(亚洲南部)、东南亚(亚洲东南部)(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3、人种: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但在南亚和西亚则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4、宗教: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也是印度教、道教、犹太教等的发祥地。
5、三个文明发祥地:
①古巴比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
②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
③古中国文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
1、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2、韩国和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
3、波斯湾地区石油丰富(石油被誉为“黑色金子”),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等国家依靠出口石油获得大量外汇,成为海湾富国。
PS:亚洲知识点思维导图(来自网络,地理学习)
第六章认识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一、自然环境:
1、组成: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
2、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3、中南半岛的山河分布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是多的河流: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注入南海。
5、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群岛国和著名“火山国”(地处亚欧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地区。
6、两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南部。
(2)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二、人文环境:
1、人口: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以黄色人种为主,也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新加坡华人比重最大。
2、宗教:泰国把佛教定为“国教”;中南半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佛教,马来群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伊斯兰教,菲律宾群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基督教。
3、主要国家及首都:
国名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泰国
缅甸
首都
河内
万象
金边
曼谷
内比都
河流
红河
湄公河
湄公河
湄南河
伊洛瓦底江
三、物产:
1、泰国---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马来西亚---油棕(产量世界第一);菲律宾---蕉麻、椰子、马尼拉麻
2、世界最大产锡国-----马来西亚,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3、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缅甸、越南
第二节中东
一、范围与位置:
1、范围: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地区(包括了非洲的埃及,但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
2、“五海三洲”之地:
(1)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地中海、黑海、里海。
(2)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3)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
(4)大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大高加索山脉。
(5)海湾:波斯湾。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匮乏的水资源
1、中东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有“地下油海”之称。
2、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科威特、卡塔尔等。
3、水资源匮乏的原因: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极其匮乏(无流国:沙特阿拉伯;约旦河北部的戈兰高地被称为“中东水塔”)。
4、海湾国家为解决缺水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最多的国家:沙特阿拉伯)、兴修水利、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5、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图:
西线:
(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见图中的航线C,是运输量最大的一条线路)。
(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即图中的航线B,是波斯湾沿岸石油输往西欧路程最短的线路。)
东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中国(即图中的航线A)。
四、民族与宗教:
1、大部分人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白色长袍是其男子的传统穿着;以色列是犹太人,信仰犹太教。中东冲突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简称“阿以冲突”。
2、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五、农业:
1、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香料、萱麻、纸莎草等,其中埃及的长绒棉、伊拉克的椰枣十分著名。
2、中东畜产品主要有土耳其的安卡拉羊、土耳其和伊朗的地毯。
六、中东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①重要的地理位置;②丰富的石油资源;③匮乏的水资源;④宗教与民族冲突;⑤领土争端。
第三节欧洲西部
一、自然环境:
1、范围:波罗的海东岸和黑海西岸一线以西的大陆和岛屿。
2、分区:南欧(意大利,希腊)、西欧(英国、法国)、北欧(挪威、丹麦)、中欧(德国、波兰)。
3、地形:以平原为主(七大洲中最低平的洲)
4、地形区: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阿尔卑斯山脉,中部有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
5、位置: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
6、主要气候类型:自西向东海洋性越来越弱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气候特征:冬暖夏凉,各月降水分布均匀。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三面临海,海岸线特别弯曲;大部分在北纬40度到北纬60度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增湿;山脉多东西走向且分布在南北两侧,中部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欧、北欧地区。
7、河流:
(1)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且为欧洲第二大河的是多瑙河,注入黑海(欧洲最大的河流是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2)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是莱茵河,注入北海。
(欧洲水系的主要特点: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水量丰富,水位稳定,有利于航运;流程短,多注入大西洋和附近海域)
二、海洋对欧洲西部的影响:
(1)曲折的海岸线使该地有许多优良的港湾(荷兰的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
(2)为该地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远洋航线:北大西洋航线、亚欧航线;内河航线:多瑙河、莱茵河
(莱茵河和多瑙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水量丰富、水位稳定;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有利于航运;支流较多,增加了通航里程;大多数河段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流经国家多,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
(3)形成了该地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畜牧业发达,牧草被称为“绿色金子”
(4)为该地沿海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渔产品,渔业发达:北海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三、经济的发展:
1、欧洲西部,特别是西欧,是世界资本主义发源地,是近代科技文化发展最早的地方。经济发达,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的50%,其中德国经济实力最强。
2、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工业带西起英国,东到波兰南部,北起瑞典、挪威南部,南到意大利北部。
3、旅游资源丰富:“风车之国”、“低地之国”---荷兰,艾菲尔铁塔----法国巴黎,水城威尼斯----意大利,西班牙---斗牛,挪威---峡湾风光,英国伦敦----塔桥等。
4、欧盟:全称为欧洲联盟,总部在布鲁塞尔,具有统一的货币:欧元,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形成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三足鼎立之势。
第四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自然环境:
1、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东北临红海;赤道横穿中部,南北回归线从南北穿过过本区,热带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
2、气候:
(1)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地形区:
高原:东非高原(其上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5、河湖: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
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流量第二大的河流。
(刚果河比尼罗河流量大的原因:刚果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而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稀少。)
6、裂谷带: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EastAfricanGreatRift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东非大裂谷卫星图片伤疤。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
二、物产与经济发展:
1、矿产:
金刚石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是:刚果民主共和国(誉为“中非宝石”);但金刚石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是:南非
黄金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是:南非。
铜矿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非洲第一的是:赞比亚(号称“铜矿之国”)。
2、矿产资源丰富,有“富饶大陆”之称。
3、农林产品:这里是咖啡、可可、椰枣、油棕、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
4、经济特点: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成原因:长期受殖民统治)。
5、从气候的角度看,当前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荒漠化。
6、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有“饥饿的大陆”之说。
三、人口与文化:该地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称为“黑非洲”。
PS:非洲知识点思维导图(来自网络,地理学习)
第五节极地地区
一、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中指出两极地区的洲和洋及地球自转方向)
图甲:北极地区,一般指北极圈以内地区图乙:南极地区,指60°S以南的地区
1、南极地区
1、位置: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跨经度最广的一洲,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唯一一块人类无主的陆地。
2、地形地势:有“冰雪高原”之称。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不扣除冰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3、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世界的“寒极”、“白色沙漠”、“风库”)
4、资源:(1)淡水资源最丰富。(2)企鹅、磷虾、海象等。南极磷虾资源丰富,被誉为蛋白质仓库。(3)煤、铁、石油丰富。
5、科学考察:
(1)中国第一个科考站:长城站;中国第二个科考站:中山站(临印度洋);昆仑站;泰山站;
(2)极点处的阿蒙森—斯科特站(美国);
(3)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11月到次年的3月(冬季)。
6、自然景观:冰山,植被极其稀少;特有动物:企鹅。
三、北极地区
1、位置和气候:位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之间,主体是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水深最浅、气候最为寒冷的大洋。
2、资源:(1)北极熊、驯鹿;(2)煤。
3、北极地区主要有因纽特人和拉普人(都是黄色人种)。
4、中国科考站:中国黄河站。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的原因:南极地区为陆地,且海拔高;而北极地区为海洋,海拔低;南极地区冰层厚,面积广,反射强;北极地区有河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注入,送去热量)
第七章认识国家(略)
(详见本白癜风专家坐诊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y/1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