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天空不留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hell

发布时间:2020/8/5 18:38:46   点击数:

图、文/曲阳竹子原创,编辑:小廖

图1.人这一辈子,最起码应该到南极去一次,才不枉此生。萌生去南极的想法,源于著名作家土家野夫在朋友圈发的北极游记《大荒之北》,野夫兄以他一贯优美深邃的笔调,描写了波澜壮阔的北极之美,读野夫的文字常常会迷醉其间,忘了今昔何昔,身在何处。太具诱惑力了!“我也要去北极!”因为与北京青年旅行社有着十几年良好的合作关系,当我说出这个想法后,北青旅的钟苑先生建议:不如干脆去南极,比北极更具挑战性。好吧,就这么定了。而当我回来写南极的点滴记忆,却不敢重读野夫的文字,怕那平静的海面之下隐藏着的海底暗流,将我再度卷进汹涌的漩涡,让我迷失。

年11月3日在首都机场集合,4日凌晨起飞,经10小时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横跨亚欧两大洲,首都安卡拉位于亚洲,伊斯坦布尔位于欧洲,古罗马时代君土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到这里,将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这里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了东罗马帝国,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我们不出机场等了5个小时,再用13个小时从非洲上空飞过,在巴西的圣保罗经停两小时,然后到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住一晚,次日又飞了3个多小时到达阿根廷最南端的城市,也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阿根廷通行西班牙语,上图是乌斯怀亚一景,小城不大,依山面海,山腰树木青葱,山头白雪皑皑。

图2.乌斯怀亚是通往南极的必经之路,在乌斯怀亚住一晚,上图是在我住的“比格尔海峡饭店”对面拍到的小城夜景,一艘古船,野渡无人舟自横。比格尔海峡是阿根廷和智利的分界。“比格尔”这个名字来自于达尔文,年达尔文来此考察时,乘坐的轮船名为“比格尔号”,所以他穿越的这段海峡就命名为“比格尔海峡”。达尔文的进化论,由斯宾赛、赫胥黎从生物学领域引入社会学领域,再由严复引介入中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饭店以此命名,可见达尔文的影响之深之远。

生物学是科学,社会学是学科,科学与学科有明显的分野,两者不宜混淆,否则引起灾难性的后果,至今我们仍然生活在这后果中,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余毒尚未厘清,最典型的一句话莫过于“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这种缺失人性的小人价值观,至今仍有市场。事实上,只有永远的正义,没有永远的利益。凡因利益而苟合者,皆不长久。看看王安石起用的那把子人,蔡京、章惇、曾布、吕惠卿,因利益而苟合,关键时侯踩死你的就是他们,哪里有什么永远的利益?再看范仲淹与欧阳修,君子之交,因正义而携手,至今仍被后人传颂不绝。小人未亡,利益已先埋葬;君子已逝,正义仍存人间。你说,哪个才是永远?

图3.乌斯怀亚意为“美丽的港湾”,是阿根廷火地岛地区的首府所在地,市政府就在我住的饭店旁边。次日清晨,从房间窗户看过去,蓝天白云,安第斯山脉上的万年积雪映入眼帘。酒店后面是圣马丁大街,前面是麦普大街,麦普大街对面是比格尔海峡。

图4.与酒店一路之隔的乌斯怀亚港。那个带有“C”口朝向右下的橘黄色图标的七层邮轮,就是我们此次乘坐的抗冰船——美国夸克公司的“海洋钻石号”。“抗冰”不是“破冰”,不是一个量级的。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洲,要比北极冷得多,平均气温零下25度,最低可达零下93.2度。

南极是“洲”,冰雪下面是陆地,归类于“七大洲”之列,环绕南极的是水;北极是“洋”,冰雪下面是水,归类于“四大洋”之列,环绕北极的是陆地。北极圈内仍有人定居,抗冰游船可以轻松进入北极圈,进入北极点才需破冰船。但南极不然,南极圈内除了科学考察站外,无人居住。别说南极点了,就是进入南极圈亦需破冰船,那么费用也会相应增加。我们是旅游不是科考探险,两者性质完全不同,虽然冠以“探险”之名,其实探险的事全让船上的探险队做了,作为游客的我们,处于探险队的严密保护下,实在无险可探。

图5.一只流浪狗在饭店门前徘徊,由于乌斯怀亚地处南纬54度57分的高纬度地区,相当于比我国漠河还要往北的高寒地带,所以,虽然11月的乌斯怀亚已是春末夏初,但寒风仍凛。拿早餐吃剩的面包喂它,它便很友好地与人相厚,可怜,不知寒风里,夜宿何家门?

因为要到南极,所以前所未有地关心起“纬度”来,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从北到南跨度之大,也算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了。虽然东西南北到处飞,但对于纬度带来的影响,我仍然体会不深。到了南极才知道关心纬度,才知道每“高升”一步意味着什么——有时候,那一步是不能迈出的。华夏传统文化自古敬天法祖,恪守天道人道,重规则,讲秩序,切勿把五四-文革以来的唯物主义、天不怕地不怕、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二百五精神当成中国文化。那些野蛮的,恰好是外来的,不是中国的。

图6.忽然一阵雪花飞舞,又忽然雪过天晴,山头的雪堆珠砌玉,地上的雪即下即化,太阳雨见过,太阳雪还是头一次见到。上图是火地岛国家公园的小火车站,这是世界最南端的火车站。原本火地岛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这些火车就是运送他们从监狱到伐木场服劳役的,现在已成为旅游观光车。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车畅游火地岛,我们乘旅游大巴,就没有坐小火车。

年麦哲伦航海到达这里时,发现岛上的土著居民燃着一堆一堆的篝火,所以取名“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隔着的那段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从时间可以看出,麦哲伦航海在哥伦布之后,而在哥伦布之前,郑和已完成了七下西洋,历史上我国的航海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在满清的野蛮统治下,中国才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大倒退;而在从亚洲传入的基督教的落后统治下,停滞了一千多年的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重新找回自我,挖掘出欧洲的本土文化——希腊理性,逐步摆脱基督教的控制;启蒙运动进一步去基化、去神化、人文化,宗教信仰退居个人私域,政治、社会等公共领域世俗化,完成了中国早已在先秦时期就完成了的“政教分离”,使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至于后来者居上,赶超了我国。

以前我在写北美游记时,多有涉猎美洲殖民史,这里不多谈,武力血腥殖民,与和平贸易之间,哪种文化文明,哪种文化野蛮,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说中国》一书中痛惜,华夏文化在近代以来没能引领世界,这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我很可惜发现新大陆的不是郑和,否则世界历史得重新改写。文化与制度是两回事,以前写得够多,这里不谈这个。

图7.火地岛漫山遍野的山毛榉树,这些树埋在地下经过若干若干万年,就变成了煤。这里没有狮虎熊狼之类的猛兽,是狐狸、水獭、野兔聚集的地方,还能看到一种鸟,叫“斑肋草燕”,故名思义,它的翅肋部呈花斑状。在蜿蜒中前行,不时可以看到当年犯人伐木后留下的枯树桩,高矮不一,反应出伐木时的季节:冬季积雪厚,所以留下的树桩高,夏季的矮。还可以看到一片片被水獭毁坏的树林,枯树干东倒西歪一片狼籍。

最后柏油路变成了夯实的土路,尽头是木质栈道,依傍着火地岛最大的湖——瓦格纳诺湖,这是世界最南端的淡水湖,湖的对面是智利。火地岛、火地岛国家公园,是阿根廷和智利两国的分界线。栈道的入口处有一块木牌,标着此处距布宜诺斯艾利斯公里,距阿拉斯加公里。这就是跨越南、北美洲的泛美公路终点,也是阿根廷3号公路的终点,当然也是世界最南端的公路。终点不意味着结束,相反它是另一种开始。这里距南极洲公里,坐船只需两天两夜,而若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达南极洲,则需在海上颠簸一个星期,所以去南极的人大多选择从乌斯怀亚出发。

图8.中午回到乌斯怀亚市区,在华人开的中餐馆吃自助,这是世界最南端的中餐馆,标志牌上写着英文“restaurantbamboo”,竹子餐厅,哈,这名字我喜欢。这里有的是雪的冷傲,山的刚劲,海的激烈,风的突兀,还真缺少竹子那一抹绿色的高贵与秀美,淡定与坚韧。餐馆还有一块汉字标牌:“世界尽头,中国餐厅,电话-”。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乌斯怀亚,要尝一尝这里的蜘蛛蟹和烤羊排。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饮食也是一种文化,当麦当劳、肯德基融入中国饮食文化当中的时候,中国味道,也同时弥漫于世界。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我不拒绝文明的交融,我反对的是武力征服,和拿棍子赶人上天堂的野蛮方式。

吃完饭逛街,上图是圣马丁大街一景,离竹子餐厅不远,这栋小楼是乌斯怀亚的监狱博物馆,墙面装饰再现了当年监狱的古貌。这条街是乌斯怀亚最繁华的商业街,有世界最南端的邮局、博物馆、药店等。

图9.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南美洲,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一圈折腾下来,到登船时已是当地时间11月6日下午四点,北京时间11月7日凌晨3点。这是我经历过的最长的一次飞行。行前没有任何准备,别人在搜罗南极攻略,什么西风带、德雷克海峡,什么转几次机在哪转机,什么什么……而我在读左晓园翻译的乔纳森.布朗写的《阿根廷史》。看地图,我以为从北京飞越太平洋到阿根廷,那就是孙大圣翻个跟头的事儿。在机场拿到一个小册子,才知道是穿越欧洲、非洲、大西洋,没太平洋什么事儿,艾玛飞这么老长老长老长啊,问旅行社领队能不能升舱,回说公务舱已无空位。那好,我是徒步走上泰山,又徒步走下泰山的,以后的华山、黄山、铁力士雪山各种山……都有坐索道,这样,泰山就成为我一生中唯一的自豪。南极之行,同理。

船的一二层是工作间,三至七层住人,各公共区域在船的尾部:三层主餐厅;四层休闲咖啡厅、礼品店、服务台、小餐厅;五层多功能大厅、图书馆;六层露天甲板、露天游泳池、健身房;七层楼顶是观景平台,平台四周是一人高的玻璃围墙,围墙内还有一圈铁围栏,踮起脚尖拍摄不方便,所以人们多选择在六层甲板进行室外活动,如上图。

图10.起航了,首先穿越比格尔海峡,风平浪静,水波潋滟晴方好。中国人包船,船上位游客,其中一位日本籍。每年踏上南极的游客人数,中国人位居第二,第一是美国人,这个数据还在变动中,中国游客数有望成为世界第一。船上开始举行各种活动,欢迎登船会、全体船员亮相、救生艇简介讲座、发放冲锋衣等,这些船员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瑞士、瑞典、英国等。左三穿西服,有八粒扣子的是船长,他旁边的女士是医生,我的同行。

有三个人在镜头外:探险队长吴迪来自澳大利亚,冲锋队员兼翻译丁子博来自中国,是北京人;来自俄罗斯的亚历山大.格利克夫,昵称萨沙,会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会书写汉字,身材魁梧,有着一双安静的眼睛,脾气温和厚道,因他会讲汉语,所以与他打交道很多,有事向他求助,非常热情。我的朋友圈里大多不喜欢俄罗斯人,这国输出的价值观害人不浅,侵占我国领土最多,再加上北戴河的中滩几乎被俄罗斯人包场,大呼小叫放高音喇叭,难怪令人生厌。但萨沙部分改变了我对俄罗斯人的成见,自知不能把对斯大林的鄙夷和对普京的反感转贴到每一位俄罗斯人身上。

图11.竹子你不会弹钢琴吧?我是不会弹,但我会假装会弹。上图是四层休闲咖啡厅,全天开放,热水、茶、咖啡、热巧克力,早上和下午还有各式甜点,供随意取用。前半夜穿越比格尔海峡,波澜不惊,后半夜进入德雷克海峡,船开始剧烈摇晃,咯吱吱,吱呀呀,仿佛有人在肢解船体,又听砰砰砰,有个鬼来敲门。连我这吃嘛嘛香的主,都从睡梦中被摇醒。德雷克海峡,占了两个“世界之最”——世界最宽的海峡、世界最深的海峡。海水从太平洋流向大西洋,不仅海底的暗流汹涌,还有强劲的西风带暴风,人称“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航道之一。

我听从总领队赵鑫先生的指导,临睡前服了一片免费发放的晕船药预防晕船,困得眼皮睁不开,听得一阵急促的敲窗声,咋回事儿?鬼别抓我啊,天地良心,我可没干过什么坏事,要抓就去找我们领队那个叫贺鹏的,他个大肉多,阿根廷留过学,还娶了个阿根廷媳妇,吃了他会说汉语鹰语西班牙语,唐僧肉吃不着,长生不老是不能了,可以退而求其次,说不定吃了大鹏肉也能娶个西班牙美女啥的……其实那是浪花飞溅,自己吓唬自己,我住五楼,你看你溅这么高干嘛?翻个身又呼呼大睡,所以早上倍儿精神。我的经验是:面朝船头的方向侧卧,顺应着船的起伏,让心在五线谱上跳舞,享受摇篮般的韵律。

图12.后来才听说,这一晚,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倒下了,三十功名尘与吐,愤吐当年万户侯,还有找船医输液的,所以次日早餐时主餐厅的人稀稀拉拉。四层的小礼品店开放购物,售卖各种名信片、保暖衣帽、毛绒企鹅、防水包、防水裤、电插座、SD存储卡、冰箱贴等等。五层多功能厅放电影,每日总结会、各种讲座、船长招待仪式、招待宴会等。随行的南极研究专家李占生教授讲的是《中国与南极》。图中阿凯沙是美国人,摄影师,给我们讲摄影技巧,散场后仍有听众提问,她跪在地板上耐心解答。跪,不过是一种礼节,不必大惊小怪,“破四旧”倒是把跪礼批倒批臭了呢,不跪天地父母,可面对极权主义你的灵魂却跪了一地。

图13.我从七层楼顶的观景平台到二层工作间,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参观。拍各种海鸟,花喜鹊,白鸽子——哈,逗你玩儿,花的是南极海燕,白的是南极雪燕。

图14.还有各种海鸥、信天翁在头上盘旋。茫茫大海,惊涛骇浪,骤雨暴风,无处遁迹,除了我们的船什么都没有,替这些鸟儿发愁:在哪里歇脚呢?听讲座才知道,它们可以连续飞五年,比人的生命力顽强多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节奏很简单:捕食和飞翔。或许,会化简生活的人,是经历过太多的人,泰戈尔的名句忽然飘落:天空不留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图15.经过两天两夜的颠簸,海水渐趋平稳,四周也不再是一片茫茫,左右舷两边出现了“两岸”,美丽的南极风光开始初露端倪,这表明我们已经安全通过了德雷克海峡,进入南极洲了。进入南极洲并不意味着进入南极圈,南极洲与南极圈是两个概念。根据《南极条约》,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包括一切冰架、南冰洋海域、岛屿在内,均属南极洲,南极洲不属于任何国家,南极洲采用阿根廷时间计时,比北京时间晚11个小时,南极洲包括南极圈。南纬66度33分44秒以南是南极圈,南纬90度是“南极点”,在南极点上,只有“北”,其它三个方向全部失去了意义。

图16.这是四层小餐厅内景,人多的时候四层小餐厅可以分流一部分三层主餐厅的人流。在船上,我最喜欢的地方一个是这里,另一个是图书馆,相对安静。常常一个人坐在小餐厅看海,或图书馆看书,让思绪纵横,发思古之幽情。这一天,阳光灿烂,计划下午登陆中国南极长城站。

南极相关国际条约规定,每一位登陆南极洲的人,都必须听一次强制性的培训讲座,了解南极的登陆常识、环境保护、生物物种、冲锋舟安全等,由于晕船的人比较多,所以这次强制性讲座放在第三天上午进行,听完讲座做登记。然后是发放防水靴、生物消毒。南极是企鹅、海豹、鲸和各类海鸟的家园,禁止投喂任何食物、丢弃任何垃圾,禁止带走任何岩石、羽毛、蛋、遗骨、化石等,不允许碰触前人探险留下的建筑遗迹及物品,严禁刻画“王麻子到此一游”之类。

图17.位于六层船头部的驾驶舱开放,游客可以在不妨碍船员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参观,用望远镜眺望,拍照,轻轻交谈。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船上免费发放的黄色冲锋衣是中国制造,后来风吹浪打、爬冰卧雪折腾个六够,衣服完好无损,不仅保暖,防水性能也极佳。

事实证明,中国完全可以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好衣服,只是不知为什么出口的才好好做,内销的却马马虎虎?以致于我现在出国专门挑“中国制造”来买,因为国内买不到而国外能买到的“中国制造”,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比如我家用的陶瓷刀就是在美国买的“中国制造”,用了几年了,一直很棒。现代中国与历史传统相悖的地方太多,这是其中之一。历史上的中国,比如唐朝,宋朝,最好的东西那是留着卖给国内人用的,国内卖不动的才出口,就像现在的日本一样,日本茶叶上标着“国产”的是好的,沿袭的是我国唐宋之风。

图18.到了西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y/1839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