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旅游 >> 有马名骏在火花照耀下孑然飞奔缅怀回族学者
荐读
北京回族学者马名峻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他平生甘守寂寞,躬耕民族史研究,开办“有马名骏”博客,成果频出。他为人热忱温厚,仗义助人,但凡友人需要帮助,必躬亲解围,慷慨相帮,在京城回族界享有很高声誉。他的离去,使众多师友不胜悲恸,倍感遗憾。适名峻先生归真两周年之际,宗融艺文馆特策划、组编三期纪念专刊,以使读者了解这位学高身正的学者的人生历程,共寄缅怀提念之情。
马名峻先生存照
在火花照耀下孑然飞奔
马名峻先生的寻索之路
宗融艺文馆记者泊石发自北京
马名峻,经名萨利赫,回族,年9月9日生于北京。
马名峻先生(右一)童年照
年初中毕业于北京第59中学,年分配北京第二轻工业总公司北京五金工具七厂工作。年参加全国成人自学高考,考入北京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习自动化管理专业,大专毕业。从事电加工专业技术工作凡40余年。业余时间热衷于回族史研究,特别是在宋代天文学家马依泽和北京回族史研究领域独开一面,填补空白。年12月归真,享年63岁。
自学成才电火花领域专家
马名峻在电加工领域勤于创新,成果频出。年,发明双导柱式电火花线切割可调丝架,该项目论文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分会年会上作书面交流。年参加北京市电加工专业技术交流队研发活动,成功研发新型高频分组脉冲电源。年在清华大学学习计算机语言,回厂后开始从事计算机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年完成首台电火花线切割计算机编程控制系统研发。
年投身商海,创办北京易通电加工技术研究所,年创办北京易通精研科技有限公司,20余年服务于核工造船、航空航天领域,先后与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美国通用电气中国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研发生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等相关领域设备。专利发明多项创新,著作论文见解独到,是超深小孔工艺、钨钼类小孔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
马依泽后裔钻研马氏家史
马名峻的民族史研究始于天命之年。年,他的父亲传给他一部《北京忠恕堂马氏家谱》,研读之余,方觉心灵震撼,几十载拳拳之心顿觉落地生根,“咏世德之峻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探讨民族文史遂成一位工艺技术研究者的新使命。
据家谱记载研究:马氏先祖马依泽系西域数学家、星历学家,公元年(北宋建隆二年)应宋太祖之诏入中华修历,两年历成,名《应天历》,首引“岁七曜”星期制度,创更点之法。太祖赐序颁行,授职司天监,世袭侯爵,晚年定居陕西关中,自此后代融入中华。马依泽公于公元年归真,至今已逾千年。
作为马依泽公第41世孙的马名峻,基于血脉之中的家族荣誉感与民族使命感,开始了对马依泽及马氏家史的研究。他问道长者,大量踏勘,泡在图书馆里查阅档案文献,使复杂多线的马氏家史逐步得以清晰,也使一位被遗忘多年的历史先贤对中华天文历法所做的重要贡献得以公正总结。因此,马名峻的马依泽研究早已超脱了一己家学,而是在回族史领域具有开拓之功。
马依泽第33世孙马良,乾隆十年自恩县迁京落户地安门外,传衍教门经典,始创什刹海清真寺,马名峻也对这一历史进行过详细考证和论述。
马名峻(右一)与弟妹
家承“大班邓”作传庆和园
马名峻的母亲邓氏家族,世称“大班邓”,家族堂号为“敦素堂”,世居哈德门(崇文门)外小兴隆街的邓家大院,上世纪初叶家道中落,家族成员逐渐散居京城各地,近年,由于拆迁,邓家大院彻底消失。根据马名峻的考证研究,“大班邓”的名号是源于邓氏祖上世代经营北京大栅栏街西口的古老戏园“庆和园”。
庆和园始建于清嘉庆初年间,是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七大戏园之一,“是邓姓回民祖产,自东自掌”,迄今至少有多年了。考察中国京剧的发展历史,庆乐、庆和、中和、广德等京城七大著名戏园自始至终伴随京剧形成的全过程,对于京剧的最终形成功不可没。在庆和园,曾发生光绪年间“太监肇事庆和戏园案”、庆和园平地风波、赵队长血溅茶楼、陈禾钰拦验被捕等重要历史事件。马名峻依据家族记忆的采集抢救,以及长年文献搜集,将这些渐行渐远、已成碎片的历史片段加以复原、整合,写成考证丰富、资料详实的论文《庆和园与大班邓》,为京城梨园行研究和回族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独家研究成果。
马名峻与家人
京城回族通热心族教公益事业
基于深厚的热爱与精研的精神,马名峻对京城回族历史文化如数家珍。不单是有关马家、邓家的家族历史,他对一切有关老北京的回族文化记忆都有探索的热情,与京城许多回族名门后代都有交好,致力于对回族文化人物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热心于民间档案的收藏与保护。
年8月18日马名峻在北京策划发起
“丁宝臣先生就义百年追思”纪念活动
他在网上开辟了“有马名骏”博客,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无偿发布在网上,以供网友去了解北京回族的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他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学术创见,给青年后学提供积极的引导和启发,毫不在意个人的所谓版权、利益,也并不热衷于公开发表。他只是用原始的查考方式,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本原典书籍,用一条条具有科学精神的严谨史料去佐证他的论述,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研究好每一个有价值的、具有补白意义的题目。
博客“有马名骏”,读者可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