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臧宏玲姜键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点

发布时间:2021/7/2 14:46:55   点击数:

[摘要]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恐怖袭击全球化,恐怖活动本土化,恐怖手段多样化,恐怖势力合流化,恐怖宣传网络化,恐怖行为组织化,给许多国家造成严重危害。在国际反恐行动中,由于某些大国出于私利,自定标准,自行其是,国际社会的反恐努力难以收到较大成效。国际社会必须统一标准,达成共识;协调一致,共同对敌;多措并举,综合治理;联合国主导,大国合作,反恐才能收到明显成效。对于国际恐怖主义,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第一,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第二,反恐不能搞扩大化;第三,反恐要标本兼治;第四,反恐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第五,反恐要加强国际合作。

[关键词]国际恐怖主义;新特点;全球治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不断遭到恐怖主义袭击。尽管国际社会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多次打击,恐怖势力也遭到重创,但恐怖活动非但没有因此销声匿迹,相反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点

深入地考察一下,我们发现,当今恐怖主义有以下新的趋势和重要特点:

恐怖袭击全球化。以往的恐怖活动,多发生在中东和北非地区,主要针对域内相关国家以及美国和个别西方国家,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恐怖活动的情况还比较偶然。可是近年来,恐怖活动开始由中东北非地区向外蔓延,不仅亚洲、美洲的恐怖活动日增,欧洲甚至成为暴恐袭击的重灾区。年以来,恐怖袭击活动广泛发生在非洲、欧洲、亚洲、美洲的多个国家,法国甚至多次遭受严重暴恐袭击,人员伤亡惨重,后果极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年10月初以来,“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在安卡拉、西奈半岛、贝鲁特、巴黎和突尼斯制造的恐怖袭击就已造成余人丧生。年10月31日到11月13日,短短两周内就发生了数起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包括造成人遇难的俄罗斯客机空难、在法国巴黎残忍杀害人的恐怖袭击等。年1月以来,恐怖分子又在利比亚的兹利坦海岸警卫队训练营、印度伯坦果德空军基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阿富汗的贾拉拉巴德、印尼首都雅加达等多地进行恐怖袭击;土耳其的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克国际机场等先后遭到数次恐怖袭击;年1月13日,喀麦隆极北大区库雅皮村的清真寺遭自杀式爆炸袭击,导致至少13人死亡;1月15日,“基地”组织非洲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布基纳法索首都进行一次恐怖袭击,导致数十人伤亡;同日,极端组织“青年党”对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盖多地区的一处营地发动恐怖袭击,导致数十名非盟士兵死亡;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机场出境厅连续发生两次爆炸,事发1小时后,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大楼附近的马尔比克地铁站也发生爆炸,布鲁塞尔的这一连环爆炸袭击中,至少34人死亡,多人受伤;3月27日复活节,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市一个公园的儿童游乐场旁发生自杀式袭击事件,至少造成70人遇难;7月3凌晨“伊斯兰国”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制造两起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至少人死亡;8月8日上午,巴基斯坦医院遭受炸弹袭击,造成70余人死亡,余人受伤;9月9日缅甸政府证实,若开邦与孟加拉国边界附近的孟都镇、拉代当镇3所边防警察局遭遇袭击,至少9名警察、8名袭击者在交战中死亡,2名袭击者被擒,遭袭事件为一个名为“阿卡穆尔圣战者”的组织制造。年以来恐怖袭击剧增,仅3月以来就先后在伦敦、圣彼得堡、斯德哥尔摩、坦塔、亚历山大、巴黎、曼彻斯特、喀布尔使馆区、墨尔本、德黑兰、慕尼黑、华盛顿、伦敦等地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死亡人数约人。纵观全球,从东亚、南亚、西亚到北非、中南非,从欧洲到北美乃至大洋洲,到处都有恐怖袭击活动发生。据有关报告显示,无论是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叙利亚等传统上饱受恐怖主义折磨的国家,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暴恐活动都大幅增加。

这些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多为“伊斯兰国”“基地”“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所为,但也有一些是受他们影响或呼应他们而采取的行动。随着国际社会加大打击力度,“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丢城失地,财源枯竭,首恶丧命,损兵折将,遂开始开辟域外战线,制造更多更大恐怖袭击事件报复国际社会。而另外几支国际恐怖势力乃至某些“独狼”也趁乱而起,伺机活动,由此将恐怖活动迅速推向全球。

恐怖活动本土化。恐怖袭击阴谋在本土组织策划,由本地恐怖分子去执行,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一些被公认的国际恐怖事件,多是本国人所为。例如,西班牙马德里火车连环爆炸案,其实是由被国际恐怖组织招募的本国贩毒组织成员利用自有资金在西班牙当地购买恐怖活动材料所进行的;英国伦敦地铁连环爆炸案的肇事者,也是英国本土出生、受国际恐怖主义思想影响或受过国外恐怖活动技能培训的本国公民。一段时间以来,在法国、英国、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发生或被破获的恐怖活动,也基本上是本国人干的。即使是“基地在伊拉克”(AQI)这样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恐怖组织,也仅有10%的成员是域外分子。据有关情况分析,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国干预造成的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有关国家的内部冲突与战争,就培育了大约1万至3万名穆斯林外国战士,提供了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存在与发展的广泛人力资源。年9月22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在参议院军务委员会听证会上证实,东南亚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伊斯兰国”组织的足迹,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其中印尼至今已经有超过名公民远赴伊拉克或叙利亚加入“伊斯兰国”组织,菲律宾也已经有几百人,印尼国内许多极端组织已经宣誓效忠“伊斯兰国”组织,印尼当局也坦承这些效忠“伊斯兰国”的恐怖组织是印尼当前最大的恐怖威胁。[1]

“9·11”事件以后,美国面临新的恐怖威胁。尽管美国国内极端分子很少与“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建立直接联系,而是更多通过社交媒体接触极端思想,不过这些极端主义威胁很容易改变形态、换代升级,且在美国,极端分子更容易获得枪支,进而在国内作案。奥兰多恐怖袭击事件已经给美国社会敲响了警钟。目前,国际恐怖组织从外部对美国发动“9·11”式恐怖袭击的风险不大,但美国本土滋生的暴力极端主义确在上升。奥兰多和尼斯的恐怖袭击事件表明,“独狼”式恐怖袭击更加容易实施,更加难以防范,更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后果。美国国会年1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近年来在美国本土策划的恐怖暴力事件呈快速上升趋势,1年9月到年1月期间,本土极端势力共策划了74起恐怖活动,其中53起发生在9年之后。美国《新闻周刊》年2月一期的封面文章,还专门讨论了美国的本土恐怖主义。

在欧洲,这种形势更为严重。据有关分析,欧洲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主要是:“伊斯兰国”组织直接在欧洲各地建立秘密训练营,培训当地武装分子,以便在当地实施恐怖袭击;有些国家如法国,穆斯林群体人数众多,他们不是社会的主流群体,处在社会边缘,常常受到歧视,而经济状况不佳又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处境,一些穆斯林青年便向极端信仰和恐怖活动寻求解脱,求得身份和尊严认同;近年来难民大量进入欧洲国家,也是恐怖袭击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由于难民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环境,使得一些人容易被恐怖主义蛊惑,走上极端道路;欧洲国家大批具有极端思想的人,曾到叙利亚或伊拉克参战,后又潜回本国,构成了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回流。据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反恐机构年6月数据统计,已知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伊斯兰国”效力的欧洲“圣战”分子中,以法国、德国、英国和比利时的居多。有数据显示,当前,欧洲国家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参加“圣战”的人员在名以上。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已经诱导了很多国家的不安定分子,助长了一些宗教或民族极端主义分子和势力,激活了一些对本国有不满情绪和反抗意识的势力,包括在欧美发达国家内部,形成了一种更难应对的内生型恐怖主义。

恐怖手段多样化。年以来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仍以爆炸袭击居多,此外也有枪击、劫持、车辆碾压等。在爆炸袭击中,以自杀式爆炸袭击最为剧烈,心理和政治影响也最大。恐怖组织针对反恐机制的缺陷和漏洞,不断开发出新的恐怖爆炸手段。就自杀式爆炸而言,形式不断翻新。目前有“穷人的轰炸机”之称的汽车炸弹,有“穷人的导弹”之称的人体炸弹,还有路边炸弹、马车炸弹、自行车炸弹、毛驴炸弹、独轮车炸弹等;在阿富汗等地还有用废弃的注射针头和刀片等制造的艾滋病病毒“脏弹”;用欺诈手段驱使孩子去实施的儿童炸弹等。9年12月25日发生在阿姆斯特丹至底特律航班上的圣诞节炸机阴谋,恐怖分子就是用了少量的固体炸药和一种伪装成药品的小剂量液体为引爆剂,以避开机场安检。

除了上述形式外,恐怖分子又不断改进暴恐手段,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武器。据媒体报道,“伊斯兰国”在叙伊两国境内使用了毒气武器,经联合国调查已得到初步认定。“伊斯兰国”已招募了一些拥有化学、物理学和信息学文凭的专业人士,并可能正在计划对西方展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美国情报机构于年8月就发出警告,“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已从“独狼”战略转向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北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中心主任沃尔夫冈·鲁迪施豪泽说,“伊斯兰国”已经掌握了将化学、生物、放射性或核材料作为恐怖袭击武器的技能并拥有部分专业人士。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年9月22日在参议院军务委员会听证会上说,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正在“阻止伊国组织研发化学武器”。卡特表示,盟军的战机上周在“规模最大的其中一个空袭行动中”,摧毁了位于伊拉克摩苏尔市附近的一座药剂厂,因为伊国组织计划在那里制造化学武器,利用该药剂厂生产氯气。当天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也在听证会上证实,在伊拉克的伊国组织分子20日向美国驻军的盖亚拉基地附近发射了一枚含有芥子气的火箭炮,尽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显示其中含有硫芥子气发疱剂,表明伊国组织已具备初级的发射化学武器的能力,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发展”。据了解,“伊斯兰国”一直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控制区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并且试图利用“过期”的化学武器对付伊拉克军队。[1]

此外一些国际恐怖组织使用的武器也从一般小型武器发展到常规战争武器。他们的暴力行动已明显具有现代正规战争的某些特点,从制造零星的恐怖暴力行动扩展到了攻城掠池甚至建立非法政权,凸显了国际恐怖主义愈来愈大的危险性。

由于各派恐怖势力在恐怖手段等方面不断相互借鉴、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互竞比,导致恐怖袭击大案频发,活动频率越来越紧密,手段越来越极端残忍,因此,后果越来越严重。

恐怖势力合流化。目前国际恐怖活动的主体,还是“伊斯兰国”为首、包括基地组织等在内的几支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主义仍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恐怖主义威胁,但已经不限于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有迹象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及其活动,正出现合流化趋势。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社会极右势力,乃至一些对社会不满的人士和群体,互相勾结,并合谋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年北非局势动荡之后,恐怖主义在非洲地区加速蔓延。“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和“基地”组织北非分支就曾有联手趋势。[2]“伊斯兰国”兴起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尽管由于其内部领导权、主导权以及势力范围之争,使得其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但这种合作趋势一直存在。据美国《大西洋》杂志网站年11月18日报道,在年上半年,“博科圣地”事实上已经承诺效忠“伊斯兰国”。美军非洲司令部大卫·罗德里格斯表示,已有证据表明“伊斯兰国”曾建议“博科圣地”改变战略并且重视媒体的作用。一旦这些国际恐怖势力合作局面形成,将对世界和平稳定构成更加严峻的威胁。

法国前总统奥朗德说,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是一起“在叙利亚决定和策划、在比利时准备和组织、在法国实施并得到法国同谋者配合的有预谋的国际恐怖行动”。当社会出现动荡和危机,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分子(原教旨主义者)、社会边缘群体、诉求极端分子等都可能伺机而动。有的时候可能会共同行动,有的时候也会单独行动。即使单独行动,各自为战,但也会相互呼应,相互配合,最终出现共振效应,形成整体后果。

恐怖宣传网络化。“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还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恐怖宣传,利用各国存在的社会问题荼毒年轻人的思想,传播其暴力价值观。多个恐怖组织甚至在非洲还有“竞赛”的趋势,通过发动血腥恐怖袭击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在互联网上向尚未与恐怖组织建立联系的个体灌输极端思想,并公开进行教唆、宣传和招募行动,从而使其极端思想影响人们的行为。[3]一是把恐怖活动的血腥恐怖场面通过互联网向国际社会传送,进行心理震慑,恐吓威逼胁迫人们,打击人们的反抗意识,削弱人们的斗志,逼迫人们屈服于其淫威。二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其声音,宣传其主张,扩大其影响,以其极端宗教信仰对人们进行“洗脑”,使一些宗教信徒接受他们的极端信仰,信服他们的主张。三是通过恐怖宣传煽动鼓励吸引一些异动青年,加入其队伍,参与其活动,或者自行行动,搅乱世界,搅乱人心,造成不稳定态势,形成有利于他们的局面。

此外,他们还通过网络传递情报,资源共享。肯尼亚安全专家理查德·图塔曾指出: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尚未形成有效网络,恐怖分子却在这方面做得更多。他们不仅已形成有效网络,而且一直在共享新情报和战术。通过网络途径,这些恐怖分子可以迅速掌握新情况,增强适应性,提高应对能力。

恐怖行为组织化。以往的恐怖袭击,有有组织的行动,但不乏大量的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而采取个别行动的案例。特别是一些自杀式恐怖袭击,多半属于这种类型。而近年来的恐怖袭击,更多的是由过去的随意性行动、随机性行动、情绪化行动、个别性行动转变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甚至是有战略目标的行动。特别是,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还确立了明确的政治纲领,即以“建国”为其政治目标,建立起各类组织、组成招募小组等,专事招募活动,建立行省。他们对恐怖袭击活动,进行深入考察、详细策划、周密组织、配合行动。当国际社会采取措施予以打击时,他们就会发动更大规模的恐怖袭击,恐吓国际社会的反恐行动,一些较大的恐怖袭击,多半都是统一组织策划实施的。美国《大西洋》杂志网站年11月18日称,“尼日利亚的恐怖组织更像一个有战术、有组织的犯罪团伙,他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y/2176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