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走进神秘的北塞浦路斯

发布时间:2018/4/1 20:24:24   点击数:

引言

您或许会觉得“北塞”这两个字眼熟,甚至有些亲切,不,你一定是记错了,那是“塞北”,歌曲《塞北的雪》的“塞北”,我说的可是“北塞”,是一个与“塞北”风马牛不及的地块,全称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一个有些神秘的地方政权,或一个为世人所不大知道抑或懒得去知道的“共和国”。

1、南北割据的来龙去脉

“北塞”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一个流血冲突的麻烦地区,联合国从来没有少为它操心:从年岛上希腊和土耳其两族居民之间爆发流血事件后,联合国的国际维和部队就开始登岛执勤,在那里已经驻扎了快半个世纪了,现在看来还得要这么没完没了的一直耗下去。

从地理上看,塞浦路斯为地中海第三大岛屿,仅次于西西里和萨丁亚,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壮观的自然美景。它位于地中海东北角,北邻土耳其(40公里),东望叙利亚(60公里),南接埃及(公里),有着极为重要战略地位。我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埃森博国际机场搭乘土耳其航空公司的班机飞往北塞浦路斯的亚尔江机场,30分钟后从机上舷窗俯瞰,整个塞岛的形状尽收眼底,它像一头绿色鳄鱼,似动非动地趴在万顷蓝波上,但我心里很清楚,它更像是一枚定海神针,牢牢地钉在亚、欧、非三大洲海上交通的咽喉上!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福祸相依的咽喉位置,使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征服者熊熊燃烧的欲望,数百年以来,希提人、埃及人、亚述人、波斯人、罗马人、拜占庭人、路西尼亚人、威尼斯人和土耳其人一波一波如潮水一样汹涌,涌上此岛占山为王,历史舞台的硝烟风起云涌聚散无常,回旋着马蹄硝烟,闪烁着刀光剑影,一幕幕标榜着曾经的壮阔威仪,演绎着腥风血雨的过去,并布景般地留下了那一座座歌特式的教堂、一堵堵十字军的城堡、一处处残破的古希腊、古罗马剧场和庙宇以及一幢幢形形色色的英式建筑欧式别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凡世界上出大矛盾的地区,多与大英帝国有染,如“巴以”和“印巴”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火药桶”,都是不列颠殖民统治之后形成的让当事人几乎喘不过气来的瓶颈,这个“北塞”问题英国人同样逃脱不了干系。在土耳其人统治该岛长达年之后,年塞浦路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岛上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居民为了国家的独立而携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年塞浦路斯宣布成为一个自主而独立的国家,但是从那个时候起,塞岛上信奉天主教的希腊族居民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族居民出现了矛盾,曾经联手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并肩战斗的两族人民之间时有摩擦,这摩擦这矛盾因为民族、宗教的不同,乃至背后各自认同的希腊和土耳其两个国家的卷入,也就愈演愈烈了,一发而难以收拾。独立后仅仅3年,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据说是当时岛上的希腊国民警卫队攻击了两个土耳其族人聚集的村庄,国家不时陷入内战的边缘。

年塞浦路斯发生了政变,苦苦支撑岛上统一局面的以马卡里奥斯大主教为首的塞浦路斯政权被希腊军人策动的政变推翻。希腊人显然有错在先,企图单方面控制塞浦路斯全岛。此时土耳其毫不手软,毫不犹豫,借机大举出兵塞浦路斯,土军的坦克和海军陆战队从登陆舰打开的水门中涌上滩头……两波攻势之后,风卷残云般地拿下了岛北三份之一的领土。其实凭借当时的军事优势,土耳其人占领全岛也是指日可待的,但它很聪明,冲动中保持着理智,让岛上13%的土耳其族人拥有近38%的土地,这很可能是国际社会可以勉强容忍的极限,而让希腊军队继续控制着岛上南部62%的土地。

随即岛上居民出现了疯狂的大逃亡式的迁徙:岛内南部的土耳其族居民流离失所纷纷迁居北方,而北面的希腊族人则背井离乡,纷纷逃亡南方,一个小小的塞浦路斯出现了南北分裂的格局。两族之间有一缓冲区,由联合国维和部队控制,这就是著名的“绿线”,绿线拦腰横切该岛,甚至把首都尼科西亚也割裂成两部分。在全长公里的分界线上,只有尼科西亚的帕福门斯附近一个关卡能让两边居民和外国游客有限制地往来……

我在“绿线”边缘的Lefke市曾经与联合国军队的吉普车不期而遇,此情此景令人浮想联翩:那醒目的UN标志令人眼熟,那蓝色的贝雷帽让人动心,那是一支远涉重洋来自南美洲阿根廷的部队。一位阿根廷女军官像发现稀有动物一样发现了我这个瞎逛的中国人,居然用汉语招呼道:“你好!”这是我在北塞浦路斯的大学校门之外听到的第一声“你好”,嘤嘤嗡嗡令我回味良久……

“北塞”当局毫不忌讳它与土耳其亲密无间的“一家子”关系,不但国名里大大咧咧地注明了“土耳其”,其“国旗”几乎是对土耳其国旗的“复印”:土耳其的国旗是红旗加一枚白色的弯月和一颗白色的五星,我的简称是“白星月红旗”;而“北塞”的“国旗”则为白旗加一枚红色的弯月和一颗红色的五角星,也许是嫌旗子白色的部分太大,于是又在旗子上加了两条红线,我的简称是“红星月白旗”。在北塞首都尼科西亚的北半城,到处都是迎风招展的土耳其国旗和北塞“国旗”。这还不够,“北塞”当局还在面对尼科西亚的一座大山的山体上刻出一面巨大的“红新月白旗”,这也许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面国旗,几十公里外都清晰可见,假如没有浮云,几千米的高空也可一目了然。这样的标示是心虚,是为了壮胆,还是想惊天动地表示一种誓死捍卫绝不退却的决心与意志,“北塞”那哨位沙袋后面全副武装的土耳其士兵,你能告诉我吗?

“北塞”“隶属”于土耳其是世人心知肚明的事情,13%的土族人居然享有塞浦路斯38%的土地!正式已经加入欧盟的“南塞”即“塞浦路斯共和国”对此是看在眼里,恨在心头,急在心上;而希腊当局当然更是耿耿于怀,于是哪个外国人的护照上胆敢留下了“北塞”的印记,那么对不起,你就休想进入希腊的土地,无论是旅游还是商贸。我这个中国人就这么不知天高地厚地让自己的护照留下了“北塞”蓝色的入境方章,一次又一次,居然有十二次之多,盖得一本护照如大花脸似地,这很可能是世界上一本盖有最多北塞印章的中国公务护照,它见证了一个“中国飞人”飞来飞去的身影。

希腊和希腊族人控制的塞浦路斯先后都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欧盟对土耳其在“北塞”问题上进行诸多限制,因此“北塞”成了各国游客罕进的神秘地带。欧盟还实施了一条让塞浦路斯和希腊当局很开心的政策,既年7月南北分治之前的“北塞”土耳其族人及其子女可以享有欧盟成员国公民的待遇,这样就无形中把“北塞”的塞浦路斯土耳其族人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土耳其人进行的切割,为塞浦路斯南北作为一国的整体留出了充满魅力和诱惑的空间。塞浦路斯的希腊族当局和希腊共和国当局最苦恼和担心的莫过于土耳其的国民向北塞的迁徙。目前在“北塞”除了土耳其三至四万的驻军之外,究竟在这土军三十多年的军事占领下有多少土耳其的人口迁到北塞,谁也不清楚。但是尽管北塞土地肥沃,人少地多,但整个发展包括基础设施显然还不如土耳其本土,从土耳其到北塞浦路斯工作,多少还有“支边”的味道。所以历任的土耳其官员一旦被外国记者问起这个敏感问题时,他们总是一脸无辜地说:没有呀,没有呀,我们从来都没有向“北塞”移民的。

但无论怎么说,年7月历史的一刀切得很深很深,皮开肉绽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从往昔肉体上的血淋淋,到如今心灵上国家分裂的伤痛。在塞浦路斯共和国尼科西亚的议会中,虽然规定土耳其族人有三分之一的席位,但土耳其族居民从来没有参加过议会,因此塞浦路斯共和国其代表整个塞浦路斯的声音和形象总有莫大的欠缺。而土耳其军队和土耳其族人控制的“北塞浦路斯共和国”则从来没有被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承认……

联合国也好,欧盟也好,出于种种动机,一直试图重新磨合南北塞浦路斯,尽管困难重重,但国际社会的努力一直在进行……

2、矛盾的心态

“北塞”土耳其族老百姓在统一的问题上的心情相当复杂。他们羡慕南边希族人的经济发展,羡慕南塞加入欧盟的得意洋洋。北塞的游客往往不足南塞的五分之一,可怜兮兮,且多为来自土耳其花里拉的“自家人”,旅游收入更是仅有南塞的十分之一不到。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提出塞岛居民全民公决,实施南北塞浦路斯重新合二为一的方案,投票的结果却令世人大跌眼镜:大多数土耳其族人赞成安南的提案,而大多数希腊族人则持反对意见。塞岛土族居民在民族和宗教的认同上倾向土耳其,而国家的认同上则向往塞浦路斯,心态的矛盾可见一斑!南北割据的局面也许暂时消除了两族居民不时厮打的阵痛,但取而代之的似乎是国家一分为二的漫漫凄苦……

3、世人的立场

关于年的战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联合国认定的“塞浦路斯共和国”是“南塞”而非“北塞”,欧盟接纳的“塞浦路斯共和国”也是“南塞”也非“北塞”,中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主权国家的驻塞大使馆都设在南塞,于是“北塞’的地位令北塞当局和土耳其政府相当尴尬。

因为与塞浦路斯、希腊和土耳其三国都保持尽可能的良好关系,中国在北塞问题上谨小慎微,新华社记者多年前曾撰文,介绍过“北塞”。此文不长,可谓绝无仅有的“经典”,全文转载如下,只是13亿中国人口对北塞的认知都压缩在这则短文里,是不是有些令人感慨,它出现在年的9月6日的参考消息的第13版,标题为《只有一个国家承认的“国家”北塞浦路斯印象记》,题目很长,文章很短,居然只有区区四百个字:

新华社驻尼科西亚的记者刘兴昌的报道:“诺大的世界,除土耳其外,无一国家承认(北塞),而且由于欧盟和塞浦路斯政府对其实行封锁,它与外界的交往极少。土耳其族人不易出来,人们也不易进去。普通的土族人在统一的问题上的心情相当复杂。他们羡慕希族的经济的发展,羡慕南塞加入欧盟的前景。去年到北塞的游客不到40万人,其中32万是来自土耳其。去年北塞的旅游收入为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而南塞的旅客为万人,外汇收入近20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经济的差距不断扩大,希族居民以繁荣的旅游业为支柱将南部建成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5万美元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在5%,而北塞却由于国际制裁的影响和支持它的土耳其的经济实力较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只有多美元。年通货膨胀率却高达80%以上。不过到现在事情有了转机,塞浦路斯共和国已成为欧盟成员国之一,享受欧盟国待遇,并且也将履行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各种义务与责任。塞浦路斯南北缓冲区已经对南北塞浦路斯公民开放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留学生也有机会去北塞看看北塞那美丽的风光的!”

看来连驻尼科西亚城南的中国记者都无缘“北塞”的实地,可见中方的小心翼翼,可见“北塞”的孤家寡人,可见“北塞”对中国人来讲充满了太多的迷雾!尽管一些驻土耳其的中资机构的工作人员先后到过“北塞”,可大多前往的原因居然是为了“避签”而非发展业务,这就说来话长了。

与土耳其关系很不错的阿塞拜疆、吉尔吉斯等也不敢承认“北塞”,众人的观点很明确,友好归友好,但“北塞”是“北塞”……

5、土耳其的用心

因为“北塞”问题,土耳其企图跻身欧盟的梦想迟迟无法实现;也因为在“北塞”的三万驻军(另一说为四万),土耳其年年花费了巨额的军费开支。多年来为了改善“北塞”的国际形象,土耳其搜肠刮肚费劲了心机,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塞岛的地理优势,在“北塞”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期吸引土耳其乃至中东和亚非欧的留学生。这真实一个奇思异想,也无异于一次豪赌,在只有十多万人口的北塞一口气创办了六所国际性的高水准大学,而且第七所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了,如此气度近乎抓狂!看看一张北塞的“高等教育地图studyinnorthcyprus”:在首都尼科西亚创办了“近东大学”,刷有“近东大学”字样的大巴不时穿行在首都的大街上,车窗里各种肤色的女生男生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风景。在尼科西亚前往亚尔江机场的路旁创办了“塞浦路斯国际大学”,出入机场的大车小车总能一眼望见那十几杆不同的国旗在迎风飘扬。在美丽的滨海小城GIRNE,创办的是“基尼美国大学”,直通通的命名一点不拐弯抹角。而著名的海港古城GAZIMAGUSA,则建有“东地中海大学”。依山傍海盛产柑橘的Lefke建立了“欧洲大学”。而距离老镇Guzekyurt六公里的山头上,出现了一片崭新的教学楼,那就是土耳其著名的中东技术大学在北塞建立的分校,叫“中东技术大学塞浦路斯校区”。

所谓“高水准”是有硬指标的,首先是校园的建筑面积要大,要壮美,要气派;其次是人才的引进上侧重欧美名校的知名教授;同时放低门槛,以相对低廉的收费吸引生源,从巴基斯坦、叙利亚、阿尔巴尼亚乃至黑非洲等,各种肤色的学生纷至沓来。尽管数量上还不尽如人意,但土耳其和“北塞”当局显然已经迈出了不算失败的第一步。也许这不仅仅是办学,还有其更多的考虑,甚至不乏“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不全在酒”,或在“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外交困境上的突破?

6、我走进了“北塞”

我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只身前往这个神秘的“北塞”的,孔子学院在这个时候的民间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年2月23日深夜,我从安卡拉飞到了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在“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TRNC)”的“塞浦路斯校区”。隔天清晨,我站在这个建立在青山之巅的大学校园,左观如诗如画的万倾碧野,右看林木苍郁的森森峡谷,远眺地中海慑人魂魄的湛蓝,仰天感叹大自然的瑰丽与雄奇。

该如何纪念或祝贺自己成功的进入“北塞”呢,写一篇散文,还是拍几张照片?身为集邮者,还有别人享受不到的乐趣,用邮戳留住这个难忘的日子。我悄然来到校区小小的一人邮局,向我自己以及我在中国国内的邮友宋晓文、沈振海、肖高键等寄发四张风景明信片,其中两张是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建筑风景的西洋照,另两张是骑着驴子的“土农民”,贴的都是面值80分里拉的花卉邮票(1里拉约为4·5元人民币)。经查,这邮票是“北塞邮政”年3月20日发行的“兰花—野花”常用邮票10枚一套中的一枚。“北塞”的邮票印量很少,实际使用的人更少,而能够持中国公务护照进入“北塞”的中国集邮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从量的角度推断,我从这个神秘的“北塞”实寄出的明信片在我们中国是比较罕见的“国际实寄邮件”。我不仅是走进“中东技术大学北塞浦路斯校区”第一位中国教授,而且是出现在该校区历史上的第一位华人。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走向世界,中国人自然也早晚要走进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北塞”,目前开辟先河的我是以非官方的角度,以中东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校内身分,灵通地运行于“一校两国”的框架里。

但需要指出的是,“北塞”的邮品目前很可能是不能在国际邮展中正式展出的,因为“北塞”这个地方政权除了土耳其自己,还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承认。联合国、万国邮政联盟、欧盟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们中国承认的是“南塞”,既希腊族人控制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基于这个敏感的原因,各国政要对“北塞”避之不及。尽管土耳其当年出兵“北塞”是因为希腊有错在先,但由于希腊和“南塞”在联合国和欧盟的合法地位,使得土耳其进入欧盟的努力艰难无比,而且在欧盟强大的压力和制裁下,自然风光与“南塞”等量齐观的“北塞”旅游业步履维艰。但“北塞”政权占有塞浦路斯全岛38%的土地,从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既成事实,它发行的邮票也实际使用了三十多年,为各国集邮者和邮政机构所广泛接受。

对于“北塞”的地方邮票,“凯利灵通”有如下资料介绍:年初,土耳其出兵占领塞岛北部后不久,就开始单独发行邮票。由于塞浦路斯土耳其占领区与宗主国土耳其之间的紧密联系,所以土占区邮票和土耳其邮票在文化、政治、历史诸方面渊源很深,如年7月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就是“土耳其共和国建国50周年纪念”,邮票画面表现了土耳其的地图、国旗、国父凯末尔及土耳其人民欢庆解放的场面。年还为土耳其军队进驻塞浦路斯5周年发行一枚纪念小型张。对于土耳其人民称之为国父的凯末尔,塞岛土占区人民亦视为民族的再造人,年为纪念凯末尔诞辰百年,不仅出了一枚凯末尔油画像的邮票,还增发了一枚小型张。年欧洲邮联规定的当年主题是“历史事件”,土占区邮票的内容是纪念奥斯曼帝国占领塞岛余年期间留下的业绩。从年12月起,土占区公开打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旗帜,其邮票更突出她与土耳其的特殊关系。如年、年和年先后为土耳其两届总统、总理访问北塞浦路斯发行邮票;年为纪念凯末尔逝世50周年,又发行一套4枚呈小全张形式的邮票。尽管北塞浦路斯土族人民有强烈的土耳其民族意识,但也渴望着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自己的家园。为此,年6月为纪念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塞浦路斯问题和平会议一周年特发行纪念邮票一枚,表现了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与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人民领袖在一起的场景。从“北塞”发行的大批建筑、文化邮票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深刻的民族文化关系:年到年先后三次发行的共18枚普通邮票.集中体现了在这地中海小岛上的大量伊斯兰文化古迹,不仅有壮美的金顶清真寺,还有中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将军们建筑的坚固的城堡,这些城堡反映出塞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防御建筑成为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套邮票中,还选用了多个海湾良港的风景为图,这些海港的建设体现了塞岛的要冲位置。再如,年发行的“塞浦路斯岛上的土耳其风格建筑”,表现了在奥斯曼帝国辉煌时代留在岛上的伊斯兰风格建筑物,如尼科西亚的“穆罕默德苏丹图书馆”等。在各国邮政经常选用、并为广大集邮者青睐的主题上,“北塞”邮票也颇有建树。如绘画专题,从年按照当年欧洲邮联主题发行一套两枚“绘画”之后,其势一发不可收。据初步统计,在-这20年中,该国共发行绘画邮票12套26枚。不同于其他小国或地区邮政发行的绘画邮票,这些邮票并没有去选用那些人们熟悉的国际级大师的作品,而是集中宣传塞岛和土耳其的土耳其族画家的艺术成就,从这些作品中,有艺术造诣的集邮者可以品味出一种在伊斯兰精神下成长的土耳其族艺术家的独特艺术风格,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保持了从“天方夜谭”时代就早已在伊斯兰文化艺术中存在的那种对色彩和浓烈情绪的追求,以及一种介乎于人间与天上的神秘主义风格;而在年发行的“当代艺术”邮票,选用的两位塞岛土耳其族画家的抽象派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品味出这种艺术特色。值得一提的还有年为纪念国际儿童年发行的一套3枚“儿童绘画”邮票,这套邮票选用的仍是可爱的土族儿童们的作品。画中,天真的土族儿童们企盼幸福安宁地学习、游戏和生活的心情跃然纸上,这也代表了全球儿童们对父辈之间发生的种种利益冲突、甚至兵戎相见的谴责和对世界和平的祈望。此外,由于该岛的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不仅成为交通、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南北方多种植物、动物的良好繁育栖息地,特别是每年大量从欧洲飞越地中海,到非洲越冬的候鸟,更把塞岛视为歇脚地,所以在北塞浦路斯邮票中多次选用动物、植物作为邮票内容。除此之外.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其必选的课题。北塞浦路斯的邮票由于在土耳其印制,因而风格与印制方法与土耳其相似,邮票规格也相当统一,除绘画邮票外,一般都是长宽一定的标准的小型票,这些邮票以影写版与胶印版为主,色彩明快,极具民族特色。以上邮情邮讯可见“北塞”一直有利用发行邮票来增加或扩大自己国际影响的战略考虑,同时也足见邮票做为“小型百科全书”是如何尽善尽美地表现了“北塞”与土耳其民族的血缘关系。但也不难推断,由于近年电信的高速发展对邮政的影响,通信这块大蛋糕已经渐渐地从邮政转向电信。我在“北塞”到处都可以见到“土耳其电信”的广告。“土耳其电信”财大气粗,居然从美国人那里“抢”走了郎平,让她当任“土耳其电信女排”的教练,着实让中国人由此对土耳其这个国家平添了一分亲切感。

年夏季,土耳其邮政和“北塞”邮政双双都为“北京奥运”发行了纪念邮票。我国的集邮报刊广泛报道了土耳其的“北京奥运邮票”,但对“北塞”同样题材的纪念邮票则噤若寒蝉。非常意外也非常有缘的是我居然在奥运期间收到了一封贴有“北塞”的“北京奥运”邮票的实寄封,信封上的地址是用电脑打印的,而此时我到土耳其的事情还没有任何眉目,由此推估人家很可能是从集邮领域收集到的地址情报。可见“北塞”邮政的不甘寂寞,主动向中国集邮者天女散花式地寄邮封。“天女散花”也是我的推断,相信一定也有不少中国集邮者当时也意外地或莫名其妙地收到了这样的“北塞”邮递信件,人家的工作做得多细啊!但令“北塞”当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些中国集邮者的名单中居然有一个人从天而降,在地中海湛蓝的海天一色中,亲自来到了“北塞”还愿,来到了“北塞”的一个邮局实寄出了四枚明信片。这位来自中国福建省的集邮者曾经是因为“北塞”的邮票才诱发了对这个“国家”以及它历史的了解,而此时此刻更是每周一次从安卡拉飞到“北塞”前来传播和讲授汉语与中国文化,这可是邮花“花为媒”弥散出的世纪幽香呢?!

郑启五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怎样治疗
白癜风怎样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ms/1506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