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美食 >> 历史深处的ldquo呼愁rdquo
爱上帝,爱王冠,爱我高贵的先辈、光荣的祖先以及他们的陵墓,也爱炽热的宝剑、胜利的大刀以及武士们胳膊的力量。更爱我所征服的每一寸土地:从白海到黑海,从多瑙河到尼罗河,从安纳托利亚到阿拉比亚。我和你不同,你只是法兰西的国王,我是素丹里的素丹,君主们的君主,是上帝在大地上的影子,是把权杖分配给世人的大帝:我是素丹素莱曼汗。
上述开篇文字取材于奥斯曼帝国最强盛时期的统治者素莱曼一世写给法国国王的外交函件,本人以曾流行一时的凡客体模板改写。奥斯曼帝国君主不可一世的傲慢态度是不是由此而跃然纸上?不过,素莱曼汗在信中倒也没有吹牛,在他在位时(—年),奥斯曼帝国确实达到了极盛时代。其版图延展从多瑙河上的布达佩斯连绵到底格里斯河上的巴格达,从克里米亚连绵到尼罗河第一瀑布。这一帝国既继承了阿拉伯哈里发王朝的衣钵,并拥有伊斯兰教中心的重要地位,又两兼基督教文明和远东中土大地的文化传承,复有漠北蒙古草原的彪捍武风,从中亚、小亚细亚、北非直至东欧大陆一路横扫过去,几入独孤求败的颠峰状态。延至今日,为祖先辉煌而自豪的土国居民,头脑不清醒的会认为自己仍是天下老大,至少应该是列强之一,中国俄国都不在话下;头脑清醒者对比今日世界排名,便会产生所谓的“呼愁”(文人笔下特指的忧伤,源自诺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OrhanPamuk,,在他的书中,描写了帝都由辉煌步入平淡的忧伤。这位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文坛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向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更是整个土耳其文明的感伤。书中对呼愁的一种诠释便是:“你若未对这无常人世如此投入。。。便不会如此在意世间的失落”。在此郑重推荐阅读其获奖大作:《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回忆》)
从世界地理的学术分割来看,土耳其因领土有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划属亚洲,理论上自然是亚洲国家。然而,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从朝野到草根,土耳其的国民,在意识和文化上更认同欧洲,并一直致力于脱亚入欧,渴望最终成为欧盟的一员。与此相类似的国家,如塞浦路斯,原是地中海偏近中东地区的岛国,扼亚、非、欧三洲海上交通要冲,地理上属於亚洲,在政经和文化方面却被视为欧洲国家,它也的确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又比如俄罗斯,其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但其人种是欧洲人种,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也源自欧洲,所以俄罗斯亦被视为欧洲国家。
然而,在“正宗”的欧洲人眼中,土耳其和后两国,其实都是被当成不入流的乡下人来看待的。这就是文化的势利与偏见,也是欧洲中心论的顽固表现。事实上,从上个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土耳其的躯壳一直在欧洲的外围游荡,象是离散的孤儿,乞食于邻家富户;而它那本该归属欧洲的灵魂,诸如君士坦丁的幽灵、基督正教的起源、罗马法的圣地,却在土耳其的土地上滞留无归。这就是土耳其的宿命,这就是它的呼愁。
理解了这一点,作为亚洲游客在伊斯坦布尔的人文观光,便会将原本视土耳其为亚洲二流国家的心态,调整为被自视欧洲文明国的土耳其所蔑视的对象,并逐渐接受来自其各个层面的土耳其人的傲慢与“呼愁”:他们会以养了犹太人五百年而自傲;会蔑视那些分离出奥斯曼大帝国的邻国,认为后者问题重重;会以上帝选民自居,从而对异教徒持不屑之态等等。现实中的伊斯坦布尔,交通繁忙,屋宇密集,七山丘城的每一片土地都有层层叠叠的高低层民居建筑,欧洲部分显得更是老旧荒败。滨海大道是条古老的街道,如今仍在发挥交通干道的作用。一路驶过,只见一段段旧城墙延绵不止,与餐馆、酒店和商舖的新建筑挤在一块或上下交错。坚固一点的城墙上方,竟有铁轨辅设,这条从巴黎出发横贯欧亚大陆铁路线是大名鼎鼎的东方快车线,伊城正是它的终点。相比于起点出发的各欧洲城市,一心想要脱亚入欧的伊斯坦布尔,因伊斯兰人口居于多数,而明显不被基督教为主流文化的欧洲所认同,而经济的欠发达和难民的涌入,也使欧洲的富邻们为之警惕。我们曾在伊城的酒吧一条街就餐,时不时有七八岁、十来岁的男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从胡同里呼啸而过,每次经过餐馆都会用玩具手枪比划乱射。声音逼真,未免让人心惊:好象是在提醒游客,这是到了穆斯林的丛林世界了。
身为匆匆过客,随处可见的帝国遗迹,展示和传递着这个国家不寻常的历史与多姿多彩的文化,确实给人难以言喻的身心震憾。作为浓缩了古希腊罗马文明、拜占庭、奥斯曼两大帝国兴亡继灭史的伊斯坦布尔,确实有着令其居民为之而骄的辉煌。该城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公元145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此城,灭亡了东罗马,这里又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拉为止。也就是说,自古希腊人建城开始,伊斯坦布尔迄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作为都城也近一千七百年了。如今这座城市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千三百万,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在世界排第五位。
曾经如此鼎盛辉煌的文明,随着俄罗斯的崛起,十二次俄土战争的落败,上个世纪两次大战的卷入与欧洲国家在此多次倾轧,其国力沦落衰败起来也迅速而难挽。今天的土耳其,身陷中东骚乱向欧洲侵蚀的前缘,各国难民通往欧洲的跳板,在大国角力的夹缝中艰于自立,麻烦不断,屡屡惹祸,恐怖事件日渐频发。即使浮光掠影,任何人也能看出奥斯曼帝国复兴之梦已是遥不可及,其脱亚入欧也有longwaytogo,令人为之慨叹。下面是在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仍能看到的辉煌遗韵:1,博斯普鲁斯海峡将伊城一分为二,东面是亚洲,西面是欧洲,中间有大桥相连。该跨海峡的大桥建于1973年,它将被海峡分割的城市联在了一起,也把欧亚两大洲连结在一起。这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吊桥,全长1560米,除两头的钢架外,中间没有桥墩,各种类型的船只都可通过,是欧洲第一大吊桥,世界第四大吊桥。
2,作为世界十大奇观之一的蓝色清真寺,即素檀何密清真寺(SultanahmetCamii)。它是回教世界的重要建筑,建于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原顶周围有六根尖塔。
3,圣索非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年——公元年),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世事变迁,在它作为基督教堂使用了年之后,随着拜占庭帝国衰落和亡于奥斯曼帝国,圣索非亚大教堂又转变成了供奉安拉的土耳其清真寺,再使用了年。后来终因各种因素而成为各教信徒共有的一个宗教博物馆。
4,从15世纪到19世纪,托普卡普老皇宫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中心,也是当年苏丹们办公的地方。宫殿外侧是绿木葱郁的第一庭院;第二庭院是帝国时代水晶制品、银器以及中国陶瓷器的藏馆;第三庭院设有谒见室、图书馆、服装珠宝馆。皇宫外围有极高的城墙,依山傍海,站在高处可以俯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山脚下古城墙的断壁残垣,壮观威严。
下面是旅途中偶遇的土耳其儿童,笑容纯净美好:
赞赏
长按那家医院制白癜风好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ms/1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