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见闻1:西伯利亚航空在浦东机场开了5个checkin柜台,可是依然checkin速度奇慢,不知是其业务不熟还是系统的问题,几个工作人员不时离开工作岗位讨论,比平常checkin速度慢2~3倍。
俄罗斯见闻2:符拉迪沃斯托克机场,中文名海参威,比想象的要现代时髦的多。网上很多吐槽俄罗斯入境慢效率低,在浦东机场checkin时慢吞吞的感觉,飞机又延误起飞1个半小时,担心预留在海参威3个半小时的入境中转时间不够,自己摔跤一瘸一拐走不快,没想到入境只花了10分钟,包括去伊尔库茨克checkin,一样专业训练有素。飞机飞临海参威上空时,这个曾经是中国北方入海口的门户,错落着漂亮的岛屿和大片绿色植被的原野,非常美丽,机场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高鼻凹眼的俄罗斯人,远东的东方痕迹荡然无存。
俄罗斯见闻3:从俄罗斯海参威飞到伊尔库茨克,只是到俄罗斯中部,就花了4个小时,可见俄罗斯国土之大。与时髦现代的海参威相比,伊尔库茨克的街景相当于上海的70年代。儿子从北京先行抵达,机场做出租到酒店司机要了卢布,酒店楼下琥珀店有个在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小伙子说机场到酒店最多卢布,出租司机也宰老外,他帮着儿子和司机砍价至卢布,司机不同意,周围正闲逛的四五个中国师奶围着司机一起讲理,最后收了卢布。在外面中国师奶留学生还挺抱团。我们到达机场时都是小伙子直接帮着叫车,避免挨宰,几个师奶也在小伙的店里买了不少琥珀和玉等礼品。
俄罗斯见闻4.平心而论,因为从物价高昂的上海过来,这里的物价还真不贵,换算成人民币,牛奶也就10元一大盒,在上海卖十几元的面包,这里只有2、3元,在环境非常不错的餐厅用餐,大杯黑啤10元,鸡尾酒30,琴酒18,因为是高纬度地区,蔬菜水果相对贵些。
俄罗斯见闻5:伊尔库茨克,街景与行走在马路上的公交车和电车陈旧又斑驳,远东与欧洲大陆的中枢。想在此中寻找中国的痕迹,曾经这是我国使节苏武带着厚礼带着皇朝的善意出使曾是单于蒙古地盘之地,却被扣留在这里古称北海也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长达19年,成就苏武牧羊忠贞不移的传说。曾经横扫欧洲的蒙古早已淹没沉沦与历史之中,伊尔库茨克除了能看到一些长的像蒙古中亚样的人之外,毫无东方的痕迹。街头不时能遇上那些上了年纪的中国跟团旅行老人,在列宁像拍照的基本都是还存有红色情怀的国人,一位老先生说,问当今的本地年轻人,他们根本不关心列宁斯大林时代,连曾经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保尔柯查金是谁都不知,苏维埃的痕迹在观光游览图被选择性的遗忘,而创造俄罗斯历史辉煌的沙皇铜像却到处可见。
俄罗斯见闻6:伊尔库茨克广为传世就是十九世纪十二月党人以及十二月党人妻故事。十二月党人是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青年军官,为反抗沙皇的暴政发动起义,失败后被流放到蛮荒严酷的西伯利亚做苦工,沙皇法庭判定他们年轻的妻子可以选择与丈夫脱离关系而获取自由之身,除了一个,所有的十二月党人妻选择了追随丈夫,放弃财富地位和优越的生活,行走了近一个月,来到西伯利亚,其中还有两位法国新娘。在恶劣残酷的自然环境下从少女到老妇。俄罗斯女性对爱人的忠诚一直为人称颂,苏联时期的歌曲“喀秋莎”,朴树的“白桦林”都是歌颂俄罗斯少女的爱情。被沙皇定罪的十二月党人却深受当地那些土著布里亚特人(蒙古人)的敬重,他们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十二月党人读书受教育,这个地区的科学教育音乐医学的发展就是由他们奠基。对一个被流放的理想几近破灭的年轻知识精英而言,有爱人陪伴,有可以寄托的事业,这是重新燃起生活信心强大的支柱。
俄罗斯见闻7:伊尔库茨克是个很陈旧的城市,公共汽车比上海满居民区拉客的家乐福班车还破旧,军绿色的大卡车还是小时候见过的,严重怀疑这些跑起来哐哐乱响的车是从我国二手市场上淘来的旧货。城市老旧,可大街上的俄罗斯姑娘靓丽时髦。与印象中俄罗斯发福大妈不同,大多的俄罗斯女性风韵优雅,而那些水嫩欲滴的少女,身材高挑健美,逆天修长的长腿,实在是养眼。会英语的当地人少的可怜,往往是两三个俄罗斯人能一起筹齐完整的英语回答问路。我们与住BB的前台的交流工具是GOOGLE翻译软件。有一点值得告知,用餐饭店的价格与服务员的英语熟练程度成倍数递增,逼格价格上升很快,但量却下降,这让习惯了农家乐的我觉得冤枉,反正比划也能让工作人员知道我的需要,却可以节省不少银子。
俄罗斯见闻7B:利兹扬卡是个离伊尔库兹克70公里的小镇,是安卡拉河连贝加尔湖的入囗,与奥利洪岛的贝加尔湖的原生态相比,这里商业气浓厚的多。依然住的俄罗斯小木屋(超喜欢),起居室两位隔壁住的东方味浓郁的女孩在用晚餐,还以为是中国女孩,一问才知是俄罗斯女孩,从西伯利亚其他城市过来度假,能讲一些英语。我把李健的那首《贝加尔湖畔》放给她们听,解释这首爱情歌曲吸引了许多中国年轻人来看贝加尔湖,她们问李健是不是与俄罗斯姑娘相爱才有了这首优美的作品?第二个吸引大批中国人来俄罗斯的原因是卢布与人民币相对便宜的汇率,第三个原因我告诉她们,西伯利亚曾经是中国的领土,我讲了苏武牧羊的故事,她们惊讶的表情显然完全不信连珠炮问了什么时间俄罗斯得到了这块土地?是通过战争吗?中国当时如此强大,为什么会把土地给俄罗斯?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的文化如此强大,为什么没有留下中国文化痕迹?以我这样半拉子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还真解释不了,只能说她们两位如果不说话,在中国没人会把她们当成外国人,也许这就是证据吧。
俄罗斯见闻8:贝加尔湖除了李健充满着甜美的《贝加尔湖畔》的爱恋之外,也弥漫着无数生命消失的悲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一百多万白俄人西行西伯利亚逃命,行至贝加尔湖时只剩下25万人,突遇寒流,所有人包括老人及在逃亡路上刚出生的婴儿全部冻死在贝加尔湖冰面上,这些惨死的人冰冻在湖面上达数月之久,直到第二年春天冰雪融化,全部沉入湖底。这是让人唏嘘的历史,但愿这种以消灭种族及阶级差异的战争不会重演。
俄罗斯见闻9:如果说莫斯科是俄罗斯的心脏,圣彼得堡就是俄罗斯的灵魂。这个波罗的海港口城市,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彼得大帝从当时的欧洲强国瑞典抢夺过来,在一大片沼泽地上修建而成,从此俄罗斯从一个内陆国家变成了通海之国。圣彼得堡与俄罗斯的文学诗歌音乐科学密切相关,诗人作家普希金,高尔基,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化学元素周期之父门捷列夫都与圣彼得堡有着不解之缘。当然最著名的名人就是统领俄罗斯的政治拍档普京和梅德维杰夫,他们二人是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的同门师兄弟。十月革命之后,圣彼得堡改名为列宁格勒,苏联解体之后,列宁格勒全体市民投票表决将这个城市重新恢复为圣彼得堡。
俄罗斯见闻10:俄罗斯70%的人口都信东正教,普京也是虔诚的东正教徒。曾经苏维埃时代,列宁的无产阶级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后,东东正教陷入了毁灭性破坏,修道院被改为仓库,主教和教徒或被枪决,或被强制性劳动改造。苏联崩塌后,俄罗斯人民陷入毫无信仰的混乱状态,普京执政之后,重新树立东正教为俄罗斯的信仰,教徒们纷纷捐款,把业已毁坏的教堂重新修缮,现在的俄罗斯到处可以看见洋葱头状的东正教堂。教堂并不忌讳观光客的拍照,但是对女性而言,希望进入教堂时用头巾包起来,以示尊重。
俄罗斯见闻11:圣彼得堡,大气壮丽恢宏的城市,二次大战中却差点被抹掉。希特勒的德军用铁桶阵围困当时是列宁格勒的这座城市近九百天,缺粮缺药,饥饿的市民把皮带吃了,把用于糊墙纸的浆糊刮下充饥,这个长达两年多的围城饿死了百万列宁格勒市民,即使如此,饥饿的市民并没有陷入混乱之中,依然保持高贵有序的生活,城市中依然举行音乐会,这种高贵的品质为人称道。到了俄罗斯觉着当地的人民并不是一个轻松友善的民族,不像在美国大老远就花枝乱颤地向人招呼,在俄罗斯主动向当地人问好,对方会挤出一个尴尬的笑容,有点外冷内热,其实可以理解,像我们民族一样,曾经经历过如此多的苦难,很难毫无负担,轻松生活。
俄罗斯见闻12:都说圣彼得堡更像上海,当然街景像上海外滩扩大版,涅瓦河像黄浦江,当然时髦优雅以及随处可见的历史。银行不少,而上海街头随处可见的证券公司却很少,街头招牌中俄罗斯卢布兑换欧元美元的当天价格却随处可见,缘由苏联解体后的叶利钦时代,卢布兑换美元呈断崖式下跌,物价飞涨,百姓挤兑银行却无钱可取,无数中产阶级的财富灰飞湮灭。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是租的莫斯科最好地段的一栋别墅,租金签署时俄罗斯卢布兑美元价格相当于8万美金一年,但是以卢布计价,卢布狂贬后,实际的租金价格只相当于3美元一年,俄罗斯政府希望修改条款,美国人坚持卢布计价,这场官司沸沸扬扬,所以民众不相信银行,不相信卢布,只愿意兑换成美元。大街小巷换汇公司多的原因。普京当政之后,重新振兴俄罗斯经济,尽管石最近石油油价格下降致卢布贬值,但是商品供应丰富,物价平稳,所以似乎对百姓生活影响不大,我曾问过两个俄罗斯女孩,俄罗斯经济下滑对年轻人就业是否有影响,她们回答没感觉。
俄罗斯见闻12B:冬宫的门票卢布,大概人民币65元左右,对一个有万珍贵藏品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这绝对是一个良心价格。冬宫博物馆提供同声讲解器,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男女播音员的中文讲解,卢布租用一次,非常必要。这是俄罗斯皇帝的宫殿,比中国的皇宫要奢华的多,收藏了当时欧洲著名画师的作品,装饰也无不显示其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如果从这点来看,工农起义发生在俄罗斯,大概也有其合理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成千上万底层人民冲入冬宫,推翻皇朝,从此改变了世界格局,很幸运他们没有在打烂这个体制时,掠夺毁坏这些无价之宝。改变命运的希望可以理解,但革命的手段残忍,末代沙皇全家连带仆人被带入地下室执行枪决。80年后,时任总统叶利钦将沙皇遗骸重新入葬仪式上宣布“开辟伟大的俄罗斯新的时代”
俄罗斯见闻13: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圣地的红场,现在依然中国游客最多。尽管物是人非,但这块圣地上的人们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俄罗斯历史博物馆前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没有像其他苏联时代人物雕像被迁移走,这值得欣慰,就像无名烈士纪念碑前的圣火不灭。全世界各国的观光客流连忘返,红场上有美丽的少女在阳光下留下自己微笑的身影,还有上海老可勒头戴苏军船型帽架着酷酷的雷朋墨镜摆着造型,一派祥和气息。世界不太平,前苏联和当今的俄罗斯都曾是和平反恐的重要力量。就像二次大战时苏军士兵在红场上检阅完毕就奔赴战场,而普京在打击ISIS收回被ISIS占领的叙利亚古城后,莫斯科国立交响乐团在废墟上举办音乐会,这种勇气令人钦佩。克林姆林宫对面就是著名的古姆百货商场,以奢侈品出名。人们有权利追求美好的事物。百货公司门前的咖啡馆与其他俄罗斯小店相比,价格贵许多,一位老人在咖啡馆里歇歇脚,英俊的年轻侍者为他贴心地送来冰激凌,现时的和平更应记得前人的牺牲。
俄罗斯见闻14:大多数人都会对红墙之内的世界好奇,卢布克林姆林宫珍宝馆加上卢布的大教堂参观票,就可以出入克林姆林宫红墙之内了。人民币也就元左右,进入克林姆林宫检查并不像想象中的严格,宫中大院也没见有几个卫兵,孩子们跑来跑去,大人们走累了在花园中或歇息,或拍照,第一张黄色大楼就是俄罗斯总统办公之地。每天进宫参观的人数是限定的,就这也估计有几万人,克林姆林宫对外参观的门票每天也有近亿元卢布的收入,估计这些收入能支付普京极其阁缭的每月薪水了,还能提供这些古董昂贵的维护保养费,不用再向人民收取费用。中午时刻,说不定普大大在办公室窗口看着窗外参观的人流,想着滚滚而来的钞票,偷着乐呢。
俄罗斯见闻15:来俄罗斯之前,网上有关俄罗斯官僚效率低的吐槽,心理做好了折腾的准备,但是一路从海参威到圣彼得堡横跨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并没有觉着与其他国家太多的差异,或许美丽保护完好的大自然,或许是无处不在的悠久的历史,尽管陈旧但是干净的街道,衣着整洁的人们,当然还有那些漂亮的少女和俊秀的男孩,没有觉着与其他国家太多的差异。。来到莫斯科,去传说中的莫斯科郊外,买火车票,终于感受到语言不通的焦虑了。与俄罗斯火车官方网站友好的英文界面相比,线下买票太让人抓狂了。问咨询服务台和买票窗口,俄罗斯师奶基本眼睛一翻“涅特”或者“NOENGLISH”,只能到处问谁懂英文。一般而言,有能力提供英文帮助的也愿意帮助别人的以年轻人居多,还有长得面善好看的人,这个全世界都一样。折腾了足有两小时,总算在一个俄罗斯小伙子耐心帮助下,买好了火车票,当然小伙子长的像童话中的王子。在自助售票机上没有成功,他因为要赶时间,就用俄文把我们需要的车次时间目的地写在纸上,以便我们到窗口购买。窗口的买票师奶慢悠悠的,远不如我们国家师奶利索。火车站地铁站没有英文指示信息,这个对国外旅行者而言,真是麻烦。
俄罗斯见闻16:终于来到了最美莫斯科郊外的小镇苏兹达尔,据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描绘的与小镇风情一样,火车到了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的住宿老板帮我们叫车从弗拉基米尔到住宿,30公里的路只收了卢布(莫斯科5公里收了卢布,太黑)。小车进镇时,远远望去苏兹达尔,确实风景如画。我们从BOOKING定的俄罗斯小屋里外都让人喜欢赞叹。女主人和儿子一家住这儿,有五间屋子用于出租。还有个有暖棚的菜园子。女主人热情地带着入住,英语单词不够用就“伊万,伊万”叫会英语的儿子来帮忙,中午时分,我们请伊万妈妈给我们准备午餐,伊万又“麻麻,麻麻”地告诉女主人,全世界儿子奶声奶气叫老妈的声音是一样的,一个人收卢布。宁静美丽的乡村小镇,苏兹达尔第一印象。
俄罗斯见闻17:俄罗斯国土辽阔,从东面亚洲范围的西伯利亚往位于欧洲区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坐飞机也得5个多小时,而只要人口稠密及经济发达区域应该位于圣彼得堡莫斯科地区,在这个地区旅行选择了坐火车。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是坐的软卧铺二等车,公里左右,8小时一觉起来就到莫斯科了,下铺价格卢布,从莫斯科到弗拉基米尔公里,1小时47分钟,显然比我们高铁慢很多,但价格不便宜,大概在卢布,相当于人民币元左右,也有便宜的卢布的慢车,要3小时才到。快车标明是西门子制造的,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西门子高铁了,但是没有像中国高铁车站轨道全部新建,至少弗拉基米尔的车站很陈旧。所以估计这也是时速没有达到公里的原因。好处是从莫斯科出城没多久,可以看到沿途大片的白桦林和夹杂之中的小木屋。据说中国的高铁也希望介入俄罗斯的建设,只是在北纬52度之上的地区建设成本是否更高?俄罗斯的人均收入比中国人低,而非高速的价格已经比中国相同距离的高速贵了,即使来往于人口密度最高和最发达地区的莫斯科到弗拉基米尔,一天的频次只有4趟,而俄罗斯的汽油价格大概只有中国的近一半,还没有任何过路费,所以想平衡赢利估计很难。跨西伯利亚的长途高铁人更少,不知如何在运营成本上有说服力。
俄罗斯见闻18:如果你到莫斯科,请一定去苏兹达尔,无数玲珑各异的教堂,或精致或古朴,错落在鲜花盛开的大地上,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愉悦人们的眼眸。最初是为了贝加尔湖开始的俄罗斯旅行,却在旅行的尾声,天堂般的苏兹达尔不期而遇,这是本次旅行最大的惊喜。空气中夹杂着青草浆果的芳香,鲜花开在乡野河旁,童话般的五彩小木屋。还有木屋旅店女主人亲手制作香甜松软的俄罗斯薄饼,俄式甜米酒,蓬松奇香的煎蛋,养眼养身养心之地。从莫斯科坐火车到弗拉基米尔,可以让住宿地老板帮你叫车到车站接你,记得事前将自己的所有需求用GOOGLE翻译成俄文,随时呈现给买票窗口,餐饮服务。去了莫斯科,记得一定要去苏兹达尔。
俄罗斯见闻19:快要离开俄罗斯了,回国前总想买些当地的产品了,竟除了巧克力之外也没觉得有什么更值得可带,选择俄罗斯旅行,显然卢布价格的急剧下跌是旅行比四年前要吸引人的多。举个实际案例,我们在圣彼得堡住的酒店靠近涅瓦大街,当然很整洁宜人,但要说什么高级还真谈不上,人民币价格一晚是元,如果放在四年前的汇率,那这个酒店的价格就是元左右,那在上海也能住的很不错了。所以卢布贬值吸引了很多中国游客来旅行。去年底日元急剧贬值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涌入日本旅行,还创造了“爆买”一词,对会过日子的主妇少女而言,优质价廉的日本商品是除旅行之外的另外目的。美元贬值欧元贬值都带了既旅行又购物的游客,这么想还真为俄罗斯感到惋惜,本币贬值带来游客增加,可没什么拿的出手的商品,当然军火大肆出口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俄罗斯是公认的聪明有文化的民族,即使超市收银大妈,在收银时总会让我们把硬币给她,以便找个整数给我,心算能力了得,还不用说这是第一个把卫星,把宇航员,把空间站送上天的国家,这比制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商品复杂多了。俄罗斯的科学家人数应该是全世界最庞大的,可是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民用产品的只有2%,而欧美国家的转化率是30%。互联网,FACEBOOK,TWITTER,这些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进步的产品全是美国创造的,而俄罗斯目前还在为以一挡十足球流氓以及最近沸沸扬扬的兴奋剂丑闻扬名,实在惋惜。这与他们的领土,他们的智商以及理应对世界的贡献度太不匹配。
俄罗斯见闻20:选择一个地区的旅行,除了性价比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全了,南美国家巴西阿根廷汇率崩盘式下跌,可是国人不敢去,缘由就是当地货币贬值引发经济崩溃而来的社会动荡。来俄罗斯之前,卢布剧烈贬值,网上的种种吐槽让心理忐忑,其实除了出租车小贩对老外宰之外,其他没有什么不妥。这也源于贬值并没使商品价格猛涨而短缺,面包牛奶果汁等必须品只有中国价格的一半,而可乐等挂美国商标的价格比中国贵一倍多,也许欧元相应贬值,达能酸奶就比国内价格便宜,俄罗斯退休老人的薪水大概~0卢布,尽管只相当于人民币~,可是医疗免费,所以社会相对稳定。退休老人工资低,所以也看到衣冠楚楚的老人出来工作,也是正常的。
俄罗斯见闻21:在欧美著名的城市,恐怕没有象在俄罗斯人这样看着纯色了,撇除种族因素,满大街金发碧眼身材高挑靓丽的男女,几乎没有其他城市那种五色杂存有时还觉着惊悚的人,非常养眼。这不知是否普大大遵循纯洁俄罗斯民族的政策。但至少从当地的中国人口中,因为在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政府很怕被中国文化侵蚀,所以定期清理中国人,据说有一条理由是怕俄罗斯喜欢上中国蔬菜,不知是否为真?不过俄罗斯的蔬菜品种确实只有小黄瓜,番茄,胡萝卜等几种。以普京强悍的个性和手段,那些屡屡发生在其他欧美国家屠杀平民的种族和宗教恐怖袭击却少了很多,这是俄罗斯人民的幸事。来到俄罗斯,才觉着在俄罗斯民族身上仅贴上战斗民族屠夫的标签是不公平的,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种积淀的素养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每一处可以体现。从贝加尔湖奥利洪岛内沙尘飞扬村庄中的小木屋到时髦之都圣彼得堡古老建筑内的宾馆,精致美丽的装饰出现在各个小角落,还有鲜花盛开在屋子的窗台走廊以及廊沿下,还原出这个有文化民族对美的追求与鉴赏力。即使街头的小贩帮厨的厨娘都是在朴素的衣着上一件漂亮的围兜,顿时鲜亮光芒了不少。有说在叶利钦时代经济崩盘时,老人家上街乞讨也会换上体面的衣服。从莫斯科郊外归来,晚上又去了红场转转,红场一角那对拉手风琴的母子依然在,老太太依然头巾和干净的碎花连衣裙,也许很晚了,没有什么客人看其演出,我把剩下的零钱和五十元卢布一起放进前面的钱盒里,当我挥手再见时,身后响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风琴声。一个自尊自爱的人民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