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萍踪传书

发布时间:2021/5/26 17:33:37   点击数:

精彩游记,大气磅礴。好文拜读,立意堪称深远,行文堪称流水。寥寥千言纵横古今,淡淡数笔跃然纸上。

——《萍踪传书》书评摘录

《萍踪传书》连载如下:

从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搭车进城,一路见到的是蜿蜒逶迤的古城墙,赫然醒目,足足十余公里。由于长年失修,某些地段的城墙已经坍塌,当地人干脆偎依断墙残垣之上,建造起伊斯兰风情的房屋,不过即使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蚀,大部份城墙仍旧完好如初坚如磐石,见证着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荣耀,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伊斯坦布尔三面环海,古城依山傍水筑起如此坚固的工事,在那个年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大陆,是欧洲规模首屈一指的都市,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难怪不少人以为它便是首都,实际上土耳其首都是安卡拉,在这一点上和中国的上海相似。极其壮丽的海滨城市伊斯坦布尔,扼守着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进出尽收眼底,这里的“黄金水道”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开,从此丝绸之路进入三岔口,辐射亚洲,欧洲和隔海相望的非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由于地理原因,伊斯坦布尔取三大洲文明之精华,博采众长,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于此。当年为了成就世界霸业,不仅仅满足于统治欧洲,经天纬地的君士坦丁大帝,把这座得天独厚的城市立为“新罗马”,连同天主教皇也随驾搬迁过来,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世界帝国的中心设在这儿,显然比罗马更为妥当。戎马一生的君士坦丁大帝走南闯北,比起那些终身不曾离开过意大利的豪门公卿,视野和眼界自然要宽广许多。

来自青田县城的年轻人们,虽说也去过不少中国的大都市,还是被伊斯坦布尔的气势和底蕴所震撼。昔日的古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这里留下的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古老和摩登的建筑交相辉映,大气厚重接近欧洲文化气息,令人心旷神怡。从车窗探出脑袋,他们一路四处张望,交头接耳,对于所见之处评头论足。

从人种角度看,土耳其人是东方人向西方人的过渡,除了黑色的毛发以外,高高的鼻梁,粗壮的身材和白色的皮肤,近似于西边邻居的长相。和巴基斯坦相比,虽然同样是穆斯林国家,这里的社会显然世俗化,伊斯兰原教旨不见踪影,街上行人的服装明显欧化,妇女闲庭散步落落大方,虽然不少戴有头巾,然而不戴面纱。

长篇纪实文学《萍踪传书续集-环球航海日记》(长篇纪实文学《萍踪传书》的姊妹篇)年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年9月至12月圣诞前夜的一百余日,笔者夫妇从意大利萨沃纳海港出发,乘坐超级豪华邮轮“歌诗达炫目号”,沿着航海家哥伦布当年足迹环游世界。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程三万一千二百海里。

期间越过了格林威治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两次穿越0°纬度,赤道和回归线,横跨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包括欧洲,南美洲,中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我们游历一个个海域,国家和地区,亲历了天涯海角的绚丽风光,以及美轮美奂的异域韵致,见识了地球诸多不同的文化。

特别要感谢的是,原上海市公安局局长,现上海市委宣传部朱英磊部长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年8月15-21日,《萍踪传书续集--环球航海日记》参加了上海书展。

数年来《萍踪传书》于大中华区各大网站连载,累计点击率上亿有余。

中国大陆出版的《萍踪传书》和姊妹篇《萍踪传书续集--环球航海日记》,已在上海书城,浙江省新华书店,和北京人天书店等实体书店,以及当当网和亚马逊网站上架,且被上海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等,诸多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图书馆收藏。

订阅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ms/2116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