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文化 >> 乐山摄影家张念东镜头下的土耳其
张念东,乐山人,现居北京
土耳其游学+国际影赛学员作品游学导师冯晓辉老师评价在土耳其的日日夜夜我们除了和大家一起摄影创作外,吃饭的时候经常PK吃辣椒。我虽生在北京,但骨子里流淌着四川人的血液,从妈妈那里感受到了四川女人的美丽情怀,在我的很多摄影作品里都融入了对四川美女的一种情爱.........当我再次读到念东的作品时,这种情怀又油然而生........她诗意的视觉语言里却带着一股硬朗的洒脱,严谨的线条涌动着是豪迈......在她的色彩世界里有一种灵动。(转自冯晓辉视觉日记.05)
《记忆土耳其》之一:路线图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突厥人的迁移。金戈铁马。宗教。拜占庭、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的忧伤。帕慕克的文字。土耳其摄影作品里的光影。悠久的古国今天的模样......
吸引我前往。
时间:0514~
路线:北京~伊斯坦布尔Istanbul~锡诺普Sinop~安卡拉Ankara~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科尼亚Konya~帕姆卡莱Pamukkale~库萨达斯Kusadasi~伊兹密尔Izmir~伊斯坦布尔Istanbul~北京
《记忆土耳其》之二:黑海明珠锡诺普锡诺普,位于土耳其北海岸,黑海之滨,历来是土耳其的重要港口和海军要塞,至今还能见到拜占庭时代的城墙、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古堡、监狱。
土耳其第19届道格杯(DASK)自然摄影大赛今年轮在这里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的多位土耳其国内外摄影师参加了为期三天六个单元的现场比赛(规定时间内用一部注册相机完成拍摄,无后期制作)。来自中国中艺影像学校的我们参与其中(以下第一第三张拍摄BY晓辉老师,第二张BYsomebody)。还有不少当地的低于15岁的小朋友参加,他们拍摄的照片令我自愧不如。(咦,颁奖现场小朋友们欢乐的纪实照片呢?)摄影,是一种语言,是一种的文化,是一种喜悦,是一种分享,是一种生活方式。
锡诺普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人口不多。锡诺普街头安静有序,人们友好闲适。
土耳其最北角在锡诺普境内,以古老的灯塔和黑礁石为标志。
因为拍摄选题,我们在中午烈日之下走进了一个村庄,热蔫的18个人被热情的MuharremKose邀请,浩浩荡荡坐进他家,并享用他家自制的酸奶和饮料。
在锡诺普,我没有陌生感,不觉得自己身处异国,享受它的海风,阳光,美食和与人的交流,身心放松。Sinop,seeyounexttime!
《记忆土耳其》之三:遇见他们土耳其人友好,善良,自律,安静。每到之处,尤其伊斯坦布尔以外的城市,我们总是能看见陌生的他们笑脸打招呼。他们对中国人很热情,虽然大部分土耳其老百姓不会说英语,但他们乐于夹杂手势表情与我们交流,尤其喜欢与我们的合影。
Sezer,DASK摄影比赛的志愿者,我们的翻译(英语)兼联络员。在校大学生,即将毕业做幼儿教师。他还没来过中国,相恋五年的女朋友是台湾人。Sezer善良而单纯,提供给我们的支持工作,仔细而认真。我们在横穿街道的时候,他会张开双臂站在几乎街道的中间为早已在中国马路上训练出来的勇士(我们)拦车,嘴里还嘟哝着注意安全。我们都很爱他。
卡帕多奇亚陶瓷小镇的制陶工人,为我们的拍摄长时间一遍遍拉陶胚。结束的时候,我掏出些里拉想给他,他用手掌指指天又指指胸口,微笑着摇头拒绝了。
锡诺普码头卖小商品的妇女,妆容仔细,她很乐意地让我们拍她,表情姿态丰富得像专业模特。
科尼亚的学生。见我举起相机要拍他,就在我按下快门的瞬间,他站定,微笑。看完相机里他的照片,当我询问他的名字时,小男孩转身跑掉了。
西莱村墙角卖鹰嘴豆的妇女,无论我们怎么交谈,她始终淡淡的表情。
我们的土耳其导游米拉和司机。米拉的名字在土耳其语里是月光的意思,她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深谙中国人习俗。曾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习中文2年,她说现在土耳其,中文很热门,会说中文的人很吃香。司机既不会中文也不会英文,但始终浅浅地笑,他的大巴车上贴满了土耳其各地的冰箱贴。米拉介绍,土耳其40%的收入靠旅游。
科尼亚巴扎卖菜的小伙子,我在离他2层楼高的地方用相机对准了他,他发现了我,随即摆了这个姿势。
帕姆卡莱一个皮革工厂的工人,她负责修改客人所购皮衣不合尺寸的地方。
帕姆卡莱的土耳其摄影师Yuse和Veli,他们引导我们拍摄他们的家乡。
锡诺普餐厅的服务生和厨师,我们在这里用餐,再快的快门都赶不上他们友好的配合。
Asifa,德籍土耳其人,和表妹参观伊斯坦布尔索菲亚大教堂,因为喜欢我们的照片,随即成为我们的模特,美丽的姑娘有很多自己的拍摄想法。
Aptura,DASK摄影比赛自然类一等奖获得者,土耳其摄影师。因为语言不通,当我们一脸茫然不能理解他的拍摄建议时,他着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Ebru,来伊兹密尔度假的英语教师,因为有所感动所以掏出随身的本子记着什么,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中国人吃鱼不用掏鱼肠吗?哈哈,掏的,EBRU。
Sajidgulzar一家在伊斯坦布尔老皇宫。孩子们开怀大笑。后来他们告诉我是在讲最小那个孩子的糗事。远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土耳其地震专家,在库萨达斯海滨相遇。
感谢与曾经陌生你们相遇,赋予我的镜头更多的内容。
《记忆土耳其》之四:转舞土耳其转舞是中世纪伊斯兰神秘主义教派苏菲主义大师和哲学家梅夫拉那·贾拉尔丁·鲁米(MevlanaCelaleddinRumi)在科尼亚创立的宗教舞蹈。
舞者全为男性,外穿黑袍,内穿白衣裙,头戴高帽。伴着音乐,舞蹈开始时,舞者双手交叉抱胸,绕场相互鞠躬行礼,待主祭教士祝祷后,脱去黑袍,头以一定的角度倾斜至肩,伸开双臂,右手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随着音乐,由右向左不停地旋转。导游米拉介绍说,黑袍代表世俗的自己,白衣裙代表伊斯兰葬礼中包裹肉身的白布,高帽代表坟墓上的冠,右手、左手分别代表接受和传导真主的恩赐。
梅夫拉那认为人世间最重要的就是爱和包容,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旋转,舞者在跳舞的过程中距离真主越来越近,脱离凡尘,追求内心的宁静,领悟宇宙的真谛。转舞舞姿优美,音乐令人冥想。
此组照片拍摄于科尼亚梅夫拉那文化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