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饮食 >> quot安卡拉quot的神秘面纱
自年7月份到现在,以心包积液、肝脏发黄肿大、坏死,肾脏肿大,肺水肿为特征的疾病在多地发生,呈发病急、死亡率高,零星散发。该病之前在我国鲜有发生,故而国内关于该病的研究较少,临床使用保肝护肾、清热解毒、抗感染等方案,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权威机构通过采集病料进行试验室检测,明确病原为“腺病毒”的一种属I群。该病年始发于巴基斯坦的安卡拉地区,因此中文译名为“安卡拉病”。截止目前了解到本病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东北、四川等地区均有发生,安卡拉疾病的出现给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
1病原介绍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nm的颗粒,衣壳里遗传物质是线状双链DNA分子,变异速度相对RNA类病毒还是比较慢。
腺病毒英文简称
ADV(adenovirus)
遗传物质
线状双链DNA分子
病毒属性
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nm颗粒
病毒分群
I群(安卡拉,包涵体肝炎)
Ⅱ群(出血性肠炎)
Ⅲ群(减蛋综合症)
禽腺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室温下可保持其毒价达6个月之久,对酸和热的抵抗力较强,能耐pH3~5和56℃高温,故能通过胃肠道而继续保持其活性。由于没有脂质囊膜,对乙醚、氯仿有抵抗力,甲醛熏蒸可较好杀灭病毒。禽腺病毒在环境中可长期存在,可水平传播,且可经胚胎垂直传递,使此病毒无处不在,鸡群中广泛存在隐性感染。
2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3~6周龄的肉鸡,也可见于蛋鸡(雏鸡和青年鸡居多,产蛋鸡发病率低)、、麻鸡、黄鸡等。发病鸡群多于3周龄开始死亡,4~5周龄达高峰,高峰持续期4~8天,5~6周龄死亡减少。病程8~15天,死亡率达20~50%,一般散发、流行性不大,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易与传染性法氏囊和传染性贫血病并发。
3临床症状发病初期大群饮水、采食、精神状态无明显变化,因此本病难以被发现。感染本病后鸡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羽毛蓬乱、拉黄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发病头2-3天多表现突然死亡,但死亡率很低,发病2-3天后死亡猛然增加,死亡率上升迅速,高峰期维持一个星期左右,死亡严重得多混感其它疾病。
4剖检症状剖检病鸡,映入眼帘的是肝脏,肝脏病变比较明显,肿大,有包涵体坏死灶,心包积液明显,大量心包积液使心包膜如气球,量大约在10—30ml,刚杀的活鸡还能到心脏在心包积液里面有规律的跳动;肾脏,肾脏肿胀,花斑,苍白,有出血。
腺胃的表现也很明显,大多是从腺肌胃交界处向腺胃出蔓延性出血,腺肌胃交界处出血分界明显。继而感染新城疫后会有典型的腺胃乳头出血,肠道淋巴滤泡,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病例,加重病情快速发展。
5防治措施保肝、护肾、抗病毒,外加对症治疗。经过多次尝试,应用如下方案,取得较高的治愈率。
大败毒(大剂量)+黄肝消+肠卫士,缓解心衰和预防继发病,在治疗期间严禁添加其它抗菌素类产品
VC+黄芪多糖口服液(辅助治疗),并密切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专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ys/1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