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雄踞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西行文化

发布时间:2017/10/25 14:15:52   点击数: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17世纪也叫奥托曼帝国。土耳其人初从属于罗姆苏丹国,后在土耳其独立建国,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之大部分领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自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曾压过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区的优势。土耳其是15世纪到19世纪地中海地区重要强国,并在16到17世纪和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同为该地区最强的国家之一。

不过在17世纪的巅峰期之后,土耳其日趋衰弱,不敌崛起的奥地利和俄国。土耳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国家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希腊,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土耳其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的主要陆上交通线近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宗教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兴起扩张

土耳其人是土耳其语民族,是原来的塞尔柱所属罗姆苏丹国下属的一个小型部族。这个部族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逐渐定居,早期与拜占庭-希腊民族多有融合与战争,通过在拜占庭帝国和其他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人民族的游走与斗争,土耳其人日渐兴盛,现代土耳其人就来源于此。

土耳其人原本居住阿姆河流域,实际上就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花剌子模地区,属于土耳其人卡伊部落,在当时为花剌子模沙王朝的臣属。自古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土克曼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帝国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年,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土耳其国家的雏形。

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继位后,改称总督,建立了常备军,吞并了罗姆苏丹国之大部分地区。于年,打伤了拜占庭帝国皇帝,并攻占了尼西亚城,并迁都于此。年,土耳其奥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奥尔汗对内确立国家行政组织,中央设立迪万,任命维齐尔(即大臣),向各地派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铸造统一钱币,成为土耳其国家的真正缔造者。

年土耳其君主穆拉德一世(~在位)继位后,向东南欧扩张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年,采取大规模军事进攻,占领埃迪尔内,并以此为都。接着又征服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萨洛尼卡和整个希腊北部,迫使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统治者称臣纳贡。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庭帝国,派出了援军。

土耳其君主巴耶塞特一世在年的尼科堡战役中,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拜占庭帝国危在旦夕。但就在此时,中亚的突厥人帖木儿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细亚扩张。

年,在安卡拉战役中,帖木儿军大败土耳其军,土耳其君主巴耶塞特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庭帝国,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巴耶塞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土耳其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在欧洲的扩张。土耳其君主穆罕默德一世(~)结束分裂局面,收复帖木儿征战时丧失的领土。年,穆拉德二世(~在位)在瓦尔纳战役打退了欧洲基督教王国的反扑。

发展强盛

年,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不到两年,亲率八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鏖战53天,终于5月29日攻克,并迁都于此,拜占庭帝国灭亡。穆罕默德二世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意为“上城去”。

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同时亦稳固了土耳其作为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东部地区霸主的地位,接下来土耳其进入了漫长的征服扩张期,将疆域扩至欧洲及北非。土耳其的陆上扩张主要倚靠其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军事革新及铁一般的军纪,而土耳其的海军亦对其征服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意大利及葡萄牙手里争夺及保障了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红海及印度洋的远航路线。

由于土耳其握有欧亚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路线,帝国的经济因而蓬勃发展。土耳其对西欧及亚洲间贸易的垄断经常被引证为西班牙女王支持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航寻找亚洲海路的主要原因。年前已有人推测地球是圆的,然而哥伦布却是第一位发现了可缩短需经奥斯曼帝国往亚洲贸易的危险路线的方法。

年,土耳其消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其海军势力亦扩至红海。此后,奥斯曼帝国及葡萄牙帝国成为了地区最具支配地位的势力。

年,土耳其攻陷贝尔格莱德,其后征服了匈牙利王国,并在匈牙利及中欧的所在地建立土耳其属匈牙利。

年,土耳其继续进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斐迪南一世在年正式承认土耳其对匈牙利的宗主权。在苏莱曼一世治下,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及反复无常的摩尔多瓦都成为土耳其的附属国,须向土耳其纳贡。在东面,土耳其在波斯人手里夺取巴格达,得以掌控美索不达米亚及波斯湾。

在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的末段,土耳其的总人口多达万人。

在塞利姆一世及苏莱曼一世时期,土耳其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能控制地中海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土耳其海军司令巴巴罗萨·海雷丁在苏莱曼一世时期带领土耳其海军多次击败基督教国家的海军,包括征服了西班牙的突尼斯及阿尔及利亚。

年,土耳其海军占领神圣罗马帝国的尼斯,这是由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促成的。法国及土耳其因与哈布斯堡王朝于中欧及南欧的敌对而联合起来,成为当时的强大联盟,这是一个军事及经济联盟,土耳其允许法国可在帝国内贸易而免收徵税。事实上,当时的土耳其是欧洲相当重要及受接纳的政体,土耳其与法国、英格兰王国及荷兰共和国缔结军事同盟,对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意大利及奥地利公国。

随著16世纪的发展,土耳其的海军力量受到冒起的西欧势力挑战,特别是在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及摩鹿加群岛一带受到葡萄牙威胁,双方势力此消彼长,并且土耳其在这一时间段占据上风,东南亚地区的亚齐国、马六甲苏丹国皆成为土耳其势力范围。由于土耳其封锁了向南及向东的海路,欧洲各国只得另觅路径。

另外,土耳其对伊斯兰国家的征战,一直继续到塞利姆一世的继承者苏里曼大帝时期。从年起,土耳其中央政府向阿尔及利亚派遣地方官僚——贝勒贝伊。年,土耳其人第一次试图征服与阿尔及利亚毗邻的突尼斯,甚至占领了突尼斯,但是次年这个地方又被西班牙人所据有,不过很快土耳其人击败了西班牙人,完全占领了这个国家。土耳其侵占的黎波里(今利比亚)约在年左右。

土耳其的扩张也波及到了阿拉伯半岛,年,土耳其占领也门,年占领巴林,年在阿曼马斯喀特击败葡萄牙人,并控制阿曼。不久,土耳其人征服了红海沿岸的厄立特里亚与索马里。接着,摩苏尔成了土耳其向伊拉克推进的新的出发点。土耳其与波斯争夺伊拉克的百年之争,以土耳其的胜利而告终。继伊拉克之后,土耳其人又征服了波斯湾沿岸的哈萨。

这样,仅百余年的时间,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都被土耳其所征服,只有摩洛哥和阿曼仍独立于土耳其之外,并以藩属国形式存在。在以后~年的时间里,这些阿拉伯国家饱受土耳其的军事压迫。直到19世纪~20世纪则为欧洲国家更为沉重的压迫所代替。

衰变中兴

苏莱曼一世逝世后,土耳其的领土扩张逐渐放缓。西欧海事力量的增长、发展由欧洲前往亚洲的海路及新大陆破坏了土耳其的经济发展。以往有效的军事及官僚体制因苏丹的管治失当而变异。虽然帝国面对着这些困难,它仍然是欧洲的主要扩张势力,直至年的维也纳之战,维也纳之战标志着土耳其终止在欧洲继续扩张。

哈布斯堡王朝的边界则没有太大的变动,只有多次争夺个别要塞的小型战役。这是由于欧洲发展了星形要塞,这是奥地利在边界建造的一种低堡要塞,这种要塞须经长期围攻方可攻破。土耳其对这种堡垒毫无办法,帝国以往所使用的大炮都变得无效。这亦反映出其地理限制,在初春至晚秋的战争季节里,土耳其军从君土坦丁堡进军,维也纳是土耳其军的最远点。

欧洲提倡火枪而发展的长矛与火枪及线性战术对土耳其军造成致命打击。至年,奥斯曼帝国的人口达到三千万,对土地短缺的诉求亦对政府构成压力。《卡尔洛夫奇条约》的签订终止了大土耳其战争,使土耳其军须首次割让其控制的欧洲领土,包括奥斯曼帝国的匈牙利。自此,土耳其无力再对欧洲奉行扩张政策,在欧洲战线上只得采取防守。

欧洲各国开始着手应付土耳其对陆路贸易通道的控制。西欧国家绕过土耳其的贸易垄断,建立她们的海路通往亚洲。从新大陆大量涌入的白银导致土耳其货币的贬值及通胀,这对土耳其社会的各阶层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塞利姆二世时期的大维齐尔索科鲁·穆罕默德·帕夏开始进行苏伊士及伏尔加航道的开发,以挽救经济,但这些计划在后来被取消。

土耳其热气球

滞止改革

在滞止期,土耳其的许多巴尔干属地落入奥地利帝国手中,而名义上归土耳其的管治的埃及、的黎波里塔尼亚(今利比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实际上已经获得独立,后来沦为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殖民地。在18世纪,中央政府给予地方统治者及领导不同程度的地区自治。

历史学家认为土耳其长期的滞止是改革失败的时代。土耳其在这时期进行过科学及教育改革,包括建立高等教育机构,如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土耳其的科学及技术处于中世纪时代,这是土耳其学者将伊斯兰的哲学及数学、中国的火药及磁铁罗盘知识综合得来。

帝国衰落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帝国现代化的时期。帝国在前线失去不少领土,中央政府的衰弱导致管治不稳,帝国在坦志麦特时期试图对帝国进行改革及重组。在坦志麦特时期,土耳其须应对外国的入侵,帝国独力难支,于是开始与欧洲国家结盟,如法国、荷兰、英国等。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土耳其联合英国、法国等国抵抗俄国。

在英、法、俄三国的干涉下,希腊在19世纪30年代的希腊独立战争后宣布独立。改革未能抑制多瑙河大公国及大塞尔维亚主义兴起,两地已处于半独立状态。

年,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宣布脱离帝国独立。

年至年的俄土战争正式确立了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及保加利亚的独立。波斯尼亚被奥匈帝国占据,巴尔干其他地区仍旧置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

在这反殖民化的浪潮里,塞尔维亚裔犹太人居达·阿勒卡莱鼓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国度。土耳其人在俄土战争失败,奥斯曼帝国以塞浦路斯换取英国在柏林会议上的支持。

在年被拿破仑一世占领的埃及在年由奥斯曼及英国联军夺还,年,英军以整顿治安为借口占据埃及,在法律上,埃及和苏丹仍是奥斯曼帝国在北非地区的省份,直到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英国随即吞并埃及和苏丹。在年至年间,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省份尽失,即阿尔及利亚(年被法国占领)、突尼斯(年被法国占领)及利比亚(年被意大利占领)。

19世纪末,帝国没有被西方势力完全占领是由于权力平衡的概念,奥地利及俄罗斯都希望藉土耳其的衰落提高影响力及扩张领土,但英国竭力抑制他们,担忧俄国会支配地中海东部。

帝国解体

土耳其革命(年)及苏丹宣布复行年宪法、恢复议会后,奥斯曼帝国踏入二次立宪时期,对奥斯曼帝国的解体有重要的作用。德国控制的巴格达铁路成为国际局势紧张的源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肇因之一。

内政部长穆罕默德·塔拉特对土耳其国内亚美尼亚人成立第五纵队的可能表示忧虑,下令逮捕亚美尼亚领袖,要求实施特西尔法,开始大规模驱逐及屠杀亚美尼亚人,强行将数千人带到叙利亚沙漠的营地,事件演变成种族灭绝。在战争时估计有万亚美尼亚人因饥饿、缺水、暴晒、盗贼掠夺而死亡,是为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

至年,也门和麦地那是土耳其在阿拉伯半岛仅存的领地,《穆德洛斯停战协定》签订后,土耳其被迫交出也门和麦地那,而在年俄国革命后土耳其夺取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及阿塞拜疆都须一并交出。《色佛尔条约》的条约确立了奥斯曼帝国的分裂。现时,在奥斯曼帝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新国家达40个(包括备受争议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年11月1日,苏丹制被废除,最后一任君主穆罕默德六世离开土耳其。

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年3月3日,哈里发制被废除。奥斯曼皇室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且被驱逐出境。50年后的年,大国民议会才准许奥斯曼皇室的后裔获取土耳其公民身份。

奥斯曼帝国沦亡的主因是其经济结构的崩坏,以及因幅员广大而未能统合各地的经济。另外,帝国的通讯技术不足以联系所有领土。奥斯曼帝国沦亡的环境与罗马帝国衰落时相似,特别是国内民族间的紧张关系及政府未能调和种族问题。未能阻止19世纪初民族主义崛起及国家分裂的潮流。

国家制度

奥斯曼帝国为军政合一的军事性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设有完整的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制度。国教为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为苏丹,被认为是帝国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有大维齐尔(首相),辅佐苏丹管理行政和军事。下设两名维齐尔,分管司法和财政,另外还有枢密大臣一人。如要罢相,就会召见国相,当场打碎相印。鼎盛时期,全国共分为31个省,个县,而土地全归以苏丹为首的帝国中央政府所有,以服兵役为条件授予军事地主阶层使用。

伊斯兰教中地位最高的身份——哈里发(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亦被奥斯曼帝国苏丹所采用,是为奥斯曼帝国哈里发,亦是多年来除三位正统哈里发外,首位非先知后裔(哈希姆家族)担任此位的人,从此在穆斯林世界中更有号召力。奥斯曼帝国苏丹是帝国的唯一摄政者,可视为政府的化身,尽管苏丹不会完全行使其权力。帝国后宫是奥斯曼帝国宫廷内相当重要的权力机关,由苏丹皇太后,即太后主管。她在后宫有绝对的权力,地位崇高。有时,苏丹皇太后会干政,运用其影响力削弱苏丹的权力。

经济

帝国的经济结构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帝国掌控东西贸易之咽喉,堵塞了欧洲向东的陆路交通,迫使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航海家循海路前往东方。帝国亦控制了马可·波罗所用的香料之路。正当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年抵达巴哈马时,土耳其的国势正处于高峰,其经济影响力横跨三大洲。现代研究奥斯曼帝国的学者认为,奥斯曼帝国与中欧关系的转变是源于海路的开通,西欧打通了绕过中东和地中海的远洋路线,使陆路的重要性大减,从而导致帝国的衰落。

陆军

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主力部队有土耳其新军、西帕希、艾坚斯及军乐队。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实战军队,是第一个使用火枪和加农炮的军队。在围攻君士坦丁堡时,奥斯曼人开始使用猎鹰,那是一种短阔的加农炮。高速、高机动性的轻骑兵使用弓箭、短剑骑在土库曼马及阿拉伯马上作战,不携重甲,强大、纪律严明的重骑兵人马皆披重铠,在最关键时向敌军发动强力进攻。其作战模式与蒙古帝国相似,如佯装撤退,以新月型的阵式包围敌人,发动突击。

海军

土耳其君主阿布杜勒阿齐兹尝试重建一支强大的海军,其规模是继英国、法国之后最大的。位于英国巴罗的船厂在年建造了首艘奥斯曼帝国潜艇。不过,奥斯曼帝国崩塌的经济未能支撑其海军。

空军

土耳其空军在年6月成立,是世上首个飞行战斗组织。年7月3日,土耳其成立空军学院,着手培训飞行员,并训练空军军官。空军学院的成立加快了空军壮大的进程,使更多的人员充实其中。年5月,空军学院进行世上首个专门侦察训练计划,并成立首个侦察部门。年6月,一个新的海军航空学院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现代化进程仓猝地停止,土耳其空军在前线参与战争,西至加利西亚,东及高加索,南抵也门。

文化渊源

奥斯曼帝国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在奥斯曼帝国之下,各种不同的文化得以传承,故难以断定一种具体的奥斯曼文化,特别是在宗教中心及首都。宏观来看,一种特殊的混合文化在奥斯曼的精英当中达致顶峰,这些奥斯曼精英包含无数的民族及宗教团体。奥斯曼帝国的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政策反映在米利特制度里。随着帝国向西扩张,帝国吸收了一些征服地区民族的文化。不同文化民族之间的通婚亦有助于创造奥斯曼的民族文化特色。与土耳其民族文化比较,这些新文化对创造奥斯曼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建筑

奥斯曼帝国建筑受到波斯、拜占庭及伊斯兰阿拉伯式建筑影响。奥斯曼建筑是前伊斯兰时代萨珊建筑的延续,例如方形建筑上的圆穹是萨珊建筑里常见的类型,这成为了奥斯曼建筑的核心。在帝国崛起时,奥斯曼建筑仍处于探索阶段,帝国扩张时则是奥斯曼建筑的古典时期。

在郁金香时期,奥斯曼建筑受到西欧高度装潢的风格影响,如巴洛克、洛可可、及帝国风格。奥斯曼建筑的概念主要围绕在清真寺,清真寺是社交及城市规划里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清真寺外,其他奥斯曼建筑的例子有施粥场、神学院、医院、土耳其浴室及陵墓。

语言

奥斯曼土耳其语是土耳其语的变种,深受波斯语及阿拉伯语的影响。土耳其语、波斯语及阿拉伯语对奥斯曼帝国人来说都是有影响力的语言,例如重视阿拉伯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是古兰经的书写语言。奥斯曼帝国统治时,土耳其语的使用稳步上升,但仍保留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后来,波斯语只作为文学语言,阿拉伯语则纯粹用在宗教仪式上,当时出现了许多波斯语诗人。

音乐

奥斯曼古典音乐是奥斯曼精英教育的重要部分,一些奥斯曼帝国苏丹是娴熟的音乐家及作曲家,如塞利姆三世,他的作品直至现今都经常被演绎。奥斯曼古典音乐主要由阿拉伯音乐、波斯音乐及拜占庭音乐发展而来。在地区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民间音乐,当中孕育出著名的音乐风格的地区如巴尔干-色雷斯民间音乐、东北民间音乐、爱琴海民间音乐、土耳其中部民间音乐及高加索民间音乐。一些具独特风格的有新军音乐、吉普赛音乐、肚皮舞及土耳其民间音乐。

宗教

奥斯曼帝国容许基督徒及犹太人(古兰经所说的“有经人”)保持原有信仰,而不接纳多神教,与沙里亚法规一致。在米利特制度下,非穆斯林人和穆斯林一样都是帝国的臣民,但受伊斯兰信仰及法律约束或管制。作为帝国最大的非穆斯林族群,东正教米利特在政治及商业上能享有特权,但须缴纳较穆斯林为高的税项。

与中国关系

宋元之交,突厥塞尔柱王朝崛起,将今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的范围纳入版图。年,蒙古帝国摧毁了花刺子模的莫夫城,势力威胁到小亚细亚,罗姆苏丹国迫于压力,开始向蒙古称臣。年,蒙古征服了罗姆苏丹国,将其收为藩属。作为臣服国和藩属地的罗姆苏丹国,与元帝国保持着常年的朝贡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直到年被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儿汗国所灭。

明代前期,由于地跨中西南亚的帖木儿帝国横空出世,丝路两端,明朝和奥斯曼帝国的交往受到阻碍。直到16世纪帖木儿帝国灭亡之后,奥斯曼帝国才开始了正式的向明朝遣使朝贡。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被明朝人称为鲁迷,据《明史》记载,嘉靖三年(年)、嘉靖五年(年)、嘉靖二十二年(年)、嘉靖二十七年(年)、嘉靖三十三年(年),鲁迷曾五次遣使。“61人数最多时达九十多人。这些使团来访,都是在奥斯曼帝国吞并埃及、攻战大不里士和巴格达之后,在一代雄主苏莱曼一世(—年)执政期间所进行的。伊斯坦布尔宫廷中所珍藏的成千上万件名贵瓷器,有可能即是历次友好交流的结果,是中土两国友谊的见证。

一带一路上各国各地区基础数据,尽在西行列国志!

??也可以点击右上角或扫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ys/1394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