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的吸引
历史文明的诱惑
美丽画面的牵引
它像一匹烈马,
从亚洲狂奔而来,
一头撞进了欧洲大陆
土耳其在哪呢?
土耳其国土横跨亚欧两大洲,土耳其国土面积为78.万平方千米其亚洲部分占总面积的96.9%,欧洲部分占总面积的3.1%。北临黑海,南濒爱琴海,黑海海峡为国际水运交通要道。
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土耳其史称突厥,8世纪起由阿尔泰山一带迁小亚细亚,14世纪建奥斯曼帝国,16世纪鼎盛。20世纪初沦为英、德半殖民地。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土耳其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在安卡拉的安那托利亚文明博物馆里,你会看到约公元前年的世界上最早农耕群落的复制景象。罗马人建造的宏伟的水道桥,使得城市更加集中。由SINAN和其他奥斯曼建筑师所建造的桥梁星散在乡间,历经数百年,至今雄风不减。各种古文化遗址可谓不胜枚举。安那托利亚内陆的古文明区域,流传着许多相同的传说:富裕的利迪亚国王克利萨斯、点物成金的国王麦德斯和名将亚历山大王。伊斯坦布尔、安卡拉、伊兹米尔是土耳其最引人注目的大都市。
伊斯坦布尔关于伊斯坦布尔,有一个绝妙的概述:一些古城,不过是这里所有古遗迹的集合。而另一些比如伊斯坦布尔,却在此呈现了难以交集的更多元素。
游览这个横跨亚欧大陆、先后作为拜占庭和奥斯曼时期首都的古老城市,白天可以用来拜访无数的教堂、清真寺和博物馆,傍晚逛逛特色小店,而到了晚上,热闹的酒吧足以躁动一整夜。当你行走在这里,古老的宣礼塔会透过昏黄的夕阳传出对祷告者的召唤,来往于亚欧两岸的轮渡鸣响号角,耳边响起的,则是街边小贩兜售刚靠岸海产品的叫卖声。
《孤独星球》说,当你询问一个当地人为何热爱伊斯坦布尔,他多半会耸耸肩膀轻轻一笑,琢磨好半天后只是一句,“因为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它这样独一无二。”
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时,“独一无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的感慨。这是一个清真寺,4个宣礼塔围绕主体建筑,目光所及满是阿拉伯特色的花卉几何图案,以阿拉伯文书写的古兰经文无处不在。正对入口的马赛克壁画中,怀抱幼童基督的圣母玛利亚已在此端坐一千五百多年,罗马帝国两位最重要的君王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侍奉两侧。仰头而望,4个张开翅膀的天使漂浮在穹顶之上。
与教堂隔街相望的蓝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清真寺,每当祷告声自宣礼塔传出,大批当地人在门口脱鞋,进入圣殿向真主祷告。在古兰经响彻的街头,想象一千多年前定都在此的东罗马帝国,皇宫、竞技场、广场沿海岸睥视世界,君士坦丁大帝在此皈依基督教的鼎盛时刻,对比今日据说拥有六百多座清真寺、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伊斯坦布尔,物是人非让人唏嘘。
有关这座城市,土耳其家喻户晓的女作家艾雪·库林写过一本著名小说《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一对不被家庭祝福的年轻夫妻逃到法国,二战时土耳其作为中立国开始设法营救流落在各国的侨民,女主角和家人从马赛出发,历经磨难,穿过大半个欧洲回到伊斯坦布尔。火车靠近城市时,女主角告诉女儿,“海水的味道、海鱼的味道,这就是伊斯坦布尔的味道。”
当你坐到穿行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轮上时,这种味道扑面而来。海风挟裹着鱼腥和浪花吹打在脸上,成群结队的海鸥盘旋在云朵下,海豚随着船舷跃动,颜色造型各异的房子如同站岗的士兵一般迎接着人来人往。
由于往昔太过辉煌,伊斯坦布尔城中景点多不胜数,让人疲于奔命。最好是沿着苍翠掩映的古罗马城墙慢悠悠散步,在看够了被岁月蚕食的墙砖后,找一家城墙边的咖啡馆,要一杯土耳其传统红茶,而且一定得加块方糖才好喝。
棉花堡
著名的棉花堡本叫帕慕克卡莱(Pamukkale),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因其满山被洁白的矿物质覆盖形似铺满棉花的城堡,被形象地称为棉花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构造和人文景观,棉花堡成了土耳其以致世界范围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年棉花堡和其顶上的希拉波利斯古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棉花堡的形成是由于泉水从平原之上米高的岩石中流出,历经千百年钙化沉淀,水流所到之处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白色阶梯,远远看去就像是大朵大朵的棉花堆积在山丘上,土耳其人称它为帕姆卡莱(意为“棉花宫殿”),也就是棉花堡。
有山有水的棉花堡,从古希腊时代起就是温泉疗养胜地,传说埃及艳后也曾经在这里泡温泉。温泉自洞顶流下,将山坡冲刷成阶梯状,平台处泉水积蓄成一个个小池塘,从上往下看,一方方温泉平台像一面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从下往上看,白色的沉积岩覆盖了整个山坡,蔚为壮观。这里的“棉花”踩上去并不柔软,其实它们就是坚硬的石灰岩水温终年保持在36到38摄氏度,水的酸碱值大概6左右。泉水富含钙、镁等矿物质,以每秒公升的速度流动,不但对风湿、皮肤病等有神奇疗效,还可饮用。
有人说:棉花堡就是偏爱土耳其的造物主赐予这里的杰作。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曾把棉花堡评为“一生不得不去的50个全球奇景之一”。
安塔利亚
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安塔利亚就位于地中海的蓝绿海岸,罗马、拜占庭、塞尔柱、奥斯曼轮番入主。这里古典传统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既可以在古迹中追寻古罗马文明的璀璨与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也可以沉浸在蓝天、碧海、雪山等元素组合而成的迷人风光中。前几年的G20峰会也曾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召开。
来到安塔利亚不得不去它的老城--卡莱伊奇。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来自贝尔加马的阿塔罗斯二世建立了这个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Attaleia来命名。当罗马人占领了这座城市后,公元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到此视察,修建了这座凯旋门:哈德良门。现如今,哈德良门依然是卡莱伊奇老城的正门。这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三重拱门。拱门饰有4根科林斯式石柱,造型与罗马凯旋门相仿,上有精细的雕刻纹饰。
走进老城区,里面尽是蜿蜒曲折狭窄的小街巷,两侧一栋栋漂亮的奥斯曼式宅邸的飘窗几乎要将窄巷的天空合拢。街巷两旁布满了各式的餐厅、杂货铺和小吃店。这一条条小巷,既有饱经沧桑的历史感,又有清新活泼的文艺范儿,穿行其中,可谓其乐无穷。老城里有条雨伞街,小街的天空挂满五彩缤纷的雨伞,很是夺人眼球。沿街两旁都是各色饭店。走过就会被热情的伙计招徕,让你看他的菜单。
这些土耳其特色甜食是不是很像中国新疆特产的切糕?
在这儿,仿佛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你看,这位出租车司机,盘起一条腿,坐在车子的侧门边,光顾着和老友聊天,根本没心思拉活儿。
老城区内的小巷弯弯曲曲,不一会儿你就会不辩东西,晕头转向。但就像河流最终会汇入大海一样,只要你往低处走,一定会走到码头边,因为码头是老城区地势最低的地方。
这里就是古城最低处的罗马码头(RomanHarbour),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和奥斯曼帝国时期都是东地中海的重要港口,一直是安塔利亚的生命线。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它的西边10公里处又建造了新的港口,这处旧海港才变成了观光游船码头。但见老城高高的围墙和伸向海绵的堤坝环抱着整个海湾,港湾内水波不兴,几十艘造型各异的帆船和游艇优雅地停泊在湛蓝的海水中。
卡帕多奇亚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想吗?曾经看电影《UP飞屋环游记》,勾起小时候的回忆:仰望天空,看气球缓缓升起,消失不见。而乘坐热气球的愿望种子,那时,慢慢在心里生根......
卡帕多奇亚,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这是一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土地。在这里拥有最像月球表面的地貌,还有千奇百怪的精灵怪石。这里历经的千余年宗教的兴衰变迁,遗留下众多的地下城堡和壮观的洞穴教堂奇迹。
卡帕多奇亚奇特的自然风貌与悠久的人文历史,以及现代版的洞穴酒店,和梦幻的热气球之旅,都让这片独特的土地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也使其成为全球游人去土耳其旅游的必到之地。卡帕多奇亚是高原一片很大的区域,几个热闹的小镇分布在这片高原之上。最为著名的小镇有格雷梅、于尔居普、内夫谢希尔、阿瓦诺斯(土陶小镇)。这些小镇周围聚集着最典型的奇特地貌和露天博物馆。洞穴酒店、餐饮及旅游代理也大都集中在这些小镇。这几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小镇中,格雷梅地处在中心的位置,因此格雷梅小镇是卡帕多奇亚地区的游客大本营。
卡帕多奇亚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
安卡拉
安卡拉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安那托利亚高原的西北部,土耳其独立后把首都迁往此处已有近一个世纪,在土耳其是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的中心。可素有“土耳其的心脏”之称的安卡拉,却淹没在伊斯坦布尔显赫的名声里,加之旅游亮点不多,游客稀少,更令其默默无闻,这实在有些委屈安卡拉。
安卡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世纪。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早在公元前13世纪以前,一个称为“赫梯”的强大而好战的印欧人部落来到这里定居,筑起一些城堡,建立赫梯帝国,当时称为“安库瓦”,后变音为“安基拉”。另一种传说则认为,这座城市是在公元前年左右为弗里吉亚国王米达斯所建,由于发现了一个铁锚,便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之后,几经变化就成了“安卡拉”。在印欧语系中,“安卡拉”意为“弯曲的锚”,多少也可佐证这个说法。
安卡拉被分成新旧城区两部分,旧城位于一座小山丘上,以古堡为中心,修建在到处都露出熔岩的土地上。老城区从葛拉特亚人(Galatians)开始建设,最后由罗马帝国建成。再往后,由拜占庭帝国和塞尔楚克王朝对这里进行修复和改建,这是安卡拉最古老的地区。
城堡历经战火洗礼,先后被拜占庭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攻占,城堡残垣断壁间盘踞着战火的硝烟,充满历史的沧桑。如今,游人可以登上古老的城墙,俯瞰安卡拉全景,让思绪飞扬,蓝天下迎风耸立,遥望远方的天与地,仿佛千年的历史就在眼前,就在身边。
和乐游
特色旅游信息
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ys/14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