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亚阿冲突中的地理知识附试题

发布时间:2020/11/2 5:53:33   点击数:
新闻链接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9月30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的冲突进入第四天,双方伤亡人数进一步上升。同时,美国呼吁冲突双方停止暴力、尽快回归谈判。

阿塞拜疆国防部当天发布消息称,自27日冲突爆发至30日早晨,亚美尼亚共有名士兵伤亡、多辆坦克及装甲车辆、套火炮及火箭装置、25个防空系统、6个指挥所和观察哨被摧毁。29日在霍贾利地区的战斗中,亚方一套S-防空导弹系统被阿方击毁。

亚美尼亚国防部代表阿尔茨伦·霍夫汉尼斯扬29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冲突爆发至今,亚方已歼灭名阿塞拜疆士兵,其中人是在卡瓦查地区的战斗中被击毙的。阿方另有人受伤、辆坦克和装甲车辆、72架无人机、7架直升机和1架固定翼飞机被摧毁。

亚美尼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斯捷潘尼扬30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双方目前正沿纳卡实际接触线进行激烈炮战。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29日在希腊访问时表示,纳卡地区冲突双方必须停止暴力,与明斯克小组共同主席国合作,尽快回到实质性谈判。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27日在纳卡地区爆发新一轮冲突,双方均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率先发动军事进攻。

纳卡地区位于阿塞拜疆西南部,居民多为亚美尼亚族。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争夺纳卡爆发战争,亚美尼亚占领纳卡及其周围原属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欧安组织前身)成立由12国组成的明斯克小组,俄美法三国为共同主席国。自此,有关纳卡问题不同级别谈判在明斯克小组框架内陆续举行,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就全面停火达成协议,但两国一直因纳卡问题处于敌对状态,双方间武装冲突时有发生。(来源于新华社,参与记者:李铭、刘品然)

01

为什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冲突不断?先得从纳卡共和国了解起。

(纳卡共和国资料与分析来源于《环球情报员》,作者|雄鹰)

苏联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根据宪法,加盟共和国有选择退出联盟的权利。年苏联解体后,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在内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然而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使一些地区的民族矛盾日趋严重,尤其是在民族宗教成分复杂的外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因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州(简称纳卡)及附近地区的归属而争执不休。▲阿塞拜疆纳卡州的位置在苏联时期纳卡州(亚美尼亚人占主体)是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下辖的自治州,但苏联解体之际,自治州和周边地区希望与亚美尼亚统一,但被苏联和阿塞拜疆拒绝,后又宣布独立(至今依旧事实独立,国际上均视为阿塞拜疆领土),引发了两国武装冲突。年5月,在俄罗斯等外部势力协调下,两国才达成全面停火协议。但双方就纳卡问题依然争执不下,小规模的冲突持续不断。如今纳卡地区是一个不被国际承认的“纳卡共和国”,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5万,亚美尼亚人约占90%。这个以亚美尼亚人为主的地区,长期以来都归属于阿塞拜疆,这样的行政划分是怎么来的,又是怎样成为双方心结呢?▲纳卡地区(纳卡共和国)所在的位置,包括原纳卡州和亚阿两国的边境地区一、纳卡最早归属谁外高加索地区,即高加索山脉的南麓地带,这里有高耸的山地作为屏障,地理位置重要,可以作为战略屏障。自古以来外高加索地区就是大国争夺的目标。▲高加索山脉的位置虽然亚美尼亚人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但是由于人口少实力弱,他们在早期被波斯人征服,成为古代波斯帝国的一个行政区。▲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公元前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率领东征,波斯逐渐败下阵来,亚美尼亚地区归属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马其顿帝国被划分为三部分,其中亚美尼亚地区划给了塞琉古。▲塞琉古帝国公元前年,罗马人入侵塞琉古王国。前年,在罗马和塞琉古的交锋中,亚美尼亚人宣布独立,建立起亚美尼亚王国。全盛时期的亚美尼亚王国,领土包括从里海到地中海的广大地区。▲亚美尼亚王国的疆域图但亚美尼亚王国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此后罗马人和波斯为了争夺外高加索地区,进行了多达2个世纪的交锋。亚美尼亚实力弱无法抵御外族入侵,西部成为了罗马的保护国,东部成为了波斯人的势力范围。▲亚美尼亚曾经被罗马(蓝)和波斯帝国(红)占有当时波斯信仰拜火教,获得亚美尼亚大部分地区统治权的波斯人,强迫亚美尼亚人改信拜火教。为了不被同化,公元年亚美尼亚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基督教国家。从此,基督教在亚美尼亚的土地上扎根。与亚美尼亚民族相比,阿塞拜疆民族的形成则相对较晚。外高加索东部的里海沿岸地区,外泄的天然气遇火燃烧,形成了类似于火焰山一般的火焰。在拜火教盛行的波斯,火被视为神物,该地名被命名为阿塞拜疆,即受火庇佑的土地。▲阿塞拜疆和波斯一样,曾经信仰拜火教阿塞拜疆当地居民受波斯文化的影响,信仰拜火教,在波斯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古阿塞拜疆语,为阿塞拜疆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起帝国,开始对外扩张和传播伊斯兰教的步伐。公元年,波斯地区被占领,在阿拉伯人的影响下,波斯人和阿塞拜疆人改信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疆域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西亚、北非及高加索的大部分民族都皈依伊斯兰教,但亚美尼亚人则是个例外。阿拉伯帝国灭亡后,后来的波斯萨法王朝、奥斯曼帝国等伊斯兰势力频繁染指亚美尼亚地区,到公元16世纪,亚美尼亚被奥斯曼和波斯瓜分。其中,包括纳卡地区在内的“东亚美尼亚”被波斯占领,纳卡地区被纳入波斯的一个行省。奥斯曼则占据了黑海沿岸地区的亚美尼亚西部。▲波斯萨法王朝时期的地图波斯和奥斯曼都是伊斯兰国家,因此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成了伊斯兰势力的眼中钉。在当时,阿塞拜疆人主要生活在里海沿岸的平原地带,而亚美尼亚人主要生活在高加索的山区,为了打压异教徒亚美尼亚人,波斯鼓励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移居到西部山区。经过数百年迁移,在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带(纳卡地区),阿塞拜疆人逐渐取代亚美尼亚人,成为了当地的主要民族。▲纳卡地区周边的地形图二、沙俄分而治之引起矛盾从17世纪开始,高加索山脉南麓新增了一位大国玩家—沙俄。为了寻找温暖的出海口和山脉作为国家安全的屏障,沙俄开始向南扩张。当时,黑海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海,高加索山脉和里海是波斯帝国抵挡北方势力入侵的屏障。沙俄在这一地带扩张,就不可避免地与奥斯曼和波斯两大伊斯兰强国发生战争。▲年的奥斯曼帝国地图为了夺取黑海,沙俄和奥斯曼进行了两个多世纪的“俄土战争”。19世纪初,经过了六次俄土战争,沙俄夺取了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以及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第六次俄土战争后,俄国夺取的领土为了夺取高加索地区和里海,沙俄和波斯爆发了“俄波战争”。实力孱弱的波斯帝国无力抗争,与沙俄签订《古利斯坦条约》()和《土克曼恰伊条约》(),被迫将东亚美尼亚地区和北阿塞拜疆地区(今阿塞拜疆的国家雏形)割让给沙俄。▲俄波战争后的高加索形势在确立了黑海和里海一带的统治后,沙俄开始实行民族分离政策。沙俄信仰基督教,因此选择扶持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打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在当时,经过数百年的移民,纳卡地区已成了阿塞拜疆人的主要聚集区,但沙俄鼓励亚美尼亚人大量迁入这里。在沙俄的支持下,他们大肆驱逐阿塞拜疆人。因此纳卡地区的民族成分再一次发生逆转,“回家”的亚美尼亚人逐渐取代阿塞拜疆人,成为了当地的主体民族。▲纳卡地区成为了焦点在亚美尼亚人看来,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亚美尼亚人居住的地区,而阿塞拜疆人则认为自己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几百年,亚美尼亚人早已放弃了这里,阿塞拜疆人才是这里的主人。这正是两个民族冲突的来源。三、苏联的民族政策激化矛盾通过多次扩张的沙俄虽然获得了大量领土,但由于封建农奴制得到保留,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阶级矛盾尖锐。沙俄国内的民族成分和宗教成分纷繁复杂,导致民族宗教矛盾也十分尖锐。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相互交织下,沙俄接二连三地爆发革命。4年,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及旅顺大连港这一温暖港口,俄日爆发战争,日本最终战胜了沙俄。▲日俄战争漫画战争失利激化了沙俄国内的社会矛盾。5年爆发革命,高加索地区的人们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但都遭到了沙俄的镇压。年一战爆发,沙俄加入协约国阵营作战。长期的战争让经济面临崩溃,社会矛盾再次激化。年2月沙俄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随后在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当时的政权面临严重困难,国内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在西方的支持下疯狂反扑,境外面临着同德国和奥斯曼作战。为了退出战争,年1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承认外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独立。▲《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图后来,在同盟国的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外高加索三国在苏俄“帮助”下建立苏维埃政权。年,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宗教成分复杂,三国加入苏联之后,当地人原本希望苏联能够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但苏联却使得民族矛盾更加激化。▲外高加索三国所在的位置沙俄时期,纳卡地区的居民已经从阿塞拜疆人为主,变成以亚美尼亚人为主,当地居民希望回归亚美尼亚。年,苏当局以民族自决为由将纳卡地区划归给亚美尼亚。然而,考虑到苏联西南部面临着土耳其等伊斯兰势力,把纳卡划给亚美尼亚,势必会埋下边境地区不稳定的因素。出于安抚伊斯兰势力并稳住南部边陲的需要,亚美尼亚人因人数少而成为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年,苏联对行政区做了划分,将纳卡地区划给阿塞拜疆,成为“阿塞拜疆苏维埃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州。这次划分引起了当地亚美尼亚人的强烈不满,也为苏联解体后亚阿两国的争端埋下伏笔。四、苏东剧变引起战争在苏联成立初期,在强势的苏联当局面前,亚阿矛盾只是暂时搁置,但从来没有得到真正解决。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陷入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境内的种种社会危机也浮出水面。在外高加索地区,亚阿就因纳卡地区的归属爆发冲突。8年2月,纳卡自治州政府以当地居民以亚美尼亚人占多数为由,要求划归亚美尼亚管辖。亚美尼亚答应了这一要求,但却激怒了阿塞拜疆。▲苏联的15个成员国分布地图此时苏联即将土崩瓦解,已无力处理亚阿之间的冲突。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相继独立。然而解体留下的权力真空,让外高加索这一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陷入了动荡。随着纳卡地区宣布独立,纳卡问题也由冲突升级为战争。直到年5月12日,双方才在国际调停之下达成脆弱的停火协议,但彼此的敌对状态依然没有消除。战争后,纳卡地区既没有成为亚美尼亚的领土,也没有成为阿塞拜疆的领土,而是成立了事实独立的共和国。▲阿塞拜疆纳卡州(红色)和纳卡共和国(蓝色)的范围纳卡的居民以亚美尼亚人为主,独立背后的支持势力是亚美尼亚。战后亚美尼亚部队依然在纳卡地区驻扎,两地使用同一货币。因为亚美尼亚实力较弱,且被伊斯兰国家包围,地缘环境不利于承认纳卡共和国独立,因此亚美尼亚选择了默认。从阿塞拜疆来看,尽管国际上依旧将纳卡地区视为阿塞拜疆领土,但阿塞拜疆已失去了对该地的实际控制权,纳卡的独立破坏了阿塞拜疆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阿塞拜疆从没有放弃过收回纳卡地区的努力。▲8年,亚阿双方在俄罗斯调停下再次签署和平,但没有改变两国的关系军事战争会给双方带来难以接受的成本,两国已经不可能诉诸战争,但纳卡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两国至今依然在各领域处于敌对状态,纳卡的前途问题成了两国的死结。直到今天,两国一直没有建立起外交关系,两国边境线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外国游客无法从一国进入另一国。敌对程度不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在文化体育领域更是如此,例如,亚美尼亚运动员无法前往阿塞拜疆比赛。▲体育上的亚阿矛盾,年欧联杯决赛在阿塞拜疆举行,阿森纳和切尔西闯进决赛,当时为阿森纳效力的亚美尼亚籍球员姆希塔良无法参赛亚阿两国“不战不和”的状态,不仅影响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更影响了整个外高加索地区的和平与稳定。02

为什么最近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冲突不断升级?

(本部分资料主要来源于《参考消息》)

一、脆弱平衡发生改变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9月28日文章称,高加索共和国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正在交战:纳卡地区再次爆发冲突,重型火炮、无人机和坦克齐上阵。

年至今,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解释了当前战斗为何如此激烈。阿塞拜疆的内政压力发生了变化。今年7月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发生战斗后,数万人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示威,要求与亚美尼亚开战,并爆发了骚乱。当时的抗议不仅针对敌人亚美尼亚,而且也针对被视为无能的本国领导层。对阿总统阿利耶夫来说,这是一个警告信号。

阿塞拜疆得到了其最亲密伙伴土耳其异常强大的支持。过去因为忌惮俄罗斯,安卡拉的行动很谨慎。今年土耳其明显袒护阿塞拜疆,它非但没有呼吁双方实现和平,反而明显地选择支持一边。

在年俄罗斯斡旋下实现停火之前,双方都传出关于实施种族清洗的报道,导致大约3万人丧生。

由法国、俄罗斯和美国主持的谈判未能实现持久和平,冲突频频发生。

土耳其支持阿塞拜疆(其人口主要为穆斯林),而俄罗斯支持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和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年签署了一项条约,规定一旦发生冲突,两国将互相支持。俄罗斯则在亚美尼亚设有军事基地。

一些分析家说,阿塞拜疆现在之所以采取行动,是因为它认为美国已对解决这场冲突失去了兴趣。

阿利耶夫期待亚美尼亚政府表现得更顺从的希望破灭了。两年前,一场和平革命推翻了埃里温政府,抗议领袖尼科尔·帕希尼扬成为总理。在纳卡问题上,帕希尼扬是一个强硬派。

情况似乎有利于阿塞拜疆通过武力改变平衡。俄罗斯作为亚美尼亚的传统保护国,可能会满足于动口不动手。与土耳其不同的是,俄罗斯没有兴趣偏袒任何一方。亚美尼亚与莫斯科的历史文化关系可能更密切,但在经济上阿塞拜疆对莫斯科而言更重要。莫斯科对帕希尼扬及其政府对俄罗斯的忠诚度也一直持怀疑态度。

二、双方军备势均力敌

据俄罗斯《独立报》网站9月29日报道,专家指出,在纳卡冲突中,没有一方能够明显胜出。正如军事分析人士列昂尼德·涅尔西相所说,两国军队数量及装备皆势均力敌。涅尔西相认为:“阿塞拜疆军队约8万人,而亚美尼亚加上纳卡地区的兵力近6.5万,双方都在征召预备役军人。”

阿方在军备方面略胜一筹:阿方有坦克辆,包括辆先进的T-90S,后者是亚方没有的。陆军战车的情形与之类似,阿方拥有辆最新的BMP-3步兵战车,而亚方只拥有苏联时代制造的BMP-1和BMP-2。

阿方拥有近门齐射火箭炮,亚方仅有门。不过,亚方列装有“伊斯坎德尔”和“厄尔布鲁士”战术导弹各8枚,还有不少于4枚“圆点-U”战役战术导弹。阿方在战术导弹方面落下风。两国各有所长,相互制约,均无法向对方战略设施发动大规模高精准打击。

空军实力也是如此,阿方的战机数量数倍于亚方。然而,若论防空系统,亚方有5个S-PT-1/PC防空导弹营、不久前购自俄罗斯的“托尔-M2KM”地空导弹等加持,令阿方的空中优势无处发挥。

三、苏联解体留下“祸根”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9月29日报道,纳卡地区最近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该地区——主要居民是亚美尼亚人——从阿塞拜疆自行宣布分离。此举引发了年的全面战争。在那之前,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已脱离苏联获得独立。

总之,纳卡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政治、文化与宗教的多重矛盾长期无法调和所导致的,其中不乏有一些外部和地区势力加入其中,也侧面地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

因此想要和平解决纳卡问题,国际社会和亚阿两国都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一些大国也应以身作则来维护当地的和平与稳定。毕竟和平来之不易。

03

高考链接

1、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库为阿塞拜疆(年加入苏联,年独立)的首都,该市居民有多个民族,主要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俄罗斯和犹太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在19世纪末约为4万人,到年达35万,目前降至10万左右.20世纪初巴库油田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材料二巴库附近区域略图和M、N两地气温统计图。

(1)从形态和流向角度简述虚线框内区域河流的水系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M、N两地气温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简析巴库俄罗斯族人口数量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4)简述油田开发对巴库产业结构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里海之间,全长1km,山势陡峻,m以上山峰15座,山上多积雪冰川。西高加索山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最西部,是欧洲少有的尚未受到人类干扰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森林茂密,物种丰富。黑海沿岸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脉北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高加索山脉矿产资源丰富。下图示意大高加索山脉位置与矿产资源分布。

(1)分析西高加索山物种丰富的原因。

(2)说明大高加索山脉对区域内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

(3)分析大高加索山脉区域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04

解析及答案

1、(1)虚线框内的河流形态是河网密集,纵横交错。主要原因是位于山谷中,地势低洼。从流向看,河流南北两侧是山脉,地势南北两边高,中间低。河流由南北两侧向中间流。

(2)根据气温曲线图,M地冬季气温明显高于N地,且全年气温高于N地。M地气温年较差较小。根据图示位置分析,M地位于黑海沿岸,冬季M地受暖湿西风影响。M东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侵,气温较高。N地位于里海沿岸,冬季受大陆寒冷气团影响更加明显,气温较低。

(3)俄罗斯族人口在19世纪末约为4万人,到年达35万,20世纪初巴库油田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人口数量变化明显,有大量人口迁入,原因是石油资源开发。巴库为阿塞拜疆首都,年加入苏联,也是人口明显增加的原因。目前降至10万左右,导致人口迁出的原因是年,阿塞拜疆独立。其他原因包括陆上临近俄罗斯,便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政策比较宽松等。

(4)油田开发,石油工业发展,巴库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促进石油等相关工业发展,导致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上升。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1)形态:河网密集,纵横交错。主要原因:地势低洼。

流向:南北两侧向中间流。主要原因:地势南北两边高,中间低。

(2)主要差异:M地冬季气温高于N地(或全年气温高于N地);M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原因:冬季M地受暖湿西风影响;东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侵,气温较高。(或N地受大陆气团影响更加明显,气温较低。)

(3)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石油资源开发;阿塞拜疆加入苏联;导致人口迁出的原因:阿塞拜疆独立;其他原因;临近俄罗斯,便于迁移;人口迁移政策比较宽松等。

(4)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促进石油等相关工业发展,导致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上升;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第(1)题,分析西高加索山物种丰富的原因可从当地的气候、地形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思考。第(2)题,水文特征主要从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考虑;水系特征主要从河流流向、流程、支流等方面考虑。第(3)题,大高加索山脉区域对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主要从农业、工业、交通(港口)及旅游业等方面思考。

(1)气候温暖湿润;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对生态环境破坏小。

(2)水文特征: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少;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海拔高,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

水系特征:区域内地势中间高,河流呈放射状水系;距海近,河流流程短;海拔高,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3)纬度较低,气候条件优越,是俄罗斯重要的农业种植区;临近黑海,海上交通便利,是俄罗斯重要的出海港口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富,是俄罗斯重要的休闲度假、高山滑雪等运动的场所;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是俄罗斯经济发展重要的原料供应地。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新华社、环球情报员、参考消息及网络等,慧聊地理整理。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ys/192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