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等一众百科全书基本上都这样说:
智慧宫(英文:HouseofWisdom阿拉伯语:?????????)是中世纪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建立的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亦称益智宫、哲理大学。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等机构组成。
据埃及著名学者艾哈迈德·爱敏的缜密论证,上述定论显然站不住脚。请看艾哈迈德·爱敏如是说:
我们所知道的阿拔斯时代的大图书馆是“智慧宝库”或“智慧宫”。但是,奇怪的是这个“库”或“宫”,至今仍是迷团。考据家们只找到一些一鳞片爪的材料。它仅仅是个图书馆呢?还是既是图书馆,又是研究院和天文台?馆址何在?是拉希德建造的还是麦蒙建造的?它的组织机构如何?工作范围多大?这些问题都是难以回答的。至今我们尚未掌握能够做出明确回答的材料。
看来,“智慧宫”的建造人是哈里发拉希德,是他使之初具规模,后来,麦蒙加以发展和充实。据说,拉希德曾命约翰·本·玛斯威翻译了一批古代医书。这些书是拉希德在穆斯林攻占安卡拉和阿木里亚等罗马属地时发现的。拉希德任命约翰为翻译总管,并给他配备了许多能干的书记官为他抄写。
伊本·奈丁说得更清楚。他说,艾布·赛赫勒·法德勒·本·努卜哈特曾在拉希德的“智慧宫”里工作过。在另一处,他还提到阿拉乌·舒欧比曾在“智慧宫”为拉希德、麦蒙和百尔麦克家族誊录抄写。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智慧宫”出现在拉希德时代。有精通各种文化知识的文人学者在里面工作。如约翰·本·玛斯威是一位古叙利亚的基督教徒,精通希腊文的翻译。伊本·努卜哈特是一位波斯人。正如格夫兑所说的:“伊本·努卜哈特将他找到的波斯文哲理书全都译成了阿拉伯文。他依靠这批波斯著作,著书立说。”阿拉乌·舒欧比是一位波斯籍学者。拉希德时代的“智慧宫”,是一个藏书之所,有主事人及其助手,从事希腊文与波斯文书籍的抄写和翻译工作。
到了麦蒙时代,由于麦蒙对哲学和理性知识的兴趣极浓,“智慧宫”的工作范围随之扩大。伊本·奈丁说,当时麦蒙与东罗马国王有书信往来,麦蒙打败东罗马后,曾致书东罗马皇帝,要求获得一些罗马藏书。东罗马皇帝起初不肯,后来同意了麦蒙的要求。于是,麦蒙便派哈贾吉·本·麦特尔、伊本·伯特里格和“智慧宫”主事赛勒姆等人前往君士坦丁堡挑选书籍。这批图书运回后,麦蒙命他们译成阿拉伯文。据载,约翰·本·玛斯威也是当时派往东罗马的成员之一。
伊本·尼巴塔在提到赛赫勒·本·哈伦时曾说过:麦蒙任命他为“智慧宫”的书记官。书库中藏有从塞浦路斯运送给麦蒙的哲学书。麦蒙与塞浦路斯停战时,曾要求得到书库里的一批希腊文书籍。这批书存放在一栋无人居住的房里。后来,塞浦路斯国王便把这批书送给了麦蒙。麦蒙得书后十分高兴,命赛赫勒·本·哈伦保管。
由此可以推定,麦蒙曾派“智慧宫”主事赛勒姆等人前往君士坦丁堡索取希腊文医书和哲学书。众所周知,当时在君士坦丁堡确有一座建于公元年的大图书馆。后经过一些哈里发的充实,该馆藏书达十万册之多。在罗马,有些皇帝出于宗教立场,曾烧毁了一些不同教派观点的宗教书。尽管如此,后来又补充了新书,扩大了藏书。到了麦蒙时代,藏书最多。同时,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智慧宫”曾由赛勒姆和赛赫勒·本·哈伦两人经管。他俩也许是同时代人,在书库各管一部分,各司其职;也可能是先后管理书库。从伊本·尼巴塔的一段话来看,“智慧宫”有书库数座。每一批书,有一个书库。赛赫勒·本·哈伦专门管理由派往君士坦丁堡的代表团带回的那些图书。人们一般都认为,拉希德的书籍单放在一书库,麦蒙的书籍也单独放一书库。我们看到,伊本·奈丁有时用麦蒙的书库;有时又使用拉希德的书库。
至于书库的名称,学者们有时称为“智慧之宫”,如伊本·奈丁和格夫兑就是这么称呼的。有时又叫做“智慧宝库”,如雅古特就是这样叫的。“库”,顾名思义,是存放东西的地方。《古兰经》中有这样的经文:“每一种事物,我这里都有其仓库。”于是,人们就用仓库一词表示存放图书的地方。阿拔斯时代的库房一词,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据说,查希兹打算把西伯威的语法书送给哈里发穆阿台绥姆的宰相时,首相伊本·齐亚德对他说:你以为我们书库里没有这本书吗?查希兹说:我不是这个意思。但这本书是由法拉抄写、基萨伊校对,查希兹(即他自己)润色的。于是宰相收下了这一书。
“家”这个词,有时指住宅或店铺,有时用于商场或公共场所。
阿拔斯时代,用于国库、书库,也可以称之为智慧之家。智慧一词实为哲学的同义词。因此,人们将存放这批书的地方,称之为智慧之库、智慧之家,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些书——大部或全部,都是外国哲学书的译本,而非宗教书,其中不乏古书和珍本。伊本·奈丁说,他曾在麦蒙的书库里缮写过埃塞俄比亚书法。
有些人夸大其词,把智慧之家说成是一所附设图书馆和天文台的大学。但我们手头没有任何材料支持这种说法。目前只能说它是一座图书馆。而且很可能是一座附属于哈里发王宫的图书馆,在宫内而不是在宫外。因为在巴格达城的规划图中,没有提到这座图书馆。但是,哈里发们在宫内建图书馆早己成为惯例。如科尔多瓦宫中就有一座图书馆。法蒂玛王朝的阿齐兹·比拉的宫内,也有一座图书馆。另外,伊本·安巴里在《文学家传》一书中叙述道:麦蒙曾命法拉将其收集的语法规则和阿拉伯人的语言著书成册,为此下令为他专拨一间房子,并派使女和仆从侍候,使他心无牵挂……此外,还有人专门为他抄写,有人做他的书记和管账。抄书者无所不抄,甚至语法论文都一一抄写清楚。写成之后,麦蒙便命人将书存入库,然后法拉才离去。
这座图书馆用以从事抄写和翻译。阿拉乌·舒欧比从事抄写,约翰·本·玛斯威和伊本·努卜哈特从事翻译。这座图书馆中,有总管和助理,有馆长和助手,还有负责装订的人。伊本,·奈丁说:伊本·艾比·哈里什曾在麦蒙的“智慧书库”中做过装订工作。以上这些,就是我们从手头掌握的材料中了解的全部情况。
这座图书馆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伊本·奈丁的时代。伊本·奈丁提到过这座图书馆。他对临摹埃塞俄比亚书法的记述便是证明。伊本·奈丁的书写于伊历年。另外,在以一个使女口吻写的《恕罪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阿里·本·曼苏尔,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陶菲克·苏达伊,在艾布·曼苏尔·穆罕默德·本·阿里管理书库时,我曾在巴格达知识之家服务,我的工作是把书送到抄书人的手里。”这个知识之家,是否就是智慧之家呢?
《伊斯兰百科全书》写道:第一座大众图书馆就是麦蒙在巴格达建立的智慧之家。它收集来自拜占廷帝国的希腊图书,并把它译成了阿拉伯文。图书馆藏有阿拉伯人当时所从事的各种学科的图书。该图书馆一直存在到伊历年蒙古人攻占巴格达为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