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4/16 13:50:38 点击数: 次
四川省荥经县农业农村局4月初调查显示,一度在荥经县被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的长毛兔,红红火火30年之后,惨遭市场“淘汰”,目前仅存栏余只,这与高峰时期年存栏70余万只相比,是天壤之别。4月28日,在烟溪沟村农户李永东的长毛兔养殖场,笔者发现设计规模个兔笼的养殖场,仅有不到只长毛兔了,其余的要么是养的肉兔,要么是空笼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小打小闹地养了余只长毛兔。由于效益好,我在年修了这个个兔笼的养殖场。”李永东说:“结果,修起养殖场后,除了年兔毛卖过每斤元以外,其他几年,每斤都才卖五六十元,这都跟我的成本差不多了。所以,我的兔场长期就只养了五六百只长毛兔,现在更不到只了,而且,因为价格太低,这几年我库存的兔毛都有一两吨了!”▲李永东库存的兔毛“荥经长毛兔,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坐飞机从上海引种回来的安哥拉长毛兔,然后逐步发展红火起来的。”荥经县宝峰彝族乡农技服务推广中心主任闫成钢回忆:“年的时候,1只种兔都要管几千元。它下的仔,每两个月就可剪一次毛,每次可剪2两至1斤左右,行情最好的时候卖到每斤元以上,当时全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但年之后,就走下坡路了,价格不仅低,有时还没有人收,到年,全乡再没有一户养的了。”据荥经县农业农村局动物水产股工作人员任加萍介绍,当年荥经通过引种,选育培育了地方品种荥经长毛兔,全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在年鼎盛时期,全县存栏长毛兔70余万只,但此后随着市场供需变化,行情越来越不好,年全县仅存栏8万多只。到了今年4月初,县农业农村局的调查显示,全县存栏只以上的大户仅有几户,总存栏才余只。红红火火的荥经长毛兔产业,自年始就出现就下坡路的苗头。如何让全县农户及时转型,寻找新的增收产业?“荥经日照少、雨水多,之前啥子水果都种过,但产量低、品质差。长毛兔转型,发展水果肯定不行!荥经的气候适合种茶,年之前,本就有一两万亩分散茶园。”荥经县农业农村局产业股工作人员汪耀军说,“而且,茶叶每年价格稳定,效益虽不如水果好,但投产后的效益每年也是逐步增加。保守的算,每亩有四五千元产值;如果管理得好,每亩产值可达七八千元。”▲农民过去分散的茶园于是,荥经县自年就拉开了长毛兔转型发展茶叶的序幕。农技人员走村串户地为农户算账,他们会说:“只要种好茶叶,提个篓篓采几斤叶子就是几百元。”“而且,消耗体力也少,活路也轻便。”汪耀军至今记得,有一天他竟马不停蹄地跑了4个村!紧接着,县上组织村组干部、积极分子、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农技员们也不厌其烦地走村串户为农户手把手地进行技术培训,一年培训多达几十场次。与此同时,荥经县也出台了茶业产业扶持政策,再加上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农户种茶的补贴从每亩元、元,提高至每亩元。如果种黄金茶,每亩补贴元。由此,一个个过去养长毛兔的农户纷纷转型发展茶叶。▲年后,在灾后重建诸多项目资金的激励之下,全县茶园规模迅速扩大,至今已达11.3万亩。“由于荥经是山区,土地少,在茶业发展中,我们就没有搞‘一村一品’,因为规模起不来。”汪耀军说,“我们鼓励‘多村一品’,这样,才能保证茶园连片成规模发展,吸引茶商收茶。”闫成钢说:“我乡杏家、田坝、莲池等3个村都是‘多村一品’发展茶叶,投产茶园已达多亩,只有连片成规模了,产量才达得到茶商的要求。现在,我们引进一个老板建起了大型茶叶加工厂,全乡都是以高山云雾茶为主导产业!”▲目前,荥经各乡镇正在为茶园补“天窗”,使茶园更为集中连片,同时在未来几年新发展1万亩茶园,使茶叶在全县宜种尽种。此外,荥经高山有机茶的区域公共品牌也在积极谋划统一打造。The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iweiq.com/aklys/236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