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饮食 >> 敲完北约竹杠,埃尔多安目光转向中东,奥
据环球网援引央视新闻报道,美土两国首脑在北约峰会期间开了个小会,讨论了关于俄乌冲突和黑海粮食运输的问题,拜登则是对埃尔多安同意北欧两国加入北约表达了感谢。
本月28日,土耳其终于同意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而就在前一天,埃尔多安还放狠话说不要指望土耳其会改变立场。打脸来得猝不及防,无非是因为埃尔多安敲的竹杠被照单全收,没理由不放行了。
对于除了俄罗斯的各方来说,这都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尤其是埃尔多安,属实是赢麻了,凭借一招无理取闹就解决了一堆麻烦事,统战价值这一套算是被他给玩明白了,和泽连斯基有的一拼。
所谓的统战价值,通俗点来说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对战略意义极其重要的个人或群体进行利益拉拢。拥有统战价值的对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成事能力或坏事能力很强,以及摇摆不定。
土耳其地处亚欧十字路口,扼守着中东进入地中海的门户,战略意义自是不用多说。
冷战时期,土耳其作为西方阵营的一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北约抗衡苏联的桥头堡。埃尔多安因为年未遂政变的事和西方生了嫌隙后,又转而跟普京勾勾搭搭,左右摇摆算是实锤了,所以土耳其的统战价值极高。
正因如此,在土耳其释放出外交友好信号后,中东各国才会马不停蹄地前来拜会,赶在拜登到访之前来了波“穿梭外交”。
第一个到达安卡拉的是沙特王储小萨勒曼,紧接着是以色列外长拉皮德,最后是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这三个都是中东区域大国,在俄乌战争引发全球变局的当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发地区局部冲突。
首先是22日到访的小萨勒曼,年的卡舒吉遇刺案对沙土两国外交关系造成了很大影响。此前,沙特曾提议修复裂痕,但遭到了埃尔多安的拒绝,沙特于是对土耳其实施了事实上的禁运。
疫情爆发的这两年来,土耳其货币里拉持续贬值,随之引发的民生问题对土耳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而沙特又是土耳其的重要出口国,禁运实施后,土耳其向沙特出口的商品总额遭遇断崖式下跌,光是去年第一季度,就减少了93%,几乎归零。
距离土耳其下届大选只剩一年的时间,国内的经济压力促使埃苏丹采取更加灵活和委婉的外交政策。今年4月,埃尔多安出访沙特,主动服了软,正式开启了沙土双边关系新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沙土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并没有很大的利益冲突,之前的外交危机更多的是出于价值观的不同,不至于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以色列和伊朗就不一样了,个个都是心怀鬼胎。犹太人和阿拉伯世界的世仇就不多说了,在国家利益面前要先放一放,年以色列和部分阿拉伯国家还签订了《亚伯拉罕协议》,迈出了改变中东格局的历史性一步。
问题在于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近几个月来,两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暗杀、袭击等事件,虽然双方都没有承认,但他们都默认是彼此干的。
土耳其想要同时和伊朗、以色列交好,就必须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出谨慎姿态,既要不偏不倚又要让双方都满意,这可是个考验端水能力的活儿。
与此同时,伊拉克总理卡迪米也接连出访了沙特和伊朗,他是来当和事佬的,想在伊核谈判重启和拜登来访之前,帮助沙特和伊朗缓和外交关系。去年年底,伊拉克反美政治团体“萨德尔运动”赢得国会选举后,一直试图疏远美国在中东的轴心政策,拒绝加入反伊朗联盟。
有学者分析,卡迪米在这个时候出访伊朗,也是为了向这个不好惹的邻居表态,在中东局势日益不安的当下,伊拉克不会因为外部压力对伊朗造成伤害和损失。言下之意:不管接下来的局势如何变化,伊拉克都不会成为伊朗的敌人。
尽管卡迪米的调解得到了美、俄、沙、伊(伊朗)的共同支持,但要说出风头,还是比不过埃苏丹的。从俄乌开战到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土耳其就从人人避之不及的“刺头”变成各国追捧的香饽饽,这样一来,埃苏丹怕是更难从“重建奥斯曼帝国”的梦中醒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