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发展 >> 黄民兴历史的轮回与帝国情结战后土耳
本文转自
奥斯曼帝国晚期曾先后出现过三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即大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始人凯末尔抛弃了上述三种思潮。但在二战后,土耳其开始逐步背离凯末尔主义,其外交先后出现了三次重大转折:从中立转向加入西方联盟,从偏重西方转向向中亚拓展,从偏重中亚转向向阿拉伯邻国拓展。土耳其外交及内政的变化预示了“阿拉伯之春”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近代奥斯曼帝国晚期曾经先后出现过三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即大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它们对帝国的政策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现代土耳其共和国诞生。共和国的创始人凯末尔从根本上抛弃了上述三种思潮,但在二战后,土耳其的外交又先后出现了三次重大转折,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用这三种思潮进行比附,而加深我们对当代土耳其外交内政以至当今发展中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前景的认识。
一、近代奥斯曼帝国的三种政治思潮
自诞生以来,奥斯曼帝国一直是地中海区域和中东的强国,是19世纪后期欧洲的四大帝国(德意志、奥匈、俄国、奥斯曼)之一。但是,近代晚期的奥斯曼帝国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既来自新兴的欧洲强国,也来自帝国内部停滞的经济、僵化的政治制度和国内少数民族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除了开始现代化改革以外,帝国的统治者也根据形势的变化,逐步尝试不同的内外政策,以加强帝国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对外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先后出现了以下三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及相应政策。
大奥斯曼主义——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帝国,其境内有穆斯林、基督教徒、犹太人等不同宗教的信徒,其中分布于巴尔干和小亚等地区的基督教徒在政治、军事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大奥斯曼主义力图保全由土耳其人主宰的这个多民族帝国,其重心是保持对基督教的巴尔干地区的控制,从而保持帝国的民族和宗教的多样性,以及作为欧洲大国的地位。奥斯曼帝国一直自认为是欧洲国家,并积极参与欧洲国家的争夺,直到其力不从心为止。19世纪初巴尔干基督教地区的先后独立标志着大奥斯曼主义的彻底失败。
泛伊斯兰主义——巴尔干的独立意味着帝国基本上成为一个穆斯林国家,素丹从此开始白癜风早期图片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fz/1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