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历史 >> 匆匆点过土耳其随走随记
放假前一周,老屠突然说有事要去土耳其,大过年的,我说咱俩一起去吧,于是立刻订票,春节的机票超贵,人家是旅游,我们是出差,年初二去出差,让我很新鲜又略带悲壮,由此开启了土国十日行。
因为是在春节假期,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没敢坐旅游大巴,改高铁。中午一点钟从家里出门,公交、高铁、地铁,去赶夜里十一点多的国际航班。抵达伊斯坦布尔之后继续转机,在机场某连廊处,老屠指着那一排座椅说:“我曾经在这上面躺过,等转机”。眼前瞬间浮现出祖国火车站候车大厅枕着蛇皮袋睡的民工。
来之前听老屠说伊兹密尔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类似于中国的广州,到了以后感觉还是与想象中有些差距的,同样是海边,尼斯海边是风情,这里很呆板,房子没啥特色,我在家群里说这里看着没啥文化,结果被儿子鄙视了,“说土耳其没文化的才是真没文化,会被认为是没学过欧洲历史,土耳其的希腊罗马血统可是比法国正统多了,伊斯坦布尔是做过罗马帝国首都和圣城的”。孩子出去读了点书,爹妈还真是没底气。
坐下来喝一杯下午茶,折腾了20多小时先安顿一下疲惫的神经。土国的红茶很具特色,读音就是“cha”,与汉语同音。上茶前会被询问是否加糖,因为茶很醇正,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略苦。而土咖啡,量少色混,喝到最后会有一些咖啡渣。总之咖啡和茶都很不错。
第二天工作,下午的后半段是我们自由活动时间,来不及去著名的以弗所,只能在城里转转。街上很多店铺关着,开着的也没啥顾客,能看出经济萧条的迹象。前段时间听说中国人跑土国扫货,这次发现想扫点便宜货也不太容易,奢侈品店铺干脆就关了,集市的保安不许我们拍照,不知为什么。
撞到一个历史博物馆,很小,不收门票,这是一处考古发掘现场,四五千年前的遗迹。一位考古学家热情地带着我们参观,他的同行们正在此处开一个研讨会,他先以为我们是日本人,听说我们来自中国,他说他儿子在学中文,去过上海。被这位陌生人的学术热情感动,很纯粹很专注地向外国人展示他们的工作。
土国的狗都是散养的,扎堆儿晒太阳,冒死拍了一张,有一条狗即刻跳出来抗议。
抵达安卡拉,土耳其第二大城市。提到土耳其,我们第一反应总是伊斯坦布尔,奇怪它为什么不是土国首都,年凯末尔废了土耳其苏丹,成立土耳其共和国,为了表示与奥斯曼的区分,将首都由伊斯坦布尔迁至安卡拉。
老屠在这里集中几天处理工作,我跟班,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个国家这个城市。城市高楼林立,与当地人聊天得知有不少写字楼空置,其中一些不得不免半年甚至一年房租以此维持,也有烂尾工地,土国前几年搞大基建,房地产兴旺,如今你仔细去观察,总能发现大基建高调之后的萧条。
物价低廉。吃饭非常便宜,两个人吃顿烤肉才60-80人民币,国内航段1个多小时飞行时间的机票也就多里拉,折算成人民币也没到,比我们坐高铁的价钱还低。
土耳其人喜欢烤肉烤鱼,口味重油荤大,相比之下烤鱼算是清淡的了,土国人豪放,蔬菜沙拉铺张塑料纸摊在桌上,连餐盘都省了。下图那个铜罐里的酸奶很好喝,带一点咸味儿。土国朋友介绍我一种酒,Raki,据说是爱神为恋人调制的,本身酒是无色透明的,加入矿泉水后便变成了白色,我喝了一口就后悔了,真不习惯这个味儿,就像是把甘草片溶进了止咳糖浆。在街上看到七十年代的车,还能跑,车主很骄傲地在前档玻璃处宣告它的座驾之高龄。
那天跑去安卡拉公证处办事,公证处设在一座大楼里,想找洗手间,寻问了两个人才找到,是收费厕所,每人次1里拉,进去以后发现内部如下图所示:那两个小门里面各有一蹲坑,旁边一只塑料水桶,如厕之后用小桶接水冲厕。这里面不仅有沙发、座椅,还有工作人员的餐具和拖鞋,很有意思。
在法国学习中东政治的儿子,听说爹娘到了土耳其,一定要过来看看,以学习的理由,要求实地考察。于是在我们行程的最后四天,与儿子一起观光游览。儿子抵达的第一晚,土耳其朋友招待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老屠说餐前先合影,他很珍惜这相聚时刻。第三天早上追着儿子帮整理行李,他说的建议的全不是儿子要的,我笑他,当年老老屠追着你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左右不搭,请体会你儿子此刻心情。所以这就是老了,总是要老的。
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的安卡拉城堡,之后历经数百年修建,它记录了多少战火硝烟,有过多少人间故事?在此俯瞰安卡拉全景,有现代建筑,也有一些破败的民房。
下雨了,天空中飘来唱经声,像极了2年我在伊斯坦布尔的某一个下午,秋雨,阴郁的天空中飘来唱经声,神秘又有点畏惧。十七年过去了,许多事情已经改变,我们都不再是那年的我们。
在一家咖啡馆看到在中国已经不太找得到的炉子,烧的是木柴,烟囱通向室外。
土耳其国父纪念馆。马斯坦法·凯末尔,领导了一战之后的土耳其反政府运动,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的宗教和政治开始分离,使土耳其朝向现代化、独立化迈进,并且将国内的政治做了一番改革。土耳其人尊称他为国父。
国父纪念馆是一座茶色石建筑物,墙上刻有凯末尔劝勉民众的文字,内殿有一个黑色大理石墓碑,显得庄重肃穆。在这里我们恰巧碰到卫兵换岗,与台北的国父纪念馆一样的阵势。
安塔利亚,土耳其南海岸城市,曾是东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东地中海重要港口。这里气候温和适宜,从安卡拉来此,立刻轻减衣服,温暖让我对这个城市倍添友好。
这是一座既有浪漫风情又有千古遗迹的城市,当地朋友带我们到Side小镇,小镇至今保留着古希腊时期的太阳神庙和古罗马帝国一大片古迹,置身于古希腊古罗马遗址感受到的是沧桑与记录,那些石头就在这里趴了几千年,听海浪拍打岁月、听涛声诉说历史,而它们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者。
走在小镇或是度假酒店的花园甚至大堂吧,身边来自各国的客人和那种喧闹的气氛,就好像这里并不是土耳其,会有欧美度假地的错觉。这是一座混搭的城市,因为温度适宜,一切都是灵动的。
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中的断壁残垣更多几分沧桑感,那几根柱子骄傲地宣示着它们曾经的辉煌,几千年风雨洗礼过依然倔强挺立。
第二天去了另一处,Perge。据说古城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后相继被波斯人、亚历山大人、罗马人、奥斯曼人统治,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众多文明,这里都经历过。
面对这一片断壁残垣,思绪穿越时空,感慨不已。浮华有时落寞有时,我们不过是世间一粒尘埃。
儿子赶上午的飞机走了,我们两人在安塔利亚老城,这里的海港很洋气,有点法国蔚蓝海岸的味道,坐船游海,于港湾转了一圈。老城非常热闹,在海边的餐馆闲坐,老街上闲逛,淘了一块土耳其丝毯。时间在阳光下挥霍,看着朋友圈里家乡朋友抱怨着见不到太阳,我们这也算是奢侈了。
当然了,中老年人逛街休闲的方式也与年轻人略不同,比如如下对话:
买完东西咱们去喝下午茶吧?
买东西的店会给我们茶喝。
你以为我是口渴了讨口水喝吗?
同是这两个人,2年在土耳其西部小镇自驾游,当地人冲我们说日语,我们说是中国人,他们说中国人没钱旅游。到了年,这里的商贩们都会说几句中国话,“帅哥、美女,来看看啊”!国人腰包鼓了,待遇也不一样了。
当晚离开安塔利亚。还是要吐槽土国的公共管理。机场工作人员普遍英文不太好,简单的一件事要慢慢说。儿子的法国签证差点不被汉莎航空职员认可,这里很少有法国人来,德国人倒很多。机场的行李寄存箱只收10里拉和20里拉的纸币,而且不找零,在我们祖国那不就是扫个码的事吗?
从安塔利亚飞到伊斯坦布尔转机,走进机场扑面而来的乡音和大包小包倦容掩不住兴奋的祖国乡亲,出来这些天第一次见这么多中国人,机场换汇处很亲切地对着你说“猪,新年快乐”。
飞机晚点,丧心病狂地晚点6小时,凌晨1点的航班晚到早上7点才飞,且没有任何解释及赔偿。这一夜就在机场流浪,土航不通知登机口,旅客无处安身只能在各个店铺游荡,直到3点半才公告出登机口。此行从各方面感受到土国的混乱,若人民缺乏安全感,便不会有好的秩序。
匆匆点过,真的只能算点过,这次出门是逛景点最少的一次,我们是去出差的,不是旅游,能稍带手的逛逛,挺知足了。
这十天跟着老屠在土国跑来跑去,有一种河南民工混在杭州的感觉,大家都难,只是我说出来了他不说而已。而孩子返校时我也没想过还能在新年里再聚四天,也是计划外的喜悦,不善言辞的孩子爹说享受幸福时光,一家人的日子就是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姿势向着同一个目标奔跑。
有朋友说土耳其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与碰撞之地,有多苦难就有多灿烂,深以为然。抚今追昔,灿烂与碰撞,不仅是历史同时期的文化,也可以是跨越几千年的面貌之反差,世界从未停顿,文明的脚步终归是向前的。
穿越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