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历史 >> 影响一代中国纪实摄影大师马克吕布的中国
“摄影无法改变世界
但能够展示世界
尤其是在世界本身不断变化之时”
年,他第一次到中国旅行
发表了他报道中国的第一张图片
香港赴广州的火车上
“这是我在中国拍的第一张照片
这是年的年底
在从香港到广州的火车上,穿越边境时拍摄的
换言之,是我在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时拍摄的
从所带的行李判断,这个身穿黑衣的妇女是个农民
虽然她那种成熟的优美让人觉得她是在城里生活的
人们看到的亚洲某些地方的人
是连一点人的尊严也没有的
他们往往处在一种完全被抛弃的状态
而这张照片立即完全改变了”
年的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国家
自年布列松拍摄蒋介石统治下的国家以来
没有一个外国摄影家拍摄过中国
年马克里布经过一年的旅程到达加尔各答
他梦想能一直走到中国
并足足等待了好几个月才拿到签证
他对这个千年古国文明的热爱,他对印度的了解
尤其是他要看到毛泽东的文化革命
是怎样彻底改变着这个世界上人数最多
民族的生活的强烈欲望促使他急切了解中国
北京
玩老鼠的孩子,北京市郊
湖北汉口
工厂,鞍山
纤夫重庆和兰州之间
四川
在食品店排队的人们
上海
四川
教师
两个女人阅读
北大北京
在北京北郊的村子里
由工农合作社组织的庆祝农历新年的表演
由京剧演员和农民共同参演
北京
一位离紫禁城不远的摄影师正在摆弄照相机
背景板上画的紫禁城看上去比真的更加气势磅礴
北京
北京故宫
北京王府井大街最后一个贵族
北京,结婚
北京饭店,波兰总理约·西伦凯维兹访华期间
“我成为被邀请参加宴会的人中的一员
毛泽东出席了宴会
宴会在北京饭店举行,用的是银餐具
在旧城区一家国营店里可以买到
在参加宴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长征时期的英雄
毛泽东敬酒时,他们都赶紧模仿着毛举杯
然后很费劲地用着西餐的刀叉
作为出席宴会的唯一一位外国摄影师
我曾接到了一条神秘的禁令:
不得从正面拍摄这个伟大的“舵手”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特殊的夜晚
我还是拍到了一点东西:
从正面,拍到了毛泽东在喝一杯茅台酒”
北京古玩店
最初的几个月他始终在
被他叫作“天使看守”的向导陪伴下度过
从大城市到乡间,从工厂到剧院学校
他无休止地走着
他踏遍了泥泞的稻田
坐火车从南到北穿越整个中国
亲历了十几次自发的影响广泛的人民运动
北京天安门
马克·吕布是上世纪50年代
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
后来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到中国
半个多世纪前,马克·吕布从印度辗转香港来到广州
然后一路北上,第一次沿途记录中国风景
其中包括他在武汉的所见所闻及建设中的长江大桥
这位法国著名摄影师抓拍的众多黑白照片
已成为巨变中国的一份历史档案
北京天桥的气功
“在北京的胡同里转悠
遇到很多令我惊奇的事情
了解中国过去是什么样子
比如这个明显对孩子
是一种折磨的事被当作娱乐
正是这个场面,我了解了什么是气功
大石头下面的人通过气沉丹田
成功抵住了铁锤的击打力量
在这个场景中
我亲眼看到了大石头被砸碎
下面的人站了起来”
北京天桥的杂耍艺人表演摔跤
甘肃,麦收
“年,中国是被“禁止”进入的
在这么大的空间里工作
碰不到其他摄影师,实在太棒了
与此同时,在整个中国的法国人
加起来大概只有一打
就像在印度做的那样,我每天一个人出去
看看市面上有什么东西可拍
我试图记住玛格南给我的提醒
我应该拍一些图片故事
可实际上我还是只拍了那些打动我的东西
结果是我拍下的都是一些偶然的照片
除了发生在中国之外,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甘肃,年轻人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学校学习
中国北方的冬季很萧瑟
山里的人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过了一代又一代
这些上夜校的农民除了添了一顶毛泽东式的帽子
其他方面没有改变
故宫
寒街上的三个小孩
湖北,汉口。由苏联援建的汉口长江大桥正在施工
看皮影戏的孩子们
看小人书入了迷的小孩
从年到年
马克里布到过20几次中国
中国可以说是他拍摄最多的国家
从年起马克里布几乎每年都要到中国拍摄
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历时最长
出片最多的旅行是年和年的最初两次
辽宁,鞍山,钢铁工厂里的舞会
辽宁省鞍山钢铁厂戴着护目镜在食堂就餐的工人
年,鞍钢大食堂
按照革命实践的要求
工程师与工人们坐同样的桌子
戴同样的毛泽东式帽子
用同样的筷子吃饭
在以前
工程师食堂的特权是工程师可以坐下吃饭
但其他的工人和学生食堂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上海市有万人口
四川稻田
四川,医院
在以前,轿子是大地主的特权
在紫禁城周边结冰的河上溜冰
锻炼身体和工业发展是同样重要的口号
中国长城
马克·吕布在中国,年
马克·吕布与中国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渊源
往返中国二十余次
但他始终以一个旁观者和陌生人的身份
为巨变中的中国留下众多珍贵视觉档案
“中国正是因其文化传统的恒定性而为人所爱
而今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迅速‘西化’
古老的东方文化正在变为一幅西方文化的漫画
中国正由地理上的远东变为文化上的‘远西’”
马克·吕布擅长通过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生活的意蕴
每一张照片都践行了他的摄影美学——
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
·“照片不能改变世界
但是可以让世界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玛格南的信条支持下
马克花了五十多年行走、拍摄
记录这个世界和各种人生的真实面貌
不惜不悲,张弛有力
他说:
“我一向更善于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
而非那些丑恶的暴行和怪物”
“在我的取景器中
发现蕴藏着的节奏和韵律
这于我依然是莫大的乐趣”
在年那次旅行之后
马克·吕布等待了近八年才获得第二张签证
于年再次来到中国
就是在这第二次旅行中
他看到了文化革命的初端
给我们展示了在田地里工作的衣衫褴褛的学生
和在广场手持木枪游行的成百上千的孩子
这些记录中国五十年关键历史的照片
今天已经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唯一见证
相对无法自由工作的同时代
中国摄影师来说这个见证更显珍贵
如今时过多年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摄影作品集合在一起
就构成一幅既有中国古代遗迹
又有上海摩天大厦的马赛克拼图
从这幅拼图上,只有最敏锐的眼睛才能辨别出
当这个总像是个大工地的国家
所有一切好像都改变之后
什么才是永恒不变的
北大宿舍
北京大学一向以学生不安分著名
“年我访问北大的时候
“护卫天使”把我看得格外紧
允许我访问的那些学生宿舍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
宿舍里的学生既不会讲法语也不会讲英语
我的拍摄不受限制
但我不能拍那些被认为不正常的
或者有资产阶级趣味的东西
——比如一顶旧的油布伞
或者学生家长从家里送来的盒装食品
但幸运的是“护卫天使”并不懂广角镜头的花招
我把他和他的朋友们切在外边
我真正想拍的是这位扎着长辫子的女生
以及她穿的裤线分明的裤子
——这在当时不能说是革命的象征
这位女生当时正在做一件个人主义的消遣
织一件毛线坎肩”
北京
北京
开会前桌上摆放的杯子
上方挂着四位伟人画像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北京,接受马克吕布采访时的周恩来
“晚上10点30分
来车将我们从饭店接走
采访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
周恩来习惯在夜间工作
一见面,他就问我从上一次访问到现在
中国有没有什么变化,显然
他对我的一切都很熟悉,这让我吃惊
我像一名害羞的小学生那样站起来
咕哝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回答
他跟我们谈了年他参加日内瓦和平谈判时的情况
以及对印度支那分成柬埔寨、老挝、越南北方几块的看法
年时的美国国务卿是杜勒斯,他们相遇的时候
周向杜勒斯伸手握手,但杜勒斯没有理他
因为不想握一只共产主义的手
周准备握手的姿势就尴尬地停在那儿
我们了解到这一伤害直到年
还鲜活地在这位中国总理的心里
——而他向来是以礼仪优雅广为人知的”
北京,离婚
北京,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
“年,中国的敌人是美国
当越南那边的枪声渐密的时候
我在天安门广场待了一整天
站在交通安全岛的木墩上
一批接一批的游行队伍
喊着谴责美帝的口号
从我身边经过
游行持续了一天一夜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
共有万人走过天安门广场
北京,文革前夕的学生们
北京天安门,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
古董店橱窗琉璃厂
马克·吕布特意选择了北京琉璃厂
一户居民建筑的门窗作为前景
同时把焦点聚在街道上
街道上的行人、蹲在街边聊天的老人年、好奇的孩子
以及中国传统的民居、店铺及牌匾……
马克·吕布定格了一幅充分地展现了
老北京地方特色的街道画面
广西广西三面红旗
桂林
哈尔滨
湖北,学生和农民们一起参加劳动
济南
江苏
内蒙古呼和浩特
山西农村,拿着《中国青年报》的女青年
头条写着“第二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山西农村
上海
韶山
沈阳,少先队员
四川
延安
马克.吕布年的中国
北京
北京,纺织工厂女工
北京,颐和园
北京八达岭长城
系陪同佩雷菲特率领的法国国民议会代表团参观时拍摄
人民大会堂前的红卫兵
上海
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者
在她前方的桌子上放着红宝书
“文化大革命”中严格执行的简朴生活方式
没有消减这位女生的优雅
按当时的规定,‘小红书’是唯一可以阅读的材料
毛主席像章是唯一可以佩戴的饰品
辫子也要尽量剪短
而且25岁之前不许结婚,结婚之前不能发生性关系
手拿红宝书的学生
桌上放着红宝书的学生
武汉长江边上
矗立在两个烟囱之间的毛主席像
烟囱是中国新工业化的象征
年,对毛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
而艺术家们也各呈所能以表忠心
如果毛的塑像胳膊与身体其他部位不成比例
这不是雕塑家错了
而是他要突出毛所指的究竟是哪个方向
陕西延安
这里是延安,长征的目的地
毛泽东发明他关于建立新中国的哲学的地方
修士苦修一样的窑洞,方方的床,整齐的蚊帐
早上起来冲个凉水澡
这是当年毛泽东在延安率先垂范的新生活方式
这一切在年的7月
使阿兰·佩雷菲特感慨良多而且遗憾:
法国的那些毛主义者
也就是年5月他那些无法无天的对手
真是没有学到中国老大哥的真经啊
北京,西单民主墙
大字报上可以看到“一颗滚进了人民大会堂的……蛋”
在这一年的12月,民主墙被禁止再张贴大字报
北京,邓小平准备接待到访的
法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乔治·马歇
这是此时这个国家的干部必穿的服装
四个口袋象征着中国的四个传统美德:
仁、义、礼、信
曾经三起三落的邓小平
正在领导中国跨过一道门槛
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他将与他的国家一道再次创造令人骄傲的历史
北京中南海,邓小平会见并设宴招待法共代表团
中国开放,初尝资本主义,它的活力震惊西方
虽然改革只触及港口和城镇人口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蓬勃的国家
长期关闭在毛泽东主义庙堂中的中国人
至少是幸运的那一部分人
体验到了消费社会的魅力
北京故宫
黄山
吴冠中在黄山写生
这些变革冲击着这个被戴高乐将军
称为“比历史还古老”的国度
马克·吕布满怀热情地观察着这些变革
就像他所写的那样
“了解中国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
这个观念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返回中国拍摄
而且他认为“
在这里,坚持不懈地对细节和瞬间的观察
能比别处更能了解和理解一个国家”
在同一篇序言中他还写道:
“我爱我看到的所有一切,美好的脸庞
泛着古旧光泽的工具,还有广阔和奇特的风景
我看到整个民族已经从屈辱走向尊严”
马克·吕布在画家赵无极的建议下
于年发现了黄山并对这个发现感到欣然
他完全被那里的风景迷住
一向钟爱宋朝山水画的他几次返回那里寻找画中的灵感
在云雾缭绕的山峰间漫步时,他接触到了中国的新一代
得助于他的翻译朋友孙国富
他发现中国的新一代思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觉得很有趣,有时甚至震惊与这一变化
想要了解中国人是怎样生活和思考
什么是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幸福
他们是怎样进步的
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返回中国
马克·吕布常说:
“对于我来说,国家就像朋友
我喜欢常会会我的老朋友”
于是中国就成为他摄影生涯中
永不干枯的惊世骇俗的视觉影像的源泉
他也因此永无休止地关怀着那样熟悉
那样遥远,又那样众多的中国人的苦与乐
黄山
“那些相片只是一些琐碎的细节
它们不代表任何观点或价值判断
更无法为中国历史变迁提供见证
而我喜欢拍摄很细节的东西
很多别人所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s/1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