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差旅福建碎片

发布时间:2020/10/28 19:18:10   点击数:

FUJIAN

1.福建

到了龙泉,其实已经离福建很近了。

早上在龙泉吃早餐时,店里的老板娘说她是福建南平人,我那多话的胡建老板听了之后就欠儿欠儿地跟人家搭讪:“我听你口音就不像本地人嘛,我也是胡建的,老家在漳州啦。”我问我们老板,你们都是福建人,为啥还用普通话交流,咋不说福建话呢?老板说,我老家讲客家话的,南平人也听不懂啊。“就没有一种统一的官方福建话?”“没有。”我记得大学时听一个福建校友说过,福建方言多到变态,哪怕两个相邻的村子,飙起方言来也会互相听不懂。车子从龙泉上了高速,很快就进入福建境内。不知是不是因为路上拉水泥的大车变多了,卷起的尘土误导了视觉,我总是觉得外面灰扑扑的,连山间都挂了一层土黄。我正在心里嘀咕着还是浙江的高速风景更好看,老板突然问我,你从小到大,有经历过什么特别伤心的事吗?我听得一愣,心说这是什么尬聊术,竟然能开启如此令人不想回答的话题。车内空气出现了一丝凝滞,然而出于礼貌我还是开了口:“啊,有啊,狗死了。”“哈?就这样?”老板表示不太相信。我说,对啊,狗死了,还不够伤心么,这是最伤心的了。“哦,那看来你从小还是挺一帆风顺的。”老板像是在自言自语。我实在不想接话了。后来在老板给我进行了一路的修行科普之后我反应过来了,他大概是想以这种灵魂问题为切入点,进而教育我“众生皆苦、我佛慈悲、你得修行”,应该算是一种渡劫心理吧。可惜贪恋红尘如我,只习惯靠潮汕牛肉火锅渡劫。又过了一个高速收费口,老板指着左边说,那边就是往胡州去的方向了,是沿海的路线,我们这边就是穿山的路线。“福州......是个怎样的城市?好吗?”我觉得我并不会对这个城市产生兴趣,却还是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就是大城市吧,但是跟杭州感觉很不一样。”我没再说什么。2.沙县

我觉得第一次跟老板吃工作餐的时候不该告诉他“我超喜欢吃沙县尤其是小馄饨”。

因为自从老板知道了我爱吃沙县之后,他就开始明目张胆地压缩工作餐的支出,每到一个地方二话不说先找距离最近的沙县。就拿这次来说吧,将近两周的行程,平均每天一顿沙县,我实在有点扛不住,第四天开始每当老板一说“气吃沙县吧”,我胃里就自动弹出回声:现在就是后悔,非常后悔。不过这次能顺便在沙县停留一晚,我还是十分心怀感恩的——我终于可以尝尝沙县当地的沙县小吃了!虽然晚上到的时候我已经饿过头了。进入市区之后,老板随便找了一家小吃店停了车。老板问我,你吃馄饨吧?我说我能不能尝尝别的?然后我就在菜单上努力地寻找着跟外面的沙县小吃不一样的小吃,然而最终我发现,并有没什么特别“当地”的菜品。于是我还是要了一份小馄饨——沙县当地的小馄饨与外面沙县小吃的小馄饨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想研究这个课题已经想了很多年,如今终于迎来了揭开谜底的一刻。馄饨上桌,我仔细端详,然后深吸一口气,虔诚地舀起一只馄饨,咬开一半,细细咀嚼,嗯,区别还是有的:这里的小馄饨,馅比较大。鲜香的味道和脆脆的口感就真的一样。原来外面的沙县小吃,都挺正宗的。于是我更加有感于沙县小吃的神奇,从东北到华中、华南,从西北到西南,沙县小吃的小馄饨竟然能保持如此统一的味道与口感,无论所在地饮食风味如何,这碗馄饨都与沙县当地的馄饨别无二致,真是令人惊叹。不过第二天早上我吃到了外面沙县没有的小吃:沙县烧麦。这家“佳兰烧麦”就在酒店的对面,听到老板娘指着冒着热气的大蒸屉说“烧麦六块一份”的时候我震惊了:原来沙县的烧麦,是粉丝馅的透明皮小包子......但是直觉告诉我这种看似跟广式虾饺同一食系的烧麦肯定好吃。蘸着一点不知道是什么的黑色油汁尝了一口,果然不出我所料,好吃。烧麦皮和粉丝都是Q弹软糯的口感,馅里带着点清淡的鲜味。配的豆腐汤也不错,是沙县小吃惯有的药膳风味。沙县有专门的“沙县小吃美食城”,但我并没有时间去一探究竟。匆匆一晚,我在沙县停留的时间还不到十二小时。不过我还是发现了一个沙县小吃的真相:这里所有的小吃店,其实组成了一个“沙县小吃”共同体。因为我发现街边的各种小吃店,不管名字叫什么,招牌上也还是有统一的标志,就是全国沙县小吃都能见到的那个红绿色logo。在这个沙县小吃体系之下,没有哪一家是正统的“沙县小吃”总部,哪怕卖的吃食不同,但每一家店也都叫沙县小吃,就像福建话,没有官方统一,但省内每个地方的方言又都可以叫福建话。3.芷溪

我一直觉得“芷溪”这个名字特别好听。

这是一座没有任何开发的原生态古村,从村头的大牌坊到古村入口的小路像是一段时光缓冲带,有超市、小餐馆和几家店名扎眼的商铺。而到了村里面,就完全是旧时光的模样了:小巷、古宅、祠堂、果蔬肉铺、日杂店...除了偶然碰到的防疫标语,这里看不到其他现代化的迹象,甚至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当然也没有游客,这座古村,仿佛被从前的时光轴运送到了一个平行世界,并在这个平行世界里缓慢地呼吸着。?

?

?

在村里人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米酒师傅的家。做米酒的老师傅看起来一副寡然淡漠的样子,但坐下来之后却还挺和善健谈的,不停地给我们添茶、递花生,原以为这合作不好谈,没想到老师傅越聊越积极,老板脸上乐开了花,跟老师傅从酿酒一路扯到了去北京旅游。“去年我也去了首都,主要是想坐一次灰机,上天!”老师傅越说越来劲,讲完了自己坐灰机上天的体验就开始追忆年轻当兵时的似水年华。我拍完了素材就坐在旁边默默嗑花生、听他俩闲扯,眼看着一大罐花生被我嗑掉了一小半,桌上的花生壳都快堆得比茶壶还高。就在我开始犯困的时候,终于可以开始试酒了。老师傅酿的米酒确实是好东西,一开盖,就闻得到甜甜的香气。由于我入职第一天就跟老板立下了“酒精过敏”的人设,也不好当场破戒,于是试酒的时候我就只能每种矜持地抿一小口。浪费了一次白嫖的机会呀,我在心里默默地叹息。趁老师傅去取陈年米酒的时候老板问我,米酒都是卖给女孩子喝的吼,你觉得刚才尝的这些哪种好?我说洛神花酒,老板又问为什么呢,我说因为好喝啊,桂花和原味的都还带点酒气,洛神花的没有酒味,我不能喝酒所以觉得没什么酒味的更好。我其实也挺佩服自己时刻不忘人设的敬业演技。不过我说的倒是实话,几款米酒中我最喜欢洛神花酒,同样都是不加水的纯糯米酿,洛神花酒明显口感更柔和,夏天加点冰块配火锅,想必更妙。午饭毫无疑问是在老师傅家吃的,为了招待我们,老师傅让家人准备了一大桌菜,还特意去外面的饭店订了一条烤鱼,不过我实在不爱吃鱼,一筷子都没动。但是他家做的肉片炒笋特别好吃,我的两碗米饭全是就着这道菜下肚的,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片炒笋,看起来就只是笋、胡萝卜、肉片,也尝不出特别的调料味,但就是特别鲜香,农家菜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在“酒精过敏”人设护体之下我成功躲过了老师傅家里人的敬酒,不过我老板就比较惨,被老师傅家两个号称不会喝酒的儿媳妇轮番灌了好几轮的陈年老酒,而且每一杯都得干了,一滴不能留。下午的时候老师傅给我们演示了一下做米酒的过程,从泡米到入缸,全程毫无保留,后来还开了一坛新酿的米酒演示榨浆。酿这种米酒的原材料只有糯米和酒糟,步骤其实也很简单,我记了个大概,想着以后有条件了也可以自己试试。但老师傅跟我们说,现在做酒的全过程你们都看到了,不怕你们学,你们就算学会了步骤,也酿不出我的酒的味道。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啊,手艺可真是一门玄学。蒸糯米饭的时候,老师傅的大儿媳妇也过来帮忙。饭好了之后,大儿媳妇热情地招呼我过去尝尝刚出锅的糯米饭。“她是童养媳”,落座之后,老师傅拍着大儿媳妇的肩膀笑呵呵地说,“抱她过来的时候我大儿子还没出生呢,她算是大女儿了。”刚塞了一口糯米饭的我顿时惊呆了,童养媳这种封建糟粕习俗,还可以如此大方坦然地向刚认识半天的外人展示吗?但是转瞬我就释然了,看老师傅脸上洋溢的幸福,这应该是一段温馨的抱养情,封建不封建的,对人家来说压根不是考虑的问题吧。大儿媳妇看得出来是个能干的女主人,比那一看就只会闷头干活的老公要精明太多,她看了一眼老师傅,说,我从小就跟着我老爸了,比跟我老公的感情还好,结婚当然是家长做主,我们小孩子肯定没意见的。我继续吃着软软粘粘的糯米饭,忽然发现碗上还印着一排字:关爱女孩成长。4.新泉

其实是因为在芷溪村没有找到住宿才来到了附近的新泉镇。

这是一个看起来挺落后的小镇,似乎只有一条主街,没看到酒店,只有几家小旅馆隐蔽在小路里,每家看上去都像特殊服务定点场所。老板在一家旅馆老板娘的招徕之下停了车,老板娘迎上来热情地问:“两位老板是洗浴还是住宿?我们家都是温泉水的,可以先上楼看看房间。”我心说就你家这90年代扫黃片画风的小破旅馆还能有温泉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新泉确实是个温泉资源丰富的小镇,想必镇名也是由此而来,怪不得每家旅馆的招牌上都要特意标注“温泉”俩字。老板上楼看了看之后开了两间房,还特意把贵的那间让给了我,结果一开门我就想说你还是让我住便宜的单人间吧,这间浴室里尴尬的双人浴缸让我想起了曾经写过的一篇台湾情趣酒店专题。第二天早餐店的捆粄让我彻底喜欢上了这个小镇。捆粄是一种嫩嫩弹弹的食物,乳白色的一条条,看着就特别招人喜欢,却不知道为何叫了一个如此拗口的名字。它的做法看起来也很简单,米浆隔水蒸成皮,再卷上萝卜或者某种青菜的馅,刷上一层油,就可以直接吃了,味道香香的,从前我曾在深圳吃过一种卷粉,形状跟这个类似,但馅料不同。老板娘知道我们是外地人,特地介绍说,这是只有新泉才有的小吃哦,外地吃不到的,米浆都是我们自己家磨的。她还特意给我们每人都装了两种不同的馅料,我看本地人都是只要萝卜馅的。确实萝卜馅的更好吃,没几口我就消灭了一盘,我这种软嫩弹滑食物爱好者碰到此类小吃根本没有抵抗力,感觉自己可以一次吃十条。新泉当地的牛肉也是特产,饭店里都会特别写明可以做牛肉料理,我在这家店要了一份牛肉汤,满满一大碗的嫩牛肉,才十块钱,那一份三条装的捆粄也不过四块,小镇物价着实令人感动。这家早餐店有一只小狗,长得特别像我曾经养过的一只。我过去逗它,问老板娘它叫什么名字,老板娘说,ya-ya。我说你说什么?!它叫什么?!老板娘捋了捋舌头,又说,佳佳。哦,原来是老板娘之前没说清楚,它叫佳佳,跟我的小姑娘不是同名。我过去摸摸佳佳的头,它就安安静静地趴着不动。老板娘说,佳佳好乖的,不会乱跑,平时就在这里。我的小姑娘曾经也很乖的,可惜突如其来的交通意外带走了它,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讨厌汽车,直到现在即使拿了驾照很多年也不愿意去练习上路。我蹲在地上一直看着佳佳,直到老板催我离开。主街马路的对面是新泉的早市,沿路摆了不少小摊,水灵灵的青菜,现切的牛肉,还有各种豆腐——原来豆腐是新泉最有名的特产,炸的、熏的、卤的、干的、湿的,每一种看起来都很好吃,如果不是后面还有行程,我一定会每种都买几块带回来尝尝。?我走在人均一米六的早市里,感觉自己略显突兀。路过一个卖活禽的摊位时,摊主大哥看我端着个相机站在了一筐兔子前面,他可能觉得我没见过,于是用善意而好奇的目光看向了我,然后指着小兔子语气欢脱地说,看看吧,这是小白兔哦。?在新泉的第二天,我有了难得的半天休息。出去买水果时刚好在一楼碰到了老板娘,于是我跟她说需要简单打扫一下房间,老板娘倚在沙发上,说等下就叫人去搞,然后扭头又问我,哎,你有一米七吧?我感觉这话题跳跃度有点大,略尴尬地说哦有。然后她又说,你等我下。说着她跑进了前台后面的屋子,不一会端着个盘子走了过来。她从盘子上拎起一块绿绿的年糕一样的东西,递给我说,这是我今天自己做的,你尝尝呗,挺好吃的。我感觉更尴尬了,但是又不好拒绝,只好捏着绿年糕的另一头接了过来。我当时问了老板娘这个叫什么,但现在死活都想不起她回答的那个食物名字。我只记得这绿年糕尝起来有点像青团,有艾草的味道,但口感比青团硬多了。出了旅馆,我照例逛起了当地的小超市。这里有很多当地牌子的面包和零食,但天气太热我实在没有胃口,就只买了两个桔子和一支雪糕。我吃着雪糕往回走,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他总是穿着一身黑色,哪怕三十多度的天气,也是黑衬衫黑长裤黑短靴。在北京最后见他的那次,他跟我抱怨地铁安检盘查他太久,我说你穿得跟个恐布分子一样,不查你查谁。我跟他说这么多年我就只见过你穿两套衣服,一套现在这一身黑,另一套是校服,国外又不是没有卖衣服的,干嘛总穿成这样。他说,习惯了,穿别的会没有安全感。我很多年没见过他了,他毫无音讯,也不知道现在是死是活。我忽然低头看了一眼此刻一身黑色的自己,竟然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穿成这样、又怎么就出现在了这个本该是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也不会来到的偏远福建小镇。飘

一些彩蛋

芷溪村头的“满兰牛肉汤”物美价廉,在这里吃到了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木桶米饭和清炒空心菜,餐馆老板说,炒菜用的是他们自己家炼的猪油。

离开新泉之前,我吃到了正宗的新泉豆腐。这边的小炒饭店很人性化,一般没有固定菜单,菜品都是根据当天柜台里的菜来现场决定如何烹制,菜量按人头来,价格则根据菜量来。老板在店家的推荐之下点了两人份新泉做法的牛肉焖豆腐,两种当地特产组合起来的菜,有点酱香的味道,牛肉滑嫩,豆腐入口即化,特别好吃,仿佛打开了新胃口的大门,香到想要多留几天。想在退休以后再来新泉度假,然后每天都吃捆粄和牛肉焖豆腐,晚上泡温泉。

我一度怀疑老板突然决定来福建,就是想顺便返乡探亲。后来证明,我是对的。于是我就来到了老板的老家,这座叫做“金山”的小镇。不过总算没白来,吃到了四果汤和老板说的他们镇上特有的金山炒面。四果汤真的太好吃了,夏天的消暑神器,自从吃过我就念念不忘,现在正在圈拢老板晚上出去摆摊卖四果汤,以便为公司创收。炒面味道也就那样吧,福建特有的粗面条,有点南洋风味。

本次出差的员工福利:古田会议旧址半日游。

但代价是我要帮老板和他老妈拍照。

从进大门口开始我就在想,我到底是前世造了什么孽,这辈子好不容易蹭到了一次公费旅游,来的却是这种红色景点。历史老师那句“古田会议铸军魂”这下可算记住了。

或许你还想围观▽龙泉剑的龙泉,没有剑缙云二三事伊斯坦布尔假期写不出来的雾凇故事与鲜嫩男模的大连旅拍安卡拉,“低饱和”首都

感谢阅读

欢迎分享收藏

原创图文,抄袭盗图会举报哦

·END·张经济

向坨坨投喂罐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s/1921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