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历史 >> 谁说伊朗一定选边阿塞拜疆德黑兰的选择其实
伊朗四分之一的人口属于阿塞拜疆族,与阿塞拜疆有公里的共同边界,而且,两国的官方宗教都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现在,伊朗的北方邻国炮火纷飞,伊朗应该没有什么难的,选择不是明摆着吗?
然而,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最近的冲突中,伊朗选择没那么容易。无脑站边阿塞拜疆之前,有太多理由,要伊朗三思而行。冲动是魔鬼,兴许这个代价伊朗无法承受。
亚美尼亚与这个伊斯兰共和国的边界大约长44公里,作为这个备受制裁的国家唯一的基督教邻居,亚美尼亚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伊朗的基督教徒属于少数群体,而在这个少数群体中亚美尼亚裔伊朗人占了绝大多数。在伊朗万总人口中,他们超过15万。
至于伊朗的阿塞拜疆人,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根据不同的资料,其数量在万至万之间。
民间的立场更直接明快。在伊朗北部的大不里士市,数十名阿塞拜疆人走上街头,抨击伊朗在亚阿战争问题上的中立立场,而另一些人则在首都德黑兰示威,高呼支持阿塞拜疆共和国军队的口号。
而伊朗外交部在多个场合申明伊朗的官方立场,即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主动提出进行调解。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赛义德-哈提卜扎德上周早些时候说:"伊朗在与争端双方、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地区国家和邻国协商后,已经准备推行一个计划,一个包含细节的具体框架。"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伊朗提出调解,也强调其绝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其官方立场是承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争议地区是阿塞拜疆的领土,并呼吁亚美尼亚从该地区撤出。
伊朗总统府发言人表达了这一观点,伊朗最高领导人的国际事务顾问也非正式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位顾问是向伊朗一份报纸表达了这一观点,该报主编据信是哈梅内伊的亲信之一。
哈梅内伊也是伊朗的阿塞拜疆裔人,他本人还没有对事态发展发表评论,但是在阿塞拜疆人聚居的伊朗西北部,哈梅内伊的一些代表发表了一份声明,宣布在冲突中支持阿塞拜疆。
这些哈梅内伊的代表来自伊朗的阿尔达比勒省、东阿塞拜疆省、西阿塞拜疆省和赞詹省。他们在一份声明中强调:"毫无疑问,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属于阿塞拜疆,根据伊斯兰教法,阿塞拜疆政府收复该地区的行动是完全合法的,也符合联合国安理会的四项决议。"
此外,10月3日,哈梅内伊在阿塞拜疆共和国的代表在演讲中表示,他准备前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与阿塞拜疆青年并肩作战,直至殉难。
伊朗民间、伊朗外交部、伊朗最高宗教领袖的地区代表,他们的表达这么乱啊?这样看来,伊朗的立场似乎并不一致,充满矛盾。
事实上,德黑兰的决策者们唯一指望的只有时间,或者是拖延战术,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只有靠时间拖延,才能让他们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无疾而终,这就可以摆脱站队的麻烦。
无论他们站在哪一边,都会有惨痛的后果。
如果德黑兰决定支持亚美尼亚,那么,伊朗那么多阿塞拜疆人能答应?内部可能早就爆了,更不要说,伊朗与阿塞拜疆的关系也将遭受严重打击。
而且,这将给以色列增加筹码。要知道以色列一直是向阿塞拜疆出售武器提供支持的,阿塞拜疆的无人机大多是从以色列购买的。如果,两国关系紧张,以色列的触角无疑将从这里大大伸向伊朗。就在几周前,以色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林都达成了正常化协议,以色列的触角前所未有地伸向了波斯湾海域。
伊朗对阿塞拜疆无人机颇为担心,9月30日,一架进入伊朗领空的无人机被伊朗防空系统击落。
早在年,伊朗就指责阿塞拜疆是以色列无人机的基地。德黑兰称,这架无人驾驶飞机在伊朗中部纳坦兹高度敏感的核浓缩设施附近被击落。虽然伊朗官员没有指明阿塞拜疆,但他们说,这架无人机来自"北方的一个前苏联共和国"。阿塞拜疆政府否认了这一说法,称这是"挑衅"。
另一个敏感因素是,最近有报道称,土耳其将叙利亚战士转移到阿塞拜疆参与战斗。有多份报道证实这一消息,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武装分子正在变成一支区域工作队,随时准备在安卡拉参与的地方进行干预。
这本身就令德黑兰感到关切,德黑兰不接受这种部队靠近自己的边界。对伊朗来说,这是对其北部边境稳定的威胁,也是土耳其进入自己家后院的节奏。
此外,有报道称,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希望利用俄罗斯陷入其他地区冲突的机会,是他们在亚阿这场冲突中显身手的时候了。
而亚美尼亚也有外援。亚美尼亚的基督教战士从黎巴嫩和叙利亚前往亚美尼亚,与亚美尼亚部队并肩作战。
蜂拥而至的战斗人员涌向边界两边,德黑兰不能不焦虑。这也是对稳定的长期威胁,黎凡特脆弱的局势会更加恶化。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这场本在伊朗境外的战争,未来很可能会蔓延到伊朗边界。这也是德黑兰派部队到边界地区加强警戒的预期。
伊朗伊斯兰政权一直承诺稳定,以证明其参与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外冲突是合理的,但现在这一稳定承诺受到了威胁,尤其是在边境另一边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经济是令伊朗决策者担忧的另一个因素,在美国加大制裁的背景下,伊朗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伊朗也有自己的办法:正计划通过一条穿越阿塞拜疆的铁路将伊朗南部港口城市恰巴哈尔与俄罗斯连接起来,这一计划使德黑兰不能不患得患失。而在亚美尼亚这边,一条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清楚地告诉伊朗,现在,伊朗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立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卡拉巴赫冲突就给伊朗造成了另一种两难的局面。
那时,两个新成立的前苏联国家发生严重冲突,德黑兰进行了调解,不过更多的是站在阿塞拜疆一方。这在伊朗已故总统拉夫桑贾尼的日记中有翔实记载,在亲历这一时期伊朗官员的回忆中也多有印证。
伊朗曾协助将数百名阿富汗战士转移到阿塞拜疆,与已故总统海达尔-阿利耶夫(现任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的父亲)的政府并肩作战。然而,不到两年时间,阿利耶夫与伊朗人的联盟就走到了尽头,他在伊朗人赶紧滚蛋的同时,开始出重手镇压主要盟友伊斯兰党,该党领导人因指控受到德黑兰的资助而被捕入狱。
年之后,由于与阿利耶夫总统的政治分歧,伊朗转而更多地站在阿塞拜疆敌人亚美尼亚一边。尽管如此,伊朗民间志愿者继续涌向阿塞拜疆,在与亚美尼亚的战争中与阿塞拜疆人并肩作战,许多伊朗战士葬身那个战场。
更多
是人民自己制造了这场革命:吉尔吉斯的南北斗,没有大国会参合
遗忘30年的战争1天终战?根在苏联,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硝烟何去
是人民自己制造了这场革命:吉尔吉斯的南北斗,没有大国会参合
吉尔吉斯一只脚已踏进又一场革命的大门,俄罗斯还会是总统避难所?
埃尔多安玩火高加索?
谢远东感恩相遇,携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