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旅游 >> 小时候我们是祖国的花朵,长大后成了祖国的
(一辆刚从徐州开往北京方向的动车进站后)
近日,芬兰宣布:
计划到年全面禁止煤炭。
届时,芬兰将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告别煤炭能源的国家。
这让“十面霾伏”的我国,也真是一脸懵逼与尴尬。小编觉得,
是时候来扒一扒雾霾进化史了。
这在咱们上物理课时老师就讲过,
此处不再赘述。
总之,“雾”同人为污染并没有必然联系。
而“霾”是颗粒物污染导致的,
它与“雾”的主要区别在于空气湿度,
通常在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
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
湿度在80%—90%之间则为“雾霾”。
“雾霾”
在我国上古时期就被看做是坏天气。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中《前凉录》记载,
当时出现怪异的天气,
“是月沉阴昏,雾霾四塞。”
“雾霾”成为关键词大面积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大约是在年。
这一年的1月,
4次雾霾过程笼罩我国30个省(区、市)。
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
有7个在中国。
的确如此,除北京之外,
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东三省等地
同样是雾霾的重灾区。
甚至,连成都、西宁、武汉、扬州等南方地区,
同样没能幸免。
「二」“霾”从何来?
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
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伦敦的毒霾事件,
也是众多有着雾霾历史的国家中最广为人知的。
年英国伦敦雾霾事件:年12月5至8日,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四天时间,死亡的人数就达多人。两个月后又有多人陆续丧生。
在此之前,
比利时马斯河谷和美国的洛杉矶
也有过此类事件
年比利时马斯河谷雾霾事件: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的一段长约24公里的河谷地段。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年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雾霾事件:美国西南海岸的洛杉矶,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一公里以外的海拔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这就是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其他一些相较落后的地区,
也紧随发达国家之后,
被空气污染所困扰。
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在上世纪20年代,使用褐煤的发电厂,及家用煤炉排放出大量烟尘、二氧化硫,使安卡拉成为土耳其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巴西的库巴唐在年时还是一片沼泽,年成为一座有10万人的城市,钢铁和化肥占巴西全国产量的40%。库巴唐的婴儿死亡率是其旁边圣保罗州的10倍;35%的婴儿活不过1岁;这里的树都变成黑色的枯枝,以至被称为“死亡之谷”。
洛杉矶街头叫卖空气的人
除此之外,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
污染在德国、日本、墨西哥等国相继出现。
但那时人们普遍将滚滚浓烟
视为一种进步、繁荣的象征,
如一名芝加哥企业家在年时说,
“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
在我看来非常美丽。
它显示出人类正将自然无意识的力量
转换为让人类舒适的力量。”
曾经烟雾弥漫的日本城市
年12月,
切尔西主场迎战查尔顿的比赛中,
因为洛杉矶大雾,只好提前终止比赛。
但查尔顿门将巴特拉姆并不知队友已经离去,
继续在赛场上“坚守”了15分钟。
在我国,
雾霾也并非是21世纪才出现的现象。
元朝:“都门隐于风霾间”:目前对雾霾天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据《元史》记载:元天历二年(年)3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降雪,春天又少雨水,天气异常干燥,导致“雨土,霾”,“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至元六年(年)腊月,“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城)门隐于风霾间”。由此可见,元代史籍中所记述大都城的这两次“霾灾”,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很低。
明朝:“霾尘积聚难见路人”:到了明代,有关“霾灾”的记载逐渐增多。明成化四年(年)初春,《明宪宗实录》记载:“今年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明成化十七年(年)四月,“连日狂风大作,尘霾蔽空”。成化二十一年(年),“正月丁未,京师阴霾蔽日,自辰至午乃散”。类似记录明代北京地区“霾灾”的多达数十次。
清代也发生过多次“霾灾”:康熙六十年(年),“今日(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如此大风,榜必损坏”。嘉庆十五年(年),“京师入腊月以后,时有雾起霾升,连宵达旦,宛平、大兴具有上报”。咸丰六年(年),“入冬以来,雪少雾多,土雨风霾时临京师,以昌平、宛平为浓重”。总之,每隔几年“霾灾”便会光临京城,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
古人对雾霾灾害的认识很肤浅,
人们多认为是老天爷降的“霾灾”,
所以多求神灵保佑,
“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
据传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
数日不散,
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
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
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十面霾伏”,何去何从?
曾有网友调侃道:
“毒死你个瘪犊子”用英语怎么说?
答案是:W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y/2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