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美食 >> 大国与中东ldquo泛阿拉伯主义
文章来源
《阿拉伯世界研究》年第2期
内容提要
20世纪上半叶,面对阿拉伯人的统一诉求,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美国媒体,结合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的刻板印象,将“泛阿拉伯主义”附会到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进而视其为西方文明的对立面。纳赛尔掌权后,美国媒体出于对埃及亲苏外交的敌视,纷纷指责埃及政府试图仰仗苏联支持,建立“阿拉伯帝国”。随着埃及(阿联)与苏联之间矛盾的加剧,美国舆论界仍继续敌视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认为纳赛尔建立“阿拉伯帝国”的“野心”虽然导致其与苏联的纷争,但仍是西方的威胁。美国人对纳赛尔的敌视,虽然伴有强烈的冷战心态,但他们频繁以“阿拉伯帝国”或“穆斯林帝国”的历史意象,比附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实际上是对“东西对立”叙事模式的延续,反映出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对“伊斯兰征服”的历史记忆,并连带着对中东地区整合倾向的担忧。
关键词
泛阿拉伯主义;“阿拉伯帝国”;历史记忆;美阿关系;东方主义
作者简介
白云天,博士,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站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
正文
纳赛尔六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图片来源:Pinterest)
一、引言
在英文语境中,“泛阿拉伯主义”(pan-Arabism)经常与“阿拉伯民族主义”(ArabNationalism)、“阿拉伯统一”(ArabUnity)混用,缺乏统一的概念界定。与后两者不同,“泛阿拉伯主义”作为一个纯粹的西方概念,在阿拉伯语中没有固定的对应词,同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正面色彩存在较大反差。年7月,面对纳赛尔政权在阿拉伯世界的鼎盛之势,美国朝野一部分人刻意将“阿拉伯民族主义”与“泛阿拉伯主义”相区分。时任美国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AllenDulles)认为,美国可以与中东的“民族主义”和解,但具有反西方、反以色列色彩的“泛阿拉伯主义”却是苏联所支持的“破坏性图谋”。同年8月,美国共和党人马丁·大卫(MartinDavid)在《纽约先驱报》上撰文指出,“民族主义者”是维护本国的“自由”,致力于“人民福祉”,且“尊重本国与别国的关系”;而致力于“统一所有阿拉伯人”的“泛阿拉伯主义”,却使人回想起19世纪沙俄的泛斯拉夫主义。在大卫看来,纳赛尔试图创建的“泛阿拉伯统一”(apan-Arabunion)可能为苏联所利用。可见,在部分美国政客的描述下,与“阿拉伯统一”理念密切相关的“泛阿拉伯主义”一词,被区别于“民族主义”,承受着污名化,甚至还被扣上了“亲苏”的帽子。的确,冷战时期的美国在应对中东问题时,时刻都在考虑如何遏制苏联的“扩张”。
但美国对“泛阿拉伯主义”的偏见,并非始于冷战时期。即便在二战结束前的20年里,苏联(苏俄)的影响力尚未明显扩散到阿拉伯地区,但面对阿拉伯人的统一诉求,美国媒体已开始渲染对“泛阿拉伯主义”的恐惧,将其联系到穆斯林与基督徒对抗的“历史记忆”中。纳赛尔崛起后,美国舆论在指责他推动“泛阿拉伯主义”时仍连带着“东西对立”的历史记忆,将纳赛尔号召的“阿拉伯统一”比附为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和“穆斯林帝国”,将其视为对西方文明的威胁,夹带着浓厚的东方主义偏见。即便埃及(阿联)与苏联的矛盾加剧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延续了此前对纳赛尔政权的印象,仍将其推行的“泛阿拉伯主义”视为历史上东方帝国的延续。
关于美国如何应对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现有研究主要立足于冷战、石油、以色列等现实主义因素,从政府层面探讨美国与埃及(阿联)的关系。也有研究从舆论或文化层面入手,但最终落于美国人对冷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ms/2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