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追光之旅3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教堂

发布时间:2021/5/27 22:15:22   点击数: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bdfyy/qsnbdf/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三个名字,一座城市。

一座城市,三段历史。

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城市。教堂建立在神庙之上,清真寺由教堂改造而来。教堂的钟声与清真寺的礼拜声交相辉映,在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城市里留下余音袅袅。

这里是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城市,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千年圣战的最前线。这里的圣索菲亚教堂,奠定了教堂与清真寺的音容相貌。

查士丁尼

建造圣索菲亚教堂的查士丁尼皇帝是一个善于妥协的人,正如他治下的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因将首都从遥远的意大利搬至这座由希腊传奇英雄拜扎斯建立的城市得名。当罗马被毁于蛮族入侵之后,是拜占庭帝国又延续了一千年的时光。

建立东罗马帝国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帝国一直面对诸多威胁。东方是帝国威胁最大的方向,来自伊朗高原的波斯人与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善于骑马长途奔袭。帝国的北边,哥特人与日耳曼人,虽然不擅长骑马,但长于渗透破坏帝国那过于漫长的防线。帝国的西边,原来的盟友西罗马则早已陷落在蛮族手中。帝国的朋友少了一个,敌人增加了一个。

如果是外来的敌人,东罗马还是可以面对的。罗马帝国已经在与外敌对抗了上千年了,他们中不乏武力充沛的、组织严密的、充满狂热的,但最终都灭亡在更为老辣的帝国手中。帝国最大的问题,来自内部。

东罗马帝国的核心统治区是今天的希腊,主要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以及埃及。将这个区域称为罗马帝国有个非常违和的地方。这个区域的主要通行语言不是罗马的拉丁语而是希腊语,主要民族不是罗马人而是希腊人,东罗马帝国的高层嫁接在希腊的土壤之上。问题更大的部分在于,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为了在节约驻军成本的同时增强帝国军队的战斗力,罗马帝国一般采用由当地长官带领的地方驻军与中央直接指挥的全国野战军模式。数量庞大但不精良的驻军负责填补帝国庞大的边防任务,少量精锐的野战军则作为机动力量执行进攻打击。这套体系很有效,有效到野战将军可以凭借军事力量成为皇帝。

在查士丁尼皇帝的时代,他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在帝国主体希腊化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何保留帝国的体制不变,以及如何将野战军势力长久纳入皇帝手中。恰好,有一个方法可以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加强中央集权,而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统一国内思想。

查士丁尼选择基督教作为统一国内思想的武器。公元6世纪的基督教,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诞生在马厩里的穷酸宗教了。他有了严密的教会组织,一本作为最高法的《圣经》(凡是不同意这本圣经的均被列为异端遭到驱逐),不少来自皇帝及上层贵族的资金支持,结合希腊的哲学传统有了自己的神学理论及辩手斗士,还未遭到严重腐化的基层让其享有广泛的中下层支持。如果要说当时基督教的麻烦的话,就是他的竞争对手不少。军队广泛信仰的密特拉教、还残留的希腊诸神信仰、北方蛮族的神灵信仰、罗马传统的皇帝崇拜,这些或多或少地还在基督教领地内残留。而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合作,无疑是进一步推广自己权威的最好方式。

正是在此背景下,圣索菲亚教堂得以修建。这座教堂始建于年,完工于年,几乎可以称为世界上修建速度最快的教堂。尤其是考虑到其体量,他的规模可是空前绝后。整个建筑大体上呈正方形,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高达54.8米,直到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在17世纪完工前,他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查士丁尼希望建造起一座让帝国境内所有人看到后都会惊呼赞叹,感叹于人力之有穷,敬畏于上帝之威严的建筑。将圣经凝固为一座砖石的奇迹,将他的帝国建筑在这磐石之上。

他成功了。很荣幸圣索菲亚是我第一个看到的大教堂,他给我的震撼,无与伦比。

恩里克丹多洛

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水城威尼斯,以前是一个特级贫困村。

除了鱼,那里什么不产。除了人,那里什么都缺。

因为过度的贫困,教皇为了当地人的生路给了他们一个特权。威尼斯人可以与穆斯林进行合法贸易。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张贸易特许证,会造就了一个富硕的威尼斯海上共和国。

威尼斯的统治很有意思,国家最有名望的人被称为总督。因为没有悠久传奇的古代历史,城市缺乏贵族阶级,有话语权的统治阶级是城内的大商人,由他们选举总督。至恩里克丹多洛就任威尼斯总督时,恰逢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作为拥有与穆斯林交易特许权的代价,基督教世界历来指责威尼斯人重利轻义,与异教徒做生意赚基督徒的钱。已经有了里子的威尼斯人这会还想要面子,参与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任务。

十字军东征除了第一次打了穆斯林世界措手不及成功占领了耶路撒冷以外,其余历次活动均以失败告终。慢慢地,欧洲人认识到了十字军绝不可能仅靠一番热情取胜。要想获得战争胜利,先要削弱穆斯林的力量。于是第四次东征的目标,定在了穆斯林世界的粮仓,埃及。

法兰西王国香槟伯爵提奥波德三世是本次十字军的军事领导人,他是一个善于鼓动的演说家,也是一个喜欢夸张声势的骑士贵族。他给威尼斯人的行动计划表明,预计共有四万人的部队将参与军事行动。这是地中海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船运订单,威尼斯人纷纷摩拳擦掌,整个城市叮叮当当地响起造船之声。如果这趟航程能按预定出行,威尼斯人将一举获得巨额利润与莫大的声望。

如果这趟航程能够出行。

出行前坏消息接踵而至。先是领导人香槟伯爵本人病逝,虽然教皇火速发动关系找到了新的接盘侠,但本次行动的威望已经剧烈下跌。欧洲的大军事主们纷纷违背了自己的诺言,最终赶到威尼斯准备参加东征的军事人员只有一万人,不到预定计划的四分之一,而他们筹措的费用甚至还不够支付这一万人的旅费。

威尼斯人气坏了。根据合同他们已经垫付了不少前期成本。对一个威尼斯人来说,要他亏本比要他命更令他难受。总督恩里克丹多洛饱受非难,每天如履薄冰。教皇和十字军首领也不想放弃行动,他们可不想成为有史以来最丢人的十字军,还未出发就得打道回府。威尼斯总督提出一个方案,让十字军以工代赈,先为威尼斯征服几个地中海的重要商业据点。这个方案只有一个问题,据点的所有人是基督徒!而教皇是不会同意将十字军东征变成一场雇佣兵大抢劫的。几个月的互相扯皮后,威尼斯的十字军已经耗尽了随身携带的补给,甚至已经连安全回家都做不到了。被逼急了的军队首领决定先听威尼斯人的再说。至于教皇的训诫,训诫又不能当饭吃。

在瞒着教皇的情况下,第四次十字军出发了。方向已经不再是穆斯林控制下的埃及,而是一系列地中海城邦。虽然拜占庭帝国早已拥护了自己说希腊文的东正教而不再奉拉丁语的罗马教皇为精神领袖。罗马教皇依然不打算用军事行动来惩罚还是信仰耶稣宗教同宗的拜占庭人。一旦知道十字军行动的目标有异,他立刻要求十字军战士前往预定的地点。然而开工没有回头箭。在一系列肮脏的政治阴谋后,年的君士坦丁堡迎来了一队彻头彻尾的强盗,而君士坦丁堡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保卫自己。

抢劫。这是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次失守。数以万计的财富被十字军战士掠走,在异教徒的进攻下从未遭到过的损失现在上演。不少可怜人躲进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以求保护自己。然而,杀红了眼的十字军根本没有顾忌同宗的高尚品质,他们甚至连圣索菲亚教堂都洗劫了一边。直到今日,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上还有四匹铜马雕塑,其奔腾豪迈的英姿足以给每个参观者留下突出的印象。这四匹铜马,就来自于圣索菲亚大教堂外的广场。

大教堂在遭受如此重创后,虽然得以重新装饰换新,却再也不曾回到如初的样子。十字军在打劫完君士坦丁堡后满载而归,再无前往埃及为上帝而战的雄心。而教皇,也在不久之后宽恕了他们。

到头来,威尼斯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好处。他们占领了不少交通要地并严重削弱了竞争对手拜占庭的实力,成为了地中海上最大的实力。恩里克丹多洛死后甚至得到了安葬进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礼遇。他的墓地在教堂的二层,宛如一个嘲讽的纪念碑,至今依旧在圣索菲亚教堂中可辨。

只是丹多洛不知道,他们削弱拜占庭的行动将造就一个巨大的恶果。

征服者穆罕默德

年,中世纪结束之年,君士坦丁堡城破之年,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造为清真寺之年。

被十字军进攻洗劫后的拜占庭再也没能恢复元气,甚至因为洗劫事件导致长期获得不了来自西欧的援助。与此同时,一股新势力正在安纳托利亚平原崛起。他们自称是突厥人的后代,他们将领袖称为苏丹,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是奥斯曼土耳其人。

穆罕默德二世,在古往今来的所有苏丹中,他都是最奇特的。他是一个梦想家。他的梦想,是夺走常年让奥斯曼如鲠在喉的君士坦丁堡,是彻底将这座欧亚大陆上的宝石攥入自己手中。

除了十字军的通过海路的打劫外,君士坦丁堡几乎从未被外界攻克过。他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整个城市从陆地攻击的展开面狭窄,且都用了厚重到投石机都无法攻破的城墙保护。在海上,君士坦丁堡虽然远不如全胜时期,但凭借秘密武器“希腊火”(可能是石油混合燃烧物),还是远比奥斯曼那根本没有传统的海军来的强大许多。攻克君士坦丁堡是一个历代奥斯曼苏丹都不得不放弃的梦想。这一次,穆罕默德二世,将要实现。

他首先改组了军队,吸收了先进的军事科技。乌尔班巨炮的铸造者是一个匈牙利基督徒,他先来到了君士坦丁堡推销他的巨炮铸造术。技术是好技术,可惜君士坦丁堡没钱。于是乌尔班转而向奥斯曼兜售。苏丹听到有一种巨炮能轰开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时,他的眼睛都在放光。他几乎没有讨价还价地就给了乌尔班想要的一切。在巨炮被铸造后的试炮前,专门派遣了传令兵通告全城避免人群惊吓。据说这次试射的声音,宛如“地动山摇”。

巨炮被铸造出来了,接下来的问题是运输到前线。苏丹为此动员了巨大的人力,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将道路铺平并架设桥梁,花费了几倍于巨炮的铸造成本,才将这几门宛如怪兽一般的大炮送抵前线。

然后是海军。苏丹虽是个梦想家,却不是个空想家。在外海训练一直可以包围君士坦丁堡的海军短期内并不现实,于是,苏丹想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他决定陆地行舟,将奥斯曼已有的小而零散的舰队搬入君士坦丁堡的海湾内,从而实现全面封锁。

那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是罗慕路斯,千年前这个名字曾建立了罗马城。而君士坦丁堡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君士坦丁十一世,历史要终结在开始的地方,君士坦丁堡会在君士坦丁手中陷落。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亲身作为基督教象征的千年后,迎来了伊斯兰教的时代。穆罕默德二世在最终的攻城战前,带领士兵朝着麦加的方向跪拜祈祷并许下诺言,一旦城破,他将允许士兵自由劫掠城池三天。而他作为苏丹,除了攻破城市的荣誉以外,他将分文不取。他是个可怕的统治者,他遵守了自己的诺言。这个坚毅的统治者在面对冲天火光的城市没有一丝的动摇,直到他看见了圣索菲亚。他满目崇敬地在教堂内做了第一次礼拜,用泥浆覆盖住教堂镶金的基督教壁画,在教堂内摆放好朝向麦加方向的神龛。至于恩里克丹多洛,他的墓被贪图富贵的土耳其人刨出,失望的土耳其士兵在没有找到随葬品后,将他的骸骨扔到了马路上,最终被野狗所啃食。

令人惊叹的是,即使遮盖了教堂金碧辉煌的内部,依靠惊人的空间尺度感,教堂依然营造出了庄严肃穆的景象。穆罕默德二世无疑对于这次神圣庄穆的礼拜影响深刻非常满意。他下令,从今往后的清真寺,都要按照圣索菲亚的模板来建设。

在圣索菲亚教堂的对面,矗立着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蓝色清真寺。这是一座有着六根宣礼塔的清真寺,是伊斯兰世界最顶级的清真寺之一。这座清真寺的一丝一毫无不透露着,这是圣索亚教堂的学生。

凯末尔

土耳其的首都并非在其最大最有影响的城市伊斯坦布尔,而是在一个内陆城市安卡拉。平心而论,这不是个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城市,要说城里数一数二的景点,除了博物馆外恐怕只有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陵寝了。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生在奥斯曼帝国之下的年,死在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后的年,他是土耳其的真正传奇。

15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凭借伊斯兰教的号召力是近东世界里最不可忽视的力量,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只有宗教的号召力是近东世界里有名的“西亚病夫”。没有能在国家精神层面走上民族主义,也没有能在科学技术上走上工业化,奥斯曼帝国已经垂垂老矣,国内全靠阿拉伯兄弟们一个个仍停留在部落化的低劣政治军事水平才能依然维持住帝国的完整。对外一旦面对俄国这种刚刚完成民族化和工业化的末等列强,立刻就被打回原形,更不要说面对英法。连英法民间支持的希腊独立势力,哪怕支持者中只有拜伦勋爵这种除了嘴臭压根不会实际打仗的,都可以让奥斯曼帝国不得不乖乖让希腊独立。

所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面对凶悍的德国人迟迟打不开局面,时任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就是那个至暗时刻的丘吉尔)提议柿子捡软的捏,攻克伊斯坦布尔打通地中海到俄国的水道侧面包抄对手。就技战术来说,这是个挺烂的计划。从登陆的主力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部队就可以看出,英国人压根就没把奥斯曼帝国当回事。而如果不是凯末尔,他们差点就是对的。

青年凯末尔是个军队中的刺头,是军队中的土耳其民族党人。他看出了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统治已经日落西山,这不稀奇,当时谁都能看出这点。稀奇的是他喜欢阅读法国启蒙学者的政治理论和土耳其民族的爱国诗歌。土耳其人自称是突厥人的后代,土耳其一词意为勇敢者,凯末尔想要的是抛弃伊斯兰教的普世精神,回归土耳其民族精神“makeTurkeygreatagain”。

苏丹政府当然不喜欢凯末尔,可是问题是他们也没得选。凯末尔是他们手下最得力的将军,几乎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给到处吃败仗的军队重新赋予战斗力,在达达尼尔的海峡上让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留下了一代人的伤痛。这种伤痛到今天还能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城市纪念碑中看到。

当然,凯末尔救不了奥斯曼帝国,苏丹自己都只能在一战后黯然离开,奥斯曼的核心地区,今天的土耳其即将被列强瓜分。这个时候,凯末尔重新站了出来,他鼓动土耳其人保护自己的国家,放弃了奥斯曼占领下其他阿拉伯人的土地,这次不是为了苏丹而是为了自己的民族而战。凯末尔胜利了,他给想要重建地中海霸权的希腊迎头痛击,让希腊重新感受到昔日土耳其军队的恐怖,土耳其成为了独立国家。

深知国家得来不易的凯末尔,在政治文化上做了件重要的事情。他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从教堂与清真寺的轮回中解放了出来。在他的命令下,圣索菲亚教堂内原被灰浆遮盖的基督教壁画恢复了金碧辉煌,四大哈里发的名字也依然悬挂,屋顶的六翼天使撒拉弗壁画第一次平等地注视着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凯末尔将圣索菲亚变为了一个博物馆,将土耳其从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变为了共和国。

而我希望,这就是圣索菲亚,这座即将迎来岁生日,这座世上独一无二的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这座宛如山丘一般的庞大纪念碑建筑的,最后一种用途。

后记

最早动笔写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在年土耳其之行后,然后一直没能写完。再次想写是年7月,听说埃尔多安又要将这个命运多舛的建筑重新变为清真寺,我想着我还差她一个告别。然后真的动笔又是在年的1月,在经历了那么多、旅行了那么多、被生活爆锤了那么多后,总算完成了一篇自己还能看过去的小文。

谨以此文纪念我第一次的出国之行。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愿你总是安好,你神圣的智慧(圣索菲亚的词意)常伴我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wh/2120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