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土游记三去卡帕多西亚只知道乘热气球住

发布时间:2020/7/22 15:11:14   点击数:

这些宛如置身天堂的相遇时刻,

有时转瞬即逝。

——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LP介绍卡帕多西亚的热气球是这样的

(此图版权属LonelyPlanet)

是这样的

(此图版权属LonelyPlanet)

还有这样的

(此图版权属LonelyPlanet)

志玲姐姐在那儿也乘了热气球,

照片上这位“村姑”真的是她吗?

(此图取自网络)

本文为“亚非八国探索之旅”——

1、《三毛的撒哈拉、褒曼的卡萨布兰卡、YSL的马拉喀什|我的环摩洛哥12天自驾之旅》、

2、《迦太基的废墟、巴尔多的弹孔、汉尼拔的传奇|突尼斯,我的5天4夜自驾之旅》、

3.1、《尼罗河,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埃及10天自驾旅行之一:从亚历山大港到开罗》、

3.2、《尼罗河,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埃及10天自驾旅行之二:从开罗到卢克索》、

3.3、《尼罗河,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埃及10天自驾旅行之三:从卢克索到阿斯旺、阿布辛贝、赫尔格达,回开罗》、

4、《带本《圣经》去约旦》、

5、《在黎巴嫩自驾,穿行于七千年腓尼基文明和“战争火药桶”之中》

6、《是谁把爱神维纳斯的故乡——塞浦路斯一分为三?》

7.1、《土游记(一):奥斯曼建筑幽灵般伫立,番红花,空山村,花头巾闪现……》

7.2、《土游记(二):安卡拉,土耳其文明之“锚”》

之续篇。

曾在蒲甘看热气球,

在日出时分万道霞光中冉冉升腾,

在万千佛塔晨雾缭绕间悠然飘荡;

接着被《花样姐姐》种草,

憧憬着能像志玲姐姐她们一样,

乘着热气球凌空飞翔,

然后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

世界上最适合乘热气球的地方,

在这趟漫长旅行未始之前,

我早早就把去那儿乘热气球列入愿望清单。

然而,现实的骨感往往令人无奈和绝望,

我们在卡帕多西亚待了4天,

天色始终阴翳,

小雨连绵纠缠,

满心的期待一天天落空,

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懊悔。

~1~

从安卡拉至卡帕多西亚,

自驾km,车程4h,

想着途中有几个景点,

还要赶去格雷梅(Goreme)看日落,

一早便收拾停当自驾出发。

出城50km,

途经土耳其第二大盐湖——图兹湖(TuzGolu)。

土耳其的天空之镜

人家晒的美照是这样的

我见到的景象是这样的

但见无边无际的湖水呈现淡淡的粉紫色,

清柔,安宁,水色天光,浑然一体。

图玆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烈鸟聚居地之一,

每年5~8月,上万只火烈鸟

从非洲大陆迁徙至此,繁衍栖息。

可以想象,

届时这里将会是怎样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象。

可惜时值四月,

火烈鸟杳无踪影。

在风中摆一通POSE、拍几张美照后,

继续前行。

在一个十字路口,

有一个挺大的服务区,

站在麦当劳门口已望得见远处HasanMountain的皑皑雪峰,

我知道,

去卡帕多西亚的自驾之行必须在此转弯了。

HasanMountain是一座活火山,

海拔米,终年积雪。

万年前的火山爆发,

造就了卡帕多西亚的类月地貌。

格雷梅镇外的山坡上,

有一株挂满蓝眼睛的树。

在土、希这两个敌对国家旅行,

蓝眼睛有一致的辟邪传说。

~2~

卡帕多西亚位于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高原的东南部,

面积达多平方公里,

东西跨度约公里,南北公里,

核心位于格雷梅、乌尔居普(Urgup)、阿凡诺斯(Avanos)三个小镇之间的峡谷地带,

呈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

以壮观的火山岩群和密布的石林而闻名于世,

被称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

其间的格雷梅国家公园和石窟建筑于年入遗。

这里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地球十大美景之一,

《星球大战》等影片的取景地,

世界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

站在这片伟大而灾难深重的卡帕多西亚大地,

你会想起其地质构造历史——

海床隆起,火山喷发,地震无数;

你会想起近万年来地中海几大文明的更替和几大强国的争战。

很少有一个地方,

拥有如此多的灾难,

如此多的文明累积,

如此多的人类创造,

合奏出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的雄奇交响。

而人性中的伟大与丑恶,

在此过程中也展露无遗。

站在高处,

看这里独特的地貌和人类在其中的创造和争斗,

似乎有了一些上帝视角的感觉。

根据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的说法,

由于非洲板块和阿拉伯半岛板块(漂移速度更快)向欧亚板块挤撞,

导致安纳托里亚高原隆起,

高密度的海底岩石俯冲到土耳其低海拔的近大陆地区,

迫使富水岩层向下插入地幔中,

生成气态岩浆,

最终在万年前的卡帕多西亚,

造成当地三座火山喷发。

第一批喷发的火山灰形成软岩,

随后喷发出更为坚硬的玄武岩,

但喷发量和覆盖范围显然没有第一批来得巨大。

岩浆经冷却、钙化、变成凝灰岩,

经日晒、雨淋、风蚀,

形成眼前的风光大片景象:

高原被雨水冲刷成峥嵘嶙峋的巨大峡谷,

连绵数公里的造型各异的石林,

(部分石林顶部仍有硬石残留),

粉色、白色、赭色、棕色和灰色的岩层递进。

接着人类的活动在此地开始出现,

留下新、旧石器时代的黑曜石工具、

闪米特人的器物、

赫梯、亚述、波斯、高卢、马其顿、希腊、罗马、帕提亚、蒙古人、拜占庭和奥斯曼统治之下的遗址。

卡帕多西亚这个名字是波斯人起的。

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在其著作中称,

他们最早是“白叙利亚人”,

是圣经中诺亚第三子雅弗的儿子米设的后代,

所以被称作“米设人”,

如今则被称为“卡帕多西亚人”。

游客们最想看到的是被罗马、阿拉伯人迫害而逃亡的拜占庭僧人,

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

以刀砍斧削笔绘,

在峭壁和石林,

留下的世界上第一批教堂和修道院、居所和壁画,

以及挖掘出来的规模宏大的地下城市,

如已开放参观的

德林库尤地下城(DerinkuyuUndergroundCity)、

卡伊马克勒地下城(KaymakliUndergroundCity)。

而那些壁画和洞穴,

千百年来已被异教徒损毁得所剩无几、面目全非,

连一块完整无缺的都没有,

残存的部分则被用来观光、卖钱。

年,法国神父纪尧姆·德热法尼翁来到这里,

发现山岩和石柱里那些奇特的教堂和修道院,

里面残存着大量宗教壁画,

方明白基督教在这里一直有流传和延续。

于是,他出版了专著

《拜占廷艺术的一个新省份:卡帕多西亚的岩石教堂》。

由此,

卡帕多西亚受到西方宗教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其罕见的历史人文价值成为人们的研究课题,

每年有几十万欧洲人到此瞻仰和考察。

~3~

我们预订的是一家位于格雷梅的洞穴酒店。

酒店依山而建,

房间都镶嵌在岩柱里,

从下面看,如蜂巢状,

错落有致,神奇莫测。

酒店大堂和前台位于一间宽敞的洞穴房间,

装饰布置得温馨、雅致。

chenckin后,

向长得像耶稣、气质忧郁的老板提出预定热气球,

他说:

“看天气情况,这几天难说。”

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

他旋即宽慰道:

“反正要待几天,总有一天可以吧。”

嗯,但愿老天开眼。

转身遇见缀有金箔的圣像,

问老板:“你是基督教徒吗?”

“不是,我是穆斯林,

这里没人信基督教。”

话音未落,

他已提起我们的行李,

带我们去位于顶层的洞穴房间。

拾级而上,一步一景,

整个格雷梅随着我们上升的高度,

如一幅画卷徐徐打开,

在这片不大的山谷里,

鳞次栉比的房屋与山坡石林相依相偎,交互融合,

形成难以分割的整体。

客房内布局得当,

装饰精美,

所有的织物、饰品、器具和物件都充满浓浓民族风,

令人耳目一新。

老板向我们介绍道,

他家祖祖辈辈住在这冬暖夏凉的山洞里,

这里独特的地貌是由沙积岩高原被雨水侵蚀、切割而成,

易挖洞,

但太过疏松,不致密,不坚硬,

易渗水,易磨损,易掉沙,

所以地面和卫生间墙壁要贴上硬石。

这是一次与一般酒店

完全不同的有趣的体验。

我坐在房间门口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底下看我。

格雷梅原是个仅有3、40户人家的小村庄,

旅游业蓬勃兴起之后,

如今已达多户人家,

大多是外地来开饭店、酒店、旅行社的。

咱大天朝也有人在此从事旅游业,

满大街的汉字让人瞅得心里热乎乎的。

如此漂亮整洁的酒店、民宿

在这里比比皆是,

不少已成一定规模,

还有好几家正大兴土木建设。

整个小镇都属于格雷梅国家公园,

但仅占卡帕多西亚一小部分。

小镇内外到处是一望无尽的石林,

千石嶙峋,万岩峥嵘。

有的仅高几米,

有的则高达十几、二十米;

有的细若木杆,

有的大如碉堡。

岩石表面光洁,

呈浅红、土黄、乳白、赭色、棕色和灰色,

随着阳光和云影的变化不断调整着自身的色调。

聪明的当地人利用这些天然石柱建房造屋。

他们把石柱凿开挖空,

装设门窗,建成石屋,

颇似咱陕北黄土高坡的窑洞。

外面看起来毫不起眼,

可一走进,

顿觉豁然开朗,

空间并不狭仄,

设施一应齐全,

配饰极具特色。

在温暖的灯光下,

勾起对体验原始穴居生活的向往。

日落时的格雷梅是最美的,

后面一道长长的山脊呈玫瑰色,

那就是著名的玫瑰谷。

Googlemap上有好几处标着FairyChimneys(精灵烟囱),

问老板:

“到底哪里是真正的FairyChimneys?”

老板说:

“这里到处是FairyChimneys,

你住的房间就在FairyChimney里面。”

卡帕多西亚的洞穴酒店很多,

大多是民宿,

网上预订时,

都说自家是洞穴房间(caveroom)。

而真正的洞穴房间是凿建在山体、岩柱里的,

如是在平地用石块搭建起来的,

并不是洞穴房间,而是石屋(stoneroom),

住宿体验也会完全不同,

这在订房时必须特别留意,

不要被“蒙骗”了。

~4~

游玩卡帕多西亚,

跟团的可按下图走红、绿、蓝三条一日游的路线,

费用含车、英文导游、接送、景点门票和午餐,

在酒店、网上旅游平台或街上旅行社都可预定。

红线最经典,集主要景点之大成;绿、蓝二线各含一座地下城,前者的亮点是在Ihlara峡谷徒步2h。

若自己走,就得包车或自驾,

买一张卡帕多西亚博物馆卡

(MuseumPassCappadocia,内含基本景点门票,45里拉,3天有效),

即可遍览卡帕多西亚多数地方。

我们买的是土耳其博物馆通票,

涵盖全境多个博物馆,

里拉,15日有效。

一卡在手,只感时间不够。

~5~

我们的三天行程如下:

第一天:基本按红线走,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GoremeOpenAirMuseum)

-Uchisar-鸽子谷(PigeonValley)

-OrtachisarCastle-TwinFairyCimneys

-AsmaliKonak-AktepeHill

(又名红河谷,RedValley,SunsetPoint)

-Urgup-DevrentValley

-ZelveOpenAirMuseum-Fairy-Pasabag

-大鸽房(Cavusin)-爱情谷(LoveValley,又叫情趣谷,)-玫瑰谷(RoseValley)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

卡帕多西亚最大的奇石博物馆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内的半壁教堂

卡帕多西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自4世纪后一直是基督徒避难和传道之地。

当时基督徒为了躲避罗马帝国的迫害和屠杀,

逃难至此,

在山丘、石柱、石窟中开挖建造各种房屋,

有教堂、学校、食堂、居所,

里面互为贯通。

格莱梅露天博物馆,

有30多个残留着精美壁画的石窟教堂和清真寺,

空间都不大,只能容纳3~5人。

壁画的内容以圣经为主,

特别精美的,如黑暗教堂,

需另收10里拉门票,

里面不允许拍照。

Uchisar城堡在格雷梅镇外公路边上,有两座多米高并列的山丘,昔日为防御外敌入侵,在山上建了Uchisar城堡。Uchisar是个小村庄,早在公元前年就有人类居住。这里的石林平均高度20多米,有整个地区最大的鸽子屋群,从上到下十几层,保护较好,一排排特别整齐,看上去就像巨大的蜂巢,相当壮观。鸽子屋内有三层,最底层是养牲畜的,上面两层是客厅、房间和小阳台。通往各楼层的通道大小不一,不是锈蚀斑斑的铁梯就是崎岖的羊肠小道,最窄的仅一条石隙,若铁梯或小道因年久失修,则可望而不可即。据说40年前,这里的鸽子屋尚住着约20万人。自从入遗后,房价升了十倍,后深受游客欢迎的洞穴酒店进驻,更抬升了市场价格。现在类似可住人的洞穴房屋,约人民币15万元一幢。

Uchisar城堡的背面

Uchisar城堡所在鸽子谷

鸽子谷因到处都是鸽子洞而得名,

都是当时到此避难的基督徒挖凿的,

里面养的都是信鸽,

用来传递信息,

食物匮乏时也被当作食物。

鸽子粪还是很好的肥料。

现在已经听不到鸽哨,看不见鸽影。

Uchisar城堡下的酒店

TwinFairyCimneys,这对精灵烟囱,

我喜欢称其为“双子座”。

AktepeHill(SunsetPoint),

又名“红河谷”,

想必这里的日落极其壮美。

可惜我们在午间途经此地,

因时间关系不可能再回头来看,

幸好格雷梅不差观赏日落的佳处。

我把这块石头叫作“骆驼石”

在Zelve露天博物馆,我一举起相机,

她俩就很配合地拗起造型。

教堂里的精美壁画一般不允许拍摄,

导游就在外面的展板前详细讲解。

Zelve露天博物馆内的圣像已荡然无存

这些巨大的蘑菇石太可爱了,

像不像黑皮鸡枞菌?

黑皮鸡纵菌

一对拍摄大片的新人,

新郎官是害羞还是不情愿?

拍写真的少女

大鸽房(Cavusin)

与Uchisar城堡的鸽子屋有的一比

爱情谷,也叫情趣谷,

为何叫这两个名呢?

看看这片石林的形状就明白了。

旁边还有个蘑菇谷(MushroomValley),

也是差不多的景观和意思。

在格雷梅与玫瑰谷之间也有一片精灵烟囱,

岩体呈淡黄色和灰白色,

质地都是坚硬的石头,

如锥如塔,如烟囱如石笋,如蘑菇如城堡,

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玫瑰谷

玫瑰谷,爱情谷,鸽子谷……

在这里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无不惊艳,无不奇妙。

格雷梅荟萃了世界各地的美食,

这家店的木炭烤馕香气诱人,

又有咱“大众点评”加持,

那就在此大快朵颐吧。

樱桃汁、闷罐牛肉汤和柠檬鸡

“土耳其春卷”自然比较???洋人的口味,

与中国春卷、越南春卷那是霄壤之别。

第二天:游览2座地下城——德林库尤地下城和卡伊马克勒地下城

卡帕多西亚的地下城,

迄今已发现36座,

但当地人会告诉你,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问酒店老板:

“难道有上百座?”

他耸耸肩说:

“可能更多,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城市网络。”

这个庞大的地下城市网络,

隐秘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类月地表下,

被完好尘封千百年。

每座地下城相对独立,

延绵数公里,

有地道通达,组成一个庞大的地下城市网络。

规模小的住几十人,

规模大的能容纳上万人,

总的可容纳10万人以上。

那么,

其修建者究竟是谁?

为何修建?

又如何修建的呢?

这些谜团长期困惑着人们,

直到近年,

考古学家在地底下发现了闪米特人用过的石斧、石刀,

方大致理出线索。

最早的挖凿者应该是3,多年前的赫梯人(Hittites),

他们是闪米特人的一支

(今生活在西亚、北非的大部分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及叙利亚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都城位于安卡拉东面的哈图沙什(Hattusas),

据德林库尤地下城不过km。

而在卡帕多西亚西南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黑曜石石场,

不远处又有9,年前的人类古城遗址,

因此,

这些地下城极可能建造于3,年前。

后来这里成了基督教徒的避难所,

但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关于他们在此生活过的记载,

人们根据洞穴墙壁上的图案,

推断他们是基督教徒。

原来基督教开始兴起之时,

为逃避罗马统治者的迫害,

圣保罗带领第一批信徒离开耶路撒冷,

迁徙来到地势险要、适宜躲藏的卡帕多西亚,

建立了小亚细亚第一个基督教区,

在修建教堂的同时开凿地下城作为藏身处,

以抵御外敌的入侵。

公元4世纪初,

君士坦丁帝、提奥多西帝意识到基督教是可用来巩固其统治的新兴力量,

遂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宣布宗教信仰自由。

这时,

卡帕多西亚已成为基督教传播与研究中心,

修建了大量教堂和修道院,

地下城的规模和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

公元8世纪初,

基督教内部爆发因教堂中圣像使用而引发的宗教迫害,

地处偏远的卡帕多西亚,

再次成为教徒们的避难处。

公元9世纪,

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入侵,

卡帕多西亚依然是基督徒的藏身处。

又过了几百年,

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来到这里,

建起奥斯曼帝国,

躲在这里的基督徒,

只得逃离,否则必须改信伊斯兰教,

地下城逐渐被废弃。

卡帕多西亚,

在政权更迭、战争演变、宗教冲突的血雨腥风中,

饱受蹂躏和摧残,

地上已然断壁残垣,

惟地下城暂且安然。

 

地下城结构断面图(此图来自网络)

从格雷梅到地下城的公路上,

路旷车稀,

我们先去稍远些的德林库尤地下城。

GPS显示目的地已到,

眼前却是一座朴实无华的小村庄,

简单的几排屋舍,

老头们在路边闲坐,

孩童在追逐玩耍,

根本不像人车涌动的旅游景点

停好车,去寻售票处,

像无头苍蝇般瞎转,

此时一个导游模样的带着三两游客过来,

便尾随他们来到一处平房前,

看见那个熟悉的世遗标志,

以及德林库尤地下城不起眼的入口处。

德林库尤地下城是当地最早被发现和挖掘的。

年有一村民装修自家房屋,

在地下室的墙壁后意外发现了一间密室,

沿着密室通道向下走,

竟然发现了一座尘封地下近千年的大城。

这也是迄今为止最深的一座地下城,

距地面55米,约有18~20层,

目前仅开放参观8层。

每层面积约2,平方米,

层与层之间以石梯相连;

有个入口供人通行,

各层入口之间均有一个直径约1~1.5米的圆石盘,

如有外敌来袭,

只要扳动暗设机关,

圆石盘就会自动封住洞口。

地下城的通道连绵不断,

相当于现在的公路街道,

但没有警察,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收费站。

那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如何保安全、保通畅,

真的超乎想象。

这些地道,由泥石铺就,有的是台阶;

有宽敞的,也有仅容一人通过的,

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有的筑有城防工事,

有的设有逃生通道、机关暗道、甚至陷阱;

有的曲里拐弯似断头路,直至尽头方见回转通道;

有的低矮须猫腰屈腿通过,

有的空间宽阔开朗。

从地面到底层,

有直径一米左右垂直的通风换气井52眼,

最深达85米,

空气可顺畅流通,

在洞中基本没有憋气之感。

在纵横交错的地道两侧,

开凿着大大小小的房间约1,个,

第一层是卧室、厨房、餐厅、起居室、酿酒作坊、酒窖和马厩;

第二层是设有圣坛的教堂;

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洗礼堂、教会学校、避难所和军械库,

墙壁上凿有通话孔,

还有专作墓葬用的洞穴;

最底层则是储水库。

难以想象,

两千年前,这批基督徒们不愿背叛自己的信仰,

为躲避罗马人的迫害和屠杀,

宁肯钻到几十米深的地下艰难生存和传道,

构建了如此庞大而完善的一座地下城。

这里城市功能完整,生活设施齐全,

地上有的,这里基本都有,

且常年恒温在13~15摄氏度,

最多可容纳6万人在里面生活。

他们是如何进行规划设计的?

如何凭借当初简单低下的劳动工具和生产水平,

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出如此巨大而完善的构造?

还有排风换气系统、给排水系统、

城市恒温系统以及功能齐全的城市构造?

挖出来的土方去哪儿了?

粪便是如何处置的?

那么多人竟未留下一丁点粪便痕迹,

可见他们很注意卫生,

但也使研究者失去通过粪便残物分析他们生活状况的机会。

地下城是古人创造的人间奇迹,

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非凡想象力

至今令人感佩和叹服!

 

从德林库尤往北10km,

还有一座稍后挖掘的卡伊马克勒地下城,

在现今已发现的地下城中是规模最大的,

两城之间有一条地下通道相连。

要不是GPS显示已到,

我们还以为走错了,

因为在这个基督徒曾经避难的地下城的上面,

赫然竖立着一座清真寺,

地下城的入口竟在高高的宣礼塔下。

同德林库尤相比,

这里多了些旅游配套服务,

游客络绎不绝,团队游大多到此参观。

卡伊马克勒地下城的内部布局和构造,

与在德林库尤看到的大同小异,

仅开放3层,但空间宽敞多了。

尽管在地底下兜兜转转半天并没觉得缺氧,

然而在重见天日的一瞬,

我还是大大地舒了口气,

毕竟几十米深处的地方是暗黑、狭小、逼仄、压抑的,

幽闭症患者着实不宜。

出口处陈列着那个类似碾子的巨大圆石盘,

旁边的注释是滑门(SlidingDoor),

不仅使我想起约旦尼波山上的那扇几乎一样大小的圆石门,

两者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约旦尼波山上的圆石门

那里是摩西升天之地

第三天:游览阿凡诺斯

离开格雷梅去阿凡诺斯,

临别依依,

不断地从后视镜回望渐渐远去的风景,

真的是“一步三回头”、“一别三挥手”。

天气终于转晴,

本以为即使与热气球无缘,

在临别之际看一眼它们在天空五彩缤纷飞舞的样子也好啊,

可现实依然是——

“可怜只有零零落落两三只啊……”

再不舍,也完美地失之交臂了。

热气球实际上是中国人发明的,

也就是传承至今的天灯、孔明灯的3.0版,

最开始用以传递军事信号,

后用于祈福祈愿、旅行游玩。

热气球的飞行有严格的天气要求,

飞行速度完全取决于风速,

所以飞行员要先看天气、测风向,

才决定是否起飞。

热气球下面的篮子中间放置着液化气(或甲烷)燃料罐。

格雷梅的热气球共有多只,

好几家公司在经营,价格相差大,

区别在于公司品牌与乘坐人数。

人少,篮子显得宽敞,活动空间大,价格就高些。

公司历史悠久的一般来说价格也高些,

Royal公司每人欧,

Sultan公司每人90欧,

20人一球,

再多人会很挤,转不开身,但价格会便宜些。

飞行路线根据风向各有差异,

时间差不多都是1h左右。

结束后会有香槟,

其实并非香槟,而是一种不带酒精的果饮。

这是多么美妙的旅行体验啊!

乘着热气球慢慢升空,

在半空欣赏石林日出,

俯瞰漫山遍野的蘑菇石、鸽子屋和精灵烟囱,

遥想当年在这片充满梦幻的神奇土地上的历史演变,

怎不叫人感慨万千、泪流满面?

但是,

没有人会告诉你,

搭热气球必须清晨4、5点起床,

在酒店门口苦等旅游公司来接,

在寒风凛冽的热气球上要待1h,

该拍的照拍完了就是犯困,

激动的泪水也可能是因为缺觉打哈欠或日光刺眼……

这么一想,

心情好多了,

也不觉得懊丧了哈哈~

在阿凡诺斯土耳其最长的克孜勒厄尔马克河畔,

抬头遥望格雷梅,

只见一只夹在电线间的孤单热气球,

仿佛一个被囚禁在五线谱里的音符,

早已失去了颜色。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土游记(四)》。*部分图片取自网络。往期选粹:

1、《寄生虫》:车厢里的味道(附诗二首)

2、巨富长,至今流传着30年前庄忠强说的话“佐罗是英雄,我就叫保罗吧。”

3、在黎里,金宇澄收到父亲的加急电报:“即使天仙美女也不许见面。”

4、百年遗珍,惊艳时光:上海的十处美国老建筑(二)|陈纳德与陈香梅的爱巢

5、“永年路:偏安一隅,群星闪耀”(续):几人知晓美术大师张光宇,一代宗师四段婚姻叶浅予

6、上海哥伦比亚住宅圈:雷文、邬达克、孙科、蓝妮的璀璨烟花(1-3)

7、“百年愚园路,半部上海史”(1~9合集)

8、苏州河,河滨大楼,多少爱与哀愁(合集)

CC私人旅行笔记

用心写好每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ys/1834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