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独家报道第二届中国肉鸭龙头企业技术总

发布时间:2021/5/1 10:51:24   点击数:

骄阳似火,绿树成荫。年6月30日,第二届中国肉鸭龙头企业技术总监沙龙在山东青岛世园寒轩酒店隆重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山东农业大学水禽岗位科学家刁有祥教授、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张秀美研究员、信得科技李朝阳董事长、新希望六和动保中心李志中副总经理、益客集团种禽平台生物安全张金强总监、温氏集团耿伟博士、荣达农业总经理助理徐伟等全国肉鸭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共34位。

本次会议由信得集团市场部王艳雷总经理主持。

会议共分为三部分,与会专家报告、企业经验分享以及圆桌论坛。

首先,信得科技集团李朝阳董事长致开幕词。

李朝阳董事长首先代表信得科技对在座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这次沙龙汇集企业技术专家,理清专业困惑,希望大家能从本次沙龙中有所收获,推进肉鸭产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专家报告一、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站长,教育部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农业科学审稿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所长,世界禽病学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副秘书长、理事,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禽流感防控专家小组成员刁有祥教授。

报告题目:《规模化种鸭场疫病流行情况与防控》

刁教授的报告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禽流感是影响养鸭业的重要疫病、坦布苏病毒感染反复发生、呼肠孤病毒感染危害增加、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危害依然存在、鸭瘟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

山东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所长刁有祥教授

(一)禽流感是影响养鸭业的重要疫病

一、禽流感的介绍

1、禽流感的流行情况,一年四季都在流行,

2、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增高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以往认为水禽对禽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目前所有的水禽,无论是家养水禽还是野生水禽都可以感染发病与死亡。2.从实验动物的数据来看,早期的分离毒株,对实验动物或是小白鼠的致病时间同比目前的分离毒株时间要长。3对实验动物脏器组织的亲嗜性而言,早期的分离毒株在小白鼠的少数脏器繁殖,而当前的分离株可在全身各脏器繁殖,从而造成动物严重的脏器病变,加速动物的死亡。

3、禽流感病毒变异,防控难度加大。禽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已通过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而发生变异。

4、候鸟。野鸟在禽流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野鸟携带禽流感病毒比较普遍。2、跨区域迁徙,流动性大。3、携带禽流感病毒污染水域广阔,是持续传染的源头。4、控制难度大。

5、低致病性禽流感危害增加。1、以激发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2、产蛋鸭产蛋量急剧下降,从80%~90%,降至10%~20%,软壳蛋畸形蛋增多。种鸭初产蛋下降外,孵化率、受精率下降。孵出的雏鸭一周内死亡率较高,且已发生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

6、高抗体水平下依然有流感的发生

7、饲养管理不良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包括温度:过低、忽高忽低。湿度:过低。通风: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通风量过大。天气突变:大风、雾霾、沙尘、寒流。

二治疗

1、抗病毒药物:黄芪多糖:饮水,连用4-5天

2、抗细菌药物: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安普霉素、阿莫西林,饮水,连用4-5天。

三禽流感的预防

1、加强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建设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场,提高养殖水禽。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良好的饲养管理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特别防止冷应激,鸭群依法变得临界度为16℃。保持昼夜温差不超过3-4℃,特别注意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经常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以降低应激反应。

3、严格隔离、消毒。严格鸭群与外界的隔离,保持舍内卫生,加强消毒措施的落实,确保鸭群健康。1、环境消毒。2、人员消毒。

4、疫苗免疫接种。使用h5、h7和h9灭活疫苗,接种后两周产生保护力,可以抵抗本血清型的流感病毒,抗体维持时间一般为10周以上。免疫时注意:1、h5/h9/h7疫苗均需要免疫。2、h5疫苗免疫时需进行试验。3、h9/h5临界保护滴度为6.01og2。.4、接种部位。颈后部下1/3处皮下注射或胸部肌肉注射,针头向下与皮肤呈45度。

(二)坦布苏病毒感染

该病是年春夏之交发生于我国江浙等地的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表现为种鸭和蛋鸭产蛋下降,产蛋率从80-90%,降至10-20%,严重的降至10%一下。目前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一、当前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

1、该病主要感染鸭,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鸭均能感染。不同日龄的鸭易感染性不同,雏鸭、产蛋鸭最易感,育成鸭有一定的抵抗力。

2、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冬春:产蛋鸭多发。夏季:雏鸭多发。

3、该病既能水平传播,也能垂直传播。

4、野鸟、蚊子在该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5、病毒没有明显变异。通过对分离的坦布苏病毒的E/NS5基因测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源性均在99.5%以上,表明坦布苏病毒目前尚未发生显著变异。

为什么出现免疫失败。因为有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它与蓝耳病病毒有一样的共性。

二、症状

1、雏鸭、育成鸭

1、自然发病鸭主要见于15-25日龄,病鸭瘫痪、站立不稳,行走时双脚向外开叉,呈八字脚,头部震颤,走路容易翻滚,腹部朝上,两脚呈游泳状挣扎。

2、病鸭腹泻,排白绿稀便。

2、产蛋鸭:产蛋下降。突然发病,大群精神尚好,采食下降,粪便稀薄、变绿。产蛋下降,从90%降至10-20%,死亡率不高,零星死亡。个别鸭精神抑郁,流泪,喙出血。

3、剖检变化。雏鸭、育成鸭:病毒性脑炎

4、治疗

1、抗病毒中药:大叶青、板蓝根、黄连、黄芪为主。黄芪多糖饮水。

2、抗菌药物: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阿莫西林、新霉素、强力霉素饮水。连用4-5天。

5、预防

1、加强管理,避免应激,做好蚊虫、野鸟的防控

2、加强消毒

3、免疫预防

(三)呼肠孤病毒感染危害增加

1、呼肠孤病毒是具分节段的双链RNA基因组的一类病毒,分布广,病毒粒呈球形,大小在60-80nm之间的20面体结构,10个核酸片段,至少有12个血清型。

从50-60日龄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开产,发病率约10-20%,种鸭表现为关节肿大、瘫痪。

2、治疗:加强饲料管理,注意环境卫生,补充营养,减少应激反应等。头孢类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拌料。

3、预防:呼肠孤病毒的抵抗力极强,鸭群感染较普遍,高密度饲养模式及大多养鸭企业生物安全措施不能完全到位等因素,对此病的净化非常困难。

(四)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危害依然存在

治疗方法:1日龄注射小鹅瘟抗体,每只0.5毫升

预防方法:1、加强对孵化室、育雏舍的消毒。空舍15天以上。2、种鸭接种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开产以前接种。

(五)鸭瘟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

一、当前鸭瘟得流行特点。

1、雏鸭发病增多,现在20日临沂下的雏鸭发病较多。

2、无明显季节性。现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且在冬春季节多发。

3、免疫失败不断发生。种鸭场多次免疫鸭瘟疫苗后,依然有鸭瘟的发生,免疫失败不断发生。

4、发病率、死亡率高。鸭群一旦感染鸭瘟,死亡率达90%,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当前严重危害鸭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二、症状和剖解变化。

三、免疫失败的原因。

1、鸭瘟病毒是否变异?通过鸡胚基因检测,鸭瘟病毒很稳定。

2、鸭场是否存在免疫抑制病毒。流感h9感染、呼肠孤病毒感染。

3、免疫操作:免疫剂量、免疫次数、是否免疫

4、疫苗质量:病毒的含量

四、预防措施

鸭瘟弱毒疫苗免疫:25-30日龄,鸭瘟弱毒苗(4头份/羽)、80-90日龄,鸭瘟弱毒苗(5头份/羽)、-日龄,鸭瘟弱毒苗(6头份/羽)皮下注射。

五、治疗:用鸭瘟疫苗6-8倍量注射,配合免疫增强剂饮水。

专家报告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山东家禽》杂志主编。兼任山东省政府畜牧兽医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制品学会理事;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家禽科学》名誉主编,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科技副县长,山东六和集团总兽医师。张秀美研究员。

报告题目《养殖场生物安全与用药实践》

张秀美研究员的报告主要阐述了两点内容:一、为什么要老生常谈生物安全?二、养殖用药面临的问题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张秀美研究员

一、为什么要老生常谈生物安全

当前养殖业面临的新形势

1、环保压力

畜禽养殖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病死畜禽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亟待解决,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2、资源环境

土地资源紧张,养殖可用土地严重不足,且用地成本高;

粮食和饲料原料资源严重不足,大豆、玉米等对进口依赖较重;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后备人员严重不足;

水资源紧缺,很多地方的水质达不到养殖用水合格标准。

3、疾病风险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养殖密度不断加大,养殖环境日趋恶劣

多重感染与并发感染现象严重

旧病未除,又添新病

无药可治,无药可用

养殖场疫病防控思考:1、鸭群发病是个综合因素导致,并且只是因为病毒和细菌,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ys/2079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