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发展 >> 俄商船队转向东方,中国等国抓住机会大赚一
或许让欧盟诸国始料未及的是,仅从贸易和经济层面来说,俄乌冲突意外地形成了“只有欧洲受伤”的“悲惨结局”。据参考消息报道,受西方制裁的影响,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双边交易额大幅下跌。报告显示,俄方货船在今年第三季度抵达欧盟国家港口的次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0%。
在这一背景下,莫斯科方面的政策调整相当灵活,直接转向东方,加强与亚洲贸易伙伴的合作。据悉,俄罗斯商船队扩大了运往中国、土耳其和印度等国家的货运量,亚洲诸国作为市场、大宗商品交割地和转运中心的价值,也在显著增加。
从数据来看,今年第三季度,俄罗斯货船停靠土耳其港口的次数高达次,同比增长44.6%。有消息人士披露,欧盟的一些企业正暗中通过土耳其获得俄罗斯的能源和金属,安卡拉方面则从中赚取大量“中介费”。可以说,土耳其因俄乌冲突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亚大陆桥”。
在同样的时间段,俄罗斯商船停靠中国港口的次数达次,同比增长17%。截至今年9月份,中俄之间的双边贸易额高达亿美元,同比增幅超30%。据俄媒报道,为打破西方制裁,俄方正向友好国家降价出售货物,并在这些国家的港口将部分货物转移到悬挂他国旗帜的船只上,以便运往西方多国出售。
不难想象,这些运往中国港口的俄罗斯商品,不仅出现在中国超市的货架上,也在中方货船和列车的运输下,销往世界各地。
当然,这种“躺着赚钱”的生意,自然也少不了印度。众所周知,早在今年3月,新德里方面就瞄准“倒卖俄罗斯石油”这一商机,争取到了俄方的“超低折扣价”。据印方数据,仅在今年7月~8月,俄印能源交易额同期增加万欧元,猛增5.7倍,俄罗斯也一跃成为该国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如今,大量俄罗斯石油源源不断地销往印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和中东国家或美国产出的石油混合在一起,去掉所谓的“俄罗斯石油‘标签’”,然后被销往欧洲。
不难发现,欧洲诸国死撑着维持对俄制裁,其实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这些国家离不开产自俄罗斯的诸多物资,但为了维护“反俄”这一政治正确,就只能以掩耳盗铃的方式通过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二传手”的转售,继续获得俄罗斯的商品和能源。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必然需要额外支付因转售而产生的差价,即用高价购买对俄制裁之前的物品,这是何苦呢?制裁俄罗斯的欧洲诸国,又岂不是在制裁自己?
总之在全球化的时代,俄罗斯有的是办法打破西方的封锁和制裁,所谓的“俄罗斯将沦为经济孤岛”的说法完全是谬,唯有欧洲沦为了不折不扣的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