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历史 >> 追求军队宗教纯洁却毁了战斗力奥斯曼帝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自诩是真神的代言人,是信众的主宰,即便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阿古柏等势力都对他们万里跪舔。有意思的是在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史上,信仰纯洁的时代反而容易翻车,甚至出现了异教徒的孩子战斗力才强的怪现象。
奥斯曼帝国的发家是占据了丝绸之路的终点站之一的布尔萨,靠着香料和丝绸的税收,苏丹们有了战争第一桶金。他们把扩张的目标对准了分裂中拜占庭帝国,为了节省战争开支,苏丹们打着消灭异教徒的口号招募了大量虔诚的信徒充当义务兵。苏丹们靠着这些战士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很多地盘,就在巴耶济德一世志得意满时他遭到了瘸子帖木儿的挑战。
帖木儿同样提出了为真神而战的口号,并联络了小亚细亚众多酋长。年7月28日安卡拉战役爆发,巴耶济德一世发现自己的军队中只有加尼沙里禁卫军还能替自己卖命作战,受到宗教感召而来的义务兵要么投敌,要么出工不出力。战役的结果是巴耶济德一世兵败被俘,这给了后世苏丹一个教训:信仰是双刃剑,自己能用别人也能用。
因此重新开局的奥斯曼帝国不再提信仰第一,它的核心就是各种社团(各种宗教以社团为单位自治,犹太社团就负责犹太人的自治)和行会(所有城镇居民必须有行会身份),东正教教会(君士坦丁堡被攻克后大牧首就投降了帝国)甚至成了它最好的帮手。鲁米尼亚(罗马人的地方,即巴尔干被征服的基督教地区)地区提供了不但提供了兵员的六成,还贡献了几乎所有加尼沙里战士。每隔5到7年,奥斯曼帝国就在基督教地区抽取“血税”,被征发地东正教神父会配合征兵官员把符合条件的孩子都送到兵营接受挑选。这些外国孩子会接受六到七年的严格训练,最后成为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加尼沙里战士。
苏丹们也知道异教徒是帝国富强的根本,他们尽量不踏入异教徒的教堂,因为按照惯例他踏足的地方必须变成清真寺,强行改变臣民的信仰对他们来说是赔本买卖。
帝国被征服的36个国家中,社团和行会对苏丹来说都各有用处,犹太社团、亚美尼亚商会给他们提供了财富,拉古萨共和国提供了大炮和商船,塞尔维亚人提供了重骑兵和火枪,克里米亚鞑靼人提供轻骑兵和奴隶,阿尔巴尼亚人提供暴徒、骗子、精锐士兵、走私商人等苏丹喜欢和讨厌的各种行当,就连手下败将热那亚人也培训了帝国最早的海军。
每年奥斯曼帝国都要把每年应当缴纳的税金分配个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上层人物,由他们负责征收。奥斯曼的苏丹们也以众多宗教的保护人自居,甚至保存了希腊罗马时代的众多古迹。到了17世纪真神的信徒终于有了直接进入禁卫军的权利,奥斯曼帝国的军力也就飞速下降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白癜风专家百姓放心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s/1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