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历史 >> 小心帅你一脸堪称惠州版太阳的后裔
人物档案
姓名:刘珪年龄:36岁
入党时间:年4月
工作岗位:驻惠陆军第42集团军某特战旅保障部部长
刘珪带领的连队被誉为“尖刀”,
而他被誉为“刀尖”。
突击,只见一名身材精干的男子,从12米高的楼顶一跃而下,身体顺着滑降绳准确突入二楼一米见方的窗户内,一枪击毙“暴恐分子”。射击,他在左手受伤的情况下右手迅速拔枪,利用脚后跟“咔嚓”一踢子弹上膛,枪响靶落。越障,牵引横渡、高空云梯等二十余个障碍物连贯通过。
原来,他就是陆军第42集团军某特战旅保障部部长刘珪。今年6月,刚刚升任旅保障部部长的刘珪作为某集训队军事教员,为队员进行军事课目表演。“军人生来为战胜。岗位有别,使命却相同!”演示结束,刘珪现身说法为大家作动员。
“将简单动作练到极致才能一招制胜!”如今已走上领导岗位的刘珪手持军事跳伞、潜水和高级狙击手等8个专业证书,熟练掌握20多项特战技能和56种特战装备操作方法,曾创下旅队8公里逆水划舟、米高空定点跳伞等训练纪录。
嗷呜~简直
狠狠地帅了小今一脸!!
必须为宝宝们好好介绍一下这位刘珪
他最引以为豪的一个“强军梦”:
“连队是尖刀,我要当刀尖”
该旅是一支精锐的战场突击力量,被誉为“南国利剑”,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全军的训练尖子,有3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10公里武装越野、8公里逆水划舟、米高空定点跳伞,纪录的创造者就是刘珪。担任连长时,刘珪带领的连队被誉为“尖刀”,而他被誉为“刀尖”。
年12月,刘珪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从小就向往军营。年10月,已是湖南大学大二学生的刘珪投笔从戎,来到海南省军区某旅。年,刘珪考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年毕业分配到原广州军区某特战旅。
从军校以“全优”成绩毕业的刘珪,却接连遭受尴尬:第一次10公里负重越野,被老兵们远远地甩在后面;第一次跳伞,在机舱口发抖,站了半天才敢跳下去……
从不服输的刘珪没有气馁,他抓紧点滴时间训练。10公里负重26公斤越野,别人每天跑1趟,他跑2趟,还加绑2.5公斤的沙绑腿。实在难以支撑时,刘珪便拿出清凉油用舌尖猛舔一下,让辛辣味刺激自己顶下去……通过千锤百炼,刘珪熟练掌握了20多项特战技能和56种装备操作方法,6个科目成绩刷新部队纪录,被官兵誉为天上能飞、地上能打、水下能潜的“三栖”尖兵。
年9月,刘珪和13名战友一道,被派往土耳其安卡拉特种作战学校学习。作为特种兵,刘珪自身条件不算太好,身高不足1.7米,体重60公斤。在一次负重25公斤7.2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前,身材魁梧的土军专职体能教官塔克“轻蔑”地说:“在这里,以前、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有人超越我的越野纪录。”
此时,刘珪和战友们已在野外进行了6天6夜的“魔鬼训练”,每人每餐只有一小块面包,经过疲困、饥饿和伤痛的考验,身体和心理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迎着塔克傲慢的眼神,刘珪横下一条心:要为祖国荣誉而战,为中国军人争光!
挑战过程中,刘珪紧紧“咬”住塔克:“追上他,超过他,不能输……”硬是把塔克甩在身后,第一个冲过终点,并打破了这个项目的纪录。
安卡拉特种作战学校学员淘汰率高达70%,学习结业考核时,14名中国学员无一人被淘汰,刘珪凭总评第一的成绩,荣膺“年度优秀学员”。毕业典礼时,校长奥特沙专门给刘珪赠送了一把土耳其特种部队匕首:“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品格和意志!”
刘珪把每一个简单动作不断重复,
直至练成绝招。
他最能保持的状态:
“打仗和准备打仗”
年10月,从土耳其学习归来,刘珪被任命为该旅二营一连连长。刚当连长的刘珪第一次组织连队进行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发现有的战士抄近道,有的水壶里不装水,有的防毒面具不带滤毒罐。过后不久,他把连队拉到一条直直的县道上——这次,爱抄近路的战士落到了后面,水壶没水的渴得嗓子冒烟,没带滤毒罐的通过“染毒地域”时呛得直流泪。
“军人的状态只有两种:打仗和准备打仗。训练场可以抄近路,但战场没有近路可抄。”训练结束讲评,刘珪语重心长,“少跑一米,子弹就会追上你!丢弃一个滤毒罐,就是丢弃生存的希望。”
年底,一连参加全旅5公里重装越野考核,队伍刚要出发,却被刘珪叫停:“全部回去,换作战靴!”考核结束,向来“领跑”的一连丢了冠军。大家把怨气纷纷撒到鞋子上:“要不是连长让我们穿作战靴,保证能拿第一。”
迷彩鞋轻便灵巧,作战靴沉重坚硬。一名老班长向刘珪提议,像5公里越野这样的训练,还是换回迷彩鞋。一向倡导军事民主的刘珪却不容商量地拒绝:“打仗穿什么,咱们训练就穿什么。”
老班长觉得有点委屈:“你是连长,听你的!”刘珪回答:“错!是听战场的!”
3个月后,旅里组织战备拉练,途中突遇大雨,山路泥泞,其他连队官兵连连滑倒,有的通过荆棘地时还被扎伤,只有一连的官兵走得稳稳当当,第一个到达指定地域。
在刘珪的带领下,一连官兵不仅穿鞋与众不同,就连打靶射击也显得颇为另类。射击考核,战士们一路搜索到靶壕边上了,却找不到一个目标。
靶都没有,还怎么考?大伙儿一琢磨,可能是考核保障出了问题,一个个背着枪返回集结地域。
“零分!”刘珪判定。“靶都没有,怎么打?”有人不服。
“顺我手指方向看。”刘珪指向靶壕侧后方的灌木丛,里面隐约露出3个半身靶,有的还是“侧身”,不细瞅根本看不到。
“打靶训练又不是找靶训练!”
“敌人会老老实实地站在正前方给你打吗?把敌人想得太简单,你就太简单了。”
重新考核,刘珪带领小组队员突入射击地域,抬手就是一枪,草丛中弹出来的靶标应声倒地。紧接着,山包后、小树旁,不时出现靶标,刘珪左突右闪,又将5个隐蔽靶逐枪放倒。
训练场是战场的预演,未来战场上的对决,往往在训练场上已经分出了胜负。对于特种兵而言,训练上的每一个细节,不仅影响成败,甚至决定生死。
日常训练和生活中,刘珪对官兵们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潜伏训练,每名官兵侦、吃、住、藏范围不超过5平方米,粪便、尿液不能留下任何痕迹;狙击手击发后不可急于下一次射击,要间隔片刻,这样既便于隐藏自己,又可让枪管冷却,提高射击精度;子弹袋、背囊上外露的背带必须用胶布缠住,避免挂到树枝留下行动痕迹……
一位将军如此感慨:在一连,处处都能闻到打仗的味道!
正是有了刘珪的高标准严要求,该旅才锻造了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尖刀连队;正是有了刘珪实战砺兵的“魔鬼训练”,才涌现出了“障碍飞人”龚拥政、“格斗之王”吴勤涛、“狙击高手”童楚雄等一批身怀绝技的特战精英。
日常训练中,
刘珪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
他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有知识,有个性,爱思考,有世界眼光”
年4月,美国成功解救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船长,美军特种部队悄悄接近被劫持船只,狙击手在起伏的海面上猎杀3名海盗,是行动中最关键的部分。
这一战例让刘珪开始修正自己的特战观念,进一步认识到现代特种作战是“人的战争”,战斗员的素质、理念至关重要。
一切为了实战,一切为了生存。以手枪射击训练为例,通常,手枪必须双手协力才能拉枪机上膛。在实战中,队员在手臂负伤或者攀爬悬崖、楼房时,如何单手持枪上膛?
肩膀擦枪上膛?抬脚擦枪上膛?刘珪和战友们最初研究出的战法并不奏效:手枪套筒目标小,不容易受力,无果而终。能不能用脚后跟往上勾,踢枪上膛?一天晚上,刘珪躺在床上苦思冥想。
为掌握手和脚后跟的距离,睡觉时,刘珪请战友把自己的右手和右脚跟绑在一起趴着睡;刘珪还向上级请示,在营区内随身携带手枪,充分训练,把握脚后跟踢击的方向和力度。
多次踢枪上膛,刘珪的靴底磨出了缺口,上膛的声音也越来越清脆悦耳。
每当有战士向刘珪请教“绝招”时,都会听到这一句——“哪有什么绝招!一个最简单的动作重复几千次,练到了极致,就是绝招。”
年11月,刘珪带领连队执行广州亚运安保任务,为练好房间突入的破门动作,他分解为破门时机、毁门技巧、突入方式3个步骤。一个踹门动作,反复练习多次,踹烂了60多扇门。
年10月,营里组织攀登考核,刚当上连长的刘珪却排在全营干部的后面。一天上楼时,刘珪萌生想法:干嘛要走楼梯呢?攀上来不行吗?还可以锻炼提高训练成绩。
刘珪找来两根绳子绑在三楼的楼梯口,下楼就沿着绳子一下滑到底。上楼则把绳子系在腰上,双手攀上去。
“谁这么大胆,给我下来!”营长检查部队时发现有人在爬墙。刘珪开始“耍赖”:“我训练上不去,营里也没光。就让我练吧。”
刘珪也曾被人质疑“哗众取宠”,他坦然一笑,不去争辩。
只有放眼世界,才能把部队带到高山之巅,特种作战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侦察和破袭层面,而更强调高度的专业化和严密的组织性。
短时间内进行全球部署、联合作战、千里奔袭解救人质……非常规作战行为愈加依赖特种兵。“这小伙子,有知识,有个性,爱思考,有世界眼光。”时任旅政委刘玉成如此评价刘珪。
战友情深
“打仗我带多少人出去
就一定带多少人回来”
刘珪和他的士兵们形成的那种割不断的生死情谊,感动了许多人。在特战旅采访,东时记者总能听到战士们说:“老连长有句话最感人,打仗我带多少人出去,就一定带多少人回来。”
年6月21日,某伞降训练场晴空万里。飞机慢慢爬升,时任连长的刘珪带领20名新战士坐在舱内,做伞降的最后准备。舱门打开,强烈的气流呼呼地往机舱里灌。
接到跳伞命令后,刘珪纵身一跃跳出舱外,战士们跟着他依次往下跳,突然,一阵强气流袭来,把新战士陈波连人带伞卷进刘珪的伞中。这是跳伞时最危险的情况之一,他几次试图操控降落伞飞离刘珪,都失败了。
“别慌,我来!”刘珪迅速调整伞衣,希望将两个伞衣分开。可是随着气流的涌动,两个伞衣交叉缠绕,伞绳越绕越紧!与此同时,两人的高度瞬间降到了米。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割断一个人的伞绳抛掉主伞。可在这个高度上,能否在落地之前打开副伞并无把握,割断自己的伞绳,等于险上加险。
刘珪和陈波几乎同时抽出了匕首,准备割断自己的伞绳。
“不要动!我来!”刘珪大吼一声。
“刷!刷!刷!”1根、2根……刘珪以最快的速度割断了自己主伞的7根伞绳。
米!两只主伞仍然缠在一起。这时,刘珪想都没想,一把拉开飞伞柄,抛掉自己的主伞,他随即成了“自由落体”。
耳畔疾风呼啸,刘珪的下坠速度越来越快,地面已越来越近,他甚至听到地面上战友呼喊着“连长!连长!”
刘珪拉开副伞的瞬间,伞绳勒得身体一阵剧痛,副伞成功打开,让他转危为安。刘珪安全着陆,战士们大喊“连长”,从四面八方奔来,紧紧抱住刘珪。大家说:“连长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兄长,值得托付生命。”
年3月,刘珪连队接受“信任射击”训练的任务,这是全军特种作战的试点。在中国军队,这属于绝对的“新鲜事物”。
这颇似影视剧中,神枪手分毫不差地击落目标头顶上的气球或靶标。训练要求是:模拟击毙劫持人质的歹徒,要求一人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举起靶子,而特战队员在25米外精确射击。
这是在挑战战友之间的信任、默契。反复模拟训练之后,战士们在实弹射击时依然不敢举靶,更不敢射击。
“看我的,跟我上!”刘珪第一个上前举靶。射手一班长龚拥政瞄了很久,迟迟不敢扣动扳机。“我相信你。”刘珪的平静,让龚拥政稳住心神,准确命中目标。
早在年11月,连队就开始组织“传递爆炸物”课目训练,6名队员以一深坑为中心,面对面围成一圈,传递引燃的TNT炸药块,要求在爆炸前1秒内将它抛入深坑。
“在战场上,信任训练的目标就是,敢把你一侧的安全交给我。”刘珪说,特种兵都是各个部队挑选出来的精英,互不服气。在刘珪所在连队,只要一句“战场上战友就是你的后背”,矛盾就会化解,战友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死相依的情感。
刘珪手持军事跳伞、
潜水和高级狙击手等8个专业证书,
熟练掌握20多项特战技能
和56种特战装备操作方法。
特别的浪漫
他用子弹给妻子打出一颗心
说起刘珪的“话少”,他的妻子陈娟有例为证:“一次我俩坐长途车,我讲了一路的话,他就讲了3个字:哼、哈、嗯。这个人,就像庙里的木鱼,敲一下响一下,不敲不响。”
可有一次,陈娟却被刘珪“无言的倾诉”震撼了、感动了。
那天,陈娟赶到部队为刘珪过生日。晚上,陈娟突然被一阵大叫惊醒,原来刘珪在说梦话:“注意隐蔽!注意掩护!”
“哎,咱俩结婚纪念日快到了,你准备送我什么礼物?”陈娟推醒了刘珪。“别闹了,明天还训练呢!”刘珪一句话,差点把陈娟气哭!
第二天,连队如期进行手枪实弹射击训练。举枪、瞄准、击发,枪口对准靶纸,刘珪打出一发发子弹。
“验靶!”靶子立在面前,大家傻眼了:平常百发百中的连长今天一个10环都没打着,竟然还有3个5环。
刘珪呵呵一乐,用红笔把8个弹孔连起来。原来,他用子弹在靶纸上打了一颗左右对称的“心”。
“给,媳妇,这是送你的结婚纪念日礼物!”那天,刘珪将“红心靶纸”递到陈娟面前,陈娟顿时泪眼婆娑……
“嫂子来了,连长用子弹给嫂子打出一颗心!”刘珪用钢枪打出来的浪漫,感染了一连的战士们。
刘珪简历陆军第42集团军某特战旅保障部部长,湖南安化人,年12月出生,年4月入党,个人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被全军表彰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爱军精武标兵”“优秀指挥军官”“优秀基层干部”,被原广州军区授予“矢志打赢模范连长”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3次。
光荣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和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年度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年在全国作巡回事迹报告,近三万名观众参加,在全国全军引起了强烈反响。年10月份,光荣出席了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受到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
来源:东江时报,记者:刘豪伟,通讯员:濮照丛纬义,由今日惠州网综合整理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赞赏
长按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哪里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s/1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