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历史 >> 地均GDP是什么数据出炉,东莞全
中国
城市GDP总值
最新数据显示,不包含港澳台,有17个城市的GDP总值已经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去年佛山GDP达到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上海依然高居首位,去年GDP达到亿元;北京以亿元位居次席;深圳以亿元位居第三位,已领先第四名广州超过亿元。而第五名重庆相比广州仅差不到30亿元,南京有望超过天津跻身全国十强。年GDP50强排名,广州第四岌岌可危
年,深圳修订后GDP破2万亿大关,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取代广州成为GDP第三城市。短短不到5年时间,广州GDP排名可能下滑至第五位。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年GDP以亿元排名第四位,重庆GDP为亿元位居第五位,二者差距不到30亿元。重庆追兵已近在咫尺,广州与深圳的距离还进一步被拉大,两者从年的不到亿元扩大至亿元以上。除了前四可能发生变化外,前十榜单中天津的位置也岌岌可危。天津年GDP为亿元位居第十位,南京GDP以亿元位居第十一位,两者相差不到80亿元。去年天津GDP增速4.8%,南京GDP增速7.8%。如果今年保持这样的GDP增速,南京将取代天津成为GDP第十城市。GDP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改革开放初期,GDP前10强有北京、天津、沈阳、青岛、大连等5个北方城市;而如今北方城市仅剩北京、天津两个城市(不出意外年GDP十强将仅剩北京一个北方城市)。经济南强北弱已成现实,GDP前50强城市分布同样如此。数据显示,50强中北方城市仅16个,南方城市则多达26个。江苏占的数量最多,达到了9个,其次是浙江7个,山东6个,而广东有4个。广东万亿俱乐部城市和江苏持平,均为3个。去年,佛山成功进入万亿俱乐部,GDP达到亿元。地均GDP50强排名,深圳狂甩北上广杭
中国
城市地均GDP
GDP往往反映地区经济总量情况,但不能反映地方的经济密度和活力。地均GDP,是指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反映土地的使用效率,也可以部分反应此地的工商业密集程度。地均GDP是一个反映产值密度及经济发达水平的极好指标,它比人均GDP更能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程度和经济集中程度。以地均GDP来排名的话,深圳毫无悬念成为全国第一。数据显示,深圳年以每平方公里创造13.48亿元GDP位居第一。上海位居次席,每平方公里创造6.02亿元GDP。东莞、厦门、广州等城市每平方公里GDP均超过3亿元,佛山、无锡、苏州、北京、南京等城市每平方公里GDP均超过2亿元。在北上广深杭5个城市中,深圳地均GDP是上海的两倍多、广州的4倍多、北京的6倍多、杭州的14倍多。相比较GDP排名,部分城市的地均GDP排名将有大幅度提升。GDP排名33位的厦门,地均GDP排名第4,提升29名;GDP排名41位的嘉兴,地均GDP排名第16位,提升25名;GDP排名19的东莞,地均GDP第三位,提升16位。此外,泰州、常州、佛山、无锡、扬州等城市地均GDP排名显著高于GDP排名。显然,对于拥有大量乡镇土地的城市来说,地均GDP排名对他们并不是很公平。比如GDP排名第5位的重庆,地均GDP尚且排不进前五十位。另外,哈尔滨、昆明、长春等城市地均GDP排名较GDP排名也出现大幅度下降。地均上市公司市值排名,深圳是广州的20倍多
除了GDP、地均GDP指标外,上市公司数量、市值也是一个直观反映地区经济强弱的指标。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包括A股、港股、美股上市公司在内,北京市注册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22.46万亿元,位居第一;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12.31万亿元位居次席;上海上市公司总市值近8万亿元位居第三位。此外,杭州以6.24万亿元市值位居第四位,广州、仁怀市、佛山、南京等城市上市公司市值均超过万亿元分列第5至第8位。以单位面积上市公司市值衡量区域经济强弱,深圳的优势更加明显。数据显示,深圳每平方公里上市公司市值超过61亿元,位居第一位。第二位是北京,每平方公里上市公司市值13.69亿元。上海第三位,每平方公里上市公司市值12.56亿元。此外,杭州、佛山、珠海等位居前列。相比较而言,深圳每平方公里上市公司市值是北京、上海的近5倍,杭州的16倍多,广州的20倍多。小小的深圳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以上市公司市值看,深圳已经有19家上市公司突破千亿市值,包括互联网龙头的腾讯控股,总市值超过3.6万亿元,略低于阿里巴巴位居全国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二位,后者市值接近3.8万亿元。中国平安则是保险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市值超过1.3万亿元。相比较北京以央企为主、上海以国企为主的经济格局,深圳的企业以民企为主。在千亿市值公司中,只有华润置地、中国广核等4家是央企,多数为公众企业或者民营企业。此外,深圳的经济结构相对全面得多,千亿市值公司中既有金融地产,又有科技制造以及互联网。另外,还有以迈瑞医疗为代表的医药生物行业,以及快递企业顺丰控股。第四档城市最多,9个,0.1-0.4亿元,分别是揭阳、惠州、潮州、茂名、湛江、汕尾、阳江、肇庆和云浮。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前面说了惠州,在大湾区里还有肇庆位于这一档。惠州0.37,而肇庆多少呢,0.15,太低了。这就是阿方一直没怎么推荐肇庆的原因。广东“地均GDP”大起底叫大家看一个指标:地均GDP。
我们习惯拿GDP来做衡量的标准;而在评比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时,往往又喜欢拿人均GDP来做标杆,这些其实都不是很准确!而地均GDP,则可以更准确的反应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地均GDP,是指每平方公里所创造出来的GDP数量,它不仅可以反应出一个城市的土地有效使用效率,还可以客观的反应出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是一个比人均GDP更准确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评比标准。地均GDP:
深圳第一,东莞第二,广州第三
佛山4,珠海5,中山6
总体来看。榜单大体分为几个档次:
第一档是绝对领先级,只有1座城市:深圳,13亿
第二档是3亿元级别,有2座城市:东莞和广州
第三档是2亿元级别,有2座城市:佛山和珠海
第三档是1亿元级别,有2座城市:中山和江门
第四档是0.1-0.4亿元,有9座城市:揭阳、惠州、潮州、茂名、湛江、汕尾、阳江、肇庆和云浮。
第五档是0.1亿元以下,有4座城市:清远、韶关、梅州和河源
广东各城市地均GDP发展失衡。同样属于广东省,深圳年地均GDP达到13.33亿元/平方公里,而河源年地均GDP仅为0.07亿元/平方公里,地均GDP为0.07亿元/平方公里还有韶关和梅州。清远高一点,0.09。深圳第一
地均GDP远超北上广
作为绝对领头羊,其地均GDP达到了13.33亿元每平方公里,地均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市地均GDP为每平方公里4.75亿元。深圳可谓遥遥领先,无人可望其项背。
深圳年GDP为.09亿元,上海年GDP为.32亿元,北京年GDP为.3亿元。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深圳居于北京、上海之下,而且短时间内经济总量基本无法赶超北京、上海。
但是深圳地均GDP远超北京、上海,位居榜首。这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深圳房价全国第一,深圳房产一点即燃。
地少钱多,不抢怎么有房。
东莞超广州、北京
地均GDP东莞全国第三
第2档是3亿元级别,一共有两座城市,东莞市和广州市,东莞市超过了广州市。
东莞年GDP在排名榜前几位中并不亮眼,但其地均GDP位居排名榜第二。东莞年GDP为.5亿元,比广州少.1亿元,差距甚大。但东莞年地均GDP为3.85亿元/平方公里,比广州多0.67亿元/平方公里。
疫情期间,除了深圳,东莞这个小兄弟也不甘落后,出现了抢房潮,背后的原因还是造富能力杠杠的。也有不少人预言,东莞均价会超过广州。从地均GDP的角度看,是很有可能的。
东莞有多牛!不仅超广州,还超过北京,仅次于深圳和上海。
在前四大城市中,三个一线城市入列,而首都被北京却被东莞所取代,不幸出局了。北京面积大、山区多。东莞地少钱多人口也不少。各项指标都很棒。
以下是常说的人均GDP分析
全球
世界
中国人均GDP
收藏细读
年过去了,虽然这一年的总体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首次超1万美元!
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会发生什么?
一、人均GDP达1万美元是一个坎儿
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均GDP达美元,比年的美元增长了10.1%,已接近1万美元的门槛。那么,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国家,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是什么状态?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的小国有毛里求斯、多米尼加、格林纳达、赤道几内亚等。这些国家人口少则十几万,多的也不过上千万,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真正值得研究的是20国集团(G20)。G20是19个国家加欧盟,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突出。G20中,美、日、德、英、法、意、加这七个西方国家,人均GDP最少的意大利也有3.4万美元,其它都在4万美元以上,而人均GDP最高的美国更是达到了约6万美元。即便中国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但跟前述西方七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G20中的韩国,人口多万,人均GDP约为3.2万美元,与人口多万的意大利比较接近。再过不久,意大利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可能会被韩国超越。G20中三个明显落后的国家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南非,人均GDP分别为大约美元、美元和美元的水平。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的人均GDP分别为6万美元、2.1万美元和1.5万美元,他们都属于人均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不适合进行比较。如果去掉欧盟和上面提到的14个国家,G20就只剩下中国、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5个国家,巧合的是,这5个国家的人均GDP正好都在1万美元附近扎堆!人口最少的土耳其有多万人,巴西人口2亿多,俄罗斯和墨西哥都为1亿多。这些国家与中国可以进行一番比较。此外,还可以再加入一个G20之外的国家——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口多万,是G20以外国家中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而人口较多的。很多人对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以下简称“俄巴墨等国”)的经济发展有些陌生,下面分别是他们的人均GDP增长轨迹。图为-年俄罗斯以美元计人均GDP
图为-巴西以美元计人均GDP
图为-年墨西哥以美元计人均GDP
图为-年土耳其以美元计人均GDP
图为-年马来西亚以美元计人均GDP
可以看出,俄巴墨等国都是从年左右开始人均GDP高速增长,用了10年左右时间翻了三四倍,在-年间纷纷冲上人均GDP1万美元。然而,接下来近十年时间,这些国家围绕着1万美元不断震荡。这不是偶然的,说明这些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在人均GDP1万美元附近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模式碰到了瓶颈,人均GDP1万美元真是一个坎儿。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均GDP增长曲线很光滑,还没有陷入瓶颈的迹象,不久后就会超过俄巴墨等国。虽然舆论不时会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面临各种经济困难,但那是以6%的“保底”经济增长为背景的,在增长的基础上,有一些结构性问题也是正常的,不会出现像俄巴墨等国那样,连以美元计的人均GDP都不时出现震荡大降。图为-年中国以美元计人均GDP
二、这是中国不得不提的巨大优势
人均GDP增长轨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俄巴墨等国发展过程及前景的不同,但很多人更想知道的是,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其现实表现与俄巴墨等国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国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产业发展状况几个方面来看。中国号称“基建狂魔”,基建能力比俄巴墨等国明显强得多。但其实,中国在基建方面发力的时间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也就近十年才全面赶超俄巴墨等国。中国在基建上优势最大的当属高铁,因为在所有庞大的基建系统中,高铁网络所需资金、技术及组织能力几乎最高。俄罗斯有一条公里长的高铁,连接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最高时速为公里,相当于我国的动车。俄罗斯想将高铁从莫斯科扩展公里连接喀山,再于年扩展到叶卡捷琳堡,远期甚至想跨越0公里连到北京。但年后,国际石油价格大跌,俄罗斯陷入了经济困境,没有资金继续其宏大计划。年的巴西,经济繁荣。为迎接年里约奥运会,巴西一度想修建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的高铁,全长约公里,预计耗资亿美元。然后,巴西的繁荣转瞬即逝,后陷入经济危机,放弃了高铁计划。墨西哥也曾有耗资44亿美元的高铁计划,从墨西哥城到第三大城市克雷塔罗,全长公里,时速公里。年11月6日,中国铁建本已中标墨西哥此项目,但由于美国因素、墨西哥自身因素等交织在一起,项目很快被墨西哥总统否决。因出现毁约,墨西哥最终赔给中国铁建2.7亿人民币。年1月底,墨西哥宣布上述高铁计划无限期搁置。马来西亚近几年也在高铁建设上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新加坡到吉隆坡的“新马高铁”计划,全长公里,时速公里。马来西亚上届的纳吉布政府本已跟新加坡完成签约,但年新任总理马哈蒂尔上台后又取消了,赔偿给新加坡上亿美元。此外还有马来西亚跟中国合作投资上百亿美元的东海岸铁路,其建设过程也充满了波折——开工后一段时间就暂停了,大幅削减开支后又于年重启。相比之下,土耳其高铁发展得还不错。土耳其从年开始建设高铁,安卡拉至埃斯基谢希尔、安卡拉至科尼亚、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等线路相继建成通车,线路总长为公里,形成了“小网络”。后来,土耳其又规划了安卡拉到伊兹梅尔、安卡拉到锡瓦斯,安卡拉到布尔萨等几条支线,还准备在伊斯坦布尔和保加利亚边境之间建设高铁。如果建成,土耳其高铁网络会形成一定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中已经实力较强了。图为土耳其高铁线路图(红线为主干,黄色为计划的支线,五个标U的是有地铁的城市)
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2.23万公里,约占世界的60%,长度为日本的8.5倍,由于我国人口是日本的10.8倍,所以人均高铁长度相比日本稍低。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增至2.5万公里;年底,又增至2.9万公里,这一年,我国人均高铁长度也超过了日本;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更是达到了3.5万公里,占世界比例升至70%。也就是说,短短三年中国增加1.2万公里高铁。人均GDP跟中国差不多的俄巴墨等国,增加几百公里高铁都需要很久,虽然这些国家也有需要、有规划,但高铁建设速度、资金投入和中国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即使考虑到中国人口规模跟经济规模是俄巴墨等国几倍到十几倍,但还是能看出基建组织能力的巨大差距。中国另一个优势较大的基建项目就是高速公路。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年底这个数字将接近15万公里,约是美国的1.5倍。中国高速公路已形成密集网状,投入了海量资金。俄巴墨等国修几条高速公路不难,难的是修成网状,缺乏所需的大量资金。俄罗斯地域辽阔,天寒地冻,沿路人口稀少,修高速公路收益不高,所以一直没有高速公路。近年来,俄罗斯准备修一条公里长的高速公路,连接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到欧洲运输距离最短的高速线路中的关键一段。巴西号称有20万公里“高速公路”,其实大都是铺了路面的公路而已,按照这个统计方法,中国有约万公里。巴西达到中国高速公路等级的线路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总体来说,巴西公路收费昂贵,路况很差。巴西国土面积跟中国相当,公路系统却相差很大。根据美国CIAWorldFactbook数据,马来西亚高速公路里程为公里,土耳其为公里,墨西哥为6公里。即便这些国家的人口和国土面积较小,但高速公路里程依然严重不足。三、中国基建远远甩开俄、巴、墨了?
中国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方面的建设能力确实强,但在整体基建方面,中国并没有跟俄、巴、墨等国拉开太大差距。这里我们来看人均水泥产量和人均粗钢产量这两个数据。水泥和粗钢是基建的基础材料,其产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建力度。年,中国的水泥产量约为22亿吨,占全球55%,人均水泥产量约为1.57吨,总量及人均皆为世界第一。如果去掉中国,世界人均水泥产量为0.29吨。近几年,俄罗斯水泥年产量约为5万吨左右,人均年产量约0.37吨,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巴西是南美洲的水泥生产大国,年和年水泥产量都是约7万吨,人均年产量约0.34吨,跟俄罗斯差不多,但受经济危机影响,巴西年水泥产量已降至5万吨;年土耳其水泥产量为8万吨,人均产量约1吨,算是比较多了,跟中国差距不大;墨西哥水泥产量常年在0万吨左右,人均产量为0.27吨,相对较少;马亚西亚年产水泥万吨左右,人均约为0.5吨。年中国粗钢产量为9.28亿吨,占全球51%,也超过了一半,人均粗钢产量为0.67吨,如果去掉中国,世界人均粗钢产量为0.14吨。图为中国与世界粗钢产量
同期俄罗斯粗钢产量为万吨,人均产量0.吨,数据较好;巴西粗钢产量万吨,人均产量0.吨;土耳其粗钢产量万吨,人均产量0.46吨,仍然不错;墨西哥年粗钢产量在万吨左右,人均产量0.15吨,接近巴西;马来西亚年粗钢产量约万吨,人均产量与巴西、墨西哥相当。从人均钢铁、水泥产量来看,中国相对俄巴墨等国有一些优势,但人均差距并非大到不可想象,土耳其人均钢铁、水泥产量也是世界水平的三、四倍。因此,中国人均钢铁、水泥产量并没有跟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的俄巴墨等国拉开太大差距,俄巴墨等国也在进行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怎么样算是拉开太大差距呢?印度人均钢铁、水泥产量只有中国八分之一到九分之一,城市外观跟中国差别太大。我们再以地铁(指“地铁交通网络”,包括地面快轨)为例。截至年6月,中国33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超公里,上海以公里的长度居于首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现有地铁长度还远远不够。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喀山、萨马拉、下诺夫哥罗德这7个城市都有地铁。后5个城市只有一两条地铁线路,规模很小。莫斯科年就有地铁了,现有14条线路约公里,之后将扩展到公里;年,圣彼得堡第一条地铁通车,现在5条线路约公里。俄罗斯地铁总长多公里,约是中国的八分之一。考虑到两国的人口数量,地铁发展水平其实差不多了。巴西也是7个城市有地铁,分别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巴西利亚、阿雷格里港、累西腓、萨尔瓦多。其中,圣保罗是巴西最大城市,人口约万,地铁线路共6条,总长97公里;里约热内卢地铁有3条线路,总长58公里;巴西利亚地铁总长约41公里。巴西地铁没有俄罗斯那么大规模,历史积累差一些。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有12条地铁线路,总长公里,在美洲仅次于纽约;第三大城市蒙特雷有2条地铁线,总长32公里。十年前墨西哥的人均地铁长度高于中国,如今早就被中国超过。土耳其5个城市有地铁,分别为伊斯坦布尔、安卡拉、伊兹梅尔、布尔萨、亚达那。其中,伊斯坦布尔有6条线,总长公里,另外还有3条线路在建;首都安卡拉有5条线,总长64公里。按人均地铁长度来算,土耳其跟中国水平相当,基建也是土耳其的优势产业,不可小觑。马来西亚只有首都吉隆坡有地铁,主要是建在地面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约公里。从人均地铁长度来看,目前中国还没有明显超过俄、巴、墨等国,但是再过五年,中国的人均地铁长度就能跟这些国家拉开较大差距,网状地铁将成为中国大城市的标配。总体来看,中国基建能力虽是优势,但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人均水平还不够好。但中国强在持续发力,再过十年不仅能远远甩开俄、巴、墨等国,估计也能全面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四、人均GDP1万美元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再来说说国民收入及生活水平。
收入
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其中,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为元。也就是说,中国人均月收入为元,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为元。就算按2个工作人口养1个人来算,全国劳动人口人均月收入约0元,城镇劳动人口月收入约元。
这看起来并不算多,很多人也觉得这与人均GDP超1万美元该有的水平似乎存在差距。
出现这种错觉是因为,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据测算,年中国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的有1.4亿个家庭,大约4亿人,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增加。此外,中国很多人收入变动较大,增收速度快,统计起来代表性不足。
俄、巴、墨等国的居民在收入方面是什么状况呢?
年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俄劳动人口平均月收入为卢布(按近期汇率折合人民币约4元);南美侨报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年巴西人均月收入为巴西雷亚尔(按近期汇率折合人民币约元);年,墨西哥人均月收入约为元人民币,贫富分化很大,很多穷人甚至靠贩毒集团提供的福利生活;土耳其人均月收入相对较高,近几年在四五千人民币的水平,但土耳其女性就业率低,所以家庭收入不高;马来西亚劳动人口平均月收入也在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但女性同样就业率低,主要是男性负担家庭。
总体来看,在人均收入方面,中国与俄、巴、墨等国差别并不大。各国也都有一些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减小了低收入人群的负担,比如中国的医疗保险覆盖率从4年的不足10%提升到近年来的98%。
住房
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9平方米,农村为47.3平方米。这在世界上算是较高水平,欧洲人均住房面积约为30平方米;美国为70平方米,世界最高;日本约为20平方米。
俄罗斯人均国土面积很大,人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是苏联刚解体时的2倍。苏联的“赫鲁晓夫楼”规模极其宏大,建楼速度快,一举让四分之一的国民住进新居,但这种筒子楼单个面积并不大,各家还共用厨房。
图为苏联时期典型的“赫鲁晓夫楼”,中国也比较常见
巴西的住房问题要严重多了,最突出的是贫民窟问题,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有1多个贫民窟,居住了多万人;墨西哥城也有世界著名的贫民窟,城东的曲达德内扎贫民窟有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二;马来西亚有建在海上的贫民窟。图为里约热内卢贫民窟
相比而言,土耳其人均住房面积为28平方米,贫民窟问题要小得多。中国没有贫民窟的问题,中国的住房问题主要是一些城市房价较高,跟俄巴墨等国相比显然不在一个层面。而且中国房地产问题也有退路,一线城市的房子买不起,可以退去二三四线城市,这样问题就小得多。很多打工者在一二线城市赚钱,根本不指望在这里买房安家,而是选择家乡的县城。食品在食品消费方面,中国跟俄巴墨等国差距不大,在发展中国家中都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即便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并没有拉开太多差距。比如肉类消费,中国肉类产量早在年就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以后每年肉类消费都超过万吨,人均肉类消费在60公斤左右,但总体趋势逐渐放缓,很大程度上是国民出于健康需要,对肉类需求有所减少。图为-年中国肉类产量
因为饮食结构的差异,俄罗斯和巴西的肉类消费比中国高,人均七八十公斤左右,算是世界上肉类消费较高的国家;墨西哥人均肉类消费跟中国差不多,都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倍左右;土耳其和马来西亚的肉类消费约为中国一半。一般来讲,人均GDP超1万美元,食品消费不会有太大问题,在国土面积足够的条件下,做到食品充足供应并不难。综上来看,在国民收入及生活水平方面,中国跟俄、巴、墨等国基本算是同等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都算较好的,同一些发达国家比差距也不大。中国为何有充分信心向更高目标发展的原因所在。--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