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

走进非洲上篇

发布时间:2021/8/3 12:01:57   点击数:

对狮子的恐惧与神秘感,驱使我总想找机会走进非洲,亲自目睹野生雄狮的风采。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动物保护区直面群狮,感慨万千,正是这古老的雄风猛兽,触发出人类数千年灿烂的狮王文化,至今绵延不断,人类应该与动物友好相处,共同和谐生活在这个蓝色的星球。

走进非洲(上篇)

狂野非洲狮,一部艺术史

---从肯尼亚马赛马拉的狮子漫谈雄狮文化

文图/雷时之

野生动物观光车在崎岖泥泞的道路上颠簸着,有时车子侧身45度角倾斜涉水穿过泥塘,坐在位子上的我,颠得心脏几乎要冲出胸腔。广袤的马赛马拉动物保护区散落着成群的汤姆逊瞪羚,斑马,野牛,大象,野猪,黑面转角羚羊,还有高傲的长颈鹿,肥硕恐怖的河马,黑灰色角马长长的胡须被投来的阳光锻造成缕缕金丝。暮色下,弯曲的马拉河拉起了一条玫瑰色的缎带,随意飘动在闪着金光的草原上,马赛马拉,我心中的圣殿。可是观光团员们并不知足这眼前美景,督促导游一定要追踪到百兽之王狮子的踪影,尽管天色已晚,夜暮下暗伏着杀机,为了能看到肯尼亚荒原上的非洲狮,大伙儿还真是蛮拼的。

对狮子的恐惧与神秘感,从儿时的识字卡片里已经形成,那蓬松鬃毛的公狮,伶牙俐齿血盆大口的巨兽,即使隔着铁丝网看去,仍然带给人某种威胁和寒意,可我却怀揣着好奇,总想找机会走进非洲,亲眼目睹野生动物的家园,亲自领略非洲雄狮的风采,何况自己属虎又是狮子座,百闻真不如一见。

突然,紧握方向盘的马赛族司机的手机传来铃声,原来是在荒原上奔波的同行发来狮群的信息。只见黑人兄弟猛打方向盘,来了一个度的大掉头,车子在满是石头窝的草地上急行,四只轮子跳起了迪斯科,磕绊,踉跄,我们几个像摇煤球似的东倒西歪,头顶几次碰到车棚。经过一段儿狂奔,果然看到不远处草坡上停着4辆观光吉普车,车上的游客都在朝一个方向拍照,这回真是要看到狮子了,身子不由一震。司机放缓车速,碾转凑了上去,停在这群我曾经着迷过的狮兽面前。面对活生生的百兽之王,竟在咫尺之遥,我的心砰砰在跳,四目对视,雄狮淡黄色的瞳孔显露出满眼凶光,虽然自己实现了人生一大夙愿,说实话我还真有点儿肝儿颤,毕竟无遮无拦呀!好在群狮们都在打盹儿调情,如果恰巧赶上狮子撕咬肢解角马斑马瞪羚的镜头,那种血腥场面肯定刺激,甚至毛孔悚然,可惜我的这次非洲之旅并没有碰到,有些遗憾!

由于常年有游客造访,这些狮兄们早已习惯被人类频繁打搅,无论公狮母狮幼狮,不是心安理得地躺在草地上望着夕阳发呆,就是悠闲自在度着猫步,旁若无人,享受着动物之王得意的好时光。四五车的观光客停到狮群周围,做半月形包围圈,大家取出长枪短炮,不敢出声,旷野上只听见快门的咔嚓咔嚓声响。狮子们似乎没有什么异样,毕竟这里是他们的家园,在狮子的眼里,我们不过是一群笼中菜鸟,不值得提防,群狮才是这连片荒原上真正的主人。正是这种看似祥和的气氛,我第一次目睹了凶猛的狮兽求偶前那一幕幕温柔的画面,像个大猫,打滚,撒娇,四脚朝天,爱抚地为母狮子舔毛,如同人类一样用前爪抚摸着伴侣,爱到极致,雄狮终于发情交配了。如此残忍的野兽,今天居然是那样温顺多情,让人难以置信,我马上举起相机快速抓拍,不到十分钟竟摄取了上百个镜头。这种画面在人为的动物园里是绝对不可能找到,只有踏足动物的天堂,像马赛马拉那样纯自然的动物保护区,狮子们才敢放松警惕调情,无忧无虑。当然,如果你胆敢擅自离开“囚车”,向前跨进一步,恐怖血腥的镜头瞬间会爆发在眼前,一想到此,身体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狮子,中国古代称狻猊,起源于非洲东部和南部,是一种体型彪悍的大型肉食类猫科猛兽,常出没于草莽旱林中,以伏击的方式捕杀食草动物,据说这种物种有12万年的生存历史,一群生龙活虎的老古董。大约两万年前,狮子才开始走出非洲,遍及亚欧,如今非洲最古老的巴巴里狮,开普狮早已灭绝,我这次闯进肯尼亚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的非洲荒原,算是寻根问狮祖了。

作者在德国慕尼黑街头

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里的石狮

其实,狮子这种野生动物自古以来既是人类最为恐惧的猛兽,也是人们用来耀武扬威的伙伴,在人类有记载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对百兽之王的尊崇深入到骨髓,狮王文化完全融入人类不同时期,各个阶层的社稷生活中。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到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赫梯人,从北非的古埃及人努比亚人,延绵至古希腊罗马,古波斯帝国,古印度,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都遗存了大量古朴的石狮雕刻和狮兽文化,古埃及人通过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传播有关狮子的神话故事,更是把狮王文化推向艺术高峰。

巴黎枫丹白露拿破仑行宫的石狮

土耳其切什梅城堡《奥斯曼海军司令哈桑帕夏与雄狮》铜雕

吉尔伽美什石雕,公元前年,巴黎卢浮宫藏。

纵观早期的人类,通过疯狂猎捕狮子,欲以降服猛兽,随着城邦的建立,狮子逐渐担当起守护统治者皇权威严的角色,并被赋予神性,狮兽也就扮演了恐吓操纵被统治者的有利工具。基督教产生后,狮子形象被大量植入宗教,甚至直接和耶稣基督划上等号,佛祖释迦牟尼也自称“狮子吼”。直至今日美国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中国人的舞狮,甚至街头上青年人的爆炸狮子头,都说明6-7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变迁,狮王文化香火不断,无形中潜移默化浸入到人类的灵魂深处。今天,当代权贵们横征暴敛穷奢极欲,特别是那些宗法甚至奴隶制度的独裁国家,统治者对王权的觊觎和贪欲,给狮王文化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令人倍感忧虑,但灿烂的雄狮文化,仍然让人们心潮澎动。

作者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两河流域展厅

赫梯国王与雄狮石雕,公元前年,土耳其安卡拉赫梯艺术博物馆藏。

斯芬克斯,公元前年,安卡拉赫梯艺术博物馆藏。

石狮,公元前年,赫梯艺术博物馆藏。

记得第一次踏足欧洲,在巴黎卢浮宫浏览著名的吉尔伽美什石雕像,印象深刻。苏美尔乌鲁克的基什王,左手抱着猎捕的雄狮,右手抓着抛石器,艺术家特意把国王塑造的无比伟岸高大,而百兽之王雄狮却像一只豹猫按在其腋下,衬托出君王的勇猛不可战胜。这座雕像已有年的历史,保存相当完好,证明了人类对狮王文化热衷的程度,形象刻画之细令人啧啧称奇。

亚述王猎狮浮雕,公元前年,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亚述王巴尼拔徒手刺杀狮兽浮雕,公元前年,大英博物馆藏。

亚述王猎狮浮雕,公元前年,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亚述王宫大型雕像,人首狮身牛蹄带翼神兽,公元前7世纪,巴黎卢浮宫藏。

漫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两河流域展区,带有狮王形象的古代石雕目不暇接,洋洋洒洒陈列了好几个展厅。首都安卡拉的赫梯考古博物馆,被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代艺术馆,公元前年粗犷的赫梯部族首领石板浮雕让人难以忘怀,雕刻着头戴牛角形帽蓄有满脸胡须的赫梯人,捕猎雄狮踩在脚下,甚至直接把国王的头像安在带翼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身上,以示王权,即使年代久远,石雕风化,但石狮的相貌依然轮廓清晰,栩栩如生。

亚述王宫大型雕像,人首狮身牛蹄带翼神兽,公元前7世纪,巴黎卢浮宫藏。

亚述王宫大型神兽雕像,上为伦敦大英博物馆藏,下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亚述王宫大型神兽雕像,德国柏林佩加蒙艺术馆展览实景。

斯芬克斯像陶瓷酒器,公元前14世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象牙雕斯芬克斯像,公元前9世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伦敦大英博物馆的两河流域展厅,陈列了大量亚述帝国时期的石雕,几扇巨大的浮雕石墙,刻画了公元前9-7世纪亚述王猎狮的精彩瞬间。国王纳西拔二世驾着双轮战车拉弓搭箭,乱箭齐发猎捕雄狮,激怒了的狮子虽然身中数箭,仍然张开血口,围追堵截,疯狂地扑向国王。整幅浮雕,狮子扮演了非常突出的角色,捕猎场面被艺术家渲染得惊心动魄,我站在雕像前,仿佛回到了那个草莽纷争弱肉强食的年代。

依靠着斯芬克斯雕像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青铜雕像,20世纪,法国,本文作者收藏。

斯芬克斯石雕,公元前年,安卡拉赫梯艺术博物馆藏。

猎狮是人类一项非常古老的狩猎活动,磨炼君王意志,培养将士杀敌本领,距今至少有多年的历史,据说南非时至今日还在非法猎狮,汗颜。亚述王石雕的碑文,记录了纳西拔二世亲自捕猎过头狮子,当时的国王以猎捕狮子的多寡彰显统治者的王权。他的继任者巴尼拔二世更为英勇,徒手与狮子搏斗,一刀结束了猛兽的性命,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内的猎狮浮雕生动地再现了这一生动的场景,看来公元前一千年,生活在非洲亚洲荒原的狮子实在是奇多。从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赫梯人,古埃及人的石雕艺术中可以看出,-年前的艺术家石狮造型手法已经相当成熟,为之后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兴起,以及人类各民族的写实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洲豹(美洲狮),阿兹特克石雕,12-15世纪,墨西哥城人类学博物馆藏。

狮身背脊长有羊头的怪兽青铜雕:喀迈拉,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考古博物馆藏。

两河流域的古波斯人对于狮子的称呼不是英文所注Lion,而叫捨杜,实际上狮子的名字自古各个民族地区的叫法都不相同,南非祖鲁语狮子叫Ingonyama,东非的斯瓦希里语称呼Simba(辛巴),印度梵文叫法singha,藏文就是seng-ge,而美洲没有大狮兄。所谓美洲狮子其实就是美洲豹,或者称美洲虎Pumaconcolor,我在墨西哥城人类学博物馆看到公元13世纪阿兹特克人雕刻的石雕,样子很像狮兽,仔细端详还是豹子头。

狮鹫格瑞芬,16世纪铜版画。

狮鹫格瑞芬石雕,公元3世纪,土耳其以佛所罗马古城遗址古迹。

中国人称呼狮子为“狻猊”,战国时期《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出游西行,忽见一猛兽,即谓之“狻猊”,不过当时狮子还未进入中华,看来仅属于古人的想象,正式进入国门之后才称作狮子。不管怎么称呼,从公元前数千年起,人们已经把狮子当成一种强大的神物加以崇拜,并创造出许多臆想的人狮同体神怪形象,如: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鹰头狮鹫格瑞芬,母狮背脊长出公羊头的怪兽喀迈拉,以及恐怖的曼帝克拉(嗜血的食人兽)。

中国古代称狮兽为狻猊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各收藏了一对儿公元前9世纪亚述王纳西拔二世为自己建造的巨大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这些巨型雕像曾是阿淑尔那亚述王宫大门口的守护神(今伊拉克)。国王的头像被移植到狮子硕大的身躯上,就我这1.76米的个头,居然伸手够不着他的下颌胡须,显然是艺术家有意突出了纳西拔二世不可撼动的王权。威武的狮身人面像这时已经插上了翅膀,集合了狮王的雄威,公牛的力量,鹏鸟展翅高飞的狂野,和人类的智慧。为了更加突出狮子的神性和雄浑,雕刻家甚至为每只狮子各自增添了一只脚,5只脚使观者站在圆雕的任何方向,都可以感到正在行进中狮王的轩昂霸气和君王的威严,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这在狮子雕刻史上还是第一次,也只有这一次。

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弗拉建造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公元前年。

《拿破仑波拿巴在狮身人面像前》油画,年,法国画家让.莱昂.热罗姆绘,美国圣西门赫斯特城堡藏。

斯芬克斯形象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被描绘为长有翅膀的狮身怪兽,通常为雄性,传说中的斯芬克斯有三种化身——人面狮身,羊头狮身,鹰头狮身。到了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却被演绎为拥有高耸双乳邪恶的女身像。亚述人,古波斯人更喜欢把斯芬克斯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有着人的面孔和胡子的狮兽,在那个对自然界力量充满恐慌的年代,人们唯一的念想,就是想象像鹰一样长有双翅,与自然抗衡,或逃避大自然的惩罚,获得主宰人类的命运和权利。传到古印度,婆罗门教继承了前人对斯芬克斯的理解,半人半狮怪兽的名字也换成了印度人的叫法:纳拉辛哈(Narasimha)。

埃及十八王朝图坦卡蒙御座,公元前年,开罗国家博物馆藏。

公元前年,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哈弗拉在现在的吉萨地区为自己建造了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并在金字塔的东面以自己的相貌修建了巨型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这即是对狮神的顶礼膜拜,又显示出法老无上的尊严。传说,年拿破仑入埃及,一路所向披靡,手下败将不得不俯首称臣,当将军来到金字塔前,惟见斯芬克斯石像傲视东方,顿时伯颜大怒,命手下炮轰狮身人面像,以解胸中不满,可怜的斯芬克斯被轰掉了鼻子。传说毕竟是传说,实际上拿破仑非常尊重古迹,当时随身带了一支近人的科学艺术考察团进入埃及,其中就包括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据文献记载,真正的凶手是中世纪埃及马穆鲁克手下的士兵,攻打埃及时以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做靶子,结果雕像的鼻子和胡须被打掉,据说现在还保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年,拿破仑二世波拿巴将军步攆叔辈的雄浑脚印,再次造访了斯芬克斯。

努比亚麦罗埃狮神公羊神砂岩石雕,公元前2世纪。

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坦卡蒙在位,法老的御座采用双狮作为扶手,加强了新国王的皇权意识,椅背上的图案用金箔白银半宝石装饰,刻画出年青法老和他妻子的奢侈生活,整把椅子造型奢华写实,两侧狮头扶手霸气十足,典型的埃及阿玛尔纳艺术风格(埃及新王国十八王朝法老推行宗教改革时期的艺术风格)。埃及尼罗河南部接壤的地区古称努比亚(今苏丹),当时的统治者麦罗埃王国受埃及文化艺术影响,对狮王崇拜有加,狮神阿佩德马,公羊神阿蒙被膜拜为主神,我记得看过一些反映古代埃及宫廷生活的画面,服侍国王的奴仆常常是黑面孔的努比亚人。

作者在德国柏林佩加蒙古典艺术馆复原的伊斯塔尔门前,公元前6世纪(今伊拉克)。

装饰在伊斯塔尔门城墙上的彩釉砖狮子,公元前6世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藏。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尼尼微城建造了宏伟的巴比伦王宫(现今为伊拉克境内),著名的伊斯塔尔门城墙立面,全部用彩釉烧制的动物壁画砖镶嵌拼接,在当时可谓金碧辉煌。如今包括雄狮,保护神马尔杜克在内的许多琉璃大型浮雕壁画,分别保存在土耳其国家考古博物馆和德国柏林佩加蒙古典艺术馆。站在那斑驳的法兰,沧桑的土黄,幽深的翠绿三彩雄狮壁画前,我好像闻到了古代狩猎场上的硝烟,奔跑中的狮子躲过人类一波又一波疯狂的猎捕,正在凝聚力量,咆哮着向国王的战车发起攻击,瓷砖上的雄狮残忍凶猛,显露出百兽之王的威严。这些烧制的彩釉陶狮形象生动,远比古朴的石雕更加工艺化,更加传神,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巧妙的是,制陶师特意用熟褐色釉的陶砖,拼接出狮子的翅膀,赋予了狮王贯有的神性。

作者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彩釉狮子壁画前

装饰在伊斯塔尔门城墙上的彩釉砖狮子,公元前6世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藏。

伊斯塔尔是爱和战争女神,在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称之为伊南娜,巴比伦人供奉为伊斯塔尔。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女神赤陶裸体塑像,大约为公元前0年的作品。美丽的伊斯塔尔鸟型脚趾足踏双狮,手中举着权杖和正义之环,两片翅膀向下展开,特别是女神的躯干造型精准柔美,颇为性感,应该是古希腊神话爱神阿芙洛狄忒和小天使厄洛斯的原形。当然,狮兽的残忍仍然令人频生畏惧,伊拉克尼姆鲁德出土的象牙雕像《母狮撕咬非洲男孩儿》,把狮子的残忍刻画的淋漓尽致,这件作品原为一对儿,可惜在对伊战争中被盗走一只,遗憾。

伊斯塔尔女神赤陶像,公元前0年,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象牙雕母狮撕咬非洲男孩儿,公元前9世纪,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藏。

从公元前年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石雕像,到公元前9世纪巴比伦王宫伊斯塔尔门的彩釉陶狮,人类对狮子从恐惧,降服到封神顶礼,百兽之王也走过了一条从草莽动物到被膜拜为神兽的光辉道路,从此狮王变为了辅佐皇权,诅嚇被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古希腊黑绘陶瓶画:大力士赫拉克里斯剥下尼密阿巨狮的兽皮,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红绘陶瓶画:赫拉克里斯剥下尼密阿巨狮的兽皮,公元前5世纪。

时光推演到古希腊罗马,对狮子的崇拜有增无减,狮王已被希腊神话纳入囊中,天神宙斯的儿子大力士赫拉克勒斯一生中干了12件大事,头一件就是剥下尼密阿巨狮的兽皮。这只狮子非常强大,是巨人堤丰和女蛇怪厄喀德那的儿子,陶瓶画中的狮子刀枪不入,赫拉克勒斯利用自己超强的神力,终于杀死了这头巨兽。众神之王宙斯为了表彰赫拉克勒斯的功绩,把巨狮接引到天上,成为黄道十二宫里的狮子座,有狮子座的朋友,想想应该很自豪!

古希腊红绘陶瓶画:科林斯英雄柏勒罗丰单枪匹马除掉了狮形怪兽喀迈拉,公元前4世纪。

亚历山大石棺,古罗马时期,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藏。

而在另一尊希腊陶瓶图案里,科林斯英雄柏勒罗丰,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单枪匹马除掉了狮形背生羊头的怪兽喀迈拉,而意大利北部罗马人的前身伊特鲁里亚人崇拜的神兽,就是这头母狮喀迈拉。传奇的欧罗巴,古希腊人绘制的陶瓶几乎霸占了欧洲各大博物馆,无论是黑绘还是红绘,经常会有狮子图案出现其中。公元前5世纪的《泛雅典娜节》双耳细颈瓶身图案,雅典娜使用的盾牌不是惯用的戈尔戈蛇发女妖美杜莎头像,而是采用雄狮作为盾牌图案,这在希腊神话中比较少见。我特别喜欢古希腊的陶瓶画,几次到欧洲诸国及希腊本土的古董市场淘宝,都没有发现有人售卖,毕竟年的历史了,即使散落到民间,也早已被博物馆集中收藏。希腊陶瓶画人物场景极富有戏剧性,线条优美流畅,人物刻画细腻,造型装饰感极强,对早期印度阿旃陀壁画和中国莫高窟佛教壁画,以及波斯伊斯兰人的细密画,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古希腊黑绘陶瓶:战神雅典娜手持带有狮形的盾牌,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科林斯贵妇化妆用的狮子喷口芳油陶瓶,公元前年。

除了陶瓶红绘黑绘,古希腊罗马的陶器石雕也总把狮王形象作为作品的主角加以刻画。希腊科林斯化妆用的芳油陶瓶,居然以咆哮的狮头作为瓶口造型,瓶身上红绘狩猎的战士,可见古希腊的妇女对狮子的威严钦慕有加。发掘于黎巴嫩的亚历山大石棺浮雕,应该是罗马时期的作品,描绘了公元前年的伊苏斯之战,亚历山大王与波斯国王大流士在小亚细亚的伊苏斯城血拼。石棺四壁雕刻了国王和他的马其顿战士大破敌阵的战斗场面,格斗中勇猛的狮兽奋力扑咬敌人,狮子也像战马一样成了亚历山大部下的参战兽员,场面紧张激烈,雕刻手法细腻生动,典型古罗马艺术风格,这座石棺也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古罗马时期的马赛克镶嵌画也有同类题材的作品。

攻击中的狮兽,古罗马马赛克镶嵌画,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藏。

铅锌合金圆雕:骑狮的阿里阿德涅,年,法国制造,本文作者收藏。

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艺术家对希腊神话非常感兴趣,我桌上有件19世纪铸造的铅锌雕像,描绘的是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希腊爱琴海上克里特岛公主阿里阿德涅骑狮的形象。雕像公主侧坐在爱狮上,姿态优雅,雄狮迈着四方步,显然已经接受了主人的驯服。阿里阿德涅是米诺斯王的爱女,为了帮助雅典王子忒修斯入迷宫除掉牛魔怪米诺陶洛斯,痴情的公主偷偷给情人提供了利剑和线团,期盼忒休斯安全返回。事成后忒休斯携阿里阿德涅私奔到雅典,可是善良的公主还是被负心汉抛弃,值得庆幸的是她又嫁给了酒神狄俄尼索斯,从此公主每天骑着狮子跟着夫君在林中花天酒地,恣意纵情,日子过得倒也其乐融融。我到过这座希腊第一大岛:克里特岛,位于首府伊拉克利翁的克诺索斯,眼前的米诺斯王宫只是一片复建的残垣,没有找到所谓的迷宫,当然也就看不到阿里阿德涅的芳容。

作者在希腊克里特岛首府伊拉克利翁

《为动物弹琴的俄尔普斯》油画,18世纪,法国画家布歇绘,法国克莱蒙.费朗美术馆藏。

除了大量雕塑,文艺复兴以来还留下了许多传世的油画佳作,但涉及狮子的作品不多,其中比较有名的几幅,一幅是法王路易十五的宫廷画师,洛可可风格油画大家布歇的《为动物弹琴的俄尔普斯》,另一幅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宫廷画家,埃德溫.兰德希尔的《艾萨克.安博尔和他的动物》。最有名气的当属法国古典主义大画家安格尔的《俄狄浦斯王和斯芬克斯》,两个“普斯”,却完全不是一回事,读来颇有意味。在布歇的油画中,缪斯的儿子,擅长竖琴演奏的俄尔普斯,沉醉在自己弹奏的美妙乐曲中不能自拔,白净舒展的身躯,猩红色的衣袍是布歇典型的香艳画风,而此时,林中的百兽早已被音乐家动听的歌声迷倒,特别是那头趴在地上的雄狮,歪着头侧耳倾听,一副入神入境的表情,专注动情。乐曲进入高潮,俄尔普斯用歌声来表达营救妻子欧律狄刻失败后的哀怨之思,动物们感动得摇头晃脑,几乎流出了眼泪。

《俄狄浦斯王和斯芬克斯》油画,19世纪,法国画家安格尔绘,巴黎卢浮宫收藏。

作者在希腊雅典德尔菲神庙博物馆

现存于卢浮宫安格尔的《俄狄浦斯王和斯芬克斯》,可以说是幅家喻户晓的世界名画,画面中俄狄浦斯王为了搞清楚自己科林斯王子的身份,特意前往希腊雅典的德尔菲神庙祈求神示,半路青年气盛的王子失手杀死了一个与之争路的老人。随后他被狮身人面怪兽斯芬克斯拦住,并威胁俄狄浦斯王,如果答错怪兽出的谜语,就会被斯芬克斯当场吞食。聪明的王子当然回答正确,斯芬克斯羞愧难当,跳崖而死。经过千辛万苦,可怜的俄狄浦斯王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古希腊科林斯的底比斯城,娶了前王遗孀为妻,登上了国王的宝座。可是当他知道被打死的老人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后悔不已,无颜面对江中父老,拔剑刺瞎双眼后,俄狄浦斯王流落他乡。这里的怪兽是典型的希腊狮身人面女身像,背负双翼,双峰挺立,延续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造型风格,在欧洲许多博物馆都可以找到。早期的艺术家常常用埃及式的斯芬克斯像为王权唱赞歌,斯芬克斯以王者形象出现,我曾在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门前的高台上,看到趴在石墩上的斯芬克斯大型雕像,埃及法老式的狮怪眺望着宽阔的涅瓦河,似乎要证明俄罗斯的统治者对脚下的土地拥有绝对主导权,并显示出对古老文化传承的尊重。而18/19世纪的艺术家由于思想禁锢的解放,反而更趋向于人文主义题材,对斯芬克斯的女身像自然情有独钟,也反映了艺术家对民主自由的向往。两幅带有狮子的名画给我们带来两个悲惨的故事,读来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艾萨克.安博尔和他的动物》油画,年,英国画家埃德溫.兰德希尔绘,现藏于伦敦温莎城堡皇家画廊。

《贵妇与狮王,独角兽》之一嗅觉,丝毛编织挂毯,年,比利时制作,现藏于巴黎克纽尼中世纪博物馆。

英国画家埃德溫.兰德希尔也画过一幅与林中百兽共度良宵的油画《艾萨克.安博尔和他的动物》,不过不再是希腊神话中那些凄婉的故事,主角身为维多利亚女王所钟爱的美国驯兽师,年1月29日在伦敦阿斯特利圆形剧场,被称为“庞贝驯兽师”的艾萨克.安博尔,穿着古罗马衣袍,把自己关在凶猛的狮子笼里共度良宵,引起在场的维多利亚女王大为震惊,连续观看了驯兽师的7场惊悚表演,并委托画家埃德溫.兰德希尔将此剧情创作出一幅油画挂在王宫,以表明人和动物可以和谐相处。深层含意不言而喻,代表英王皇权的雄狮,可以和百姓共命运。

英王国国徽

法国百年战争时期指挥官沙迪泰尔家族纹章,15世纪,19世纪套印版,本人收藏。

当然,不是所有故事都是那么凄婉,公元年在尼德兰(现今的比利时)的作坊生产的6幅巨型挂毯《贵妇与狮王,独角兽》,美丽的图案又为我们带去欢快的心情。这6幅挂毯是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手下的贵族让.勒.维斯特私人定制的,以寓言中人类的5种感官为主题,借雄狮,独角兽,贵妇和里昂家族纹章,宣扬皇权和骑士文化,同时通过嗅觉,听觉,触觉,视觉,味觉,给观众带来一种唯美的享受。单看嗅觉这幅画面,两只祥兽依伴在女主人的身旁,手举着代表里昂家族纹章的旗帜,身后的猴子从花篮里拿起鲜花在闻,点明挂毯的主题。画面左边的雄狮一脸懵逼,完全没有百兽之王的张狂,右边的独角兽更是含情脉脉,恨不得要倾倒在贵妇的怀中。西方的故事中独角兽是一种非常凶猛难以驯服的野兽,只有纯洁的少女才会让他像孩子一样,依傍在女孩儿的大腿旁,故事里充满了骑士文学的浪漫,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十分喜爱这套挂毯,多次亲临现场参观,并把她记录在自己的小说《让娜》里。整个织毯背景繁花似锦,你似乎闻到了浓郁迷人的花香,这套古老的挂毯保存完好,至今悬挂在巴黎克纽尼中世纪博物馆珍藏。去年我到东欧十国自由行,在捷克波西米亚的迷人小镇-克鲁姆诺夫游览,无意中在一个老店铺发现了这块挂毯原厂现代缩版复制品,欣喜若狂,当下拥入怀中,每次铺展开欣赏,心中总荡漾一种欢快和愉悦,久久不能平服。

带有英国皇室纹章的铅锌合金狮王烛台,英国,年,本文作者收藏。

英国皇家纹章狮例

其实挂毯上狮子和独角兽的图案就是构成现今英国皇室纹章的图形,年安茹伯爵被他的岳父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授予爵位时,恰巧得到一个绣有金色狮子的纹章(图标),这大概是雄狮第一次被作为皇族的标志使用。年心狠手辣的理查德一世接任英格兰国王,他把自己比作狮子,狮子成了国王的宠物,被养在伦敦塔里,除了观赏,还成为皇室权威的一种炫耀。传说他曾把手探到狮子的口中,一把将狮子的心脏抓出,从此得了个“狮心王”的绰号。1年狮王和独角兽图形被正式作为皇室的象征纳入英国国徽,即代表了大英帝国的威严,又体现了皇权下柔软慈爱的一面。图案顶端当然采用皇冠图案,中心是一枚绘有六只金狮和一只红狮的盾牌,狮子个个白齿红舌,舞爪张牙。盾徽两侧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组成,百兽之王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象征,也使得许多英联邦的国家和达官贵人纷纷效仿雄狮图形,代表自己的国家或家族的纹章。

大力士赫拉克里斯降服巨狮,石雕,意大利罗马。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王宫门前的石狮

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和佛教都对狮王敬礼有加,特别是基督教,甚至直接把耶稣基督和狮子划为等号,以确定“犹太人的王,拿撒勒的基督”救世主的身份。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收藏一套13世纪绘制的罗马式羊皮纸手抄本《阿什莫尔动物寓言集》,其中讲述描绘了百兽之王接近耶稣基督的故事,狮子对弱势者的同情,对好斗者的警惕残忍,母狮咆哮使死去的幼狮复活,如同耶稣基督受难献身信众的一生,确立了狮子和“犹太人的王”的对应关系。四部福音的作者之一圣马可的对应活物,或者说象征符号,在旧约《以西结书》里就是威武的雄狮,而在新约《启示录》中,狮子已被基督排在第一活物了。我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设计建造怪异的“圣家族大教堂”内参观,四部福音的作者直接被活物的图像取代,狮子图案和其他3个活物的图形,被挂在鱼龙骨似教堂的穹顶,供人瞻仰,狮子形象步入了天国。

小天使安其尔骑狮,大理石雕,柏林博物馆藏。

《阿什莫尔动物寓言集》羊皮纸蛋彩画,13世纪,英格兰,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

初始的基督教会对入教的信徒要求比较严格,西班牙圣佩德罗·德·阿兰扎修道院拱廊里曾有一幅年绘制的壁画,画面以狮子为题材比喻基督教严肃的教义,非常特别。当地古老的动物寓言中提示:狮子睡觉时眼睛是睁着的,时刻保持警觉,修道院就是借壁画上的狮子表达基督教对背叛教义者的警惕,防止异教徒的干扰和迫害。画面上那只紧皱眉头,怒目圆睁的狮子,警惕注视着穿行于教堂里的信徒,艺术家通过拉紧狮子的肌肉,竖立起双耳,厉目咆哮,加强狮子的权威不容置疑,比喻笃信基督教的严肃性和宗教的震慑力。狮子下面是一条自由线条装饰的鱼,预示基督教会冲破蒺藜迫害,走向自由,该幅壁画现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使徒圣马可和狮子浮雕,网上图片。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门楣:耶稣基督脚下的狮兽浮雕,12世纪。

西班牙圣佩德罗·德·阿兰扎修道院壁画,年,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基督教刚一出现时,被信仰多神教的罗马人视为异端,曾放逐狮子撕咬受害信徒。法国大画家让.莱昂.热罗姆年创作的油画《基督殉道者最后的祈祷》,生动地再现了罗马人的残暴。画面呈现出被迫害的基督徒聚拢在斗兽场上祈祷,凶猛的狮子刚刚从铁笼里窜出,一场残忍的攻击就要开始,成千上万的罗马人在看台上呐喊助阵,恐怖的场景一触即发,在热罗姆的笔下,狮子显露出野兽的本能。而法国沙特尔大教堂拱门的基督坐像下雕刻了一只带翼的雄狮,寓意耶稣基督如同百兽之王的属性。同是13世纪,意大利比萨洗礼堂讲道坛四周的石雕,是由几对公母石狮和小狮子的雕像组成,颇像中国的故宫颐和园的石狮,狮子王在这些建筑中,早已成了基督教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基督殉道者最后的祈祷》油画,年,法国画家让.莱昂.热罗姆绘。

意大利比萨洗礼堂讲道坛底座的群狮石雕,13世纪,意大利雕刻家尼古拉.皮萨诺制。

被尊为基督教四大教父之一的红衣主教圣哲罗姆,生于公元4世纪的罗马,一生研究基督教义,翻译圣经,他的圣经拉丁文译本,被罗马天主教廷钦定为标准版本,家喻户晓。他曾为一只不能行走的狮子拔除脚爪上的利刺,从而与狮子结缘,颇让教徒们为之感动。文艺复兴时期有不少画家热衷于此题材的创作,其中《沙漠中的圣哲罗姆》由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乔凡尼·贝利尼创作于1年,描绘的是圣哲罗姆与他的狮子伙伴苦行于戈壁沙漠的故事。画面中的狮子和蔼可亲,完全像驯服的家犬陪伴在老学究的身旁。同样的题材,16世纪伟大的德国绘画大师丢勒的《书房中的圣哲罗姆》,以铜版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这一特殊场景,被历代信徒和艺术家广为传颂。

《沙漠中的圣哲罗姆》蛋彩画,1年,威尼斯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绘,英国伯明翰巴博美术学院藏。

《但以理在狮穴》油画,年,法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绘,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藏。

圣经新旧约里有关狮子的故事还有一些,最知名的当推“先知但以理跳狮坑”。据圣经《旧约》记载,但以理是公元前年被迦勒底人掳至巴比伦的犹太青年,天资聪慧,服侍过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伯沙撒,以及波斯国王大流士。但不幸的是因为他对上帝耶和华的虔诚,遭到朝廷中奸臣的陷害,无辜被扔下了狮坑。先知但以理泰然自若,在耶和华的帮助下居然和狮子平安相处了一夜。事情真相大白后,那些诬告的奸臣次日也被投入狮坑中,立刻被咆哮的狮子当场咬死。圣经的故事意欲让人相信,凡是信靠上帝的人都能够安全脱离险情,犹如但以理免遭狮口,因为耶稣基督如同狮王,永远陪伴在信徒的左右,庇护万民一生平安。17世纪法兰德斯(今荷兰,比利时)的大画家鲁本斯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对这个题材极为感兴趣,-年创作了大型油画《但以理在狮穴》,生动地刻画了先知但以理身陷狮口,依然对上帝坚信不移的场景。在鲁本斯的笔下,深陷狮穴的但以理面对的不是一头狮子,而是一群狮兽,从而加强了故事的喜剧性,也衬托出但以理坚强的信念。先知身下鲁本斯特意绘制了一条红布,寓意殉难的救世主耶稣基督的鲜血,即表明了大艺术家对耶稣基督的笃信,也流露出画家本人浪漫的情怀,该画现存放于华盛顿国家艺术馆。鲁本斯是一位十分高产的大画家,欧洲大型博物馆几乎都有艺术家的伟大作品,特别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博物馆,仅仅鲁本斯的一个展厅,铺天盖地的巴洛克式巨幅画作让人目不暇接,且每一幅都是精品,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才算浏览一遍。

(未完待续)

雷时之

年9月写于北京

(版权所有,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雷时之

自由艺术家,画家,欧洲艺术品收藏家,精于写作。早年毕业于内蒙师大艺术系,专攻油画,擅长风景,师承妥木斯,刘天呈,徐坚。常年蜗居海外,足迹遍及亚欧拉美澳新俄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对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美术,建筑,宗教艺术,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艺术渊源有着深切的体会和研究,有关德国丢勒版画的收藏论文被国家级美术研究刊物《收藏家》刊载。作为一名画家特别是油画家,倡导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应该广开视野,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亲身博览世界顶级艺术家的真品佳作,采纳百川,洋为中用,深厚知识积累,潜心研究,淡泊名利,浸泡在大艺术中快乐绘画,真正成为一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自由艺术家。

邮箱:leisz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weiq.com/aklls/2215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