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旅游 >> 近期应加强我省鸡群鸡安卡拉病的防控工作
鸡安卡拉病是由禽腺病毒I群中的血清4型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病毒性传染病,因最早发生于巴基斯坦的安卡拉地区,故名鸡安卡拉病。
年3月该病最早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的安卡拉地区一个肉鸡场发生爆发流行,到年夏季,该病已扩散至巴基斯坦全国范围,造成了上亿只肉鸡死亡,损失十分惨重。该病于年传入我国,因没有造成大面积流行和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故而一直没被重视。但自年6月始,该病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地陆续爆发流行,给我国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在我省呈现区域性流行或零星散发态势,但自今年6月份开始,该病在我省的流行蔓延和发病趋势有所增高,提醒广大养鸡户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前做好针对性的防控工作,以防患于未然。
鸡安卡拉病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往往与应激因素有关,如饲养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等时。各品种鸡均可感染,包括肉鸡、肉杂鸡、青脚麻鸡、地方品种土鸡等,也可见肉种鸡和蛋鸡感染发病。发病集中在1-11周龄的雏鸡,以3-6周龄的鸡多发,4-5周龄为死亡高峰,高峰持续期为4-8天,病程一般在1-2周。死亡率高低不等,一般在30%左右,最高可达80%以上。鸡群一旦感染,可终身带毒、间歇性排毒,感染鸡群会出现反复发病现象,特别是不同年龄段鸡群套养的鸡场,大鸡会将病毒源源不断地传播给小鸡,导致鸡场内疫情蔓延。
该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一旦发病疫情迅速扩散至全群。病鸡主要表现精神沉郁,羽毛粗乱,有的卧地不起,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有的出现呼吸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大多排黄绿色稀便,有的无明显先兆而突然倒地,两腿划空,很快死亡。产蛋鸡感染后出现产蛋下降,死亡率较低。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柔软,心包积有大量淡黄色透明渗出液;肝脏肿胀、充血、边缘钝园、质地变脆,色泽变黄,并有出血斑点或坏死灶;肾脏肿大、苍白或呈暗红色,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有的肾脏可见出血;肺脏水肿、外观湿润,挤压有泡沫;肌肉苍白,有的见斑点状出血;其他脏器有时可见出血性变化或无明显病变。
根据以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肝脏切片中见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可作出进一步诊断;经鸡胚肝细胞培养分离到该病病毒方可确诊。因该病在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上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和鸡传染性贫血很相似,故在临床诊断时应加以鉴别。
该病无特效药物可治,目前也无合法的商品化疫苗用于预防。做好鸡场的生物安全管理、饲养管理和常规疫苗(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等)的免疫预防工作,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和抵抗力、免疫力,尽量降低不必要的应激反应等,是有效预防本病的关键。一旦感染发病,应早确诊、早治疗。可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抗鸡安卡拉病毒的卵黄抗体进行特异性治疗,根据发病鸡的体重大小,每羽肌注1.5-2.0毫升(剂量不足会导致控制效果下降),同时配合保肝护肾、排湿利尿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如有细菌混合感染,还应配合使用高敏抗菌药物同时进行治疗。对发病严重者,建议在第一次注射鸡安卡拉病高免卵黄抗体后7天左右,再按照第一次注射的剂量加强注射一次,以防病情复发。
作者简介:
张丹俊
安徽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疫病防控岗位专家
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室主任、研究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