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卡拉 >> 安卡拉饮食 >> 故事汇英国大战土耳其,居然输了
英VS土
每年的3月15日,在土耳其恰纳卡莱省的加里波利半岛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纪念土耳其国家历史上一件决定性的事件——加里波利战役胜利。
当年,衰弱迟暮的奥斯曼帝国面对英法联军为主的协约国,取得了真正意义上东方国家对老牌西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胜利。
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极大促成了土耳其民族意识的觉醒,刺激了战后世俗化土耳其国家的建立,对日后土耳其国父凯末尔、英国首相丘吉尔等国际大腕的仕途也起到了重要影响。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爆发的边缘。整个欧洲此时都感受到了战争一触即发,对于所有牌桌上的玩家来说,及时评估局势、选边站就尤为重要。一战本身是帝国主义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核心就是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对新兴的德意志帝国为首国家的压制和打击。
在时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的提议下,盟军制定了一个大胆又简单的作战计划:在强大海军的支持下,陆军于加里波利半岛登陆,并直取伊斯坦布尔。这个计划看起来简单有力,但由于制定时有些轻敌,盟军战前情报准备严重不足,也严重低估了奥军的战斗力和意志,其结局注定坎坷。
年3月18日,协约国联合舰队以18艘战列舰为核心,在众多巡洋舰和辅助舰艇支援下的强大舰队浩浩荡荡,向达达尼尔海峡最狭窄处发动主攻。然而奥斯曼军队早已做好准备,在这道最窄只有1.6公里宽的水域布设了大量水雷,海峡两岸的炮台也做好了准备,等待看似强大的舰队进入圈套。
果然,联军的舰船纷纷触雷,主力损失惨重,战场局面只能用一片混乱来形容,海军的进攻彻底失败。海军受挫之后,联军决定必须由陆军来占领加里波利半岛,以此控制达达尼尔海峡,才能进一步向内陆进发。
仓促之间,联军组织起了一支人,由英法澳新为主组成的陆军军团,准备登陆强攻。
可联军再次犯了轻敌的错误,不仅由于混乱的组织耽误了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对半岛的地形分布特征也不了解,还天真地认为土耳其人会在登陆后就立即投降。
而在另一边,主场作战的奥斯曼人却准备得相当完善。他们的新锐军队由德国军官指挥,并在穆斯塔法·凯末尔中校的建议和指导下准确预测了联军可能的登陆地点。
年4月25日,联军开始登陆,这也是当时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虽然登陆初步成功并占领了一系列海滩,但这也就是联军所能取得的最大前进距离了。在德国军官和凯末尔指挥下的奥斯曼军队灵活机动,顽强作战,充分利用半岛地形将联军死死压制在海滩上,并时常发动反击。登陆战由此变成了发生在海滩和悬崖边的拉锯战,一僵持就是整整半年,双方都无力将对方压迫走。迫于压力,
年9月,联军指挥官汉密尔顿被解职,并于同年11月决定撤退。这场战役协约国共伤亡多人,奥斯曼军队伤亡略高于此,但由于联军的战役战略目的完全没能达到,因此奥斯曼仍然可算作是惨胜的一方。
至此,加里波利战役以联军的失败彻底结束。加利波利战役的胜利终究只是一战中的小小浪花,奥斯曼帝国的向背也难以改变战局的走向。
年10月,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11月,英法联军进入伊斯坦布尔,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在战争中的最终失败。这也是自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以来,这座城市再次出现易手。
年3月3日,奥斯曼末代哈里发被正式废除并流放,宣告了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原帝国则在英法等国的干预下,被划分为一众民族国家,包括今天的土耳其、伊拉克、巴勒斯坦、叙利亚、约旦和其他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国家,并由法国,英国等委任统治。
然而即使如此,在加里波利战役为代表的战争中培养出的民族认同感和精神不断推动着土耳其人民争取解放和独立的斗争。
在这场战役中成为民族英雄的凯末尔将军的引导下,年,土耳其革命者宣布土耳其民族以大国民议会的名义在安卡拉建立自己的议会和临时政府,组建民族武装,向以希腊为核心的西方干预军发起进攻,并于年占领解放了士麦那,标志着解放战争的结束。
年10月6日,土耳其军队进入伊斯坦布尔,10月29日,在新首都安卡拉宣布建立共和国。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当选为土耳其第一任总统,也标志着世俗化土耳其国家的诞生。那一场在一战中用士兵鲜血填出来的战争,终于再次在土耳其的土地上开出了花朵,实现了当年作为帝国时代遗存的奥斯曼未能实现的遗愿。
HSU